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γ-Glutamylethylamide i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ade Tea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Theaceae] in Kenya
1
作者 Janet Too John Wanyoko +2 位作者 Thomas Kinyanjui Kelvin Moseti Francis Wachir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期55-62,共8页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the L-theanine content in 19 tea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the Kenyan market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test tea samples analyzed were gre...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the L-theanine content in 19 tea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the Kenyan market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test tea samples analyzed were green (n = 4), black (n = 8) and flavored (n = 7) tea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viz., Kenya (n = 4), Uganda (n = 2), Tanzania (n = 5), Rwanda (n = 4), Cameroon (n = 1) and Sri-Lanka (n = 2)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the Kenyan market. The estimated Limit of Detection (LOD) of the current method was 0.01% L-theanine. The L-theanine content ranged from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0.01% L-theanine) to 1.60% L-theanine on a dry weight (d.w) bas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ere observed in the L-theanine contents of black, green and flavoured teas. Rwandan green tea contained the highest L-theanine content with 1.60% d.w. whereas six of the seven flavoured teas had very low theanine levels (<0.01%) that could not be quantified by the curr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Analysis Food composition HPLC L-THEANINE Non-Protein amino acids tea
下载PDF
氮肥和留养时间对夏秋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伊晓云 李晓嫚 曾建明 《茶叶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夏秋茶生产技术,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茶农收入。【方法】本研究设计RT1(留养28 d后采摘)和RT2(留养38 d后采摘)两个留养时间,CK(不施氮肥)、N1(全年氮肥用量300kg N·ha^(-1))和N2(全年氮肥用量600 kg N·... 【目的】研究夏秋茶生产技术,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茶农收入。【方法】本研究设计RT1(留养28 d后采摘)和RT2(留养38 d后采摘)两个留养时间,CK(不施氮肥)、N1(全年氮肥用量300kg N·ha^(-1))和N2(全年氮肥用量600 kg N·ha^(-1))三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施肥和留养对两轮次夏秋茶采摘新梢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其中第二轮新梢留养时间均为30 d)。【结果】施用氮肥提高了夏秋茶产量,其中RT1两轮次夏秋茶总产量N1和N2处理分别较CK提高了20.2%和31.5%,RT2处理施肥后产量略有增加。施用氮肥主要提高了第二轮次新梢的氨基酸含量和氮含量,对第一轮次新梢品质未有显著影响,施用氮肥后RT1和RT2处理新梢氨基酸分别较CK处理提高16.2%~16.8%和8.8%~9.1%、RT2新梢氮浓度较CK提高了5.7%~6.2%,两个氮肥处理间未见显著差异。延长留养时间提高了夏秋茶产量,两轮次新梢总产量RT2比RT1提高86%~124%,且主要由第一轮采摘新梢产量的提高引起。留养时间影响新梢机械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第一轮新梢1芽4叶及以上组分在RT1处理下占49.1%,RT2处理下提高到约76.5%;第二轮新梢在同样留养时间下,RT1处理以1芽4叶及以上为主(占45.4%),而RT2以1芽2叶和1芽3叶为主(分别占比39.5%和39.2%);不同留养时间新梢成熟度的差异也导致了新梢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第一轮新梢氨基酸含量RT2较RT1下降了7.9%~26.4%,而第二轮新梢氨基酸含量RT2比RT1高29.2%~38.3%。【结论】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夏秋茶产量和第二轮次新梢的品质,留养时间可以改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因此茶农在开展夏秋茶生产时要应注重施用氮肥从而提高夏秋茶的产量和氨基酸含量,同时应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留养和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氮肥 留养 产量 机械组成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英红九号茶蛋白ACE抑制肽的制备、氨基酸组成及不同超滤组分的活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凤 叶灏铎 +4 位作者 夏珍 徐燕 孙世利 曹庸 苗建银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7-245,共9页
以英红九号红茶渣经碱溶酸沉提取的茶蛋白为研究对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茶蛋白ACE抑制肽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酶解物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超滤膜分离和不同分子量组分的ACE抑制活性... 以英红九号红茶渣经碱溶酸沉提取的茶蛋白为研究对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茶蛋白ACE抑制肽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酶解物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超滤膜分离和不同分子量组分的ACE抑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英红九号茶蛋白ACE抑制肽的最优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37℃、3.20 h、pH值7.20、底物质量分数3%、酶底质量比0.40%,在此条件下进行的验证试验ACE抑制率为83.38%,与理论值84.48%较相符。英红九号茶蛋白ACE抑制肽酶解物富含必需氨基酸(33.03%)和对ACE抑制活性有重要意义的疏水性氨基酸(47.20%),且经超滤膜分离所得<3 ku组分的ACE抑制活性(IC_(50)=0.85 mg/mL)要显著强于酶解物(IC_(50)=1.37 mg/mL)和>3 ku组分(IC_(50)=2.81 mg/mL)。该研究为食源性ACE抑制肽的研究开发和英红九号茶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红九号茶蛋白 ACE抑制肽 酶解 响应面优化 氨基酸组成 超滤分离
