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F ACUPOINTS OF THE HEART MERIDIAN ON ECG, SMALL INTESTINAL ELECTROGRAM AND EEG IN THE RABBIT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志斌 王月兰 +1 位作者 周逸平 汪克明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2年第2期24-29,共6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f 3 points of the Heart Meridian and other 3 points of the Lung Meridian on changes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small intestinal electrogram (SIG) and electroe... In the present paper,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f 3 points of the Heart Meridian and other 3 points of the Lung Meridian on changes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small intestinal electrogram (SIG)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in intravenous drip of pituitrin 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rabbits. The three points of the Heart Meridian are "Shenmen" (HT 7), "Lingdao" (HT 4) and one point between HT 7 and HT 4, the 3 points of the Lung Meridian are "Taiyuan"(LU 9), Lieque (LU 7) and one point between LU 9 and LU 7. These points are punctured with filiform needles and stimulated electrically by setting the parameters being frequency of 2.5 Hz, dense sparse waves and duration of 10 min. Results display that the regulative effect of EA of the Heart Meridia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EA of the Lung Meridian on the three indexes, showing a clos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hole Heart Meridian and activities of ECG, SIG and E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经络 心电图 ECG 小肠电图 脑电图 EEG 心肌缺血
下载PDF
The Pairing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Xin Xiao Chang Xiang Biao Li 心 小 肠 相 表 里
2
作者 Electra Peluffo 《Chinese Medicine》 2011年第4期191-198,共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asoning, based o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data, which will lea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of the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organs which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ire 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asoning, based o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data, which will lea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of the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organs which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ire energy phase, link both functionally and anatomically.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er and the gall bladder and between the kidneys and the bladder is recognised and accepted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s is not the case with the pairings which in Eastern morphophisiology are formed by the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lungs and large intestine. These pairings are not recognised in Western Medicine. The writer in her dual capacity of Doctor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acupuncturist is investigating the reasons why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and their meridians form a relation which couples them. For this the comparative method was used between data from Western anatomy which demonstrate the interorganic and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heart and the Chinese energy dynamic of the corresponding zangfu and jingluo. Biomedicine which does not relate the heart with the small intestine brings in the materiality of its anatomic descriptions which are valua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iental Medicine. This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organs and their meridians are well explicated in Chinese Medicine whose traditional concepts in this respect are corroborated by Western anatomical descriptions which, nevertheless, do not admit the functional-organic coupling of the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PAIRING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CLASSIC of DIFFICULTIES heart small INTESTINE THORACIC Duct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晓恒 李燕平 +1 位作者 付晓可 李斌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胸腔引流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腋下小切口不会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且可改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下载PDF
基于“心肠合治法”论乌梅丸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珏 马传琦 闫曙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心肠合治法”理论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阐释了心与小肠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多从“颅脑肠脑说”“心与肠道菌群说”“肠道菌群-脑-肠轴”等方面进行研究,证实了“心与小肠相表里”学说的科学性,从而也证明了... “心肠合治法”理论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阐释了心与小肠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多从“颅脑肠脑说”“心与肠道菌群说”“肠道菌群-脑-肠轴”等方面进行研究,证实了“心与小肠相表里”学说的科学性,从而也证明了“心肠合治法”在临床中的可行性、重要性。该文中“心”即心、脑、血脉,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肠”即小肠,包括消化系统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心肠合治法”是一种很重要但未被重视起来的治疗思路,而乌梅丸即“心肠合治法”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中常被用来治疗心系与肠系病。故该文就“心肠合治法”理论渊源、现代研究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以期从更多角度探究乌梅丸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肠合治 心与小肠相表里 乌梅丸
下载PDF
基于心-脾-肠轴探讨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5
