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Stereo Constructed Wetland Mode to the Treatment of Slightly Polluted Source Water 被引量:7
1
作者 CHEN Yu-quan ZUO Zhuo GUO Xi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2期63-67,共5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a stereo constructed wetland to the treatment of slightly polluted source water. [Method] In this study, a new stereo constructed wetland mode was put forward,...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a stereo constructed wetland to the treatment of slightly polluted source water. [Method] In this study, a new stereo constructed wetland mode was put forward, and a pilot project of wat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in Xinsheng River, the diversion channel of Shijiuyang Waterwork in Jiaxing City, were analyzed. Afterwards, the impact factors of water purification by the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from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season and climate, species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Result] Under three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conditions, the pilot project effectively improved water SD and DO level, and reduced SS, CODCr, NH3-N, TN and TP significantly in summer and autumn, so that effluent water quality reached surface water standard at Grade III. [Conclusion] The stereo constructed wetland mode composed of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underwater forest used to treat slightly polluted source water is feasible and has a good promotion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slightly polluted water water source area Underwater forest Constructed wetland China
下载PDF
富氧生物膜法修复微污染水源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羽堂 赵美姿 高立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800,共5页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生物填料在进水氨氮浓度2.6~3.1 mg/L和水温20℃~22℃下,7 d自然挂膜培养成功, 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 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根据生物膜厚度和其除污染...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生物填料在进水氨氮浓度2.6~3.1 mg/L和水温20℃~22℃下,7 d自然挂膜培养成功, 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 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根据生物膜厚度和其除污染效率,适时适度冲洗填料和排除池底积泥,以防止好氧生物膜出现厌氧运行状况和影响除污染效果.在川杨河水源水质浊度90~300 NTU、 NH +4-N 0.5~10.0 mg/L、CODMn4.0~10.8 mg/L、污染指数为2~8及生物修复工艺HRT为1.3 h、DO为7.5~10.2 mg/L、g/w为0.5/1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观察到膜上的生物相丰富, 微生物种类繁多, 主要是好氧的异养菌和自养菌.生物膜较薄,一般厚度为0.09~0.13 mm,在原水污染物氨氮浓度较低,曝气充足,水中溶解氧浓度高,好氧生物膜传质阻力小、速度快,污染物氨氮的生物降解速率很快,只需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就能达到很高的氨氮去除率.微孔曝气气液传质充分,水中溶解氧充足,膜内无厌氧层存在.好氧生物膜内处于完全的好氧状态,硝化反应比较完全.污染的去除主要是填料上的好氧生物膜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微污染 生物修复 微污染水源 生物膜法 修复工艺 机理研究 富氧 弹性立体填料 好氧生物膜 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接触氧化法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傅金祥 梁建浩 +2 位作者 杨涛 陈正清 薛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净水效果.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 目的研究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净水效果.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0.5(mg.L-1)时,沉淀出水各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3(mg.L-1)接触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沉淀后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分别降低了18.4%、95.9%和81.9%.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23.6%和22.4%.结论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氧化 臭氧化 高锰酸盐指数
下载PDF
不同吸附剂及其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玲 刘海卿 +2 位作者 李喜林 赵奎 徐辉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以典型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改性沸石、改性膨润土、活性炭及其不同组合吸附剂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与钠改性沸石联用工艺可发挥各自优势,对氨氮和... 以典型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改性沸石、改性膨润土、活性炭及其不同组合吸附剂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与钠改性沸石联用工艺可发挥各自优势,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降低率可达90.2%和86.6%,二者按质量比1∶1投加,总投加量4 g/100mL,效果最佳,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可作为微污染水源水的前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改性沸石 改性膨润土 活性炭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传统处理工艺的强化措施 被引量:5
5
作者 熊正为 陈春宁 《中国锰业》 2001年第1期13-14,22,共3页
将高铁酸盐应用于微污染水源 ,并与铁盐混凝剂配合 ,可取得良好的水质。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 高铁酸盐 混凝 水处理工艺 自来水 水质
下载PDF
氧化偶合絮凝剂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碌亭 张万友 肖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22,共3页