下载PDF
英红九号茶蛋白降尿酸肽的酶解制备及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活性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叶灏铎 管晓盛 +4 位作者 马凤 毛远辉 孙世利 曹庸 苗建银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5,共9页
以英红九号红茶渣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提取茶叶蛋白,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酶解制备降尿酸肽,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最优酶解物进行超滤分离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2%(m/V)、加酶量0.3%... 以英红九号红茶渣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提取茶叶蛋白,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酶解制备降尿酸肽,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最优酶解物进行超滤分离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2%(m/V)、加酶量0.3%(m/V)、温度39℃、pH值7.5和酶解时间3.4 h条件下,得到的降尿酸肽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85.42%。氨基酸分析表明,降尿酸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38.49%),高比例的疏水性氨基酸(48.00%)和碱性氨基酸(13.67%)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有重要作用。酶解物经过超滤分离后,与原酶解物的活性(IC500.72 mg/mL)比较,<3 ku组分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显著提升(IC500.41 mg/mL)。该研究可为茶叶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为茶叶源新型降尿酸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红九号茶蛋白 酶解 降尿酸肽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优化 超滤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 被引量:85
5
作者 邵金良 黎其万 +2 位作者 董宝生 刘宏程 束继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确定以茶氨酸为标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pH为8.0,缓冲液和显色剂的用量为0.5mL,沸水浴加热15min,冷却10min后加水定容到25mL在最大吸收波长570nm处测定吸光度。
关键词 茶汤 游离氨基酸 含量测定 茚三酮比色法
下载PDF
澳洲坚果粕营养成分测定与氨基酸组成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郭刚军 邹建云 +2 位作者 徐荣 黄克昌 姜士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澳洲坚果粕营养成分的含量与组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凯氏定氮法及蒽酮-硫酸法等方法对澳洲坚果粕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 目的:研究分析澳洲坚果粕营养成分的含量与组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凯氏定氮法及蒽酮-硫酸法等方法对澳洲坚果粕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评价。结果:澳洲坚果粕含脂肪17.22%、蛋白质24.90%、碳水化合物24.78%、氨基酸17种,总量为17.84%。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食品法典委员会(FAO/WHO)的标准,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SRC)为86.95。结论:澳洲坚果粕营养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均衡,是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优质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粕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测定 组成评价
下载PDF
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滋味的电子舌评价及呈味氨基酸组成 被引量:8
7
作者 范培珍 郑雨婷 +3 位作者 王梦馨 薄晓培 崔林 韩宝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为快速科学地判定茶叶等级,采用电子舌技术结合HPLC技术研究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的滋味品质及其呈味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电子舌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至三级茶的鲜度值和复合滋味值显著递减,HPLC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和三级茶的游离氨... 为快速科学地判定茶叶等级,采用电子舌技术结合HPLC技术研究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的滋味品质及其呈味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电子舌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至三级茶的鲜度值和复合滋味值显著递减,HPLC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和三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1.92 mg/g、46.45 mg/g和43.01mg/g,各级茶的茶氨酸含量均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0%以上,特一级茶和一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均与三级茶间的差异显著(P<0.05);单组分氨基酸含量在0.02~29.811mg/g,特一级茶的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8种主要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一级茶。茶汤鲜度值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电子舌可凭借茶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区别霍山黄芽茶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黄芽茶 电子舌 茶汤滋味 游离氨基酸 茶氨酸 等级判定
下载PDF
干茶叶蛋白和新鲜茶叶蛋白性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元锋 沈莲清 +4 位作者 欧阳燕 万芸 黄俊 毛建卫 王忠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35,共4页