作者 陶文娜 施立娜 +1 位作者 佟旭 张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引发社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注,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生理病理机制逐渐被发掘,通过分析中医学对心、脾、小肠的密切联系,基于心-脾-肠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引发社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注,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生理病理机制逐渐被发掘,通过分析中医学对心、脾、小肠的密切联系,基于心-脾-肠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冠心病的主要调节作用以及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求从脾论治改善肠道菌群以治疗冠心病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冠心病 小肠
下载PDF
高密度立交出入口区段车流量对驾驶人精神负荷影响
6
作者 易刚 杨迪 +3 位作者 矫成武 孔繁星 陈正欢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4-1233,共10页
要为明确高密度互通立交行驶环境下,主线车流量对出入口区段驾驶人精神负荷间的影响,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高密度互通立交群进行自然驾驶实车试验,使用Physiolab生理检测仪连续采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电数据,用于统计各驾驶人的心率... 要为明确高密度互通立交行驶环境下,主线车流量对出入口区段驾驶人精神负荷间的影响,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高密度互通立交群进行自然驾驶实车试验,使用Physiolab生理检测仪连续采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电数据,用于统计各驾驶人的心率指标变化情况。本次试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心率变异率指标RMSSD(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LFnorm(low frequency norm)、HFnorm(high frequency norm)、LF(low frequency)/HF(high frequency)以及心率突变率指标HRMR(heat ratemutation rate)作为驾驶人精神负荷的评价指标,记为主成分F 1和主成分F 2,并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在小净距立交出入口区段行驶时,立交主线车流量的大小会影响驾驶人的精神负荷;当驾驶人驶入立交主线时,三次模型对入口段车流量与主成分F 2的拟合效果最好,呈开口向上的三次曲线,曲线谷值点出现在2级流量水平处,模型显著;当驾驶人驶出立交主线时,一次线性模型对出口段车流量与主成分F 1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体交叉 高密度立交 小净距出入口 心率变异率 心率突变率 精神负荷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特点分析
7
作者 秦庆双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86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86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sdLDL-C、LDL-C水平及sdLDL-C/LDL-C,以及试验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等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sdLDL-C、LDL-C水平及sdLDL-C/LDL-C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sdLDL-C、LDL-C水平及sdL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越高及IMT越大的冠心病患者sdLDL-C、LDL-C水平及sdLDL-C/LDL-C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sdLDL-C、LDL-C水平及sdLDL-C/LDL-C高于正常体检者,且病变程度越高的冠心病患者sdLDL-C、LDL-C水平及sdLDL-C/LDL-C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建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97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射治疗后是否发生急性RIHD,将患者分为RIHD组(n=30)和对...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97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射治疗后是否发生急性RIHD,将患者分为RIHD组(n=30)和对照组(n=67)。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RIH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响因素对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RIH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RIHD组患者舒张压高于对照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人数比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人数比例、B型钠尿肽(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高LVEF水平是急性RIHD发生的保护因素,高BNP是急性RI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和BNP单独预测急性RIHD发生的AUC分别为0.680(95%CI:0.575~0.785)和0.716(95%CI:0.613~0.820),二者联合预测急性RIHD发生的AUC为0.797(95%CI:0.702~0.891)。结论LVEF和BNP水平是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RIHD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性心脏损伤 影响因素 左心室射血分数 B型钠尿肽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糖络病的关系及中药防治 被引量:1
9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糖络病学说,是指由血糖增高等因素引起的脉络损伤,即糖尿病基础上伴随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临床常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占有重要部分,也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肠...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糖络病学说,是指由血糖增高等因素引起的脉络损伤,即糖尿病基础上伴随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临床常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占有重要部分,也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肠道菌群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中医药对糖络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理论基础薄弱、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团队以“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血脉”的中医理论为桥梁,构建肠道菌群与糖络病的联系,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糖络病及后期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络病 肠道菌群 糖尿病并发症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
下载PDF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Autonomic Matur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or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10
作者 Reiner Buchhorn Christian Willaschek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0年第1期12-29,共18页
Introduction: The impact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on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seems to be unpredictable from big databases. The enhance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ma... Introduction: The impact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on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seems to be unpredictable from big databases. The enhance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may be related to adverse autonomic imprinting by early life stress. Autonomic dysfunction and possible effects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on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can be measured easily by calculat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from Holter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HRV analysis prior to growth hormone therapy (N = 33), within the first year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between 4 and 10 years of age (N = 19), at least a further HRV measurement between 10 and 15 years (N = 30). Additiona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cessation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N = 14). Data were compared to untreated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hort stature and to age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short stature due to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or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n early childhood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eart rates most of all at night and concomitantly reduced global HRV indicated as 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 (SDNN). Growth hormone treated adolescents and the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short stature show significantly elevated mean heart rates and concomitantly reduced vagus activities measured as reduced Route Mean Square Standard Deviation (RMSSD). After cessation of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SDN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and heart rate decreases to normal values in former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catch-up growth. Conclusion: There is a comparable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treated and untreated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as an indicator for enhanced cardiovascular risk. After cessation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reduced HRV to norm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 HORMONE Cardiovascular Risk Short STATURE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DHD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脂、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MACE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喻晖 姚定云 +1 位作者 张伟 梅益斌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率、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CB治疗小血管病变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率、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CB治疗小血管病变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脂、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及MACE。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完成本研究。使用麝香保心丸后,观察组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1、2.92、3.51、-2.22,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降低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调整血脂水平和减少MACE发生,降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再狭窄 冠脉小血管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hs-CRP、MPV/PL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巧丽 吴佳逢 +6 位作者 孟娟 吴强 盛艳华 王军伟 屈晓静 林俊青 高虹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91-498,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50)、双支病变组(n=50)、多支病变组(n=50);根据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48)、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76)。检测各亚组间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分析三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临床分型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为双支病变组的1.52、1.96及1.16倍(均P<0.05),为单支病变组的2.38、3.32及1.50倍(均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是单支病变组的1.57、1.69及1.29倍(均P<0.05)。AMI组血清sdLDL和MPV/PLT水平是UAP组的1.39和1.29倍(均P<0.05),是SAP组的1.37和1.38倍(均P<0.05);UAP组血清sdLDL和MPV/PLT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水平是SAP组的2.59、1.85倍(均P<0.05),AMI组hs-CRP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增高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不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0.569及0.495,均P<0.05),还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00及0.414,均P<0.05)。④ROC曲线显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联合检测比单一指标检测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更高。[结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增高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冠心病临床分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从心与小肠相关论治消化性溃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燕 黎丽群 +5 位作者 马超北 钟焕英 付文静 刘芙蓉 黎秀娟 刘礼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多发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反复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神经功能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难以自愈,是消化科门诊中的常见病种。目前PU发病机制包括幽门螺杆菌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多发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反复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神经功能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难以自愈,是消化科门诊中的常见病种。目前PU发病机制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社会应激等,但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精神情志因素在PU的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心藏神”表明心统帅人体的思维与精神活动,“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经典理论之一,心与小肠通过经脉属络互为表里,生理相依,病理相及,二者共同调摄胃肠的受纳、腐熟以及受盛化物功能,这与现代西医提出的心-脑-肠轴理论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中,从心与小肠的关系来论治消化性溃疡也越来越常见,和肠清热、和肠止痛等结合养心、宁心、通心等治法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文将中西医理论有机地结合来论述PU,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PU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小肠 心神 脑肠轴 情志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沙博欣 晋美 高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31-734,753,共5页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移植组(n=40,行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组(...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移植组(n=40,行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组(n=40,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分析两组患者血运重建成功情况、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血运重建,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移植组患者SAQ评分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低于支架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高于支架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远于支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基于冠心病与肠道微生态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科学内涵
