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issense Mutation in Epsilon-subunit of Acetylcholine Receptor Causing Autosomal Dominant Slow-channel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 in a Chinese Family
1
作者 Jia-Ze Tan Yuan Man Fei Xi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1期2596-2602,共7页
Background: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 are a group orrare disorders that are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and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genes encoding proteins of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Here,we d... Background: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 are a group orrare disorders that are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and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genes encoding proteins of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Here,we described a Chinese family that presented with phenotypes of classic slow-channel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 (SCCMS).Method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three patients from a Chinese family were examined,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followed by direct sequencing was carried out.Results:The patients revealed variability in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s.However,weakness,scoliosis,and repetitive-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were found in all affected members in the family.A heterozygous C〉T missense mutation at nucleotide 865 in acetylcholine receptor epsilon-subunit (CHRNE) gene that causes a leucine-to-phenylalanine substitution at position 289 (L289F) was found.Conclusions:We reported a SCCMS family of Chinese origin.In the family,classical clinical phenotype with phenotypic variability among different members was found.Genetic testing could help diagnose this rar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choline Receptor Epsilon-subunit Gene Repetitive-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Repetitive NerveStimulation slow-channel congenital myasthenie syndrome
原文传递
A Novel AGRN Mutation Leads to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 Only Affecting Limb?girdle Muscle 被引量:1
2
作者 Ying Zhang Yi Dai +5 位作者 Jing-Na Han Zhao-Hui Chen Li Ling Chuan-Qiang Pu Li-Ying Cui Xu-Sheng H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9期2279-2282,共4页
Background: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 (CMSs) are a group of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disorders caused by impaired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The defect of AGRN was one of the causes of CMS th... Background: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 (CMSs) are a group of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disorders caused by impaired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The defect of AGRN was one of the causes of CMS through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However, CMS reports about this gene mutation were rare. Here, we report a novel hom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c.5302G〉C) of AGRN in a Chinese CMS pedigree. Methods: We performed a detailed clinical assessment of a Chinese family with three affected members. We screened for pathogenic mutations using a disease-related gene panel containing 519 genes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myopathy (including 17 CMS genes). Results: In the family, the proband showed limb-girdle pattern of weakness with sparing of ocular, facial, bulbar, and respiratory muscles.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showed a clear decrement of th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at 3 Hz only.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left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 showed predominance of type I fiber and the presence of scattered small angular fibers. The proband's two elder sisters shared a similar but more severe phenotype. By gene analysis, the same novel homozygous mutation (c.5302G〉C, p.A1768P) of AGRN was identified in all three affected members, whereas the same heterozygous mutation was found in both parents, revealing an autosomal recessive transmission pattern. All patients showed beneficial responses to adrenergic agonist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reports a Chinese pedigree in which all three children carried the same novel AGRN mutation have CMS only affecting limb-girdle muscle. These findings might expand the spectrum of mutation in AGRN and enrich the phenotype of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N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 Gene Mutation
