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0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strategy for predicting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coral reef limestone us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1
作者 Kai Wu Qingshan Meng +4 位作者 Ruoxin Li Le Luo Qin Ke ChiWang Chenghao M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790-2800,共11页
Different sedimentary zones in coral reefs lead to significant anisotropy in the pore structure of coral reef limestone(CRL),making it difficult to study mechanical behaviors.With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112 CRL... Different sedimentary zones in coral reefs lead to significant anisotropy in the pore structure of coral reef limestone(CRL),making it difficult to study mechanical behaviors.With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112 CRL samples were utilized for train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random forest(RF)-,an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based models,respectively.Simultaneously,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 was embedded into genetic algorithm(GA)f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o effectively predict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CS)of CRL.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PNN model with five hidden layers presents the best training effect in the data set of CRL.The SVM-based model shows a tendency to overfitting in the training set and poor generalization ability in the testing set.The RF-based model is suitable for training CRL samples with large data.Analysi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and the percentage increment method of performance metrics shows that the dry density,pore structure,and porosity of CRL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to UCS.However,the P-wave velocity is almost uncorrelated to the UCS,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stinct from the law for homogenous geomaterials.In addition,the pore tensor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pore structure of coral framework limestone(CFL)and coral boulder limestone(CBL),realizing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terogeneity and anisotropy of pore.The pore tensor provides a feasible idea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reef limestone(CRL) Machine learning Pore tensor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
下载PDF
Impact of random and scattered coincidences from outside of field of view o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with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protocols
2
作者 Mahak Osouli Alamdari Pardis Ghafarian +2 位作者 Arman Rahmim Mehrdad Bakhshayesh‑Karam Mohammad Reza Ay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40-52,共13页
Image quality i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is affected by random and scattered coincidences and reconstruction protocol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cattered and random coincidences from outsi... Image quality i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is affected by random and scattered coincidences and reconstruction protocol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cattered and random coincidences from outside the field of view(FOV)on PET image quality for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protocols.Imaging was performed on the Discovery 690 PET/CT scanner,using experimental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the NEMA phantom(a body phantom,with six spheres of different sizes)with a signal background ratio of 4:1.The NEMA phantom(phantom I)was scanned separately in a one-bed position.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random and scatter coincidences from outside the FOV,six cylindrical phantoms with various diameters were added to the NEMA phantom(phantom II).The 18 emission datasets with mean intervals of 15 min were acquired(3 min/scan).The emission data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The image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by both phantoms.Variations i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in a 28-mm(10-mm)sphere of phantom II were 37.9%(86.5%)for ordered-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only),36.8%(81.5%)for point spread function(PSF),32.7%(80.7%)for time of flight(TOF),and 31.5%(77.8%)for OSEM+PSF+TOF,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OSEM+PSF+TOF reconstruction had the lowest noise levels and lowe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values.Random and scatter coincidences from outside the FOV induced lower SNR,lower contrast,and higher COV values,indicating image deteriora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smaller sphere sizes.Amongst reconstruction protocols,OSEM+PSF+TOF and OSEM+PSF showed higher contrast values for sphere sizes of 22,28,and 37 mm and higher contrast recovery coefficient values for smaller sphere sizes of 10 and 1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Random coincidences Scatter coincidences·Time of flight(TOF) Point spread function(PSF) Field of view(FOV) Noise equivalent count rate(NECR) Signal-toNoise ratio(SNR)
下载PDF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3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淋巴血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4
作者 李扬 王向明 +8 位作者 谷霄龙 杨丽 王琦 时高峰 随义 徐校胜 岳萌 王明博 任嘉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将入组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OI),采用Python软件的Pyradiomics包提取肿瘤组织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全肿瘤ROI中提取了1130个组学特征,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VI的AUC值为0.930,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919,准确度为0.899,阳性预测值为0.816,阴性预测值为0.93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787,准确度为0.788,阳性预测值为0.600,阴性预测值为0.902。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增强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5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下载PDF
