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rable Smart Sensor System for Medical Monitoring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Level of Blood Loss and Pain Shock Because of Trauma or Injury
1
作者 Volodymyr Romanov Igor Galelyuka +1 位作者 Ozar Mintser Ilia Brond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Mass Spectrometry and Chromatography》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Blood loss in peacetime is mainly due to the normal menstrual cycle in women or diseases with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wartime, blood loss in military personnel is a characteristic sign of a closed or open injury of ... Blood loss in peacetime is mainly due to the normal menstrual cycle in women or diseases with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wartime, blood loss in military personnel is a characteristic sign of a closed or open injury of the body dur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bleeding. Access to clinical care for wounded military personnel injured on the battlefield is limited and has long delays compared to patients in peacetime. Most of the deaths of wounded military personnel on the battlefield occur within the first hour after being wounded. The most common causes are delay in providing medical care, loss of time for diagnosis, delay in stabilization of pain shock and large blood loss. Some help in overcoming these problems is provided by the data in the individual capsule, which each soldier of the modern army possesses;however, data in an individual capsule is not sufficient to provide emergency medical care in field and hospit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considers a project for development of a smart real-time monitoring wearable system for blood loss and level of shock stress in wounded persons on the battlefield, which provides medical staff in field and hospital conditions with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to give timely medical care. Although the hospital will requir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victims will already be known before he enters the hospital.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at the key term in this approach is monitoring. It is tracking, and not a one-time measurement of indicators, that is crucial in a valid definition of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System blood Loss Monitoring Shock Index smart Wearable Monitoring System
下载PDF
对医护产品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分析——以腕式智能血压仪为例
2
作者 郭雯雯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老年医护产品交互界面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来进行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分析。从“以人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变化,可见设计越来越关注普罗大众,这些都在强调人的因素。基于设计心理学的...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老年医护产品交互界面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来进行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分析。从“以人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变化,可见设计越来越关注普罗大众,这些都在强调人的因素。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可示能性,一致性,反馈性设计原则,对腕式智能血压仪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是老年群体,达到人性化的目的。对于医护产品―智能血压仪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与操作为基础,分析医护产品内在交互中的设计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 腕式智能血压仪 交互界面 可用性设计
下载PDF
智能穿戴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杜雅芹 李菁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穿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和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锦州市合计18个试验社区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进行智能穿戴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智能穿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和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锦州市合计18个试验社区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进行智能穿戴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实际健康状况(SF-36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HPSMBRS评分量表)。结果试验组血压控制率为87.10%、生活质量总分(606.92±30.04)和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117.46±7.02)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69.35%、生活质量总分(560.89±32.10)和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110.08±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等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普遍应用效果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穿戴 老年高血压 健康管理 血压
