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cardiac,pulmonary cement embolism in a 67-year-old female after 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
作者 Tong-Zhou Liang Hai-Peng Zhu +2 位作者 Bo Gao Yan Peng Wen-Jie G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3期3120-3129,共10页
BACKGROUND We report a case of Intracardiac,pulmonary,and intravenous cement embolism after 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treating spondylolisthesis underlying osteoporotic bone,which was successfu... BACKGROUND We report a case of Intracardiac,pulmonary,and intravenous cement embolism after 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treating spondylolisthesis underlying osteoporotic bone,which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We describe the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the patient,hoping to shed light on the management of bone cement embolism.CASE SUMMARY A 67-year-old female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low back pain and numbness in lower extremities for 30 years.She was diagnosed with L4 and L5 spondylolisthesis,spinal stenosis,and osteoporosis.The patient underwent spinal canal decompression,an interbody fusion of L4/5 and L5/S1,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L4-L5 segments,and regular pedicle screw in S1 segments.Three days postoperatively,a sudden drop in oxygen saturation occurred.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confirmed Intracardiac,pulmonary,and intravenous embolism.The patient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by continuous low-flow oxygen inhalation,anti-coagulation,and antibiotic therapy for 1 mo and continued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6 mo.The patient showed no further symptoms in a 30-mo follow-up.CONCLUSION Intracardiac,pulmonary cement embolism after 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s extremely rare.Careful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is required in multiple sites of bone cement embolism.Conservative treatment may be a primary consideration in scattered emboli without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but a clinical decision should be made on an individualized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cement Pulmonary embolism 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Expandable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plus cement augmentation in surgery for severely osteoporotic spine
2
作者 吴子祥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9-90,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short-teerm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a novel expandable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combined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 in surgery for severely osteoporotic spine.Methods From Octob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short-teerm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a novel expandable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combined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 in surgery for severely osteoporotic spine.Methods From October 2006 to Octo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A Expandable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plus cement augmentation in surgery for severely osteoporotic spine
下载PD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coliosis extending to main thoracic spine by key-vertebral-screws technique (KVST)
3
作者 李明 朱晓东 +1 位作者 Cheung KM Luk KD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Objective:To introduce a key-vertebral-screws technique(KVS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 extending to main thoracic levels, and to find the role of fulcrum bending in predicting the result of surgical trea... Objective:To introduce a key-vertebral-screws technique(KVS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 extending to main thoracic levels, and to find the role of fulcrum bending in predicting the result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coliosis by this technique. Methods: Sevente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coliosis extending to main thoracic spine,who underwent pure posterior fusion without anterior or posterior release by KVST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July 2005 were evaluated for fulcrum bending flexibility, surgical correction rate, fulcrum bending correction index (FBCI) in main thoracic curves. Universal Spine System (USS) instrumentation was used in 15 cases,Monarch in another 2 cases. The severity of the curves was measured by Cobb's method using Rad Work 6. 0 software. Preoperative standing AP radiographs, preoperative fulcrum bending anterioposterior (AP) radiographs, postoperative standing AP radiographs, and most recent follow-up standing AP radiographs for spine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two-sample paired t-test by Origin 7. 0 software. Results: Infection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not noted.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Just one case had some axial back pain, which got a full recovery from physiotherapy for 2 weeks. In the X-ray, there was an average correction of 71. 5% of the fused main thoracic curves,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lose of correction in final follow-up. For the whole fused main thoracic curves, the fulcrum bending flexibility were lower to operation correction rate (P = 0. 