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lycoprotein medi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pharmaceutical drugs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Xi PENG Yuzhong +4 位作者 HE Yufei HUANG Xuejun XU Aili BI Xiaoli XIE Yi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4期251-261,共11页
P-glycoprotein(P-gp)is an important transmembrane ATP-binding cassette(ABC)drug efflux transporter expressed in various human tissues such as the intestines,liver,kidneys,and bloodbrain barrier.It limits the intracell... P-glycoprotein(P-gp)is an important transmembrane ATP-binding cassette(ABC)drug efflux transporter expressed in various human tissues such as the intestines,liver,kidneys,and bloodbrain barrier.It limits the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xenobiotics by pumping them out of the cells,affecting drug pharmacokinetic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With its broad substrate specificity,i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move a wide range of drugs from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including conventional medicines and active compounds.Increasing evidence has confirmed the superior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CMM in treating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worldwide,as well as in conjunction with western drugs.As a result,herbal medicine-drug compounds have prompted widespread concern,with the majority of these interactions involving transporters such as P-gp.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inhibition or induction of P-gp expression/function by active CMM compounds and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It will aid in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synergistic or inhibiting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er P-gp as well as rational safety concerns for using CMM,particularly in combination with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lycoprotein(P-gp)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 Drug interactions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effects INDUCERS inhibitors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vWF,TFPI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文志斌 尚改萍 +7 位作者 何晓凡 熊石龙 汉建忠 刘发益 周春生 肖振军 李俊成 贺石林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vWF ,TFPI和表达TF的影响。方法 :对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4~ 8代 )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取上清液测NO ,vWF ,TFPI;取细胞冻融液测定TF活性。结果 :①凝血酶促进血管内...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vWF ,TFPI和表达TF的影响。方法 :对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4~ 8代 )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取上清液测NO ,vWF ,TFPI;取细胞冻融液测定TF活性。结果 :①凝血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12 .86± 2 .4 3vs 4 .6 9± 0 .83,P<0 .0 1) ,呈剂量依赖性 (r =0 .985 ,P <0 .0 1,0~ 2 0U·ml- 1 ) ,并促进vWF的释放 (18.4 3± 3.2 0vs6 .4 2± 2 .84 ,P <0 .0 1) ,补阳还五汤则抑制TF表达和vWF的释放 (P <0 .0 1) ;②补阳还五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5 .93± 0 .94vs 1.6 3± 0 .2 7,P <0 .0 1) ;③凝血酶能抑制血管内皮释放TFPI (0 .6 2± 0 .38vs 2 .6 4± 0 .93,P <0 .0 1) ,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的这种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和释放vWF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凝血酶 血管内皮细胞 NO VWF TFPI
下载PDF
黄芩甙及甘草流浸膏对糖尿病鼠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云平 张家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49-51,共3页
应用黄芩甙150mg/kg.d及甘草流浸膏7.5ml/kg.d分别灌胃治疗病程两周的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发现治疗前后糖尿病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但红细胞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两药在动物体内也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 应用黄芩甙150mg/kg.d及甘草流浸膏7.5ml/kg.d分别灌胃治疗病程两周的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发现治疗前后糖尿病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但红细胞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两药在动物体内也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苓甙 山梨醇
下载PDF
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董兴刚 安增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33-2236,共4页
糖尿病已经是导致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位原因,但是迄今为止仍无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有效药物,近40年来临床采用雷公藤治疗DN取得可喜成果,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wilfordii Glycosides,TWG)治疗DN蛋白尿、降低... 糖尿病已经是导致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位原因,但是迄今为止仍无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有效药物,近40年来临床采用雷公藤治疗DN取得可喜成果,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wilfordii Glycosides,TWG)治疗DN蛋白尿、降低尿蛋白的程度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更加有效,TWG亦可与ACEI联合用于DN的治疗。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TWG的疗效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由于TWG的毒性问题,应注意其使用剂量、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中药治疗 综述 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随机对照
下载PDF
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玉刚 谢伟东 +3 位作者 雷帆 王欣佩 杜力军 邢东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新的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中药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的准确认识。本综述将重点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点的认识,为中药小分子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利用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药理的实例,最后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对现代药物发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生物学 药理机制
下载PDF
