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制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评价新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小涵 黄丽晶 +1 位作者 汪飞 李晨辉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免疫功能紊乱伴随严重滑膜炎和关节侵蚀为特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进行性残疾。目前,临床上针对RA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病情的抗类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免疫功能紊乱伴随严重滑膜炎和关节侵蚀为特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进行性残疾。目前,临床上针对RA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病情的抗类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为主,包括传统合成DMARDs(traditional synthetic DMARDs,cs DMARDs)、生物类DMARDs(biological DMARDs,b DMARDs)和靶向合成DMARDs(targeted synthetic DMARDs,tsDMARDs),此外还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lucocorticoids,GCs)。其中,bDMARDs和tsDMARDs已成为RA市场的绝对主力,但因其使用周期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无法达到有效的持续缓解状态,停药后往往会有复发可能,进一步限制了临床应用。综述了临床上主要RA治疗药物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周期及方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 停药复发情况
下载PDF
一种吡唑并吡啶酮类衍生物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抑制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银燕 姜琳瑞 +3 位作者 陈至烜 梁锦龙 何晓雪 杨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914-921,共8页
目的探究3-(4-氯苯基)-1,4-二苯基-1,4,5,7-四氢-6H-吡唑并[3,4-b]吡啶-6-酮(以下简称为J1)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J1对Vero-E6、ACE2/293T和HRT18细胞的毒性。利用感染性SARS-... 目的探究3-(4-氯苯基)-1,4-二苯基-1,4,5,7-四氢-6H-吡唑并[3,4-b]吡啶-6-酮(以下简称为J1)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J1对Vero-E6、ACE2/293T和HRT18细胞的毒性。利用感染性SARS-CoV-2和人冠状病毒OC43(HCoV-OC43)检测化合物J1的抗冠状病毒活性。采用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和时间点加药实验检测J1抑制SARS-CoV-2病毒感染靶细胞的作用阶段。通过S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抑制实验检测J1是否通过阻止病毒膜融合而抑制SARS-CoV-2的进入。采用SPR实验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J1与SARS-CoV-2 S蛋白的作用。结果J1对Vero-E6、ACE2/293T和HRT18细胞的毒性较小,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均大于100μmol·L^(-1)。J1能显著抑制SARS-CoV-2原始株和Delta变异株的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607μmol·L^(-1)和221μmol·L^(-1)。此外,J1可抑制HCoV-OC43病毒的感染,显著减少NP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子对接结果显示,J1通过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力与SARS-CoV-2 S蛋白活性位点稳定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J1可抑制SARS-CoV-2病毒进入靶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7μmol·L^(-1)。J1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膜融合,SPR实验证实J1与S蛋白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吡唑并吡啶酮类衍生物J1通过靶向S蛋白抑制SARS-CoV-2进入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S 蛋白 抗冠状病毒药物 小分子化合物 进入抑制剂
下载PDF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柏静 杨长福 +2 位作者 黄高 张明庆 方为民 《肿瘤药学》 CAS 201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近些年来不断有新产品上市,还有数百个产品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新颖和热门的抗肿瘤靶点,并列举了这些靶点比较有价值的代表性药物。随着生命科学和药学的发展,今...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近些年来不断有新产品上市,还有数百个产品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新颖和热门的抗肿瘤靶点,并列举了这些靶点比较有价值的代表性药物。随着生命科学和药学的发展,今后必将发现更多、更有效的靶点和药效更好、毒性更小的化合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剂 靶向 小分子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AngⅡ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瑾 孟立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模型组大鼠给予双氯芬酸7.8mg/(kg·d),两组大鼠均连续灌胃5d建立大鼠NSAID小肠损伤模型。观察两组大鼠小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学损伤,并进行损伤指数评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p–P38MAPK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组织中AngⅡ、p–P38MAPK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小肠黏膜未见明显的肉眼及病理组织学损伤,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小肠组织上皮结构消失、绒毛坏死脱落、毛细血管充血及淋巴管扩张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及病理损伤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p–P38MAPK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AngⅡ、p–P38MAPK和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ngⅡ、p–P38MAPK及ICAM–1的表达均与小肠黏膜组织学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AngⅡ与p–P38MAPK、p–P38MAPK与ICAM–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应用双氯芬酸短期内给大鼠灌胃即可致大鼠小肠损伤,其发病机制可能是AngⅡ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后,上调ICAM–1表达,从而介导NSAID小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小肠 血管紧张素Ⅱ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影响牛肠道病毒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泽宇 段卓凡 +7 位作者 邰安然 刘芯怡 刘心愿 于婷婷 文静 杨莉 付强 史慧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1-888,904,共9页
