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北部长田W(Sn)矿床成矿时代:来自白钨矿和萤石Sm-Nd同位素定年的制约
1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1 位作者 张锦让 杨光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47-3362,共16页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括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由于目前该区发现的Sn-W矿化多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南、东侧,而岩体北部Sn-W成矿作用的研究相对较薄弱,特别是成矿年代学方面,多数矿床依然缺少精确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制约了该区Sn-W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认识和地质勘探的深入。长田是老君山岩体北缘代表性W(Sn)多金属矿床,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分布,由于缺少年代学数据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W(Sn)成矿作用的认识尚缺少实际地质地球化学依据,难以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式,制约了区内地质勘探的深入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长田W(Sn)矿床中白钨矿及共生萤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97 Ma和79 Ma两个年代学数据,显示该矿床钨矿化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与老君山花岗岩活动时限一致,表明长田钨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而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关系不大。该成果丰富了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Sn-W成矿作用及其影响范围,也为进一步完善该区的年代学格架提供重要的成矿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同位素定年 白钨矿 萤石 长田w(sn)矿床 老君山矿集区
下载PDF
Chronology of the Tungsten Deposit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Episodes and Zonation of the Regional W-Sn Mineralization-Evidence from High-precision Zircon U-Pb, Molybdenite Re-Os and Muscovite Ar-Ar Ages 被引量:9
2
作者 FENG Chengyou ZHANG Dequan +1 位作者 ZENG Zailind WANG S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55-567,共13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obtained som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chronological data with SHRIMP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zircon U-Pb, zircon LA-ICPMS (laser-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 Previous studies have obtained som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chronological data with SHRIMP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zircon U-Pb, zircon LA-ICPMS (laser-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scopy) U-Pb, molybdenite Re-Os isochron and muscovite Ar-Ar method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Based on the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ages and their time gap for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of W-Sn deposits, and thus to research their numerous episodes, zonal arrangement and their geodynamic backgrou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arge-scale W-Sn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occurred in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170-150 Ma), the skarn W-Sn-polymetallic deposits formed much earlier (170-161 Ma), and all of the wolframite-quartz vein type, greisen type, altered granite type and fractured zone type tungsten deposits formed in the late Jurassic (160-150 Ma). In one ore field or ore district, greise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formed earlier than quartz vein type ones hosted in the endoor exo-contact zone; and quartz vein type hosted in the endocontact zone formed earlier than that of exocontact zon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intimately associated parent granite emplacement (1-6 Ma). They all formed in the same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system and under the same geodynamic setting. Regionally,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W-Sn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region (include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aster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xhibit numerous episodes.