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影响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鹏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70-1773,共4页
中药通过调节体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等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炎症细胞的表达、合成及释放,或促进血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对痛风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 中药通过调节体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等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炎症细胞的表达、合成及释放,或促进血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对痛风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能弥补西药因不良反应所带来的用药局限性,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
下载PDF
小班授课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君明 王辉 +4 位作者 毛静 李玲玲 李亚敏 薛淑娟 袁培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36-38,共3页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次探讨了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指出: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均已有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形式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进...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次探讨了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指出: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均已有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形式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进一步指出,如何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更为高效地应用小班授课,以及如何对小班授课的应用效果进行精细、准确、可靠的评价,将是后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有望为小班授课在中药学、其他中医药课程乃至非医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授课 中药学 课程教学 理论课 实训课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原理与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曼莹 饶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概述了非线性色谱理论(NLCT)在中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本实验室进行的杜仲叶黄酮类活性物质非线性分离实验研究为例,简要介绍了建立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纯化系统的理论与方法。NLCT应用于中药小分子物质的规模... 概述了非线性色谱理论(NLCT)在中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本实验室进行的杜仲叶黄酮类活性物质非线性分离实验研究为例,简要介绍了建立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纯化系统的理论与方法。NLCT应用于中药小分子物质的规模化生产,可超量上样,最大限度利用色谱柱效应,获得理想的目的物纯品。这一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可突破线性放大的传统理念,加快实验室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分离 中药 小分子
下载PDF
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25
9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2 位作者 李翼飞 杨爱玲 王庆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80-1885,共6页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定方法、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等方面,对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药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小分子 人工抗原 免疫分析法 中药免疫分析 载体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升降浮沉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润南 贺福元 +9 位作者 刘文龙 刘惠 陈思阳 樊启猛 黄胜 李小林 贺鹏 李海英 刘平安 潘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1-2776,共6页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升降浮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惠 刘文龙 +4 位作者 唐闻汉 李文姣 王韧 周晋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73-4479,共7页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与不同状态下人体(主体分子)以非共价键发生结合,通过释放(或吸收)能量,能够纠正人体由于受到外界寒邪/热邪侵袭而造成机体超分子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宏观上表现为中药四性。基于此,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的体内、体外两类方法,体外方法包括物理内能法和主客体分离及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方法;体内方法包括生物体热研究、动物行为学观测法、体表温度观测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是研究中药四性的有效工具,而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融合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超分子化学理论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及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连泰 韩贵俊 +4 位作者 李海然 丁静 刘贵祥 杜志峰 谢双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观察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患者口服蠲痹通督汤,同时采用小针刀闭... 目的观察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患者口服蠲痹通督汤,同时采用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可配合中药熏蒸及激光照射,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国际AS评价工作组(ASAS)推荐的ASAS20改善标准和患者主要相关体征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ASAS20改善例数、临床疗效指标及主要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及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通督汤 小针刀松解术 中药熏蒸 强直性脊柱炎 体征
原文传递
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5-899,共5页
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小分子抗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创新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建立的背景和抗体制备的技术难点,针对基于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产... 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小分子抗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创新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建立的背景和抗体制备的技术难点,针对基于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产品,如ELISA检测试剂盒、免疫亲和色谱柱、胶体金试纸、荧光标记抗体和抗体芯片等,探索实践了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多种应用,并对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单克隆抗体制备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亲和色谱柱 胶体金试纸 荧光标记抗体 抗体芯片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盛萍 叶翔赟 +7 位作者 徐云华 侯宛昕 李嘉旗 姚嘉麟 毕凌 陆舜 许玲 陈智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合格的复治lIIB~... 目的:探索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合格的复治lII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肺癌分子靶标检测以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结果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GN方案(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和第4个周期化疗后(或末次化疗后)第3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中,7例获得部分缓解,30例为疾病稳定,13例出现疾病进展;对照组中,3例获得部分缓解,22例为疾病稳定,25例出现疾病进展;研究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中药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8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3个月;两组的无进展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疲乏和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个体化治疗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中医 中药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美拉德反应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5