下载PDF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探讨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4
作者 李小龙 易丽 +5 位作者 吕中华 周珊珊 刘昱圻 王瑛 陈韵岱 胡舜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 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受试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共纳入170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成年受试者,采用华为智能血压手表测量睡眠数据及家庭血压数据,通过填写电子问卷收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史等信息。按照基线时血压测量数值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组[收缩压(SBP)≥13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85 mmHg,n=851]和非高血压组(SBP<135 mmHg,且DBP<85 mmHg,n=855)。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与高血压之间的横断面关系。结果1706例受试者中男性1519例(89.04%),女性187例(10.96%);年龄(44.87±11.5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99±3.33)kg/m^(2);睡眠时长(7.35±1.10)h;收缩压(125.97±11.75)mmHg,舒张压(84.66±8.45)mmHg;心率(77.43±9.63)次/min。在不同睡眠时长(≥9 h、7~<9 h、5~<7 h、<5 h)受试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比较(45.26%、48.16%、52.63%和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随着睡眠时长缩短,高血压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未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长7~<9 h组比较,睡眠时长≥9 h组(OR=0.890,95%CI 0.583~1.358;P=0.589)及睡眠时长5~<7 h组(OR=1.196,95%CI 0.974~1.469;P=0.088)高血压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长<5 h组(OR=2.250,95%CI 1.086~4.665;P=0.029)的受试者高血压风险增加。校正了所有可获取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高盐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史、糖尿病史、慢性肾脏病史等)后,与睡眠时长7~<9 h组的受试者比较,睡眠时长≥9 h组(OR=0.952,95%CI 0.606~1.495;P=0.831)及睡眠时长5~<7 h组(OR=1.056,95%CI 0.848~1.315;P=0.625)高血压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长<5 h组(OR=2.238,95%CI 1.026~4.884;P=0.043)受试者的高血压风险依然增加。结论睡眠时长过长及睡眠时长轻度不足与高血压风险无显著关联,睡眠时长过短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智能穿戴设备
下载PDF
血管内可操纵导管系统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婷婷 崔超强 +2 位作者 刘宝坤 顾浩 周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609-2615,共7页
背景:由于人体的血管形态复杂多样,现已应用于临床中的可操纵导管的手柄与尖端之间由于力的传导不断衰弱使尖端变形常达不到外科医生的预期,这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如何在手术中实现可操纵导管尖端快速且精准地变形一直备受外科医生的关... 背景:由于人体的血管形态复杂多样,现已应用于临床中的可操纵导管的手柄与尖端之间由于力的传导不断衰弱使尖端变形常达不到外科医生的预期,这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如何在手术中实现可操纵导管尖端快速且精准地变形一直备受外科医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智能材料的飞速发展,这使在体外远程控制导管尖端变形成为了可能。目的:综述近年来介入治疗中可操纵导管系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可操纵导管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章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1995-2021年。对比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所有文章进行初筛,最终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根据可操纵导管的变形机制,对手动操纵导管系统、磁驱动导管系统以及软材料驱动导管系统的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可操纵导管系统的变形机制多种多样,其中手动操纵导管尖端通过远端手柄来操作,使力沿着操纵杆进行传导从而达到尖端的变形;磁驱动导管主要通过在导管尖端加入可通电流的磁铁部分或者计算机控制的永磁体从而在患者体内产生磁场来达到尖端的变形;软材料则通过一些刺激如电或温度等来实现导管尖端变形。②目前手动操纵导管以及磁驱动导管在介入治疗中较为常见,但手动操纵导管因其难以很好的控制以及缺少定位精度给外科医生增加了手术难度,而磁驱动导管(机器人导管系统)因其昂贵的手术费用不能应用于所有患者,因此开发出一类既廉价又可以精准变形的可操纵导管是很有必要的。③形状记忆聚合物类材料价格低廉并且较之前应用于导管的材料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它们可通过简单的编程在一些适宜人体的刺激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磁场和光等)就可进行精准的变形,有较好的医学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血管 智能材料 驱动 变形机制 尖端 心血管介入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的智慧血液网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大玮 陈委娜 +1 位作者 刘鹏 冯君祥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提升血液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全过程的监管,推进临床合理用血,青岛市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打造了城市智慧血液网,应用RFID标签记录每一袋血液的信息,利用RFID感知层设备对血液在血站和医疗... 为提升血液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全过程的监管,推进临床合理用血,青岛市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打造了城市智慧血液网,应用RFID标签记录每一袋血液的信息,利用RFID感知层设备对血液在血站和医疗机构储存、运输、交接过程实时感知,通过青岛市城市智慧血液网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融合应用,实现了对青岛市中心血站及38所医疗机构的血液质量全过程的统一监管、全市血液库存统一调度,优化了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慧血液 RFID 血液质量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委娜 李大玮 +1 位作者 杜滨 丛培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血科室,全面提升了全市血液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血液 冷链管理 物联网 血液质量
下载PDF