013). The average FBCI was 123%. From the data, the more rigid curves (especially fulcrum bending flexibility <50%), the more correction rate operation could get, compared with fulcrum bending flexibility. Conclusion: (1) KVST is a good method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ic scoliosis, which can get satisfying result with lower medical cost. (2) Fulcrum bending flexibility is lower than operative correction rate by KVST in main thoracic curves (P<0. 05). In the more rigid curves assessed by fulcrum-bending radiograph, the operative corrective could be gained, especially in the curves which FBCI is lower than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pinal fusion RADIOGRAPH fulcrum-bending flexibility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segmental instrumentation spinal deformity coronal collection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器械横杆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美钢 王坤正 +3 位作者 侯德门 王献海 柏传毅 时志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研究横杆对不同类型椎弓根螺钉器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AF、Dick、VSP钢板三类椎弓根螺钉器械被安装在加载模型上 ,分别在 0、1、2个横杆状态下施加旋转扭矩 ,加载负荷为 2Nm、5Nm、8Nm ,记录不同负荷下的角位移 ,结果行成... 目的 研究横杆对不同类型椎弓根螺钉器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AF、Dick、VSP钢板三类椎弓根螺钉器械被安装在加载模型上 ,分别在 0、1、2个横杆状态下施加旋转扭矩 ,加载负荷为 2Nm、5Nm、8Nm ,记录不同负荷下的角位移 ,结果行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结果 在 2Nm扭矩下 ,VSP与Dick组加用横杆角位移减少较小 (P >0 .0 5 ) ,AF组的角位移减少较多 (P <0 .0 5 )。在 5Nm、8Nm扭矩下 ,加用横杆后各型器械的稳定性明显增加 (P <0 .0 5 ) ,加用 2个横杆的角位移较 1个横杆的角位移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横杆可以提高椎弓根螺钉器械的稳定性 ,加用 2个横杆效果优于加用 1个横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横杆 脊柱器械 生物力学 脊椎骨折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金宁 宋达炜 +7 位作者 乔渝森 杨炎 邹俊 张林林 耿德春 杨惠林 吴贵忠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9-448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置钉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所有治疗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度评估骨折椎体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伤椎置钉组随访8-20个月,跨伤椎置钉组随访5-17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②2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2 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随访期间使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段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经伤椎置钉和跨节段固定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短节段脊柱骨折内固定 经伤椎置钉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相对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下固定融合椎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岩 张永刚 +4 位作者 张雪松 陆宁 王征 王冉东 张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时下固定融合椎(LIV)的选择.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38例单胸弯AIS患者,其中,Lenke Ⅰ A 20例,Lenke Ⅰ B 18例,均采用站立... 目的:探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时下固定融合椎(LIV)的选择.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38例单胸弯AIS患者,其中,Lenke Ⅰ A 20例,Lenke Ⅰ B 18例,均采用站立位胸弯下旋转中立椎(NV)结合骶正线的方法确定LIV.术前摄站立前后、侧位,卧位左右侧屈位片,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平片,观察手术前后的躯干平衡、失代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融合8.4个节段.胸弯由术前平均57.4°矫正至术后平均11.3°,腰弯由术前平均26.8°自发矫正至平均4.9°;下固定融合椎的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8.1°纠正至平均3.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7.1°改善至平均32.3°;水平面顶椎旋转度由术前Ⅰ~Ⅲ度改善至0~Ⅰ度.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失代偿,其余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采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治单胸弯AIS患者时结合站立位下NV和CSVL确定LIV,可在保证矫形效果的同时节省融合节段,保存更多的腰椎活动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下固定融合椎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不良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翔 蔡毅 +1 位作者 郑明辉 瞿东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冠状位力线、矢状位力线恢复不良的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分析3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AO分型C型)病例,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在X线平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移位... 目的分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冠状位力线、矢状位力线恢复不良的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分析3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AO分型C型)病例,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在X线平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移位距离、脊柱侧(后)凸Cobb角;根据术后力线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力线恢复良好组(A组)和力线恢复不良组(B组),并分析螺钉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恢复的影响。结果 33例患者中,力线恢复良好占60.6%(20例),力线恢复不良占39.4%(13例)。两组患者固定节段和使用椎弓根螺钉总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椎体椎弓根螺钉数目A组为(1.7±0.3)个,B组为(1.3±0.4)个,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恢复不良并非少见,固定节段、螺钉使用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脱位 力线 长节段内固定 螺钉数目