15
作者 贾雪薇 王恒和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传统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心与小肠生理相通,病理相关,相互为用。小肠主液,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转输精微,奉心化赤;心主行血,心阳推动血液运行,濡养小肠以行化物之功。若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司,日久形成痰饮...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传统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心与小肠生理相通,病理相关,相互为用。小肠主液,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转输精微,奉心化赤;心主行血,心阳推动血液运行,濡养小肠以行化物之功。若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司,日久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痹阻心脉,则发为胸痹心痛。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进程。这一机制与“心与小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相似。近年来,相关研究提出的“心—肠轴”亦为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阐释提供了新视角。基于CHD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理论,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科学内涵,并为利用“心与小肠相表里”这一传统藏象理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肠轴
下载PDF
血清果蝇母性DPP同源物2、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猝死的相关性
16
作者 尤华彦 钱小莉 +3 位作者 王如兴 李库林 郑杰 闫美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果蝇母性DPP同源物(serum 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2、Smad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 分析血清果蝇母性DPP同源物(serum 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2、Smad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冠心病患者有无发生心脏猝死分为猝死组(21例)和未猝死组(1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mad2、Smad3浓度。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详细记录患者QT间期、PR间期、QRS波持续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QRS波持续时间联合Smad2、Smad3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诊断价值。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未猝死组相比,猝死组患者QRS波持续时间[(116.74±14.58)ms vs.(88.42±10.67)ms]、血清Smad2[(286.42±38.71)μg/L vs.(164.93±22.28)μg/L]、Smad3[(335.18±50.06)μg/L vs.(190.25±29.72)μg/L]浓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QRS波持续时间、血清Smad2和Smad3浓度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2、0.825、0.842;QRS波持续时间联合Smad2、Smad3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AUC为0.893,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00%、93.80%。QRS波持续时间、Smad2、Smad3是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Smad2、Smad3浓度检测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猝死 动态心电图 果蝇母性DPP同源物2 果蝇母性DPP同源物3
下载PDF
从“心合小肠”探讨TGF-β/Smads信号通路与慢性心衰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17
作者 罗佳敏 肖清玄 +5 位作者 陈宇霞 陈杏 朱洁 张书萌 陈伶利 李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00-404,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疾病阶段,已成为当今全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Smads信号通路和/或肠...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疾病阶段,已成为当今全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Smads信号通路和/或肠道菌微生态失衡能诱导心肌纤维化,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本文从中医“心合小肠”理论出发,以TGF-β/Smads信号通路调控慢性心力衰竭为主线,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S蛋白 肠道微生态 心合小肠
下载PDF
基于“心合小肠”理论探讨微生物-肠-脑轴与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
18
作者 陆婷钰 文晓东 +4 位作者 谭文澜 张永全 周明雪 吴纪添 胡芷颖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5期138-142,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抑郁是其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延缓该疾病进展的难度较大。近年研究证明微生物-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复杂联系,肠道菌群可通过肠道和大脑间的双...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抑郁是其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延缓该疾病进展的难度较大。近年研究证明微生物-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复杂联系,肠道菌群可通过肠道和大脑间的双向交流影响帕金森病抑郁的发展。中医“心合小肠”理论认为小肠功能失司可导致心主神明功能异常,这与肠-脑轴中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理论相通。通过论述“心合小肠”、微生物-肠-脑轴与帕金森病抑郁之间的相关性,丰富“心合小肠”现代理论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抑郁探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 心合小肠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析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联性
19
作者 董玉琳 孙玉珠 +2 位作者 周容 罗巧翠 张新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8期185-190,共6页
肠道菌群失调致情绪失衡,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相一致。肠道菌群影响糖尿病并发抑郁症致病的共同生物学机制,现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脾胃功能具有一致性。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析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发病相关性,挖掘... 肠道菌群失调致情绪失衡,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相一致。肠道菌群影响糖尿病并发抑郁症致病的共同生物学机制,现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脾胃功能具有一致性。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析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发病相关性,挖掘通过健脾和胃改善肠道菌群治疗消渴郁证的科学内涵,以期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抑郁症 肠道菌群 小肠 脾胃 中西医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
20
作者 朱文 谢凤群 +1 位作者 程洁 冯其茂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57-62,共6页
肠道菌群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心与小肠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即“心与小肠相表里”。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以及中药通过调节肠道... 肠道菌群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心与小肠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即“心与小肠相表里”。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以及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高血压的防治作用,以期为高血压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肠道菌群 心与小肠相表里 中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