智慧型输血医学科的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桂花 龙馨妍 +3 位作者 孙亚纯 王雷萍 张传国 孟庆宝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基于目前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标本管理系统、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智能血液存储系统、移动护理系统,提出各系统功能提升的方向。加强不同类型设备间的协同性,对其中涉及的设备之间硬件对接、软件对接、数据实时交互方式等提出解决思... 基于目前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标本管理系统、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智能血液存储系统、移动护理系统,提出各系统功能提升的方向。加强不同类型设备间的协同性,对其中涉及的设备之间硬件对接、软件对接、数据实时交互方式等提出解决思路。从而实现输血相容性试验和血液管理的全流程自动化,即从标本接收到实验报告的全程自动化和节点闭环、从血液入库到出库的全程自动化和节点闭环、从血液出库到血袋回收的全程节点闭环,进而推进智慧型输血医学科建设,以期进一步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医学科 智慧医院 智慧医疗 自动化 血库前置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健康腕表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志丽 何应侯 罗俊彬 《机电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提出和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为主控芯片集环境温湿度检测、心率血氧检测、步数统计、闹钟、照明、娱乐及液晶显示等多功能的智能手表。阐述了智能手表设计的一套初步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和验证,整个系统以STM32微控制... 提出和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为主控芯片集环境温湿度检测、心率血氧检测、步数统计、闹钟、照明、娱乐及液晶显示等多功能的智能手表。阐述了智能手表设计的一套初步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和验证,整个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器,通过读取分析处理各传感器在外界获取到的数据,转换成人体健康指标,显示到可视化液晶屏幕上。相比传统的手表,所设计的手表可以检测人体各项健康指标给用户进行参考,多次运行和测试的结果证明该手表具有测试数据准确、操作简易、运行稳定、续航持久等优点,适用于日常生活佩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表 温湿度 心率血氧 STM32
下载PDF
基于RFID技术的临床用血物联网管理方案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程聪 刘术臻 +6 位作者 吕翠 于寿莉 刘吉元 李庆飞 尹凤媛 刘丰海 孙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与评价物联网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开发智能血液冰箱、物联网血液转运箱、自动化血库系统、智慧血液管理软件等构建物联网血液智慧管理平台(方案),将血液... 目的探讨与评价物联网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开发智能血液冰箱、物联网血液转运箱、自动化血库系统、智慧血液管理软件等构建物联网血液智慧管理平台(方案),将血液贮存与管理软硬件系统有机结合,将分布式血液贮存储设备前移至临床用血科室,解决临床医师的用血顾虑。结果物联网技术、RFID与制冷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基于RFID的物联网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其将血液贮存、使用与质控管理集于一身,实现了对临床用血的全流程监管和信息追溯。血库前移至临床用血科室与电子交叉配血,精简和优化了临床用血流程,患者输血等待时间(min)由40±10缩短至<2;全程冷链物流确保出库血液的贮存质量,临床用血科室得以退回未输(完)的血液,输血科可以再发放临床或用与其他医院调剂。结论基于RFID血液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临床用血智能化管理和血液(袋)信息追溯;医院血库前移至用血科室,提高了临床输血效率、避免了血源浪费,提高了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管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 冷链物流 智能血液冰箱
下载PDF
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波 葛东梅 +2 位作者 刘姣 吕翠 程聪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0,共3页
本文旨在构建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减少同源异体输血;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减少输血并发症和避免输血管理差错等几方面来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围术期血液管理水平的作用。通过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 本文旨在构建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减少同源异体输血;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减少输血并发症和避免输血管理差错等几方面来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围术期血液管理水平的作用。通过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手术和麻醉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将围术期患者术前用血评估与输血预测、术中各种血液保护管理措施信息、术中取血与血液输注管理、术后用血评价与病程记录、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等环节要素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防止过程或要素遗漏,减少人为干预,使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到智能化、数字化和规范化。选取智慧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前后各1 000例手术病人,评价其在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作用。围术期患者同源异体血输注率明显降低,自体输血率大幅提升,不合理输血率明显降低,杜绝了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用血安全。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有效提高手术输血管理水平,促进和保障手术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血液管理 围术期安全
下载PDF
高血压服务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乔歆新 应源山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当前关于高血压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现状,结合智能穿戴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探索高血压移动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基于我国目前高血压防治的被动医疗模式所遇到的障碍与移动医疗相关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整理分析和总结高血压社区... 目的分析总结当前关于高血压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现状,结合智能穿戴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探索高血压移动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基于我国目前高血压防治的被动医疗模式所遇到的障碍与移动医疗相关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整理分析和总结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移动医疗服务用户行为以及高血压移动医疗服务的研究和开发现状。结论提出了基于穿戴式智能血压监测仪和O2O互动的社区移动医疗服务模式新方向,期望能有效消除高血压患者、医生、家人之间存在的障碍,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品质,提升医生的职业成就感,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最终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血压监测 O2O 移动医疗 高血压服务模式