原文传递
刘小斌运用麻附细辛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减治疗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经验
3
作者 陈凯佳 刘小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1-486,共6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a syndrome,CMS)为临床罕见的遗传性肌病。CMS患者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相似,均有肌无力、易疲劳等症,但CMS为先天禀赋不足疾病,以肾元亏损为本,而重症肌无力为后天失养疾病,故在辨治侧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a syndrome,CMS)为临床罕见的遗传性肌病。CMS患者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相似,均有肌无力、易疲劳等症,但CMS为先天禀赋不足疾病,以肾元亏损为本,而重症肌无力为后天失养疾病,故在辨治侧重上有所区别。刘小斌教授认为,CMS的中医病机特点为“先天不足,肾元亏损”“脾胃虚损,五脏相关”,属于中医“痿病”范畴;根据患者不易出汗、舌淡红苔白、脉细的病症表现,可辨为脾肾阳虚兼寒邪束表证(少阴太阴兼太阳证);治疗可采用温阳补肾、健脾益损法,常以麻附细辛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减,可酌加桑螵蛸、紫河车等益精养血之品,可获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不足 肾元亏虚 脾胃虚损 五脏相关 温阳补肾 健脾益损 麻附细辛汤 甘草干姜汤 刘小斌
下载PDF
COLQ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临床特点和5年随访研究(附1家系报道)
4
作者 沙倩倩 曾文 +1 位作者 梁益建 都爱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 报道一个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的家系临床、病理、基因突变特点,并报道CMS所致的严重脊柱侧弯经脊柱矫形治疗的5年随访观察。方法 描述2例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肌肉活检病理染色,对2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应用脊柱矫形... 目的 报道一个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的家系临床、病理、基因突变特点,并报道CMS所致的严重脊柱侧弯经脊柱矫形治疗的5年随访观察。方法 描述2例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肌肉活检病理染色,对2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应用脊柱矫形手术治疗哥哥的脊柱侧弯,并应用药物治疗随访。结果 先证者弟弟18个月,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软婴、生长发育迟缓,便秘。哥哥16岁,眼睑下垂、眼球固定、脊柱侧弯,四肢肌无力、肌萎缩。依据临床症状、新斯的明实验加重症状、EMG重复电刺激衰减现象,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在COLQ基因c. 173delC(p. P58fs*21)位点和c.C706T(R236X)位点2个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 173delC是新突变。针对16岁的哥哥进行了为期2年的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治疗,包括头盆环牵引、脊柱松解手术、脊柱侧弯椎体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和胸廓成形术治疗。最终结果显示,患者身高从136 cm增高到153 cm,胸段Cobb角从144°降到70°,面容狭长也得到了纠正。弟弟药物治疗效果中等,脊柱侧弯有一定程度进展。结论 报道了2例COLQ基因c. 173delC和c. C706T突变导致的CMS家系,证明了脊柱矫形手术治疗对CMS所致的严重脊柱侧弯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COLQ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脊柱侧弯 脊柱矫形手术
下载PDF
CHRNB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及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一例
5
作者 李丽姣 黄文娟 邹佳英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0期54-57,共4页
CHRNB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本文报告一例CHRNB1基因突变患儿,排除近亲遗传和家族谱系遗传,疑似为CHRNB1基因自发突变致CMS,综合情况确诊为CHRNB1致先天性慢通道肌无力2A型。后续收集CMS相关文献,整理作者、关键词... CHRNB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本文报告一例CHRNB1基因突变患儿,排除近亲遗传和家族谱系遗传,疑似为CHRNB1基因自发突变致CMS,综合情况确诊为CHRNB1致先天性慢通道肌无力2A型。后续收集CMS相关文献,整理作者、关键词等关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符合条件文献共782篇。通过对本例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以及CMS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希望对诊疗此类疾病提供临床参考和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NB1基因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文献可视化
下载PDF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婷(综述) 吴丽文(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2-676,F0003,共6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受损所引起的一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已报道可导致CMS的致病基因达30余个。所有CMS亚型都具有易疲劳和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但发病年龄、症状和治疗反应因潜在遗传缺陷的...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受损所引起的一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已报道可导致CMS的致病基因达30余个。所有CMS亚型都具有易疲劳和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但发病年龄、症状和治疗反应因潜在遗传缺陷的分子机制而异。现CMS患者的治疗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方法,在动物中,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已被证明对CHRNA1相关的CMS是有益的。CMS作为一组日益被认可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揭示其临床特点、基因研究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和最新进展,不仅有助于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还将有助于对CMS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从而有望在CMS的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临床特征 基因功能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卿 赵玉英 焉传祝 《罕见病研究》 2022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组以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可部分治疗的罕见遗传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普及及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已发现30余种CMS致病基因,且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CMS在临床上...