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graphite content on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CNTs-Ag-G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娟 凤仪 +1 位作者 李庶 林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CNTs-Ag-G electrical contact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powder metallurgica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graphite content on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contact levels was examined. In... CNTs-Ag-G electrical contact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powder metallurgica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graphite content on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contact levels was examined. In experiments, CNTs content was retained as 1% (mass fraction), and graphite was added at content levels of 8%, 10%, 13%, 15% and 1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phite content,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 contacts is enhanced to a certain level then remains constant.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phite content. Wear mass loss decreases to the minimum value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small content of graphite, the adhesive wear is hindered, 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wear mass loss, while excessive graphite brings much more worn debri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mass loss. It is concluded that wear mass loss reaches the minimum value when the graphite mass fraction is about 13%.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g-G contact material, the wear mass loss of CNTs-Ag-G composite is much less due to the obvious increase of hardnes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cline of fric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nhibition of adhesive wear between composites and slip 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g-G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镀层 摩擦系数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contac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 contact wear using different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bing CAI Chun-lin LI +4 位作者 Lei YOU Xu-dong CHEN Li-ping HE Zhong-qing CAO Zhi-nan ZHANG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50-1271,共22页
H62 brass materi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ical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and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all aspects.Since the wear behavior of electrical contact ... H62 brass materi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ical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and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all aspects.Since the wear behavior of electrical contact pairs is particularly complex when they are in service,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load,sliding velocity,displacement amplitude,current intensity,and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changes in contact resistance.Machine learning(ML)algorithm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after wear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 and contact resistance.Random forest(RF),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and BP neural network(BPNN)algorithm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RF,SVR and BPNN models,respectively,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trained and tested.It was proved that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could better predict the stable mean resistance of H62 brass alloy after wear.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ad and curren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edicted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The wear behavior of electrical contacts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load,sliding speed,displacement amplitude,current intensity,and surface roughness during operation.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can predict the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 after wear caused by these factors.