分别用碱法从新鲜茶叶和干茶叶中提取出茶叶蛋白,对两种蛋白的溶解性、分子量、氨基酸成分、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茶叶蛋白的吸油性、凝胶性和乳化性比新鲜茶叶蛋白好... 分别用碱法从新鲜茶叶和干茶叶中提取出茶叶蛋白,对两种蛋白的溶解性、分子量、氨基酸成分、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茶叶蛋白的吸油性、凝胶性和乳化性比新鲜茶叶蛋白好,而溶解性、吸水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不如新鲜茶叶蛋白。对两种茶叶蛋白的分子量分布和氨基酸成分也做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茶叶蛋白 新鲜茶叶蛋白 分子量 氨基酸分析 性质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对栘(木衣)茶品质和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明君 刘刚 +3 位作者 梅雪然 胡婷婷 杜娟 张晓喻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4-842,共9页
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栘(木衣)茶,探究栘(木衣)茶发酵前后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栘(木衣)茶经冠突散囊菌发酵7 d,通过感官评价可知发酵后茶汤滋味醇厚回甘,颜色橙黄明亮,具有独特的"菌花香",并通过电子舌进一... 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栘(木衣)茶,探究栘(木衣)茶发酵前后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栘(木衣)茶经冠突散囊菌发酵7 d,通过感官评价可知发酵后茶汤滋味醇厚回甘,颜色橙黄明亮,具有独特的"菌花香",并通过电子舌进一步证明栘(木衣)茶发酵前后感官品质存在差异。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主要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发酵后氨基酸总量下降,但是呈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升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与主要指标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比较显示其化学成分组成与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根皮苷质量分数由251.87 mg/g下降为198.25 mg/g,根皮素作为根皮苷的降解产物,其质量分数由2.4943 mg/g升高到19.619 mg/g。因此,通过发酵栘茶,可以改善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栘茶 固态发酵 感官评价 氨基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茶叶中氨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谭和平 陈丽 +1 位作者 叶善蓉 邹燕 《中国测试技术》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在参阅1907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茶叶氨基酸分析的180余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叶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针对茶叶氨基酸的特点,就茶叶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萃取法和浸提法)及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氨基酸自动分析... 在参阅1907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茶叶氨基酸分析的180余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叶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针对茶叶氨基酸的特点,就茶叶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萃取法和浸提法)及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氨基酸 分析 样品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月份加工的佛香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家金 刘永华 +4 位作者 浦绍柳 周玉忠 韩丽 陈玫 伍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9-1612,共4页
分析了2011年3-10月加工的佛香茶中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积累高峰在7月达37.49%;儿茶素含量随着月份的变化呈递增趋势;水浸出物含量3-6月呈递增趋势,6-10月呈递减趋势;... 分析了2011年3-10月加工的佛香茶中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积累高峰在7月达37.49%;儿茶素含量随着月份的变化呈递增趋势;水浸出物含量3-6月呈递增趋势,6-10月呈递减趋势;氨基酸含量3-6月呈递减趋势,6-10月呈递增趋势,积累高峰在10月达3.79%;咖啡碱含量为2.9%~3.92%,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香茶 化学成分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茶多酚成品中非多酚类物质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湘蜀 寇兴然 +2 位作者 苏建辉 马朝阳 王洪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639-1643,共5页
目的测定不同规格茶多酚成品中非多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方法采用了105℃烘箱法、高温灼烧法、凯氏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不同纯度茶多酚成品中上述非多酚成分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测... 目的测定不同规格茶多酚成品中非多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方法采用了105℃烘箱法、高温灼烧法、凯氏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不同纯度茶多酚成品中上述非多酚成分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不同纯度茶多酚成品中之间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茶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茶氨酸、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结论本研究说明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过程对茶多酚成品中各非多酚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影响存在差异,并探明了其具体组成,为日后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非酚类物质 氨基酸 茶多糖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宁夏黄芪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凤兰 刘雅琴 陈宇红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4年第2期1966-1967,共2页
