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SH基因及其旁侧序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绍辉 张蓉松 +6 位作者 刘龙丁 王晶晶 王丽春 杨文军 梁燕 杨子江 李琦涵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比较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与其他野毒株的序列差异,以确定其遗传特征。方法将2005年在云南省石屏县收集到的腮腺炎患儿唾液标本,于Vero细胞培养7 d后观察病变并分离收获病毒,用血细胞吸附试验验证。同时提取病毒RNA,采用反转录-套... 目的比较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与其他野毒株的序列差异,以确定其遗传特征。方法将2005年在云南省石屏县收集到的腮腺炎患儿唾液标本,于Vero细胞培养7 d后观察病变并分离收获病毒,用血细胞吸附试验验证。同时提取病毒RNA,采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法从病毒RNA中扩增出SH基因及其旁侧序列,测序并以VectorNT16.0软件分析。结果SH基因旁侧区序列分析表明:SP株与国内已知野毒株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在SH基因旁侧区范围内的序列一致性为93%~96%,差异均<8%。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其他国内野毒株在此区域中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3%~98.25%,与Wlz2株的遗传距离最近。结论SP株属于F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 sh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两株中国腮腺炎野毒SH基因c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
2
作者 武力 白植生 +3 位作者 李益民 周旭 宁小军 杨朝晖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7,共5页
对来源于兰州和上海两市的两株腮腺炎病毒野毒的小疏水蛋白(SH)基因及其旁侧区cDNA的PCR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用直接测序法测定2株腮腺炎野毒378个核苷酸序列,在此范围内存在16个核苷酸(4.2%... 对来源于兰州和上海两市的两株腮腺炎病毒野毒的小疏水蛋白(SH)基因及其旁侧区cDNA的PCR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用直接测序法测定2株腮腺炎野毒378个核苷酸序列,在此范围内存在16个核苷酸(4.2%)差异,其中11个(2.9%)位于编码区序列中,所推导的SH蛋白序列有6个氨基酸(10.5%)差异。克隆测序法测定的这两株腮腺炎野毒的核苷酸序列相当于直接法的78-378位核苷酸。两种方法在所测301个核苷酸(nt)的共同区域内序列完全一致。证明PCR产物直接测序用于腮腺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不仅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而且比克隆测序法更为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小疏水蛋白 基因 PCR 克隆 测序
下载PDF
一株腮腺炎野毒分离传代前后其SH基因cDNA的测序比较
3
作者 武力 白植生 +2 位作者 李益民 宁小军 杨朝晖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7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证实鸡胚分离传代是否引起腮腺炎病毒基因组高变区小疏水蛋白(SH)基因的变异,用来源于上海的腮腺炎野毒Wsh3株在鸡胚尿囊腔分离前和传代5次后测定SH基因及其旁侧区380个核苷酸的cDNA序列,两者结果相同,未见该基... 为证实鸡胚分离传代是否引起腮腺炎病毒基因组高变区小疏水蛋白(SH)基因的变异,用来源于上海的腮腺炎野毒Wsh3株在鸡胚尿囊腔分离前和传代5次后测定SH基因及其旁侧区380个核苷酸的cDNA序列,两者结果相同,未见该基因的突变。该基因核苷酸测序可用于腮腺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毒株基因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小疏水蛋白基因 CDNA 测序比较
下载PDF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SH蛋白混合多肽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4
作者 郭宏 宋洋 +7 位作者 李海 时雨晴 胡宏俏 江洁 郭晋源 毛乃颖 曹蕾 张燕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T细胞表位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通过设计并合成覆盖SH蛋白序列全长的10条多肽,利用HRSV感染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进...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T细胞表位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通过设计并合成覆盖SH蛋白序列全长的10条多肽,利用HRSV感染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进行IFN-γ-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的检测,筛选出5条能显著刺激IFN-γ产生的SH蛋白T细胞表位多肽。将其与CpG和磷酸铝(AL)佐剂配制成混合多肽疫苗,两次皮下给药的方式免疫C57BL/6J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与佐剂对照组相比,SH蛋白混合多肽疫苗可以诱导免疫后的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和Th1偏向的T细胞免疫应答,降低HRSV感染后肺病毒载量,并减轻肺脏病理损伤。研究结果表明,SH蛋白混合多肽通过免疫小鼠可以引起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保护小鼠抵抗HRSV的感染。为进一步研究基于SH蛋白的HRSV多肽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小疏水蛋白 多肽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唐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小疏水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淑丰 冯福民 +3 位作者 郭梅 邓小娟 高琦 高宝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唐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唐山市不同行政区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唾液标本5份,其中,爆发病例2例,散发病例3例.经RT-PCR扩增小疏水蛋白(SH)基因并测序,利用Clustal X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唐山市分离的5株流... 目的探讨唐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唐山市不同行政区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唾液标本5份,其中,爆发病例2例,散发病例3例.经RT-PCR扩增小疏水蛋白(SH)基因并测序,利用Clustal X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唐山市分离的5株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均为F亚型.各株病毒S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4.8%~100.0%,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91.4%~100.0%,但与国内主要野毒株SH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只有80.7%.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唐山市的各样本之间同源性较高,其次是国内的野毒株,而与国外野毒株及疫苗株同源性低.结论唐山市存在多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株流行,主要基因型为F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小疏水蛋白(sh)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用逆转录套式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的腮腺炎病毒RNA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力 宁小军 +1 位作者 李益民 白植生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8年第1期96-100,共5页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并发症多为睾丸炎、无菌脑炎等。个别患者甚至因严重的脑炎并发症而死亡[1]。故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早期病原诊断,以利于早期治疗。腮腺炎病毒RNA中小疏水蛋白(SH)基因作为高变区在不同毒...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并发症多为睾丸炎、无菌脑炎等。个别患者甚至因严重的脑炎并发症而死亡[1]。故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早期病原诊断,以利于早期治疗。腮腺炎病毒RNA中小疏水蛋白(SH)基因作为高变区在不同毒株的分子特性鉴别中比其它基因片段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聚合酶链反应 RNA
下载PDF
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景红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8期2498-2501,2506,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门头沟区MuV分离株属于F基因型,与2011年香港流行株最为接近。北京不同年代的MuV流行株分散在亲缘关系树不同的进化分支上,无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趋势。与F基因型参考株比对,与浙江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3.1%;与中国疫苗株JERYL-LYNN核苷酸差异达到19.0%。结论该分离株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与北京近年流行株隶属不同的传播链。SH蛋白氨基酸一些保守位点已发生变异,因此应加强MuV基因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小疏水蛋白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副流感病毒5包膜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8
作者 黄亚楠 王志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6-963,共8页
副流感病毒5(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属于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尚未发现PIV5与人类已知的疾病有关,主要被用作疫苗载体。其包膜上存在三种糖蛋白:融合(Fusion,F)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ulatinin-neuraminidase,... 副流感病毒5(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属于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尚未发现PIV5与人类已知的疾病有关,主要被用作疫苗载体。其包膜上存在三种糖蛋白:融合(Fusion,F)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ulatinin-neuraminidase,HN)蛋白、小疏水性(Small hydrophobic,SH)蛋白。F蛋白能在同源性HN蛋白的协助下介导膜融合,HN蛋白具有受体识别、神经氨酸酶活性和促细胞融合活性,SH蛋白则在病毒致病机制中起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三种包膜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旨在为PIV5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流感病毒5(PIV5)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 融合(F)蛋白 小疏水性(sh)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