作者 宫瑞泽 霍晓慧 +3 位作者 张磊 刘畅 李珊珊 孙印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51,共9页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和中药加工炮制中的非酶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不仅能改变中药的色泽、香味,延长中药的货架期和保质期,还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除此之外,美拉德反应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微量有毒...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和中药加工炮制中的非酶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不仅能改变中药的色泽、香味,延长中药的货架期和保质期,还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除此之外,美拉德反应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添加抑制剂、抗氧化剂等调控美拉德反应,进而控制中药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研究概况及其对中药品质影响及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美拉德反应控制中药品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中药品质 影响因素 调控研究 抑制剂干预 动力学调控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6
作者 成娅婷 田成旺 +2 位作者 任涛 张铁军 冯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89-295,共7页
非小细胞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中药因具有整体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等显著特点,在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与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等联合使用,还是晚期非小... 非小细胞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中药因具有整体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等显著特点,在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与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等联合使用,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近年来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肿瘤治疗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解析中药五味 被引量:27
17
作者 贺鹏 李海英 +7 位作者 樊启猛 夏强露 贺玉婷 潘雪 王敏存 刘惠 肖美凤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63-2770,共8页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医药学核心内容,表征中药成分群的特征性质,用于指导临床。但五味怎样表征众多成分群、药材划分五味的标准,以及五味归五脏等科学问题仍未解释清楚。分析总结了中药五味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以超分子"印迹模板&qu...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医药学核心内容,表征中药成分群的特征性质,用于指导临床。但五味怎样表征众多成分群、药材划分五味的标准,以及五味归五脏等科学问题仍未解释清楚。分析总结了中药五味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以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解析中药五味:人与中药都是生物超分子体,中药作为天然超分子"印迹模板"聚集体,经口服或注射后必然寻找到与自身"印迹模板"相吻合的人体脏器的超分子主体,发生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与自复制作用,从而产生特异性的药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五味归五脏现象。因此,通过对中药五味体内外各成分群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作用规律及其网络药理学的定性定量研究,建立"中药成分群-味蕾超分子孔穴结构-经络脏腑孔穴"关联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中药五味。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现代化
原文传递
基于Discovery Studio平台对TGF-β1中药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彪 王浩翔 +7 位作者 付晓丽 黄璐 陈惠 唐自钟 姚慧鹏 单志 王刚 肖义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69-6673,共5页
目的:利用中药化学专业数据库与TCMSP分析平台,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进行虚拟筛选,寻找潜在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 2.5(DS)软件进行药效团模型的构建,应用Hypogen算法预... 目的:利用中药化学专业数据库与TCMSP分析平台,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进行虚拟筛选,寻找潜在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 2.5(DS)软件进行药效团模型的构建,应用Hypogen算法预测出潜在活性位点,并分别使用Ramanchandran Plot和Profile-3D评估模型,利用优化的模型进行对实验中药小分子库进行虚拟筛选,最后对筛选出的中药进行ADMET性质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应用Hypogen算法成功预测出6个潜在活性位点且模型表现良好,成功从黄芪、丹参、三七中筛选出4种与TGF-β1结合良好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并分析了其结合模式。结论:黄芪、丹参、三七的抑癌效果很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激活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药小分子抑制剂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物筛选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玮洁 王媛 +1 位作者 沈立新 段康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73-1179,共7页
针对调控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基因表达的群体感应系统,将相关基因lasI和rhlA的启动子域与蔗糖致死基因相融合,构建出一个能通过菌体生长量来检测群体感应系统小分子抑制物的筛选体系。并在特定条件下,对一系列中药提取物进行筛选,同时用荧... 针对调控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基因表达的群体感应系统,将相关基因lasI和rhlA的启动子域与蔗糖致死基因相融合,构建出一个能通过菌体生长量来检测群体感应系统小分子抑制物的筛选体系。并在特定条件下,对一系列中药提取物进行筛选,同时用荧光筛选系统对结果进行验证。以此筛选出3种中药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3种中药分别隶属于爵床科、败酱科和萝藦科植物。本研究所构建的筛选体系能有效地筛选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物,为进一步了解和控制细菌的致病感染过程和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物 中药提取物 小分子物质
原文传递
中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克服EGFR-TKIs获得性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蔡鹏涛 吴志强 +1 位作者 郭会 舒琦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9-1852,共4页
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s产生获得性耐药。PI3... 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s产生获得性耐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通路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中药在对抗EGFR-TKIs耐药方面有很大的前景。就近年来中药通过抑制非小细胞肺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克服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获得性耐药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