通过对黄芪资源的普查,摸清了黄芪在宁夏的分布面积.并对黄芪的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黄芪 生化成分 微量元素 氨基酸 测定 宁夏 多糖
下载PDF
六种唇形科种子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文群 陈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对六种唇形科植物种子营养成分研究的结果表明 :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 ,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在 90 %以上。种子油的主要成分为 :α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成分。并从种子中测定了 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质元... 对六种唇形科植物种子营养成分研究的结果表明 :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 ,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在 90 %以上。种子油的主要成分为 :α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成分。并从种子中测定了 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这六种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潜在药用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种子 营养成分 脂肪油组成 氨基酸 矿质元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茶叶氨基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倪君 须海荣 《茶叶》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茶叶中氨基酸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氨基酸的分析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就学者们对其方法的研究做了综述。
关键词 氨基酸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腌制蔬菜营养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选围 吴三桥 +2 位作者 熊焱 李焕喜 王建林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0年第4期56-58,共3页
分析了腌制蔬菜中的泡菜 ,盐浸渍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 :泡菜和盐浸渍菜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为 4 6 1% ,15 95 % ,10 2 8% ,2 19% ,2 3 2 9%和 3 11% ,2 6 49% ,15 19% ... 分析了腌制蔬菜中的泡菜 ,盐浸渍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 :泡菜和盐浸渍菜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为 4 6 1% ,15 95 % ,10 2 8% ,2 19% ,2 3 2 9%和 3 11% ,2 6 49% ,15 19% ,2 42 % ,2 0 0 5 %。其氨基酸总量为 74 5 0 45mg/g ,6 6 4876mg/g ,其中必需氨基酸占 37 46 39%和43 6 7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蔬菜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测定
下载PDF
孤岛稠油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对稠油不乳化馏分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汝熙 曾克慰 +1 位作者 陈晓凤 曾绍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2-64,共3页
测得胜利孤岛油田所产稠油中含有12种氨基酸,总量为114mg/kg稠油。将氨基酸馏分加入碱液中导致稠油不乳化馏分界面张力增大。
关键词 稠油 氨基酸 石油馏分 界面张力
下载PDF
绿茶“恩施玉露”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兴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8-2330,共3页
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茶"恩施玉露"为原料,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绿茶"恩施玉露"中总氨基酸含量较高,为23.12%;各种人体必... 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茶"恩施玉露"为原料,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绿茶"恩施玉露"中总氨基酸含量较高,为23.12%;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RC)均接近于1;比值系数分(SRC)为72.5,营养价值较高。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恩施玉露” 氨基酸 组成 营养价值
下载PDF
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金孝芳 马林龙 +2 位作者 刘艳丽 曹丹 龚自明 《茶叶学报》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茶氨酸及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EGCG、GCG及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基于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白叶1号、苏茶早、黄金茶1号、中黄1号、E1等5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该类具有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的特性;此外,高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品系20-2-1则单独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氨基酸 生化成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茶渣蛋白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士康 陆晨 +4 位作者 朱科学 王彬 朱跃进 张海华 周惠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第2期38-40,共3页
对碱提制备的茶渣蛋白的氨基酸构成、分子量分布和蛋白体外消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渣蛋白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UNU1985年的推荐值;茶渣蛋白SDS-PAGE分子量分布呈现四条主要条带,对应分子量分别为40.... 对碱提制备的茶渣蛋白的氨基酸构成、分子量分布和蛋白体外消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渣蛋白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UNU1985年的推荐值;茶渣蛋白SDS-PAGE分子量分布呈现四条主要条带,对应分子量分别为40.54kDa、30.77kDa、24.09kDa和20.04kDa;茶渣蛋白的体外消化性比大豆蛋白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蛋白 氨基酸组成 SDS-PAGE 分子量 体外消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