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Nanling region mainly occurred at (240-210) Ma, (170-150) Ma and (130-90) Ma. The tungsten-tin deposits in this region are centered by the largest scale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and become small in the east, west, south and north directions. This displays a zonal arrangement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Integrate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Sn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orresponds to the second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in South China. The Indosinian W-Sn mineralization formed under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regime between collisional compressional stages, while the Yanshanian large-scal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es occurred in the Jurassic intraplate extensional geodynamic setting of lithosphere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opic chronology mutiple episodes of mineralization geodynamics w-sn deposit Southern Jiangxi NANLING
下载PDF
Metallogenic controls on the granite-related W–Sn deposits in the Hunan–Jiangxi region, China: evidence from zirc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被引量:2
3
作者 Yuannan Feng Tingguang Lan +2 位作者 Lichuan Pan Tingting Liu Shaohua Do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30-540,共11页
The Nanling Range in South China is well known for its rich granite-related W–Sn deposits.To elucidate the controls of different granite-related W–Sn metallogenesis in the region,we chose five representative orerela... The Nanling Range in South China is well known for its rich granite-related W–Sn deposits.To elucidate the controls of different granite-related W–Sn metallogenesis in the region,we chose five representative orerelated granites(Yanbei,Mikengshan,Tieshanlong,Qianlishan,and Yaogangxian intrusions)in the Hunan–Jiangxi region,and studied their magmatic zircon ages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Our new zircon data showed the differences in ages,temperatures and oxygen fugacity of the ore-forming magmas.Zircon U–Pb ages of the Yanbei and Mikengshan intrus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142.4±2.4 and 143.0±2.3 Ma,respectively,whereas the Tieshanlong and Qianlishan intrusions are 159.5±2.3and 153.2±3.3 Ma,respectively.The Sn-related intrusions were younger than the W-related intrusions.The Tiin-zircon thermometry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n-related Yanbei(680–744℃)and Mikengshan(697–763℃)intrusions and the W-related Tieshanlong(730–800℃),Qianlishan(690–755℃)and Yaogangxian(686–751℃)intrusions.However,the zircon Ce^4+/Ce^3+ratios of the Yanbei(averaged at 18.3)and Mikengshan(averaged at 18.8)intrusion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ieshanlong(averaged at 36.9),Qianlishan(averaged at 38.4)and Yaogangxian(averaged at 37)intrusions,indicating that the Sn-related granitic magmas might have lower oxygen fugacities than those of the W-related.This can be explained by that,in more reduced magmas,Sn is more soluble than W and thus is more enriched in the residual melt to form Sn mineralization.The difference in source materials between the Sn-related and the W-related granites seems t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redox conditions of the me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depositS South China ZIRCON trace element chemistry Ti-in-zircon thermometry Oxygen FUGACITY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tope Stability in Underground Mine;Hermyingyi (Sn-W Deposit) Mine in Myanmar 被引量:1