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increase in load,current,and surface roughness leads to a decrease in stable mean resistance,while an increase in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stable mean resistance,leading to a decline in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To reduce testing time and costs and quickly obtain the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 of H62 brass alloy after wear caused by different factors,three algorithms(random forest(RF),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and BP neural network(BPNN))were used to train and test experimental results,resulting in a machine learning model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the stable mean resistance of H62 brass alloy after wear.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PNN model performed better in predicting the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RF and SVR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tact wear contact resistance machine learning(ML) neural network
原文传递
基于电接触强化的铝合金表面电刷镀镍层改性研究
3
作者 丁浩 周珊 朱世根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可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拓宽铝合金材料在机械零件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电刷镀技术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镀层,再通过电接触强化技术对Ni镀层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考察了Ni镀层电接触... [目的]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可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拓宽铝合金材料在机械零件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电刷镀技术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镀层,再通过电接触强化技术对Ni镀层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考察了Ni镀层电接触强化前后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了1016铝合金及Ni镀层电接触强化前后的耐磨性。[结果]经电接触强化后,Ni镀层内部的裂纹及孔洞类缺陷减少,晶粒间隙减小,致密性提高,显微硬度增大到524.4~560.3 HV0.1范围内。1016铝合金在摩擦磨损试验后存在较深的犁沟和剥落,耐磨性较差。Ni镀层的耐磨性优于1016铝合金,但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生剥落。经电接触强化的Ni镀层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因数平稳,表面只是轻微擦伤,耐磨性最佳。[结论]结合电刷镀镍和电接触强化技术可显著提高铝合金的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刷镀 电接触强化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连接器接触件机械磨损失效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乙铖 孟圆 +1 位作者 张超 任万滨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连接器接触件的机械磨损是其电接触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连接器机械插拔模拟实验,测试连接器机械插拔过程中接触电阻和插入力的瞬时波形,并分析反复插拔条件下接触电阻的稳定值和插入力的退化趋势,获得失效后插针表面的微观形... 连接器接触件的机械磨损是其电接触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连接器机械插拔模拟实验,测试连接器机械插拔过程中接触电阻和插入力的瞬时波形,并分析反复插拔条件下接触电阻的稳定值和插入力的退化趋势,获得失效后插针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和元素成分,从而提出机械磨损失效机理。所得结论可为连接器的高可靠长寿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器 机械磨损 失效机理 插入力 接触电阻
下载PDF
基于电流监测和动态电阻分析的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磊 吴诚威 +3 位作者 李澳 马飞越 于家英 邓军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电寿命状态监测工作对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意义重大。文中融合触头磨损计算方法和动态电阻分析法对SF_(6)断路器电寿命进行评估,提出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判据,首先基于断路器电流监测数据计算断路器触头磨损,... 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电寿命状态监测工作对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意义重大。文中融合触头磨损计算方法和动态电阻分析法对SF_(6)断路器电寿命进行评估,提出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判据,首先基于断路器电流监测数据计算断路器触头磨损,对断路器电寿命状态进行判断预测,再利用动态电阻分析法印证判断出SF_(6)断路器的真实状态,兼顾触头磨损计算法的实时性和动态电阻法的准确性。基于所提判据,研发了一套融合触头磨损和动态电阻的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系统。该系统可基于断路器投切数据和动态电阻准确地评估SF_(6)断路器的电寿命,同时在人机交互界面上直观地呈现结果,为工作人员进行断路器状态检修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断路器 触头磨损 动态电阻 电流监测 电寿命
下载PDF
铜表面织构密度对铜/碳配副载流摩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周涛涛 宋晨飞 +5 位作者 钱志源 张燕燕 任雨龙 宋鹏飞 侯庆华 张永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1-49,共9页
目的碳刷是大型水轮机组、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装备中电机转子供电的唯一通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其碳块磨耗过度,落粉现象严重,探索织构化对铜/碳配副载流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提出改善碳刷服役性能的表面技术。方法在铜环表面制备... 目的碳刷是大型水轮机组、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装备中电机转子供电的唯一通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其碳块磨耗过度,落粉现象严重,探索织构化对铜/碳配副载流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提出改善碳刷服役性能的表面技术。方法在铜环表面制备不同织构密度的圆形微织构,与碳块构成滑动载流摩擦副,研究织构密度对铜/碳配副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分析试样的磨损形貌,并通过能谱仪分析铜环表面碳元素分布及含量,揭示织构化对铜/碳配副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当织构密度从0%增至18%时,摩擦跑合时间下降了47.2%,碳块磨损量下降了31.8%,在同等名义接触面积下接触电阻增高了28.7%。结论铜表面织构化有利于收集和储存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碳颗粒,促进碳转移膜的形成,织构密度的增加可有效缩短摩擦跑合时间、降低碳磨损率。由于织构化破坏了铜表面的连续性,且碳转移膜的导电性弱于铜,因此织构密度的增加导致接触电阻升高。铜表面织构化对于提高碳刷磨损寿命、减少落粉量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刷 表面织构 载流摩擦 接触电阻 磨损 转移膜