为分析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BBM)是否影响牛肠道病毒(BEV)的复制,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BBM与牛肾细胞(MDBK)共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BBM对MDBK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浓度相比,1μmol/L、5μmol/L、10μmol/L BBM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为分析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BBM)是否影响牛肠道病毒(BEV)的复制,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BBM与牛肾细胞(MDBK)共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BBM对MDBK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浓度相比,1μmol/L、5μmol/L、10μmol/L BBM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均较小(P>0.05)。因此选择上述3种浓度的BBM分别处理MDBK 12 h后以103TCID50BEV感染,24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BEV双链RNA(dsRNA),以确定BBM对BEV的最佳抑制浓度。MDBK细胞经10μmol/L BBM处理后感染BEV,观察48 h内BEV致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EV 5'UTR m RNA转录水平及测定子代病毒滴度,以确定BBM体外对BEV的抑制效果。IF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BBM对BEV ds RNA具有极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BBM对BEV引起的细胞大面积脱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48 h的细胞中BEV 5'UTR m 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子代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在BEV感染24 h和36 h时子代病毒滴度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预防试验时将24只BALB/c小鼠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0)、低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每日将BBM灌胃1次。给药后3 d滴鼻感染1015TCID50BEV,间隔48 h重复感染一次。感染后分别于5 d、10 d剖杀各组小鼠并采集各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EV 5'UTR m RNA的转录水平。小鼠感染治疗试验时将48只BALB/c小鼠均分为BEV阳性对照组(BEV/DMSO)、感染给药组(BEV/BBM)、给药对照组(BBM),BEV阳性对照组和BEV/BBM组小鼠滴鼻感染1015TCID50BEV后,各组每天按原剂量灌胃BBM一次,感染后0、3 d、6 d和10 d剖杀各组小鼠并采集各组织,检测BEV 5'UTR m RNA的转录水平,并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织的病变。BALB/c小鼠预防试验结果显示,各浓度BBM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BALB/c小鼠肝、脾、肾、小肠组织中BEV 5'UTR m RNA转录水平升高的作用(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BBM均具有减轻各组织病变作用。其中高剂量组预防效果最明显,且随给药时间延长预防效果也最好。小鼠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感染BEV后灌胃BBM当日即可抑制BEV在小鼠组织中的复制;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对感染对照组相比,BBM可减轻小鼠各组织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BBM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BEV复制的作用,为牛腹泻病的治疗及开发BBM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小分子药物 小檗胺 牛肠道病毒 病毒复制 双链RNA
下载PDF
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晨 刘晶晶 +3 位作者 陈楠 段路娟 王斓星 王丽丽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抗衰老药物研究领域的发现,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对抗衰老药物进行分类归纳。结果抗衰老药物大致可分为中药类(如当归、人参和蜂王浆等)、小分子类(如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原花青... 目的总结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抗衰老药物研究领域的发现,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对抗衰老药物进行分类归纳。结果抗衰老药物大致可分为中药类(如当归、人参和蜂王浆等)、小分子类(如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和雷帕霉素)和多肽类(如大米多肽、大豆多肽和人工合成多肽),通过构建不同的生物模型(如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p53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等)可证实其抗衰老作用。结论尽管抗衰老药物的作用效果得到了证实,但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药物 中药类 小分子类 多肽类
下载PDF
G-四链体在抗肿瘤药物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卢会茹 高愈希 +1 位作者 张金超 胡毅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富含鸟嘌呤(G)核苷酸序列形成的稳定G-四链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端...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富含鸟嘌呤(G)核苷酸序列形成的稳定G-四链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端粒序列,G-四链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因此研发能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对抗肿瘤药物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中G-四链体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对与G-四链体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小分子配体 抗肿瘤药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KRAS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焦龙华 田从魁 +3 位作者 王胜超 王永广 郜红利 史伯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8,共12页
约30%人类癌症与RAS突变有关。RAS家族有3种亚型,即KRAS,HRAS和NRAS。KRAS已成为人类癌症中最常出现突变的基因之一,在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均发现KRAS蛋白被上调或被突变激活。多年来,针对KRAS突变抗癌药物的临床活性并不... 约30%人类癌症与RAS突变有关。RAS家族有3种亚型,即KRAS,HRAS和NRAS。KRAS已成为人类癌症中最常出现突变的基因之一,在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均发现KRAS蛋白被上调或被突变激活。多年来,针对KRAS突变抗癌药物的临床活性并不乐观。安进公司利用KRAS突变产生的半胱氨酸残基成功开发上市了共价抑制剂AMG510,使KRAS再次成为新药研发热点。本文以小分子与KRAS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为依据,将KRAS小分子抑制剂分为直接作用抑制剂和间接作用抑制剂,综述了各类抑制剂的代表结构、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KRAS小分子抑制剂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 抗肿瘤药 抑制剂 小分子
下载PDF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车雅丹 李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866-2871,共6页