4
作者 Cho Thae Oo Takashi Sasaoka +3 位作者 Hideki Shimada Akihiro Hamanaka Tun Naing Dyson Moses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order to extend underground mining operations and extract deeper deposit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in-Tungsten (Sn-W) for industry and its m...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order to extend underground mining operations and extract deeper deposit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in-Tungsten (Sn-W) for industry and its market price has created a motivation for mining companies to extract deep-seated Sn-W ore deposits in Myanmar. Thu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openings, especially, the stope with considering the mining methods. To meet the objective, FLAC<sup>3D</sup> 5.0 simulation wa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ope under different stress ratios, 0.5, 1.0, and 1.5 for two types of underground mines;Open stoping and Cut and Fill stop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of instability of stope is high under the stress ratio of <em>K</em> = 0.5 than that of <em>K</em> = 1.0 and <em>K</em> = 1.5 in both mining methods. However, the stability of the stope in open stope method is lower than that of cut-and-fill method obviously. Th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appropriate mining method has to be selected for extraction of Sn-W deposit carefully in terms of the balance of safety and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w deposit Stress Ratio Open Stope Cut-and-Fill Stope FLAC3D Simulation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W-Sn-Be矿床矿物学特征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63,共15页
四川雪宝顶W-Sn-Be矿床位于龙门山西北缘,主要赋存在盘口和浦口岭花岗岩之间的大理岩张性裂隙中。雪宝顶矿床中出现的矿物晶体颗粒巨大,且矿脉中矿物分带明显。矿脉在花岗岩中主要由绿柱石、锡石、白云母和钾长石(fd1、fd2和fd3)组成,... 四川雪宝顶W-Sn-Be矿床位于龙门山西北缘,主要赋存在盘口和浦口岭花岗岩之间的大理岩张性裂隙中。雪宝顶矿床中出现的矿物晶体颗粒巨大,且矿脉中矿物分带明显。矿脉在花岗岩中主要由绿柱石、锡石、白云母和钾长石(fd1、fd2和fd3)组成,在大理岩围岩中则由绿柱石、白钨矿、锡石、萤石、方解石、石英、钠长石晶体(Ab4和Ab5)以及针状电气石和细粒磷灰石组成。3种不同形态的钾长石和2种不同形态的钠长石贯穿了整个矿脉的演化。随着围岩从花岗岩到大理岩的转换,晶体颗粒从小于1 cm的绿柱石、锡石演化至可达20 cm的绿柱石、锡石、萤石和白钨矿。采用EPMA、XRF、ICP-MS对单矿物颗粒进行全岩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雪宝顶板状绿柱石介于Na-Li绿柱石和Li-Cs绿柱石之间,白钨矿中富集∑REE+Y(>350×10^(-6)),白云母属于含Li白云母,磷灰石属于氟磷灰石,钾长石和钠长石比较纯净[fd1(Or 95.34~93.96)、fd2(Or 96.28~97.88)、fd3(Or 95.74~98.39)、Ab4(Ab 99.19~100)、Ab5(Ab 99.58~100)]。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推测矿床形成机制为:在花岗岩演化的晚期,富F流体的脱熔作用大量富集了Li、Rb、Cs、W、Sn、Be、P等元素。这些来自于熔体的元素以不同的化合物形式(如SnF)在分离结晶过程中富集,通过成矿流体运移然后在花岗岩裂隙中小规模沉淀。花岗岩体的冷却引发的体积缩小导致了大理岩围岩中出现了放射状的张性裂隙。张性裂隙是控制成矿流体输运的主要通道,并引发了流体不混溶(相分离)。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包裹体均一温度不断下降和含矿络合物与围岩之间不断发生反应导致络合物不断分解。此时,成矿围岩从花岗岩变成大理岩,含F络合物大量被破坏造成成矿物质W-Sn-Be等元素大量沉淀,形成颗粒巨大的矿物晶体。选取与大颗粒绿柱石晶体共生的云母样品进行Ar-Ar定年并获得反等时线年龄195.7±2.5 Ma,代表了雪宝顶矿床形成的主成矿期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矿床形成机制 雪宝顶钨--铍矿床 四川西北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Cu与W-Sn复合成矿机理的指示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盼捞 袁顺达 原垭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81-2597,共17页