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组以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可部分治疗的罕见遗传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普及及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已发现30余种CMS致病基因,且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CMS在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为了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本文对CMS主要亚型的分子机制、临床特征、电生理检测、病理特征及治疗予以归纳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COLQ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例
8
作者 张术词 张佳 +3 位作者 刘振兴 祝新莉 耿建红 王炎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4-628,共5页
患者男,10岁,从1岁时开始出现波动性进展的运动后肢体无力,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下肢平举小于5 s下落,单下肢平举小于10 s下落,髂腰肌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示:低频刺激... 患者男,10岁,从1岁时开始出现波动性进展的运动后肢体无力,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下肢平举小于5 s下落,单下肢平举小于10 s下落,髂腰肌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示:低频刺激时波幅递减,四肢运动神经传导(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检查可见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repetitiv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R-CMAP)。基因检测结果示COLQ基因存在c.393+1G>A和c.655G>A的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诊断为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予以沙丁胺醇治疗后,患者运动耐力较前增加。报告本例旨在增强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拓宽“肌无力”患者的诊断思路。c.655G>A错义变异既往无报告,可能是CMS的新致病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重复神经电刺激 低频递减 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OLQ基因 终板乙酰胆碱酯酶缺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
9
作者 林慧婷 张月琪 +2 位作者 张艳 谭金玉 曾文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9-413,共5页
目的分析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先证者为19岁男性,儿童期出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与四肢乏力,病情缓慢进展。其母亲、两个舅舅及其中一个舅舅的儿子有类似表现。对... 目的分析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先证者为19岁男性,儿童期出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与四肢乏力,病情缓慢进展。其母亲、两个舅舅及其中一个舅舅的儿子有类似表现。对先证者进行血液学相关检测、电生理检查、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并对父母、有症状的舅舅及舅舅的儿子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可见低频递减现象。针极肌电图提示轻度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活检未见明确肌源性损害病理改变。基因检测发现CHRND基因c.826G>A突变,突变来源于母亲,有症状的舅舅及舅舅的儿子均有相同位点突变,该突变位点未经报告。予氟西汀治疗后肌无力症状较前好转。结论CHRND基因突变导致的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可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肌无力及运动不耐受,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有助于识别,诊断需通过基因检测。氟西汀可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慢通道 CHRND基因 乙酰胆碱受体 氟西汀
下载PDF
SCN4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例
10
作者 孟凡荣 史云芳 +5 位作者 琚端 王秀艳 董海伟 李雪冰 李晓洲 周雪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对1对具有3次不良孕产史的夫妇的临床资料以及先天性肌无力16型(CMS16)胎儿的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因"2次不良孕产史"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夫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 目的对1对具有3次不良孕产史的夫妇的临床资料以及先天性肌无力16型(CMS16)胎儿的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因"2次不良孕产史"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夫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对胎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进行检测。结果孕妇第1胎孕27+5周晚期流产,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胸水、羊水过多;第2胎孕30+5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手部畸形、胸水、羊水过多而选择引产。夫妻双方均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孕妇第3胎CNV未见明显异常,SCN4A基因存在母源c.3172C>T(p.R1058W)和父源c.1431delG(p.K477fs*89)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c.3172C>T(p.R1058W)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PP4),c.1431delG(p.K477fs*89)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结论c.3172C>T(p.R1058W)和c.1431delG(p.K477fs*89)复合杂合变异考虑是孕妇第3个胎儿的致病原因,初步诊断其为CMS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SCN4A基因 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的α亚基 功能丧失变异
原文传递
DOK7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0型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分析
11
作者 林慧霞 陈洁 沙瑞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9-1246,共8页