截至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而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却极不理想。尽管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的不良反应较强,且容易出现抗药性,使其临床获益受限。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截至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而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却极不理想。尽管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的不良反应较强,且容易出现抗药性,使其临床获益受限。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VEGFR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它能够促进血管的生长,但是它在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过量表达。因此,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血管生长并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目前已经开展了许多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本文旨在探究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s)作为一种有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它们的效用、安全性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为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 晚期乳腺癌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10
作者 尤燕 牟卫伟 《食品与药品》 CAS 2021年第1期92-96,I0001,共6页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大分子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内源性泛靶点血管靶向药物3类。本文对抗血管生成策略的理论基础、近年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 单抗药物
下载PDF
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邓连力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5期127-128,I0001-I0004,共6页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hub,CNKI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9月第4代小分子EGFR-TKIs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各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位...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hub,CNKI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9月第4代小分子EGFR-TKIs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各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位点及研究情况。结果已开展临床研究的第4代小分子EGFR-TKIs包括ES-072,TQB3804,BLU-945,其中ES-072和BLU-945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开展临床前研究的第4代小分子EGFR-TKIs包括EAI045,JBJ-04-125-02,BI-4020,JND3229,CH7233163,AZ7608。除ES-072外,其余抑制剂的半数抑制浓度均为纳摩尔级;作用机制为T790M,C797S,L858R,19Del等位点的二重或三重突变。结论各抑制剂的作用位点明确,但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作用位点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阿帕替尼的合成路线图解
12
作者 唐铭宏 孟鑫池 +4 位作者 崔飞雪 杨尚杰 石琪 陈石 姜春风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0-42,58,共4页
阿帕替尼(商品名:艾坦)是由我国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个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2014年获批上市。本文对阿帕替尼的合成路线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期望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合成路线 图解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静鸽 张之钰 +5 位作者 武佳慧 王丹 吴昱铮 刘梦扬 王涛 陈倩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244-250,共7页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起病隐匿,是以蛋白尿为显著特征的进行性肾功能衰退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诱发心血管疾病和早发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小分子药物是化学合成的活性物质,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其发挥作用的...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起病隐匿,是以蛋白尿为显著特征的进行性肾功能衰退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诱发心血管疾病和早发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小分子药物是化学合成的活性物质,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其发挥作用的实质是药物与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小分子药物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抗氧化、抗肾间质纤维化等多种途径发挥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综述了多种小分子药物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早期干预或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治疗和联合用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药物 糖尿病肾脏病 血流动力学 抗炎 抗氧化 抗肾间质纤维化
原文传递
浅析抗病毒药物化学的底层逻辑、创新思维与研究范式
14
作者 王硕 李宝虎 +4 位作者 徐淑静 周洋 杨锦飞 刘新泳 展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6-1931,共16页
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当前及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抗病毒药物研发不仅需要新策略与新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项目团队优势互补、密切配合。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笔者的药物研究实践,总结了抗病毒药物化学的底层逻辑、创新... 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当前及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抗病毒药物研发不仅需要新策略与新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项目团队优势互补、密切配合。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笔者的药物研究实践,总结了抗病毒药物化学的底层逻辑、创新思维与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病毒感染 药物设计 研究范式 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晓媛 张虹 +1 位作者 高晨燕 杨志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近些年不断有新产品上市,还有数百个产品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因为作用机制的不同,小分子靶向药物体现出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不一样的安全有效性特点,在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发模式上也有...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近些年不断有新产品上市,还有数百个产品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因为作用机制的不同,小分子靶向药物体现出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不一样的安全有效性特点,在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发模式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对近年来批准上市的吉非替尼、克唑替尼、埃克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经典案例进行了回顾,分析不同类型药物的临床研发策略,期望能对抗肿瘤药物相关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临床研究 吉非替尼 克唑替尼 埃克替尼