黄沙坪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是湘南地区矽卡岩-热液脉型Cu多金属与矽卡岩型W-Sn多金属复合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为厘清区内Cu与W-Sn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流体的性质,本文对黄沙坪矿床两类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 黄沙坪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是湘南地区矽卡岩-热液脉型Cu多金属与矽卡岩型W-Sn多金属复合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为厘清区内Cu与W-Sn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流体的性质,本文对黄沙坪矿床两类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成W-Sn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平均And71. 3-Gro23. 8)固溶体系列,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显著,明显亏损La,∑REE含量与Fe^(3+)/(Fe^(3+)+Al)具有负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U含量,表明石榴子石可能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缓慢结晶形成的。石榴子石中W和Sn的含量随石榴子石中钙铝榴石的比例增加而减少,有利于W-Sn在晚期热液中富集成矿。与Cu矿有关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几乎为纯的钙铁榴石(平均And90. 1-Gro9. 2),具有低的U、∑REE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相对富集轻稀土,具有明显正Eu异常,表明石榴子石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和Cl的含量,这种环境有利于Cu在岩浆热液中迁移和富集成矿。因此,早期成矿流体成分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黄沙坪矿床W-Sn与Cu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成分 成矿流体性质 w-sn和Cu矿化 黄沙坪矿床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W-Sn-Be矿床中矿物化学组成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鑫祥 刘琰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雪宝顶矿床位于四川省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以出产大颗粒含W-Sn-Be-F-P的矿物而闻名,前人对该矿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粗粒矿物的主次痕量元素研究。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子探针(EMP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 雪宝顶矿床位于四川省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以出产大颗粒含W-Sn-Be-F-P的矿物而闻名,前人对该矿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粗粒矿物的主次痕量元素研究。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子探针(EMP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矿床中各矿物的主次痕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雪宝顶矿床中的绿柱石、白钨矿、锡石、白云母、萤石、磷灰石、电气石,除富含W、Sn、Be、Na、K、Ca等主要成矿元素外,还富集Li、Rb、Cs等碱金属元素和F、B、P等挥发份。其中,雪宝顶绿柱石中富含Li(3484~4243μg/g)、Rb(39.3~71.1μg/g)、Cs(2955~3526μg/g);白云母中Li、Rb和Cs元素含量分别高达4243μg/g、72.3μg/g和3526μg/g;磷灰石中除主量元素P外,F(4.48%~5.21%)含量相对较高;电气石中的B含量高达30990~32880μg/g。雪宝顶矿床中的花岗岩岩体W、Sn、Be、Li、Rb、Cs、F、B、P等元素相对富集,但CaO含量(0.46%~0.82%)相对较低。其中Li、F、B、P等元素对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内的富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矿区内大理岩是一种富Ca的方解石大理岩,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Ca元素,有利于粗粒矿物的大规模沉淀。因此,粗粒矿物中的W、Sn、Be、Li、Rb、Cs、F、B、P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原始岩浆流体,大理岩地层为粗粒矿物提供了大量的Ca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 w-sn-Be矿床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电子探针 化学组成 矿床成因
下载PDF
粤东仙水沥Sn-W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姚薇 钱龙兵 +2 位作者 杨瀚文 甘黎明 冯博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3-746,共14页
近年来,粤东沿海地区新识别出一期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事件,但关于区内矿床类型仍然存在争议,包括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和动力变质热液成因。仙水沥Sn-W矿位于粤东沿海莲花山动力变质带,前人研究认为该矿床类型为动力变质热液成因。本文... 近年来,粤东沿海地区新识别出一期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事件,但关于区内矿床类型仍然存在争议,包括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和动力变质热液成因。仙水沥Sn-W矿位于粤东沿海莲花山动力变质带,前人研究认为该矿床类型为动力变质热液成因。本文在详细介绍了仙水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锡石LA-ICP-MS U-Pb定年,并对空间上与矿化密切相关的黑云母花岗斑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定年,探讨了矿床成因。获得锡石U-Pb年龄为147.7±2.7Ma,2个黑云母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46.4±1.5Ma和146.0±1.4Ma,成岩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矿化蚀变空间关系,认为成矿与黑云母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另外,还获得1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18.5±3.2Ma,结合粤东地区最新研究进展,推测矿区可能存在一期白垩纪中期Mo矿化事件,并提出粤东沿海与闽浙沿海类似,可能发育白垩纪中期斑岩Cu-Mo矿成矿作用,区内具有寻找白垩纪中期斑岩Cu-Mo矿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定年 sn-w矿床 黑云母花岗斑岩 仙水沥 粤东沿海