下载PDF
蛛网模型视角下的糖尿病移动在线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中燕 宋李斌 +2 位作者 郑大川 李佐勇 吴晓园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诠释蛛网模型视角下的糖尿病移动在线管理模式。方法:从交叉学科角度,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微观经济学中唯一的动态模型——蛛网模型,从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互联网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 目的:探讨和诠释蛛网模型视角下的糖尿病移动在线管理模式。方法:从交叉学科角度,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微观经济学中唯一的动态模型——蛛网模型,从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互联网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利用。结果:通过移动互联技术,优化糖尿病管理组织单元,实现"监测—评估—干预"闭环管理。结论:探讨数字医疗健康产业中周期性生产商品的价格波动等活动,可以建立预警系统和机制,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智能血糖仪 蛛网模型
下载PDF
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管理高血压的临床尝试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丽丽 张大创 +3 位作者 董云鹏 燕竹青 程晶 陈颖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5期99-101,共3页
目的:将高血压问题从流体力学的角度阐述,体现个性化,实现"高血压"的个性化治疗。方法:笔者设计了一款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该仪器具备实时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压波动的情况,并且具备数据储存功能,... 目的:将高血压问题从流体力学的角度阐述,体现个性化,实现"高血压"的个性化治疗。方法:笔者设计了一款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该仪器具备实时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压波动的情况,并且具备数据储存功能,可以保存长达6个月的数据。对入组的103例高血压患者,佩戴仪器,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34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仅做数据记录和分析作为常规治疗组;第二组34例患者根据实时数据,仅做药物调整作为药物调整对照组;第三组35例患者在第二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测试持续6个月作为综合管理对照组。测试结束后,将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治疗 高血压 智能肱动脉血压计
下载PDF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学川 杨惠忠 +3 位作者 冯晓敏 曹熙 方洁 高志英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10期1758-1762,共5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PharmVan、Smart Dose和“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G系统)在预测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中的临床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 目的:评价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PharmVan、Smart Dose和“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G系统)在预测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中的临床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7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使用PharmVan、Smart Dose和G系统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比较血药谷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评价3种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对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效能。结果:PharmVan对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187),但预测误差绝对值(APE)>30%。Smart Dose和G系统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01),且APE>30%,说明Smart Dose与G系统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肌酐清除率与PharmVan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准确性呈显著相关(P=0.027),随着肌酐清除率增加,PharmVan的绝对预测误差呈增加趋势(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130 ml·min^(-1)时,PharmVan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能力差[优势比(OR)=3.997,95%置信区间(CI):1.032,15.478,P=0.045]。ROC曲线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构建的ROC曲线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10,0.741,P=0.036,当肌酐清除率大于106.07 ml·min^(-1)时,PharmVan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52.5%。结论:PharmVan对肌酐清除率大于106.07 ml·min^(-1)的烧伤患者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Smart Dose和G系统不适用于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提示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烧伤患者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者 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 PharmVan smart Dose 万古霉素 血药谷浓度
下载PDF
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4
16