原文传递
我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申报现状浅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晓媛 张虹 +1 位作者 高晨燕 杨志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615-1619,共5页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的热点。在过去十年里有多个产品上市,并有数十个产品处在研发中。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申报情况进行回顾与分析,进而对此类药物临床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研发 申报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抗腺病毒药物化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彦莹 左晓芳 +1 位作者 展鹏 刘新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0-733,共14页
腺病毒是儿童和成人急性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等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甚至致死性感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抗腺病毒药物。随着对腺病毒致病机制和生物学特征的深... 腺病毒是儿童和成人急性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等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甚至致死性感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抗腺病毒药物。随着对腺病毒致病机制和生物学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发现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抗腺病毒的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被陆续发现,为其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综述精选近几年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实例,总结了抗腺病毒药物化学的前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药物靶标 抗腺病毒药物 小分子抑制剂 药物设计
原文传递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永麟 姜正羽 尤启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9-1129,共11页
肿瘤基因组学、靶向治疗和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然而,基于PPI的小分子药物研发面临着作用界面较大... 肿瘤基因组学、靶向治疗和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然而,基于PPI的小分子药物研发面临着作用界面较大、结合口袋较浅等问题,使得基于PPI的药物开发极具挑战。近年来,PPI"热区"概念的提出,为基于PPI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思路。拟肽设计、片段筛选等药物发现策略的综合应用,丰富了PPI抑制剂开发的技术手段。由靶标验证(基于基因组学)、药物设计(基于PPI热区)以及临床研究(基于患者基因亚群)构成的三位一体开发模式逐步成形。可以预见,基于PPI的药物研发,将进一步促进肿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PPI发现抗肿瘤药物的方法,并对MDM2/p53,IAP,Bcl-2等热门靶标进行简要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抗肿瘤 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鲁文 范慧 陈国忠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9期1068-1077,共10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大流行带来了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疫苗的成功研发及人群广泛接种虽可使SARS⁃CoV⁃2感染者出现症状、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的人数显著减少,但疫苗的效力还会受到病毒...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大流行带来了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疫苗的成功研发及人群广泛接种虽可使SARS⁃CoV⁃2感染者出现症状、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的人数显著减少,但疫苗的效力还会受到病毒进化和新变种出现的影响。因此,COVID⁃19的防治不能仅靠疫苗,仍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抗病毒药物可在SARS⁃CoV⁃2感染的各个阶段提供帮助,这包括暴露前或暴露后的预防、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针对SARS⁃CoV⁃2已上市及还处于临床试验期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文献,讨论了这些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SARS⁃CoV⁃2感染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对未来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c-kit-D816V稳定表达细胞系的构建及药物筛选
20
作者 张丽琴 赵宇明 +7 位作者 郭瑶 常志广 余柳婷 裴汉中 张玉龙 庄晓梅 杨明 陈韵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19-26,共8页
目的建立过表达人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受体c-kit基因突变小鼠红白血病HCD57细胞株,以应用于抗癌小分子药物筛选。方法以带有人c-kit-D816V基因突变质粒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c-kit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用限制性内切... 目的建立过表达人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受体c-kit基因突变小鼠红白血病HCD57细胞株,以应用于抗癌小分子药物筛选。方法以带有人c-kit-D816V基因突变质粒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c-kit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进行单酶切,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pMSCV-c-kit-D816V表达载体。采用酶切和基因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利用Lipofectamine 3000将重组质粒和辅助质粒共转染GP2-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收集、浓缩病毒上清液。将制备好的逆转录病毒感染HCD57细胞,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筛选单克隆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c-kit基因表达。采用CCK-8法进行小分子靶向药物筛选实验。结果酶切鉴定结果显示,电泳后重组质粒单酶切后可见约为693、2250和6488 bp大小的3条DNA条带,与载体及c-kit基因片段大小相符;DNA测序结果显示,c-kit基因成功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的HCD57单克隆细胞株高表达C-kit蛋白。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伊马替尼对HCD57-c-kit-D816V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帕博西尼、达沙替尼、艾德拉尼均对HCD57-c-kit-D816V细胞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C-kit蛋白稳定表达的HCD57细胞系构建成功,药物初筛实验成功,可用于抗癌小分子药物筛选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稳定表达 HCD57 抗癌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