下载PDF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早奥陶世富钨锡花岗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和U-Pb-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永果 崔银亮 +9 位作者 李晓峰 杨昌华 豆松 徐恒 刘文佳 郑晓军 张金学 王艳 张亚辉 周家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3-626,共14页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大型W-Sn矿床地处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保山陆块北段漕涧复式花岗岩体西部,是滇西W-Sn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矿体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矿区中-粗粒花岗岩具有富硅(w(Si...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大型W-Sn矿床地处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保山陆块北段漕涧复式花岗岩体西部,是滇西W-Sn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矿体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矿区中-粗粒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75.18%~77.59%)、富碱(w(Na_(2)O+K_(2)O)=7.22%~8.46%)和过铝质(IA/CNK=1.06~1.16)特点,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与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2件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75.6±3.7)Ma和(473.8±4.2)Ma,表明其侵位于早奥陶世。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指示,该花岗岩可能为中元古代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主要为壳源。花岗岩中W等成矿元素明显富集,表明其为富W-Sn花岗岩,可能为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成因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 滇西
下载PDF
南岭中段九嶷山锡矿田W、Sn迁移形式与沉淀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强 赵俊哲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研究了九嶷山锡矿田W,Sn的迁移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钨在热液中主要以WO3C l-,WO2C l42-,HWO4-和WO42-等氯-氧离子团的形式迁移;锡在热液中主要以SnC l20,SnC l3-和SnC l42-... 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研究了九嶷山锡矿田W,Sn的迁移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钨在热液中主要以WO3C l-,WO2C l42-,HWO4-和WO42-等氯-氧离子团的形式迁移;锡在热液中主要以SnC l20,SnC l3-和SnC l42-形式迁移。钨锡矿床是在含矿热液由于温度、压力、pH,fO2和fS2降低等综合作用,W,Sn配合物发生化学解析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物理化学条件 迁移形式 九嶷山锡矿田
下载PDF
南岭地区双园冲锡矿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对柿竹园-荷花坪地区锡钨找矿的指示
11
作者 黄层 袁顺达 赵盼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7-1729,共13页
南岭成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钨锡成矿带之一,区内钨锡成矿条件优渥,是开展钨锡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如何开展钨锡找矿工作,尤其是在已有矿床周缘圈定成矿远景区,是钨锡成矿作用研究以及找矿勘查工作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双园冲矿床... 南岭成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钨锡成矿带之一,区内钨锡成矿条件优渥,是开展钨锡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如何开展钨锡找矿工作,尤其是在已有矿床周缘圈定成矿远景区,是钨锡成矿作用研究以及找矿勘查工作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双园冲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处于荷花坪与柿竹园两个大型锡钨多金属矿田中间,并与两个矿田处于同一构造体系,但目前对该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由此也制约了其矿床成因研究及该区的找矿部署。本次研究获得双园冲云英岩化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原位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1.2±2.5Ma和157.1±1.8Ma,与云英岩型矿石中锡石原位LA-ICP-MS U-Pb年龄(158.9±2.9Ma)一致,二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表明其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这一年龄也与南岭成矿带钨锡成矿大爆发时代(150-160Ma)一致。综合对比双园冲锡矿及与其空间相邻的柿竹园和荷花坪锡多金属矿田特征显示,三者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岩体侵位和矿体分布均受NE向断裂控制,矿体也均赋存于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并且成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和岩浆源区。综合以上信息,本文提出三个矿床可能形成于同一次岩浆热液活动,成矿岩体可能来自地壳深部同一个大岩浆房,柿竹园和荷花坪之间的区域具有发育晚侏罗世花岗岩体及相关钨锡矿的较大潜力。根据双园冲锡矿及其周缘大型锡钨矿床浅部脉状Pb-Zn-Fe-Mn矿化和深部矽卡岩-云英岩型Sn-W矿化的特征,提出研究区乃至整个南岭地区浅部脉状Pb-Zn-Fe-Mn矿化是深部Sn-W找矿勘查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园冲锡矿 南邻钨锡成矿带 锡石U-Pb年龄 找矿潜力 钨锡矿床