作者 申明霞 刘涛 +9 位作者 杜丽 王凤阳 成鹰 许世英 吴科榜 李治深 符运南 林贤梅 满初日嘎 祁超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方法:采用RNAiso Reagent(TAKARA)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at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 目的:构建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方法:采用RNAiso Reagent(TAKARA)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at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400TM柱分级分离后,500bp以上的片段与pDNR-LIB载体连接,电转化入E.coliDH5α,建成原始文库。然后扩增文库并随机挑取单菌落,酶切鉴定重组子插入片段大小。结果:经鉴定,库容量达到1.9×106克隆,原始文库滴度为1.59×1010cfu/mL,重组率接近100%,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7.4×1012cfu/mL。插入片段大小分布为0.5~2.0kb,平均长度约为1.0kb。结论:所构建文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为筛选海南坡鹿已知和未知功能基因提供了材料来源,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外周血白细胞 CDNA文库 smart技术
下载PDF
智能血液监测器的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光利 李昔华 代小红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4,共3页
阐述了血液监测器原理,并对其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血液净化设备的血液监测传感器,临床中检测患者上机与下机过程中血液体外循环管路内血液和生理盐水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出警告,提示医护人员及时处置,以有效增强... 阐述了血液监测器原理,并对其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血液净化设备的血液监测传感器,临床中检测患者上机与下机过程中血液体外循环管路内血液和生理盐水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出警告,提示医护人员及时处置,以有效增强治疗安全;采用红外传感器发射、接收组件进行非接触式检测,并借助单片机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状态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监测器 红外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 数据采集 单片机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丽丽 张大创 +3 位作者 董云鹏 燕竹青 程晶 陈颖颖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3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高血压管理及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智能肱动脉血压计具备实时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血压波动的作用。将92例高血压病患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综合管理组和辨证论治组,高血压患者自入组佩戴手环,记录血压数据。...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高血压管理及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智能肱动脉血压计具备实时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血压波动的作用。将92例高血压病患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综合管理组和辨证论治组,高血压患者自入组佩戴手环,记录血压数据。常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根据实时数据,及时进行降压药物调整;综合管理组在药物调整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辩证论治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论治,对证服用中药汤剂至临床症状缓解。测试持续6个月,结束后,将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辩证论治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最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管理组患者血压控制率较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管理组与辩证论治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个性化管理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管理 智能肱动脉血压计
下载PDF
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丽 刘涛 +10 位作者 申明霞 王凤阳 成鹰 张莉娜 祁超 李治深 吴科榜 张艳 许兆艳 林杰材 满初日嘎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运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采用RNAiso Reagent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 运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采用RNAiso Reagent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400TM柱分离后,500bp以上的片段与pDNR-LIB载体连接,电转化入Ecoli.DH5α,建成原始文库。经鉴定,库容量达到1.2×106克隆,原始文库滴度为3×109cfu/mL,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4.3×1010cfu/mL。PCR鉴定重组子,发现重组率接近100%,插入片段大小分布为0.5~2kb,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kb。文库的各项指标均达要求,为利用文库筛选海南黄牛已知和未知功能基因提供了材料来源,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黄牛 CDNA文库 smart技术 外周血白细胞
下载PDF
智能采血秤联网信息准确性的全数据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缨 杨建强 +2 位作者 张子甲 孟宇 王庆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了解智能采血秤采集的全血完成时长数据等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尝试发现其产生的原因,为准确识别和合理提取智能设备数据提供借鉴思路。方法对本单位2018—2019年上半年智能采血秤采集的全部60432例全血数据进行抽提,按照200、400... 目的了解智能采血秤采集的全血完成时长数据等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尝试发现其产生的原因,为准确识别和合理提取智能设备数据提供借鉴思路。方法对本单位2018—2019年上半年智能采血秤采集的全部60432例全血数据进行抽提,按照200、400 mL规格血液进行分类,分别统计其采集完成时段分布,并对异常时段血液进行追踪,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所传输数据中200 mL及400 mL规格采集例数均存在3 min以下、6 min以上等偏离拖带现象,不能准确反映采集时长。可能原因:一是采血袋穿刺针后部的止流夹、智能采血秤的卡扣设置影响了采血人员对穿刺回血的判断,按钮操作的延误改变了采血起始点时间控制;二是智能采血秤传输参数设定、数据网络传输存在不稳定性等原因,导致采血时长数据收集不准确,但因种种原因,这些推断无法从生产厂家得到技术层面的印证。结论通过对60432例全血数据采集时段进行分类统计,尝试追溯其产生原因,发现影响智能采血秤数据合理性的因素可能来自工作人员对设备功能设置的理解及操作手法,不排除设备传输参数设定、网络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提示设备厂家应结合用户实际改进功能;血站在应用物联网设备时,应加强人员规范操作,并理清数据采集条件,避免错误数据信息的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采血秤 物联网技术 采血时长数据 献血场所 献血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