目的对DOK7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0型(CMS10)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例确诊为CMS10患者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结果。应用全外显... 目的对DOK7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0型(CMS10)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例确诊为CMS10患者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结果。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进行高通量致病基因筛查,发现候选致病突变后,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判定,并进一步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通过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检索文献对该病进行总结。结果本例患者为51岁男性,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四肢无力伴呼吸困难。经临床及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诊断为携带DOK7基因(c.1296_1311del16/c.332-1G>A)复合杂合突变的CMS10,其中c.332-1G>A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文献复习结果显示,DOK7基因突变所致的CMS10肌无力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中轴肌,具有数天或数月波动的特点。临床进展缓慢,病程中存在急性加重事件。在71个突变位点中,框移突变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38.0%,27/71),错义突变次之(32.4%,23/71)。外显子7(35.2%,25/71)、外显子4(26.8%,19/71)是高频突变区域。c.1124_1127dupTGCC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43.2%,140/324)。携带c.1124_1127dupTGCC纯合突变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复合杂合突变患者大[分别为7.5(3.6,19.8)岁、1.3(0,3.8)岁,U=350.000,P<0.001]。结论CMS10是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点的缓慢进展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肌无力分布类似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框移突变为DOK7基因突变所致CMS10最常见的突变类型,c.1124_1127dupTGCC(C末端)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早期识别DOK7基因突变所致的CMS10对该疾病的治疗、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DOK7基因 基因型 表型
原文传递
PREPL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型2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唐美玲 李文辉 周水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0-383,共4页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诊治的2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型(CMS22)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分别为3个月18 d、3个月26 d,临床表现有典型CMS的特征(出生后发病、骨骼肌无力...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诊治的2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型(CMS22)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分别为3个月18 d、3个月26 d,临床表现有典型CMS的特征(出生后发病、骨骼肌无力、喂养困难、运动发育迟缓)。基因检测1例患儿为PREPL基因母源性单亲二倍体的纯合框移变异c.1282_1285del(p.F428fs*18);1例为复合杂合变异,父源性与上述患儿相同的框移变异及母源性单等位基因无义变异和剪切变异c.[1501G>T;2020+1G>T],p.[G501*;-]。2例患儿分别在6个月、4个月开始溴吡斯的明治疗,疗程分别为15个月、3个月(仍在治疗中),治疗均有效。文献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包括本文病例共13例。综合文献发现CMS22新生儿期起病,以喂养困难、运动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认知障碍、生长激素缺乏、肥胖症,遗传检测可帮助诊断,应尽早治疗、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PREPL基因 基因型 表型
原文传递
CHAT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伴发作性呼吸暂停二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志梅 方方 +9 位作者 丁昌红 张炜华 邓劼 陈春红 王旭 刘珺 李峥 贾鑫磊 曾健生 钱素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伴发作性呼吸暂停(CMS-E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2例CMS-EA家系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 目的探讨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伴发作性呼吸暂停(CMS-E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2例CMS-EA家系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2例患儿分别于生后和3个月余发病,均因呼吸困难、青紫发作气管插管下收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反复呼吸暂停,不能脱离呼吸机,例1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例2给予气管切开及溴吡斯的明口服,住院162 d携带气管套管出院,随访患儿至3岁4个月,口服溴吡斯的明,已拔除气管套管,仍有波动性眼睑下垂,程度减轻,智体力发育略落后于同龄儿。2例患儿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抗骨骼肌受体酪氨酸肌酶抗体均阴性;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及可疑阳性各1例;低频神经重复电刺激未见特征性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提示脑萎缩样改变。2例均发现CHAT基因突变,例1为外显子4、5、6杂合缺失和p.I305T复合杂合突变,例2为p.I336T和p.Q22X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外显子4、5、6杂合缺失和p.Q22X为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CMS-EA通常表现为自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起病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发作性眼睑下垂、喂养困难、伴呼吸暂停的呼吸困难,溴吡斯的明治疗有效,早期应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呼吸暂停 杂合子丢失
原文传递
CHRNE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净 李传芬 +5 位作者 陶珍 王敏 李慎军 刘付红 李靖 曹秉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7-851,共5页
