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奴隶的母亲》小说叙事的性别分析——兼及与《生人妻》的比较 |
乔以钢
宋声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2
|
一篇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为奴隶的母亲》解读 |
刘东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3
|
《为奴隶的母亲》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
彭金玲
|
《海外英语》
|
2012 |
2
|
|
4
|
《为奴隶的母亲》中悲剧女性的形象 |
汪羽旎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1
|
|
5
|
《为奴隶的母亲》当代接受轨迹寻踪 |
陈娇华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6
|
地域·经验·叙事:《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再解读 |
徐琼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8 |
0 |
|
7
|
革命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自我消解——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泛本文研究 |
王宗峰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8
|
革命在“叙述”中隐现——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细读 |
李国华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0 |
|
9
|
畸变的母爱——评《宠儿》 |
李雪梅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0
|
畸形生活下的女性——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
李明
|
《枣庄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1
|
浅析《为奴隶的母亲》中女主人公的三重角色 |
邢世双
何希凡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2 |
0 |
|
12
|
以女性民俗视角重读《为奴隶的母亲》及其女性命运 |
祝林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3
|
语域理论视角下《为奴隶的母亲》英译本人物形象的再现 |
杨翠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4
|
《为奴隶的母亲》中人物关系的再解读——以意识形态批评为方法 |
杨海燕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5
|
性别视角下的一篇悖论式文本——《为奴隶的母亲》新解 |
马龙
|
《阴山学刊》
|
2020 |
0 |
|
16
|
论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意识形态批评下的多义性 |
丁鹏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7
|
一幅人物异化肖像画——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人物分析 |
欧阳群英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7 |
0 |
|
18
|
生命的内在承受与客观的无奈选择——论《为奴隶的母亲》思想主旨 |
邓琼秋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2 |
0 |
|
19
|
论柔石小说的抒情性 |
李毅琳
廖美琳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