下载PDF
超高速滑动电接触CuCrZr合金轨道表面磨损机制及电接触性能
7
作者 康丽 王兴 +4 位作者 刘梓屹 袁仔豪 林永强 梁伟晗 姚萍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电磁轨道发射具有典型超高速滑动电接触特性(出口速度大于等于2000 m/s),电磁轨道表面会发生磨损。为研究轨道表面磨损状态与接触电阻之间关系,通过开展电磁轨道发射试验,研究发射后的CuCrZr轨道表面沉积层的形成与磨损机制,揭示枢轨间... 电磁轨道发射具有典型超高速滑动电接触特性(出口速度大于等于2000 m/s),电磁轨道表面会发生磨损。为研究轨道表面磨损状态与接触电阻之间关系,通过开展电磁轨道发射试验,研究发射后的CuCrZr轨道表面沉积层的形成与磨损机制,揭示枢轨间静态接触电阻的演变规律,总结沉积层的形成与接触电阻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沿着发射方向,轨道表面沉积层覆盖面积逐渐增大,沉积层的形成机制由摩擦材料转移变为电枢表面熔化飞溅,表面磨损特征由机械磨损向电气磨损转变;由于轨道不同位置沉积层形成原因不同,导致表面粗糙度分布不一致,枢轨间静态接触电阻随接触沉积层形貌特征改变呈现上升、下降及波动3个变化阶段;并且枢轨间静态接触电阻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对电磁轨道发射装备的研究及发射动力学研究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发射 接触电阻 沉积层 磨损机制 机械磨损 电气磨损
下载PDF
镀银铜材料在大电流条件下的载流微动磨损特性
8
作者 雷贯标 杨文贤 +2 位作者 陈学军 李鹏飞 彭金方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利用化学电镀方法在T2紫铜管表面镀银制备镀银铜试样,采用自主研制的切向微动磨损试验设备在圆柱/圆柱的正交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室温载流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了镀银铜试样在5 A电流以及不同法向载荷(5,10,15 N)和位移幅值(30,50,70,100... 利用化学电镀方法在T2紫铜管表面镀银制备镀银铜试样,采用自主研制的切向微动磨损试验设备在圆柱/圆柱的正交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室温载流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了镀银铜试样在5 A电流以及不同法向载荷(5,10,15 N)和位移幅值(30,50,70,100μm)下的载流微动磨损行为及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加,镀银铜试样的载流微动磨损程度加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摩擦因数整体呈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接触电阻呈相反趋势,不同位移幅值下稳定阶段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随着载荷的增加,载流微动磨损程度先变大后变小,当载荷为10 N时,磨损程度最大,此时有效接触面积较大,接触电阻较低;随着载荷的增加,稳定阶段的摩擦因数增大。镀银铜试样在磨损初期的磨损机制主要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在磨损后期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氧化磨损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流 接触电阻 载流微动磨损 铜镀银
下载PDF
碱回收车间消化提渣螺旋叶片的维修方法
9
作者 陶文东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5期66-68,共3页
碱回收车间消化提渣螺旋输送机是制浆造纸生产线中的连续性输送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腐蚀、变形等问题。通过实践发现这类设备的使用特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螺旋输送机 叶片 消化提渣 硬度 接触面 耐磨
下载PDF
不同载流条件下滑动电接触特性 被引量:57
10
作者 郭凤仪 马同立 +3 位作者 陈忠华 赵汝彬 姜国强 任志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23,共6页
不同载流情况下,引起滑动接触面温升的主要因素有摩擦热、焦耳热、电弧热。接触面的温升使接触材料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改变了接触面成分,同时反过来影响接触面的滑动电接触性能。论文通过对铜基粉末冶金滑板、浸铜碳滑板两种滑... 不同载流情况下,引起滑动接触面温升的主要因素有摩擦热、焦耳热、电弧热。接触面的温升使接触材料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改变了接触面成分,同时反过来影响接触面的滑动电接触性能。论文通过对铜基粉末冶金滑板、浸铜碳滑板两种滑板材料与铜锡导线的对磨实验,分析了两种滑板材料在受流摩擦时的磨损行为。研究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两种滑板材料的接触电阻、温度以及磨耗率都在增大,浸铜碳滑板材料的接触电阻变化率较小,但接触表面的温度偏高,该滑板磨耗率变化较小,受流磨损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接触 接触电阻 磨损特性 温升特性
下载PDF
微动诱发的触点电接触间歇失效现象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任万滨 王鹏 +3 位作者 马晓明 薛升俊 崔黎 翟国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2-387,共6页
金属触点是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导通电流、传递信号的关键,机械振动应力环境产生的微动将使系统的电接触性能逐步退化,并诱发触点间发生间歇失效现象.借助电动振动台设计了触点微动磨损测试分析系统,以铜镀金触点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接触... 金属触点是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导通电流、传递信号的关键,机械振动应力环境产生的微动将使系统的电接触性能逐步退化,并诱发触点间发生间歇失效现象.借助电动振动台设计了触点微动磨损测试分析系统,以铜镀金触点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接触电阻全寿命周期内的退化过程.结合接触电阻与SEM/EDX分析结果确定了微动频率、微动幅值对触点磨损发生间歇失效的条件及电接触间歇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电接触 间歇失效 接触电阻 失效机理
下载PDF
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特性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杰 高国强 +3 位作者 魏文赋 陈光雄 吴广宁 刘贤汭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35-3641,共7页
弓网系统接触电阻不仅是表征其电接触性能的重要指标,而且对弓网系统的受流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了不同牵引电流、运行速度和接触压力条件下的动态接触电阻试验,分析了上述3个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当接... 弓网系统接触电阻不仅是表征其电接触性能的重要指标,而且对弓网系统的受流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了不同牵引电流、运行速度和接触压力条件下的动态接触电阻试验,分析了上述3个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当接触压力小于100 N时,弓网系统接触电阻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接触压力大于100 N时,接触电阻的变化趋于平缓;弓网系统接触电阻随着运行速度和牵引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上升趋势较陡峭;在运行速度和牵引电流一定时,当接触压力大于80 N时,受电弓滑板的磨损量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系统 接触电阻 接触压力 牵引电流 运行速度 磨损量