下载PDF
滇东南薄竹山矿集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及锡银铅锌钨多金属成矿作用
12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10 位作者 张世涛 龙启和 蒙光志 张红 周杰虎 程家龙 朱俊 陆波德 刀俊山 刘益 陈显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53,共17页
薄竹山锡银铅锌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西缘,属于滇东南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锡银锌钨矿床为主,兼有铅锌铁铜等多种金属矿产,矿床均围绕薄竹山岩体分布,其中以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和官房大型钨矿最... 薄竹山锡银铅锌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西缘,属于滇东南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锡银锌钨矿床为主,兼有铅锌铁铜等多种金属矿产,矿床均围绕薄竹山岩体分布,其中以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和官房大型钨矿最为典型。研究表明,薄竹山矿集区锡银铅锌钨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复式岩体成岩时代可以追溯至91.2~84.1 Ma,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晚白垩世酸性岩浆沿着薄竹山背斜核部与北西向断裂交合地带大规模侵位,在岩浆的顶托作用和底劈作用下,最终形成了薄竹山复式花岗岩体及白牛厂隐伏花岗岩体。薄竹山各单元岩体与白牛厂二长花岗岩、花岗斑体,以及团山、官房花岗岩均表现出一致的富硅(w(SiO_(2))为65.48%~74.92%)、富钾(w(K_(2)O)为4.17%~6.06%)的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具中等负铕异常,各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及向碰撞后造山环境过渡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造山运动的产物。区内成矿物质迁移与富集主要围绕着花岗岩体进行,发育形成了花岗岩接触带的夕卡岩型W、Sn、Fe矿床,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岩浆热液型Ag、Pb–Zn、Sn、Cu及外围地层中低温热液型Sb矿,这在区域上构成较为完整的与花岗岩侵位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花岗岩 构造岩浆活动 锡银铜铅锌多金属矿 薄竹山矿集区
下载PDF
花岗岩Sn-W-Nb-Ta-Rb-Cs-Li成矿作用的研究方法——以滇西南大同山稀土矿区土壤化探异常查证为例
13
作者 顾光明 李杭 +6 位作者 严城民 周家喜 马重辉 罗伟 周坤 高爱奎 雷星 《矿产勘查》 2024年第7期1204-1214,共11页
滇西南大同山稀土矿区位于临沧花岗岩中南段,基岩主要为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临沧花岗岩分布区为Sn、W、Bi、B、Li、Rb、Cs、Pb、As、Sb高丰度区,在矿区内La-Y-Nb组合异常,但未进行检查。在矿区1... 滇西南大同山稀土矿区位于临沧花岗岩中南段,基岩主要为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临沧花岗岩分布区为Sn、W、Bi、B、Li、Rb、Cs、Pb、As、Sb高丰度区,在矿区内La-Y-Nb组合异常,但未进行检查。在矿区1∶50 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中,圈定了16个综合异常。异常查证中,在13个综合异常区的半风化—微风化花岗岩中共采集19件化学分析样,分析了与综合异常相关的7种元素(Sn、W、Nb、Ta、Rb、Cs、Li)。本研究中总结了4种方法:(1)经岩石类型分析数值比较,除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c)T)与Cs_(2)O矿化有较密切关系外,其他岩石类型与矿化无明显关系;(2)通过样品分析数值比较,将样品划分为矿化元素、矿化程度不同的4种类型;(3)通过矿化系数分析,矿区可能存在Sn-W矿化、Rb-Cs矿化;(4)通过成矿系数分析,矿种的平均成矿系数由大至小为Rb_(2)O(0.6929)→Nb_(2)O_(5)(0.1445)→Cs_(2)O(0.0626)→Ta_(2)O_(5)(0.0378)→WO_(3 )(0.0195)→Sn(0.0101)→Li_(2)O(0.0098)。这4种研究方法对研究临沧花岗岩的成矿作用、进行成矿预测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寻找相似矿种,也可借鉴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sn-w-Nb-Ta-Rb-Cs-Li 分析数值比较 矿化系数分析 成矿系数分析 大同山稀土矿床
下载PDF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斑岩-热液脉状成矿体系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刘翼飞 樊志勇 +4 位作者 蒋胡灿 聂凤军 江思宏 丁成武 王丰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73-2385,共13页
维拉斯托锡-钨-铷矿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北部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产出于锡林浩特杂岩和石炭纪石英闪长岩中,与石英斑岩体的侵位具有成因联系。该斑岩型矿床与之前发现的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脉状矿床组成了一个... 维拉斯托锡-钨-铷矿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北部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产出于锡林浩特杂岩和石炭纪石英闪长岩中,与石英斑岩体的侵位具有成因联系。该斑岩型矿床与之前发现的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脉状矿床组成了一个由高温向中低温逐渐演化、过渡的斑岩-热液脉状锡-钨-铷-铜-锌-铅-银成矿体系。该成矿体系中成矿作用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即:1早期钠-钙-锶蚀变阶段锡-钨-铷矿化,2中期云英岩化阶段锡-钨矿化,3后期硅化、绢英岩化阶段铜-锌-铅-银矿化,以及4晚期无矿化阶段。