超声与CT技术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文 刘晓宇 +4 位作者 温智峰 刘有云 冶骏 王琰 叶俊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超声与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与CT检查,动态观察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的超声影像... 目的:比较研究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超声与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与CT检查,动态观察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比较超声与CT检查对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超声与CT检查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05)。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7.80%、特异度为44.44%、约登指数42.24%,CT诊断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42.86%、约登指数3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004,0.272,P>0.05)。超声与CT检查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病变肺叶分布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1,P>0.05)。超声与CT检查对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肺不张、空洞、钙化、伴随胸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0.197,0.190,0.046,P>0.05)。结论: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病变肺叶分布检出率和肺不张、空洞、钙化、伴随胸水等肺结核并发或伴随征象检出率均与CT检查无差异,而高原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缺少大型检查设备,应用超声检查进行肺结核普查及初步诊断,对缺少CT设备或受电力影响的高原地区更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藏族人群 肺结核 超声 计算机体层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术前^(99m)Tc-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郭月红 黄京伟 +1 位作者 张腾 杨敏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者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 目的探讨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者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以下简称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MIBI SPECT/CT显像的2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IBI SPECT/CT显像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及影像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阴性组相比,血清总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在阳性组显著升高(P<0.05);病灶的病理类型、最大径、体积及位置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与MIBI SPECT/CT显像结果阳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疑诊PHPT患者术前MIBI SPECT/CT显像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是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ct
下载PDF
不同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丁毅 宋彬 +1 位作者 朱时珍 徐晶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比较2种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心率≤60次/分病人58例,随机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测试团注组27例。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 目的:比较2种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心率≤60次/分病人58例,随机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测试团注组27例。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选取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左房室比、左室肺动脉比和主肺动脉比,评估2组图像质量,比较2组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差异。结果:2组各目标血管强化CT值、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注跟踪组肺动脉CT值、左房室比、左室肺动脉比和主肺动脉比均明显低于测试团注组(P<0.01)。2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注跟踪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注射流率和对比剂量均低于测试团注组(P<0.05~P<0.01)。结论:大螺距CCTA采用团注跟踪技术,可提高血管强化CT值并能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测试团注 团注跟踪
下载PDF
基于不同管电压的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惠庆桃 刘婷 +3 位作者 卿翔 李洁 王冠 马春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同管电压的CT扫描图像采用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1 mm薄层图像,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图像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标准偏差(SD)值,由两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诊断医师独立双盲的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目标组织的CT值、SD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4种不同管电压的CTDIvol和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617、3996.118,P<0.05)。在70 kV管电压下,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的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267、53.327、14.873,P<0.05)。在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4种不同管电压下,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随着管电压的降低,CT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899、2563.93、219.231,P<0.05)。两名诊断医师对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12~0.869)。结论:CI算法在70 kV管电压下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图像与80 kV、90 kV、120 kV图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图像具有良好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人工智能 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脊椎骨内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附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刘玉 王远军 李开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1例脊椎IOS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17)岁]。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由两名高年资骨关节系统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学征象进行评估,并复习了近几年来文献报告的脊椎IOS影像学征象。结果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颈椎3例(3/11,27.3%),胸椎1例(1/11,9.1%),腰椎5例(5/11,45.5%),腰骶椎2例(2/11,18.2%),最大径(5.8±2.85)cm,形态均为不规则形。CT显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为(43.0±11.55)HU。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70.3±12.22)HU,病灶边界清晰,有硬化缘,未见骨膜反应,病灶易沿着椎间孔向椎管内外延伸。在MRI上,与肌肉组织相比,病灶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压脂后呈混杂高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ADC值为(1.25±0.176)×10-3mm2/s,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I型,7例患者病灶内发生囊性变。结论脊椎IO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鉴别诊断边界清晰的具有异质性的脊椎溶骨性病变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神经鞘瘤 脊椎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CT检测技术
11
作者 葛春平 李育林 +2 位作者 薛渭萍 刘康 黄美华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x、y方向切片图像,再进行正负极顶点定位,实现对包覆量的直接精确计算。使用所提方法的快速CT检测设备与传统2D检测设备相比,误判率可降低2~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叠片式电池 包覆量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
12
作者 祁冬 李娟 +3 位作者 孙景巍 董楠 贾媛 沈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2-25,35,共5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3-09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3-09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CHD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心脏CTA及UCG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其差异;以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小儿CHD的诊断效能。结果CTA诊断小儿CHD心外畸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高于UCG,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畸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好(κ=0.802)。CTA、UCG诊断小儿CHD心内畸形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小儿CHD心外畸形准确率为96.43%,显著高于UCG 5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小儿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00%、60.00%、96.43%、33.33%及87.69%,与手术或DSA结果一致性较好(κ=0.766);UCG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3.33%、20.00%、92.59%、9.09%及79.81%,与手术或DSA结果一致性一般(κ=0.522)。CTA、UCG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小儿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与UCG诊断小儿CH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分别为0.853和0.7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A在小儿CHD心外畸形方面的诊断效能优于UCG,而在心内畸形方面稍差,因此建议二者联合检查,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宽体探测器ct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用于髋臼骨折手术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王姗姗 牛俊巧 +3 位作者 王佳 李小娟 洪悦 王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并以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评分及分项百分制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6、4.216、3.425、17.7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3、-5.776、-6.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结论:在髋臼骨折围术期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可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3D打印 髋臼骨折
下载PDF
