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记》中的两种音乐美学观——《易传》和《荀子》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义宾 《阴山学刊》 2004年第1期9-15,91,共8页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苟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苟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苟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下载PDF
论跨文化戏剧语境中的越剧《心比天高》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倩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79-85,共7页
越剧《心比天高》在挪威易卜生戏剧节上大获成功,是跨文化戏剧的成功典范,为中国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跨文化戏剧的角度,《心》剧在戏曲表演符码的转换、文本的本土化处理、舞台审美的处理以及形象符号的跨文化多义性等方面表... 越剧《心比天高》在挪威易卜生戏剧节上大获成功,是跨文化戏剧的成功典范,为中国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跨文化戏剧的角度,《心》剧在戏曲表演符码的转换、文本的本土化处理、舞台审美的处理以及形象符号的跨文化多义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改良与创新,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梳理中外学者跨文化戏剧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发现,跨文化戏剧在目前仍然受制于不同国家或种族的政治与经济斗争,而这一理论在实际发展中,并非是一种平等的二元对立,而是"目标文化"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比天高》 《海达·高步乐》 中国戏曲 跨文化戏剧 创新融合
下载PDF
“玉戉”与“铜钺”起源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光明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2-65,共14页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钺"不是实用的斧钺和兵器,并非象征"兵钺"或"王钺",因而并不源于"兵权"和"王权",而是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戉"。"玉戉"作为祭神礼器,并非源于...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钺"不是实用的斧钺和兵器,并非象征"兵钺"或"王钺",因而并不源于"兵权"和"王权",而是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戉"。"玉戉"作为祭神礼器,并非源于劳动工具"石斫器",而是源于古人祭祀"天神"时膜拜的"天戉"。"天戉"为古时位于天体中央"天极"的"勾陈四星"或"璇玑四星",其梯形方阵,正相看为"斧钺",反相看又为"方斗"。"方斗"并非"北斗",其四星方阵被古人视若"方相四目"的"神首鬼头",后人又称"魁首"或"神傩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戉 斧钺 铜钺 神钺 天戉 天极 勾陈 璇玑 方斗 北斗 天罡 魁首 方相氏 傩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