钠-钙-锶蚀变阶段蚀变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和天河石,伴随浸染状锡石、铁闪锌矿和黑钨矿化,含少量的毒砂和砷铋矿;云英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棕色白云母,含少量的萤石,以锡石、黝铜矿和黑钨矿化为主,含少量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辉钼矿等;硅化-绢云母化蚀变矿物主要由石英、绿色绢云母、萤石组成,晚期蚀变叠加了明显的高岭土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该阶段形成大量的块状硫化物,以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含银黝铜矿为主。成矿体系内金属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显示成矿热液具有低氧逸度、低硫逸度和偏酸性的特征。成矿体系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和元素分带。蚀变分带主要体现为深部石英斑岩体中的钠-钙-锶蚀变带,近岩体的云英岩化蚀变带,以及远离岩体的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元素分带主要体现为近源(岩体)为锡-钨-铷矿化,铜、锌、铅和银矿化则依次向外产出。元素分带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从持续向外流动的热液中顺序卸载可能是这种分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分带特征也是成矿热液运移方向的直接指示。该成矿体系内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岩浆阶段的分异是成矿物质积聚的原因。元素的分带特征显示,热液阶段的分异则是成矿物质卸载的原因。维拉斯托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大量脉状铅-锌-银矿床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脉状矿床 蚀变分带 元素分带 --铷多金属矿 --银矿 维拉斯托 拜仁达坝 内蒙古
下载PDF
赣南兴国留龙金矿田井头复式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善宝 王登红 +8 位作者 陈毓川 张建 许建祥 曾载淋 应立娟 王成辉 范世祥 张永忠 赖志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赣南兴国县留龙金矿田井头复式岩体由主体花岗闪长岩和补体闪长岩组成,其中闪长岩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而不是英安岩或粗玄岩,其主体和补体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Eu有弱的亏损,两者来源... 赣南兴国县留龙金矿田井头复式岩体由主体花岗闪长岩和补体闪长岩组成,其中闪长岩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而不是英安岩或粗玄岩,其主体和补体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Eu有弱的亏损,两者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房;并发现了具有金矿化特征的绿泥石化蚀变闪长岩,是一个新的地质找矿方向;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井头复式岩体的主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62.6±2.6)Ma(MSWD=0.75),具有金矿化特征的绿泥石化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56.6±1.7)Ma(MSWD=0.46)。区域地质及井头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区金矿的形成与中晚侏罗世的浅成相中酸性、中性或基性岩浆岩密切相关,与赣南地区燕山早期钨锡矿的成矿时代同步,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两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HRIMP 井头复式岩体 金矿 钨锡矿 赣南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锡-钨-锌-铟多金属矿集区含矿矽卡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光树 王凯 +4 位作者 燕永锋 贾福聚 李丕优 毛致博 周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3-3354,共22页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广泛分布的矽卡岩是本区锡-钨-锌-铟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存围岩。长期以来,该区含矿矽卡岩的成因争议较大,由此也制约了对该区锡钨多金属成矿规律的认识。本文以区内代表性的都龙和南秧田矿区含矿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在...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广泛分布的矽卡岩是本区锡-钨-锌-铟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存围岩。长期以来,该区含矿矽卡岩的成因争议较大,由此也制约了对该区锡钨多金属成矿规律的认识。本文以区内代表性的都龙和南秧田矿区含矿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质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电子探针和ICP-MS分别测定了上述两个矿区含矿矽卡岩的矿物成分、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探讨了它们和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内同时存在与地层产状一致的"层状"含矿矽卡岩和明显切割层理的穿层含矿矽卡岩。都龙矿区含矿矽卡岩富Fe、贫Al,主要矿物端元成分为钙铁榴石(And52-69Gro28-45Spe1-4)、钙铁辉石(Di11-41Hd51-73Jo0-28)和铁阳起石等,从干矽卡岩到退化蚀变阶段,形成环境由酸性的弱还原环境向偏碱性的相对氧化环境变化。南秧田矿区含矿矽卡岩富Mg、Al,贫Fe,主要矿物端元成分为钙铝榴石(Gro82-89Alm7-13And2-5)、透辉石(Di55-81Hd18-42Jo0-5)和透闪石(阳起石)等,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都龙和南秧田矿区含矿矽卡岩与花岗岩都显示出相似的、LREE相对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多具有中等-弱Eu负异常,与典型的热液交代成因矽卡岩特征相似。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含矿矽卡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层状"矽卡岩可能是热液沿层间构造、岩相突变带等有利位置进行交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钨锡矿床 矿物成分 稀土元素 老君山 都龙 南秧田