采用氧化偶合絮凝剂(COF)对微污染珠江水进行烧杯搅拌模拟试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药剂处理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新型药剂对受污染原水中NH3-N和CODM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药剂投加质量浓度为40mg/L、复配比为0.5时,NH3-N去... 采用氧化偶合絮凝剂(COF)对微污染珠江水进行烧杯搅拌模拟试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药剂处理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新型药剂对受污染原水中NH3-N和CODM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药剂投加质量浓度为40mg/L、复配比为0.5时,NH3-N去除率可达85%,CODMn去除率达75%以上,NO2--N去除率达97%,出水浊度为0.6NTU,NH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比常规絮凝剂硫酸铝、PAC高出60%和23%。并对药剂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氧化 絮凝 氧化偶合絮凝剂
下载PDF
二氧化氯预氧化处理低温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涛 傅金祥 梁建浩 《辽宁化工》 CAS 2005年第8期348-349,共2页
二氧化氯预氧化和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二氧化氯预氧化出水的色度较原水中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浊度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提高了常规工艺中色度、浊度的去除率;二氧化氯预氧化可有效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 二氧化氯预氧化和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二氧化氯预氧化出水的色度较原水中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浊度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提高了常规工艺中色度、浊度的去除率;二氧化氯预氧化可有效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了常规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氧化 二氧化氯 浊度 色度 CODMN
下载PDF
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涛 《辽宁化工》 CAS 2006年第4期217-218,221,共3页
采用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CODMn、浊度、色度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低于3.0 mg/L,浊度低于1.0 NTU,色度低于5度。预氧化剂高锰酸钾... 采用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CODMn、浊度、色度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低于3.0 mg/L,浊度低于1.0 NTU,色度低于5度。预氧化剂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30 mg/L、次氯酸钠投加量在5.0 mg/L时,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沉后水的CODMn去除率为25%,浊度去除率为80%,色度去除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氧化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CODMN
下载PDF
电凝聚对微污染水净化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惠灵 伊江明 《化学工程师》 CAS 2006年第6期6-9,共4页
通过改变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沉淀时间等因素,采用电凝聚法对微污染水中的细菌、浊度、CODMn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电凝聚通过电解氧化、凝聚和气浮联合作用,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细菌能有效地去除,同时对CODMn具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关键词 电凝聚 微污染水源 杀菌 浊度去除 CODMn降解
下载PDF
PDMDAAC的清洁生产工艺合成及在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应用
10
作者 钟少芬 黄曼君 +2 位作者 贾定田 刘煜平 李明玉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两步法合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研究了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p H值、金属螯合剂Na4EDTA用量对合成物特性粘度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在此工艺上合成了特性粘度1.8 dl/g,单体转化率为85%的高相对分...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两步法合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研究了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p H值、金属螯合剂Na4EDTA用量对合成物特性粘度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在此工艺上合成了特性粘度1.8 dl/g,单体转化率为85%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DMDAAC,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和热重分析,并讨论其在微污染饮用水中的应用,均聚后的PDMDAAC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正电荷密度,对东江水源水都具有较好的去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清洁生产 絮凝剂 微污染水源水
下载PDF
臭氧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越 高会艳 《辽宁化工》 CAS 2008年第8期541-542,546,共3页
通过烧杯静态试验,研究了预氧化剂投加量对预氧化反应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高锰酸钾预氧化能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并能起到良好的助凝和除微污染的作用,使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氧化 臭氧 高锰酸钾 CODMN 浊度
下载PDF
生物预处理微污染水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海燕 《工业安全与防尘》 2001年第4期32-34,共3页
金坛市主要水源钱资荡水 ,劣于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 ,系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拟采用生物预处理。比较了两种生物预处理池对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色度、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提出了生物预处理适宜... 金坛市主要水源钱资荡水 ,劣于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 ,系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拟采用生物预处理。比较了两种生物预处理池对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色度、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提出了生物预处理适宜的运行工况参数 ,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预处理 微污染水源 工程设计 城市供水 给水处理 生物预处理池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汉辉 孙国胜 《云南环境科学》 2000年第A08期132-135,共4页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 ,指出传统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已不能满足要求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传统处理工艺结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自来水水质的方法。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给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