下载PDF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文龙 周国顺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 76例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Dick、RF或AF ,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和CT。平均随访 16个月。结果 :7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 76例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Dick、RF或AF ,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和CT。平均随访 16个月。结果 :7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 0 .48,2 8.5 ,术后 0 .91,6.5 ,随诊 0 .71,14 .5。在随访时有不同程度的丧失。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后期仍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复位 固定 椎弓根螺钉 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自体骨加强的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杨 傅强 +4 位作者 陈自强 石志才 朱晓东 孙晓飞 李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自体骨加强的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14例采用PMMA加强钉道,1... 目的比较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自体骨加强的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14例采用PMMA加强钉道,17例采用自体骨加强钉道。记录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侧凸的矫正效果。结果两种手术除口服止痛药使用时间和手术费用外,其他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MA加强组中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神经损伤的症状。结论两种手术对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MMA加强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可减少口服止痛药的用量,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且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加强
下载PDF
SSPI、万向型EPS及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清勇 张国峰 +2 位作者 杨辉 郭家全 常德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9期42-45,58,共5页
目的:比较导引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短节段椎弓根钉棒(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椎弓根螺钉(expensive pedicle screw,EPS)及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 目的:比较导引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短节段椎弓根钉棒(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椎弓根螺钉(expensive pedicle screw,EPS)及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SSPI、EPS和Can-Help组,每组50例。SSPI组采用导引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SSPI治疗,EPS组采用万向型EPS治疗,Can-Help组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指标、术后Cobb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变化情况,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EP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SSPI组(P<0.05),Can-Hel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EPS组和SSPI组(P<0.05);术后3组患者的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是随着时间推移Cobb角会随之升高(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术后Can-Help组具有最低的Cobb角,而EPS组具有最高的Cobb角;术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术后Can-Help组具有最低的VAS评分而SSPI组具有最高的VAS评分(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 Can-Help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SSPI组和EPS组(P<0.05),而SF-36评分显著高于SSPI组和EPS组(P<0.05)。结论:经皮置入SSPI简便、椎体生理结构恢复优秀并可预防椎体高度的丢失;采用万向型EPS治疗相对于经皮置入SSPI手术难度更低,可减轻患者疼痛;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不但具有较好的效果,还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钉棒 万向型椎弓根螺钉 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 Cobb角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钛笼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燕明 何二兴 +2 位作者 范子文 覃海飚 黎庆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0-1371,1376,共3页
目的评价钛笼加椎弓根系统在治疗腰椎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1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行椎体全切及椎管减压术,并用钛笼及碎骨植骨行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用椎弓根钉作内固定。结果术后患者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椎体间正常高度,可... 目的评价钛笼加椎弓根系统在治疗腰椎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1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行椎体全切及椎管减压术,并用钛笼及碎骨植骨行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用椎弓根钉作内固定。结果术后患者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椎体间正常高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9例出现恢复,并有1、2级的提高,4例完全无恢复。术后1aX线检查出现椎体融合。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加钛笼用于腰椎骨折可有效建立腰椎的稳定性,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钛笼可为植骨处提供坚强和稳定的支撑,可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又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该方法创伤较小,植骨量较大,利于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笼 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体融合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建 刘建 +1 位作者 秦入结 顾光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折固定 伤椎椎弓根置钉 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胸腰段短阶段椎弓根螺钉置钉位置不佳原因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富立 靳安民 +3 位作者 王瑞 张辉 童斌辉 姚伟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胸腰段短阶段椎弓根螺钉出现置钉位置不佳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3年8月行短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疾患592例,其中置钉位置不佳22例,通过临床检查、初次手术情况、X线片检...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胸腰段短阶段椎弓根螺钉出现置钉位置不佳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3年8月行短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疾患592例,其中置钉位置不佳22例,通过临床检查、初次手术情况、X线片检查,再次手术情况对置钉位置不佳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结果:22例置钉位置不佳原因主要包括:(1)解剖不熟悉所致12例:包括正常椎弓根变异;骨折及退变时椎弓根变化而致进钉点掌握不当;(2)手术技术掌握不够所致10例:包括进钉的深度和角度不当.结论:应用短阶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疾患手术医师应术前仔细阅X线片,熟悉椎弓根的局部解剖及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短阶段椎弓根系统 置钉不佳
下载PDF
运用不同术式治疗椎体骨转移瘤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建强 段德臣 +3 位作者 孙广智 李季 刘宏宇 窦爱霞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3年第1期46-48,64,共4页
探讨椎体骨转移瘤运用微创介入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50例椎体骨转移瘤患者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均为骨痛入院。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选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选择传统钉棒... 探讨椎体骨转移瘤运用微创介入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50例椎体骨转移瘤患者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均为骨痛入院。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选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选择传统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两组疗效相当,椎体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疼痛缓解率比较,P<0.05。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均可以有效治愈骨转移瘤骨痛,但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具有微创,操作简单、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更适合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转移瘤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