目的 探讨CHRNE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3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DNA,对CHRNE基因12个外显子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 3例患者... 目的 探讨CHRNE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3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DNA,对CHRNE基因12个外显子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0 ~ 30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无力、眼肌麻痹以及言语不清;实验室检查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全部阴性;电生理检查显示2例患者存在低频重频递减现象及肌源性损害;所有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均有显著疗效.3例患者的CHRNE基因检测发现多个位点错义突变,其中c.488 C>T为国外已报道突变,而c.296 G>A、c.738 C>A目前国内外均尚未见报道,我们随即对120名健康人DNA进行了后2种突变的筛查,发现该突变仅存在于患者中,健康人群并未检测到这2种突变的发生.结论 我们报道的这3例由CHRNE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均为成年起病,病程相对良性,临床症状表现类似重症肌无力,电生理检查可见低频重频递减现象,长病程患者可见肌源性损害,但血清学检查阴性及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良好反应为其特点.目前国内尚未见该病基因确诊病例报道,关于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受体 烟碱 突变 电生理学
原文传递
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戴毅 丁青云 +5 位作者 何腾龙 赵燕环 任海涛 管宇宙 陈琳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4-609,共6页
目的分析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 先证者为15岁女性,出生即发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生长发育迟滞,病情缓慢进展,青少年期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呼吸功能下降和脊柱侧弯... 目的分析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 先证者为15岁女性,出生即发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生长发育迟滞,病情缓慢进展,青少年期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呼吸功能下降和脊柱侧弯。有一姐有类似表现,1岁时因肺部感染夭折。对先证者进行全面血液检测、电生理检查、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并对父母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先证者电生理检查可见运动神经传导单次刺激出现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高频快速递减-轻度递增-递减-稳定现象。针极肌电图提示轻度肌源性损害。单纤维肌电图可见颤抖值增宽。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符合轻度肌原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COLQ基因c.1082delC、c.1190G〉A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母。结论 COLQ基因缺陷导致的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具有特殊电生理改变,有助于识别。麻黄碱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终板胆碱酯酶缺失 胶原Q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高通量测序 麻黄碱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巍 徐春晓 +5 位作者 孟令超 吕鹤 左越焕 刘靖 王朝霞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0-584,共5页
目的 观察2例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1(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于2014年3月和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并诊断为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 目的 观察2例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1(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于2014年3月和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并诊断为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电生理、肌肉病理及基因检查结果,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 例1男性,16岁,活动后易疲劳10年.例2男性,9岁,活动后易疲劳6年.2例患者体检均显示四肢近端肌力Ⅳ级.例1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224 IU/L),例2正常.例1、例2腋神经3 Hz重复神经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别递减46.9%、17.5%.2例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均正常,给予溴吡斯的明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例1骨骼肌内可见肌纤维内大量管聚集,例2Ⅰ型肌纤维病理占优势.2例患者经GFPT1基因检查均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例1分.别为p.Y367C和p.G564C,例2分别为p.G26S和p.V291I.结论 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多为儿童期起病,以波动性肌无力、肢带型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低频刺激下波幅递减、肌肉病理出现管聚集可作为诊断线索.胆碱酯酶抑制剂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异构) 电刺激
原文传递
中心核肌病患者口腔颌面部特征及MRI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勇 刘永红 +3 位作者 孙彦杰 胡静 高国栋 吴艳凯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5-420,共6页
目的研究中心核肌病(centronuclearmyophy,CNM)患者口腔颌面部临床特征及颌面肌群MRI表现,为CNM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就诊的8例CNM患者(男女各4例... 目的研究中心核肌病(centronuclearmyophy,CNM)患者口腔颌面部临床特征及颌面肌群MRI表现,为CNM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就诊的8例CNM患者(男女各4例,CNM组)及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行口腔健康检查的2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名,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测量上睑下垂、形态面指数;制备口腔模型,测量最大腭弓高度和腭弓宽度;使用骀力测试仪检查最大骀力;记录最大开口度;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下颌平面角;颌面部MRI检测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受累程度,在不同层面观察肌肉内脂肪浸润分级。结果CNM组上睑下垂6例、逆V形嘴6例、吞咽困难3例、前牙开胎4例、张口呼吸4例、喜进软食7例;CNM组形态面指数为(91.3±0.5)%,均为细长脸型;下颌平面角为34.9°±2.0°;男性和女性最大腭弓高度[(19.0±0.2)和(18.O±0.6)mm]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O.05),而CNM组男性和女性腭弓宽度[(34.5±0.8)和(33.4±1.0)mm]、男性和女性最大骀力[(464.3±78.2)和(320.7±13.8)N]、最大开口度[(3.4±0.3)cml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颌面部MRI显示,CNM组7例咬肌、4例翼内肌、6例翼外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受累程度为0至4级,双侧肌肉受累情况基本对称。结论CNM患者的细长脸型、高腭弓、殆力低下是导致颌面畸形的生物力学基础。MRI可清晰显示患者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受累肌群,可作为评价CNM患者颌面肌群的客观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病 中央核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咀嚼肌