胸部定量CT对COPD患者治疗反应预测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佳萍 张卫国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胸部定量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接受治疗COPD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随访1年,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有治疗反应组[n=2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 目的分析胸部定量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接受治疗COPD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随访1年,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有治疗反应组[n=2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增加≥0.225 L]和非无治疗反应组(n=96,FEV_(1)增加<0.225 L)。对2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治疗反应组和无治疗反应组在EI、ATI、Pi10、WA%、T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GOLD分期、入院肺功能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10为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因素(OR=2.321,P<0.05)。ROC曲线显示,Pi10在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ROC曲线显示,Pi10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为0.610~0.781,约登指数为0.354,最佳截断值为4.65 mm,灵敏度为85.40%,特异度为50.00%。结论胸部定量CT扫描参数Pi10能够帮助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胸部定量ct 治疗反应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身体组分、^(18)F-FDG PET/CT显像预测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15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13-7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_(1)、L_(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_(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5.23±4.07) cm^(2)、(128.97±26.53) mg/m^(2)、(78.07±6.69) cm^(2)、(37.36±5.74)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42.52±3.32) cm^(2)、(112.54±25.82) mg/m^(2)、(73.73±7.25) cm^(2)、(32.94±5.31)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0.95±3.92) cm^(2)、(113.55±15.87) mg/m^(2)、(73.59±6.17) cm^(2)、(32.67±4.98)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37.51±3.56) cm^(2)、(95.18±17.45) mg/m^(2)、(70.30±5.14) cm^(2)、(28.52±4.42)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5.43±1.25、(3.86±0.87)×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4±1.07、(4.27±0.85)×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3.94±1.06、(2.61±0.70)×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73±1.21、(3.05±0.93)×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A、BMD、VFA、MA、SUV_(max)、MTV联合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98 (95%CI:0.809~0.954)、0.919 (95%CI:0.836~0.968)。结论 NAC过程中检测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可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定量ct 新辅助化疗 骨密度 肿瘤代谢体积
下载PDF
心脏双源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细胞外容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刘烁 李晓娟 +1 位作者 张梦琪 王姗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算ECV,比较两种方法对MF的诊断效能。结果:DSCT-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6±0.27,ECV为(33.04±10.68)%;而MRI-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1±0.32,ECV为(29.49±11.14)%。DSCT-ECV与MRI-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ECV与MRI-ECV诊断CHF患者MF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DSCT-ECV:100%、92.86%和98.51%,MRI-ECV:98.11%、100%和98.51%),两种方式的诊断可靠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V是心力衰竭的可量化技术,且预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能力强,DSCT-ECV和MRI-ECV评价CHF患者的MF准确性高,可用于相关疾病分级、进展监测和治疗指导,而DSCT-ECV较MRI-ECV应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细胞外容积(ECV)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MF)
下载PDF
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及其与疾病进程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李静 马芹 路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胸部CT检查显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10... 目的:探讨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胸部CT检查显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10 mm)和非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8 mm)。采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对比,将上述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像。结果:淋巴结肿大组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低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9、4.884,P<0.05);淋巴结肿大组患者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0、5.040、5.833,P<0.05),白细胞计数(WBC),补体C3和C4水平均低于非淋巴结肿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9、20.791、26.192、16.173、41.142、10.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补体C3、IgG及SLEDAI评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OR=3.034、2.721、1.127,P<0.05),而年龄大、肾损害为保护因素(OR=0.259、0.254,P<0.05)。结论:淋巴结肿大的出现预示着患者的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发生多系统损害的风险较大,且病情活动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结肿大 评估 疾病进程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高海拔地区 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雪燕 曹云太 +3 位作者 韩千程 颜梅 韩玲 温生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按居住地海拔进行分组,其中2000~3000m为A组(n=83),3000m以上为B组(n=81),再将两组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细分为50%~60%亚组(n=84)和61%~70%亚组(n=80)。将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AI辅助诊断及CT-FFR测量系统,以冠脉造影及冠脉传统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I及CT-FFR在高海拔地区冠脉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以FFR为金标准,CT-FFR与FFR的一致性为83.75%。B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高于A组(P=0.037、0.020);B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1%~70%狭窄程度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61%~70%亚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率均高于50%~60%亚组(P<0.05)。B组CT-FFR值低于A组(0.76±0.04 vs 0.88±0.05,P<0.01);A、B两组在61%~70%亚组CT-FFR值≤0.80、<0.70的发生率高于50%~60%亚组(P<0.05)。结论AI诊断系统及CT-FFR对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与冠脉造影、FFR一致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冠脉临界病变
下载PDF
CCTA-AI联合FFR-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许禹 耿云平 尤国庆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检查的间隔时间应在14天内,然后通过AI软件自动对CCTA的图像进行重建和计算,同时计算FFR-CT的数值。计算人工智能辅助的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A-AI)联合FFR-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0例患者经CAG检查确诊,72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90%;8例患者为非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10%。CCTA-AI联合FFR-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AUC值均高于CCTA-AI、FFR-CT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CTA-AI联合FFR-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心肌灌注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工业CT技术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缺陷检测中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黄小宇 马中强 +1 位作者 王恒 牛卫飞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由于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Ⅲ型瓶)具有轻量化、强度高等优点,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等领域应用广泛。为实现在不拆卸气瓶条件下检验Ⅲ型瓶的安全状况,本文在试验气瓶上制作了缺陷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工业CT技术用于Ⅲ... 由于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Ⅲ型瓶)具有轻量化、强度高等优点,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等领域应用广泛。为实现在不拆卸气瓶条件下检验Ⅲ型瓶的安全状况,本文在试验气瓶上制作了缺陷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工业CT技术用于Ⅲ型瓶缺陷检测的可行性,指出探索工艺参数设置和缺陷识别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瓶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方法 典型缺陷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