下载PDF
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勇 汪凌骏 +3 位作者 陆宇翔 胡浩 罗军超 陈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104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 n=78)与跨伤椎长...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104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 n=78)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组(长节段组,n=26),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局部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9.8±7.4)个月。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短节段组(均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保持至末次随访(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节段组伤椎置钉失败2例,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近似的效果,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伤椎短节段固定 跨伤椎长节段固定
下载PDF
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在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学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52-753,共2页
目的 :研究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在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 ,治疗腰椎滑脱 46例。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41例完全复位 ,复位率 89% ,术后 41例患者患肢疼痛症状消失。结论 :DFRS ,设计合理 ,操作比较简... 目的 :研究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在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 ,治疗腰椎滑脱 46例。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41例完全复位 ,复位率 89% ,术后 41例患者患肢疼痛症状消失。结论 :DFRS ,设计合理 ,操作比较简便 ,采用钛合金 ,不影响以后CT、MRI检查 ,手术复位效果好 ,符合生理需要 ,临床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RS椎弓根钉钢板系统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 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测试
17
作者 陈庆贺 周跃 +3 位作者 高吉昌 卢淼 王建 王仑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与传统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力学性能指标。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采用12具新鲜猪脊柱标本,随机分成两组(滑动组和锁定组),应用实验力学分...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与传统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力学性能指标。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采用12具新鲜猪脊柱标本,随机分成两组(滑动组和锁定组),应用实验力学分析手段进行测试。结果滑动组和锁定组在屈伸、侧屈、轴向压缩情况下,其主应变、位移变化及固定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以获得与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相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滑动椎弓根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池氏棒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长期随访结果
18
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2 位作者 毛方敏 林焱 王向阳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长期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的程度与原因。方法 15 0例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85例随访 3~ 11.4年 (平均 8.6年 ) ,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片对比 ,分析矫正角度丢失与融合节段选择、侧凸类型等...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长期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的程度与原因。方法 15 0例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85例随访 3~ 11.4年 (平均 8.6年 ) ,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片对比 ,分析矫正角度丢失与融合节段选择、侧凸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结果 ,随诊 3~ 7年 39例 ,7~ 9年 17例 ,9年以上 2 9例。丢失 0~ 5°5 1例 (6 0 % ) ,6~ 10° 9例 (10 .6 % ) ,11~ 2 0° 13例 (15 .2 % ) ,2 1~ 30° 9例 (10 .6 % ) ,31°以上 3例 (3.6 % )。丢失角度与断棒、脱钉、断钉、弯钉、融合节段选择有明显关系 ;同年龄、侧弯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优良的内固定器械和融合节段的选择是防止矫正度丢失的关键 ;提高融合技术是减少假关节和矫正度丢失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械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椎弓根角度测量器在下颈椎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安毅 刘兰泽 +6 位作者 李晶 李勇 郭晓辉 刘建生 金鑫 郭治良 韩硕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5期687-689,692,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椎弓根角度测量器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行后路手术的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透视下应用椎弓根角度测量器辅助置钉...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椎弓根角度测量器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行后路手术的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透视下应用椎弓根角度测量器辅助置钉,对照组透视下徒手置钉。术后均行CT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置钉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置入93枚螺钉,优良率96.8%;对照组置入105枚螺钉,优良率为87.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螺钉松动1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螺钉松动1例,螺钉穿破椎弓根2例,总发生率为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弓根角度测量器显著提高了置钉准确性,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制颈椎椎弓根角度测量器 椎弓根钉棒系统 CT三维重建 颈椎骨折脱位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夏雪 刘东昕 +1 位作者 胡钦晓 李学东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ODI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分析...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ODI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矢状后凸角、伤椎上椎间角等影像学指标来评估该术式在畸形矫正及维持矫形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至末次随访时仍能维持良好的矫形效果。结论:在经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中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畸形矫正及维持矫形效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 伤椎椎弓根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