下载PDF
滇缅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钨锡成矿系统与典型矿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宏 林方成 +2 位作者 施美凤 石洪召 王疆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矿床 成矿系统 构造岩浆岩带 腾冲-毛淡棉 缅甸
下载PDF
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永宝 李文渊 张照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9-1839,共11页
对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分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单相H2O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前2类为原生包裹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 对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分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单相H2O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前2类为原生包裹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20~260℃,盐度为0.88%~20.82%NaCleqv,流体的总密度为0.72~1.06g·cm-3,液相成分主要是水溶液,气相成分含有部分CO2及CH4;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峰值为260~280℃,盐度为6.63%~15.21%NaCleqv,流体的总密度为0.60~0.91g·cm-3,气相成分以CO2、CH4为主,次为H2S、N2及少量的H2;液相组分以H2O为主,次为CO2及少量的CH4、H2S。各矿区石英脉型矿石的δ18OH2O为4.02‰~6.32‰,δD为-75.5‰~-42.8‰,均显示出岩浆水的特征。总体而言,石英脉型矿体的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为中高温(220~280℃)、中盐度(10%~14%NaCleqv)、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钨锡成矿与区内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石英脉型矿石形成时流体处于不均匀的状态,成矿流体不混溶作用以及温压条件、pH、Eh、fO2、fS2等的变化是石英脉型钨锡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石英脉型矿石 钨锡矿床 白干湖 戛勒赛 祁漫塔格
下载PDF
论兴蒙造山带叠生成矿作用--以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聂凤军 曹毅 +1 位作者 丁成武 刘翼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3-2080,共18页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以含有大量锡、钨和钼为特征。这些矿床独特的成矿元素组合(如铜-锡、铁-锡、铜-锡-铅-锌-银、铜-银-锡和铁-钨-钼)及其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花岗岩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均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深源岩浆再造和古陆块体活化相互联动(叠生)作用的产物。所谓的叠生作用主要指地壳浅部构造形迹活化和地壳深部物质再造,前者为成岩(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空间条件,后者为岩(矿)体的形成的奠定了物质基础。钕和铪同位素数据表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含锡、钨和钼花岗岩分别具有完全不同的εNd(t)值和εHf(t)值,成岩(矿)物质分别属于壳源和幔源,其中后者对前者的叠加改造是导致铜-锡、铁-锡和铜-银-锡等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叠生成矿作用概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兴蒙造山带含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而且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 再造 活化 叠生成矿作用 中生代花岗岩 锡林浩特地块 额尔古纳地块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湘东锡田合江口锡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湘伟 刘继顺 戴雪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83-2897,共15页
对合江口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特别是岩相学和矿相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该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印支期(225±3.6 Ma)成岩成矿作用的地质和年代学证据;结合以往的成岩成矿时代资料,认为锡田地区存在多期成矿事件,... 对合江口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特别是岩相学和矿相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该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印支期(225±3.6 Ma)成岩成矿作用的地质和年代学证据;结合以往的成岩成矿时代资料,认为锡田地区存在多期成矿事件,并讨论成矿动力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合江口矿床的第Ⅰ期成矿事件发生在印支期,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发生于挤压大地构造背景中,矿化较弱;第Ⅱ期为燕山早期,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成矿,是本区的主成矿期;第Ⅲ期为燕山晚期,是与花岗斑岩脉侵入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期,该期形成的矿体为锡田矿田内新发现类型,也是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矿床 多期成矿作用 RE-OS同位素 合江口 锡田 钦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