下载PDF
弓网电接触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吴广宁 周悦 +3 位作者 雷栋 魏文赋 吴杰 高国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95-3506,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电流传输密度的提高,弓网电接触状况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弓网电接触理论与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对弓网电接触中接触电阻、热效应、摩擦磨损性能及受电弓滑板材料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近年来,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电流传输密度的提高,弓网电接触状况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弓网电接触理论与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对弓网电接触中接触电阻、热效应、摩擦磨损性能及受电弓滑板材料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为:1)对弓网接触电阻的参数观测、机理分析和数学模型仍需开展大量工作,包括更为全面准确的电接触试验方法和诊断技术,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弓网接触电阻数学模型。2)弓网电接触热效应的研究需继续加强。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弓网载流摩擦时,滑板、接触线以及接触面的温度及其分布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雨、雪等特殊气候条件对弓网热特性的影响。3)应重视开展更高速度等级和电弧动态特性对弓网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探讨;同时深入研究弓网磨损预测模型。4)继续研究和开发新型复合受电弓滑板材料;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不同列车运行的特定条件,选取满足该条件下关键性能要求的滑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电接触 接触电阻 热效应 摩擦磨损特性 受电弓滑板材料
下载PDF
电连接器镀金铜触点材料微动磨损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任万滨 王鹏 +3 位作者 马晓明 薛升俊 崔黎 翟国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铜镀金触点材料广泛用于航天电连接器接触对中,高频振动引起的触点材料间微动磨损特性对于电连接器的可靠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电动振动台设计了微动磨损测试系统并提出了相关失效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微动幅值条件下全周期... 铜镀金触点材料广泛用于航天电连接器接触对中,高频振动引起的触点材料间微动磨损特性对于电连接器的可靠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电动振动台设计了微动磨损测试系统并提出了相关失效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微动幅值条件下全周期过程中触点接触电阻、切向力及触点表面形貌的特点,并确定了微动磨损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所得的结论对于电连接器触点材料的优选与接触对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触点材料 微动磨损 失效分析 接触电阻
下载PDF
锂盐型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1
15
作者 葛翔宇 夏延秋 +2 位作者 冯欣 宋玉旺 樊小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1-66,共6页
以三种锂盐: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磷酸锂(LiPF6)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NTf2)作为锂基润滑脂导电剂制得了三种电力复合脂。分别采用DDSJ-308A型电导率仪,GEST-121型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和HLY-200A型回路电阻测试仪对电力复合脂... 以三种锂盐: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磷酸锂(LiPF6)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NTf2)作为锂基润滑脂导电剂制得了三种电力复合脂。分别采用DDSJ-308A型电导率仪,GEST-121型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和HLY-200A型回路电阻测试仪对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进行了测试。并采用Optimol SRV-I型振荡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电力复合脂在室温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三种锂盐可以提高润滑脂的导电性,还可以改善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Micro-XAM3D轮廓扫描仪测量了磨痕体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PHI-5702型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包含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的边界膜,使得减摩抗磨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复合脂 摩擦磨损 锂盐 电导率 体积电阻率 接触电阻
下载PDF
高速瓦楞辊的磨损失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虹 朱宝亮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7-342,共6页
本文对进口的高速瓦楞辊的磨损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即齿侧为滑动磨粒磨损,齿底为应变疲劳磨粒磨损,而齿顶则包括了这两种磨损形式;齿顶和齿根两侧都是磨损最严重的部位;磨粒主要是纸中夹带的SiO_2砂粒。... 本文对进口的高速瓦楞辊的磨损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即齿侧为滑动磨粒磨损,齿底为应变疲劳磨粒磨损,而齿顶则包括了这两种磨损形式;齿顶和齿根两侧都是磨损最严重的部位;磨粒主要是纸中夹带的SiO_2砂粒。文章最后还明确指出,瓦楞辊的返修期应当定在其出现非均匀磨损之前,但是由于楞齿承受弯曲应力而诱发疲劳裂纹,故此返修次数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楞辊 滑动接触 磨粒磨损 耐磨性
下载PDF
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紫铜/黄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莉萍 彭金方 +1 位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0-689,共10页