原文传递
电生理诊断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例报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乔凯 朱雯华 +2 位作者 林洁 卢家红 吕传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患者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R-CMAP)的特征,讨论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低频和高频重复电刺激方法,记录肢体近端肌、远端肌和面肌的R-CMAP,观察其改变特点,并测量重复放电与主波的关系。结果:2例CMS中有... 目的:观察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患者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R-CMAP)的特征,讨论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低频和高频重复电刺激方法,记录肢体近端肌、远端肌和面肌的R-CMAP,观察其改变特点,并测量重复放电与主波的关系。结果:2例CMS中有特征性的R-CMAP以独立于主波和叠加于主波两种形式存在。独立的R-CMAP出现于肢体的近端肌和远端肌,与主波的时间间隔为9.2~13.4 ms;叠加的R-CMAP主要见于近端肌和面肌,与主波的潜伏期差为3.1~6.7 ms。两种R-CMAP在低频刺激时波幅均有明显的衰减。结论:R-CMAP是诊断CMS中胆碱酯酶缺乏症和慢通道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乙酰胆碱酯酶缺乏症 慢通道综合征
原文传递
慢通道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治疗随访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邸丽 陈海 +2 位作者 卢岩 沈新明 笪宇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8-895,共8页
目的报道慢通道肌无力综合征(SCCMS)一家系临床、基因及治疗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影响离子通道阻滞剂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7年5月确诊的SCCMS一家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治疗反应;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1... 目的报道慢通道肌无力综合征(SCCMS)一家系临床、基因及治疗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影响离子通道阻滞剂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7年5月确诊的SCCMS一家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治疗反应;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12月31日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SCCMS病例临床信息,突变位点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先证者为48岁女性,因“肢体无力40余年”就诊,其大女儿出生起病,运动发育迟缓,脊柱侧弯,行走困难;小女儿出生及发育正常,逐渐出现疲劳及肢体无力;重症肌无力抗体阴性,神经传导未引出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重频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基因检测发现CHRNE p.εV279F杂合突变,为已知SCCMS致病突变。检索文献报道17例SCCMS患者,加上本文3例,共20例患者详细描述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根据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改善组和疗效不佳组,两组各10例患者。显著改善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为1.50(0.75,28.25)岁,疗效不佳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为2.50(0,6.25)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年龄显著改善组为(23.40±13.29)岁;疗效不佳组为(34.10±13.43)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延误时间(使用通道阻滞剂治疗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显著改善组为13.00(10.25,15.00)年,疗效不佳组为32.50(19.25,38.00)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4,P=0.000)。进一步按照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反应分组:有效组8例,无效组10例,未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2例。有效组发病年龄为0(0,4.75)岁,无效组发病年龄为6.50(1.00,28.25)岁(Z=-2.315,P=0.021);有效组开始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的年龄为(27.90±12.99)岁,无效组为(32.00±13.21)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延误时间有效组为(30.25±11.07)年,无效组为(14.30±9.60)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4,P=0.005)。结论SCCMS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阳性反应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小,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与治疗延误时间相关,症状出现后越早开始使用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越好,应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延误时间长,造成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受体 胆碱能 离子通道 突变 系谱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志梅 沈新明 方方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组由遗传缺陷导致的神经肌肉信息传递障碍疾病,属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疲劳性肌无力,大多数发病年龄早,常见死因为呼吸衰竭,致残率高。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提高及有关致病蛋白结构和功能的...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组由遗传缺陷导致的神经肌肉信息传递障碍疾病,属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疲劳性肌无力,大多数发病年龄早,常见死因为呼吸衰竭,致残率高。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提高及有关致病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过去20多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多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现针对CMS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神经肌肉传递 肌无力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