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及输注有效率。结果600例患者中共226例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67%,其中C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A、B组(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后1、24 h CCI及输注有效率均低于血小板阴性患者(P<0.01)。结论输血次数越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而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而血小板抗体筛查能有效提高输血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DARA-Fab片段处理经抗CD38单克隆抗体雷达木(daratumumab,DAR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方法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将DARA使用Pierc...目的探讨DARA-Fab片段处理经抗CD38单克隆抗体雷达木(daratumumab,DAR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方法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将DARA使用PierceFab制备试剂盒制备成DARA-Fab片段后,确认不同体积(5、10、15、30μL)DARA-Fab片段对于抗筛细胞和抗体鉴定细胞的中和效果;DARA-Fab片段和明确相应抗原的抗筛细胞与对应的单抗试剂为试验组,以添加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孵育后离心;各选取20名经DARA治疗后的MM患者,分别使用DARA-Fab封闭RBC表面抗原和与DTT破坏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来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其输血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种配血方法。结果15、30μL DARA-Fab片段与抗筛细胞与混有DARA的血清孵育离心后结果为阴性,5、10μL DARA-Fab结果为阳性,15μL DARA-Fab处理抗体鉴定细胞(2、3、4、5、7、9、11)后为阴性,抗体鉴定细胞(1、6、8、10、12)经30μL DARA-Fab片段处理后,结果为阴性;添加DARA-Fab的实验组对MNS系统、Duffy、Kidd、Kell、Lewis、Rh血型系统和对照组结果一致;DARA-Fab片段这20名患者输注RBC后Hb(hemoglobin,Hb)(73.90±1.90)(g/L)比输血前(63.60±1.58)明显提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μmol/L)(16.25±3.54 vs 17.87±3.57)、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μmol/L)(6.31±2.32 vs 7.10±2.80)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9.94±1.38 vs 10.77±1.22)输注前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DTT处理方法与DARA-Fab片段封闭方法的输血前后Hb差值(10.75±1.04 vs 10.30±0.98)、TBil差值(3.31±1.47 vs 3.31±0.55)、DBIL差值(2.76±1.24 vs 2.60±0.83)和I-Bil差值(1.97±0.40 vs 2.82±0.53)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ARA-Fab片段可通过封闭RBC表面CD38抗原,来去除DARA对红细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这种封闭方法对于红细胞临床常见血型系统的抗原无影响,且通过这种配血方法实验室指标输血疗效明显,与DTT方法的输血疗效无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日利用自行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78例,从中共筛选纳入初治年龄0...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日利用自行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78例,从中共筛选纳入初治年龄0.05);2)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免疫学分型、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均具有影响(P0.0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P0.05);4)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临床危险度(低度、中度与高度危险)的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 vs 0.84 vs 0.42(P〈0.01);不同红细胞输注量(≥0.21U/kg与〈0.21 U/kg)的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0.58 vs 0.91(P〈0.05)。结论临床危险度与红细胞输注量均为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ALL患儿治疗期间宜减少红细胞输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及输注有效率。结果600例患者中共226例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67%,其中C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A、B组(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后1、24 h CCI及输注有效率均低于血小板阴性患者(P<0.01)。结论输血次数越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而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而血小板抗体筛查能有效提高输血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DARA-Fab片段处理经抗CD38单克隆抗体雷达木(daratumumab,DAR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方法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将DARA使用PierceFab制备试剂盒制备成DARA-Fab片段后,确认不同体积(5、10、15、30μL)DARA-Fab片段对于抗筛细胞和抗体鉴定细胞的中和效果;DARA-Fab片段和明确相应抗原的抗筛细胞与对应的单抗试剂为试验组,以添加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孵育后离心;各选取20名经DARA治疗后的MM患者,分别使用DARA-Fab封闭RBC表面抗原和与DTT破坏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来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其输血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种配血方法。结果15、30μL DARA-Fab片段与抗筛细胞与混有DARA的血清孵育离心后结果为阴性,5、10μL DARA-Fab结果为阳性,15μL DARA-Fab处理抗体鉴定细胞(2、3、4、5、7、9、11)后为阴性,抗体鉴定细胞(1、6、8、10、12)经30μL DARA-Fab片段处理后,结果为阴性;添加DARA-Fab的实验组对MNS系统、Duffy、Kidd、Kell、Lewis、Rh血型系统和对照组结果一致;DARA-Fab片段这20名患者输注RBC后Hb(hemoglobin,Hb)(73.90±1.90)(g/L)比输血前(63.60±1.58)明显提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μmol/L)(16.25±3.54 vs 17.87±3.57)、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μmol/L)(6.31±2.32 vs 7.10±2.80)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9.94±1.38 vs 10.77±1.22)输注前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DTT处理方法与DARA-Fab片段封闭方法的输血前后Hb差值(10.75±1.04 vs 10.30±0.98)、TBil差值(3.31±1.47 vs 3.31±0.55)、DBIL差值(2.76±1.24 vs 2.60±0.83)和I-Bil差值(1.97±0.40 vs 2.82±0.53)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ARA-Fab片段可通过封闭RBC表面CD38抗原,来去除DARA对红细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这种封闭方法对于红细胞临床常见血型系统的抗原无影响,且通过这种配血方法实验室指标输血疗效明显,与DTT方法的输血疗效无差异。
文摘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日利用自行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78例,从中共筛选纳入初治年龄0.05);2)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免疫学分型、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均具有影响(P0.0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P0.05);4)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临床危险度(低度、中度与高度危险)的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 vs 0.84 vs 0.42(P〈0.01);不同红细胞输注量(≥0.21U/kg与〈0.21 U/kg)的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0.58 vs 0.91(P〈0.05)。结论临床危险度与红细胞输注量均为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ALL患儿治疗期间宜减少红细胞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