电连接器常因接触界面磨损发生严重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行为。本文中基于电接触模式和不同环境含氧量(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后文统一称作10%O_(2)、20%O_(2)和30%O_(2)环境),着重研究含氧量对紫铜... 电连接器常因接触界面磨损发生严重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行为。本文中基于电接触模式和不同环境含氧量(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后文统一称作10%O_(2)、20%O_(2)和30%O_(2)环境),着重研究含氧量对紫铜/黄铜微动磨损行为与磨损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10%O_(2)、20%O_(2)和30%O_(2)环境时所对应的摩擦系数稳定值分别为0.77、0.71和0.80,摩擦耗散能和磨损体积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即10%O_(2)环境下最高,20%O_(2)最低,30%O_(2)介于两者之间,可以推测,含氧量最低条件时的损伤比含氧量高时更严重。通过电接触寿命可以看出,20%O_(2)环境中电接触性能最优,10%O_(2)次之,30%O_(2)最差,不同含氧量时的微动磨损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理论上含氧量越高氧化现象越严重,但10%O_(2)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最差,30%O_(2)时的电接触性能最差,而类大气含氧量的20%O_(2)环境时的电接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最佳。结果表明:电接触性能与环境含氧量存有非线性依赖关系,30%O_(2)的环境中氧化最严重,微观形貌为尺寸粗大和团聚状的氧化颗粒,导致其接触电阻高于其余两种含氧量时;而在10%O_(2)环境中,因微动产生的磨屑多,新鲜的磨屑松散覆盖在磨痕区域,极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使其接触电阻高于20%O_(2)环境,但是低于30%O_(2)时,说明环境中含氧量和微动产生的磨屑协同主导铜电接触性能与磨损行为,结合白光干涉、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微观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的铜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氧化、材料转移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模式 接触电阻 微动磨损 接触失效 含氧浓度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炬 程先华 +2 位作者 上官倩芡 白涛 王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在羟基化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层膜,采用接触角测定仪考察了其成膜速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自组装单层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并... 利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在羟基化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层膜,采用接触角测定仪考察了其成膜速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自组装单层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并采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评价了单层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当成膜时间达到15min后,相应的自组装单层膜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03°,此后接触角随成膜时间的继续延长基本保持不变;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层膜可以降低基片的摩擦系数,并且在较低载荷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 自组装单层膜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仿生布利冈结构农机耐磨触土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智泓 陈朝阳 +3 位作者 赖庆辉 孙文强 谢观福 佟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针对农机触土部件易磨损失效这一难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仿生布利冈结构件,并对其磨损特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探索耐磨机理。以布利冈结构的结构单元直径、层间螺旋角度、层间重叠间距3个因素设为自变量,以磨损量为响应值,在EDEM中进行仿真... 针对农机触土部件易磨损失效这一难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仿生布利冈结构件,并对其磨损特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探索耐磨机理。以布利冈结构的结构单元直径、层间螺旋角度、层间重叠间距3个因素设为自变量,以磨损量为响应值,在EDEM中进行仿真磨损试验,根据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优化布利冈结构的组成参数,得到最优的组成参数为:结构单元直径1.0mm、层间螺旋角度16°、层间重叠间距0.13mm,在此参数下经仿真磨损试验得到布利冈结构件的磨损量为2.13×10^(-6)g。对光滑件、单层棱纹件、布利冈结构件的耐磨效果,进行仿真磨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布利冈结构件较单层棱纹件磨损量减少了90.6%,较光滑件减少了92.2%。运用离散元法(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与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联合仿真,得到样件内部形变和应变,光滑件、单层棱纹件、布利冈结构件的平均变形量分别为1.62×10^(-9)、7.97×10^(-9)和1.82×10^(-8)mm;平均等效应力为1.16×10^(-6)、6.36×10^(-6)和1.01×10^(-5)MPa。布利冈结构件内部形变和所受应力较大,这一变化有助于吸收颗粒冲击能量,减小磨损。利用光固化打印技术加工样件,利用旋转式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3种样件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布利冈结构件的磨损量最小为0.12 g,且标准差最小,为0.012,耐磨性能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农机具触土部件的耐磨增效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仿生 布利冈结构 触土部件 耐磨性能 DEM-FEM
下载PDF
不同载流条件下Cu-Ag-Cr合金导线的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勤琴 张吉明 +3 位作者 谢明 王松 程勇 杨有才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67-71,共5页
载流条件下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探究对于铜合金架空导线、电极电刷以及继电器触头等的实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自制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黄铜为对磨材料,对真空感应熔炼制备的Cu-4Ag-0.8Cr合金导线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采用电子天平、... 载流条件下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探究对于铜合金架空导线、电极电刷以及继电器触头等的实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自制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黄铜为对磨材料,对真空感应熔炼制备的Cu-4Ag-0.8Cr合金导线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采用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合金载流磨损率、磨损表面形貌及载流磨损机理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在0~6 A范围内,随着电流的增加,合金导线的磨损率和温度均在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电阻由较大的初始值迅速降低,而后围绕一个中值上下波动。Cu-4Ag-0.8Cr合金导线在载流条件下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电侵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铜银铬合金 载流摩擦磨损 表面形貌 接触电阻 磨损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