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ter habitat use of snow leopards in Tomu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Xinjiang,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XU Ming MA +4 位作者 WeiKang YANG David BLANK YiQun WU Thomas MCCARTHY Bariusha MUNKHTSO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2期191-195,共5页
Snow leopards are one of the least known large cats, the population of which has dramatically de- creased. Their habitat loss was considere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ut their habitat pr... Snow leopards are one of the least known large cats, the population of which has dramatically de- creased. Their habitat loss was considere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ut their habitat preferences are still not well known.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winter habitat preferences of snow leopards in the Tomu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NNR)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2004-2005. We used sign surveys and tran- sects to study the winter habitat selection of snow leopar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now leopards showed a preference for habitat variabilities in slope aspect, vegetation cover, dominant topographical features, landform ruggedness and grazing status. We found that prey availability and dominant topographical featur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d the winter habitat selection of snow leopards. Our results supported the idea that the habitat preferences of snow leopards are a tradeoff between suitable habitat features and avoidance of potential human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leopard panthera uncia sign survey habitat preferences Tomu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Assurance of the existence of a trans-boundary population of the snow leopard(Panthera uncia)at Tsagaanshuvuut-Tsagan-Shibetu SPA at the Mongolia-Russia border
2
作者 Andrey D.POYARKOV Bariushaa MUNKHTSOG +11 位作者 Miroslav P.KORABLEV Alexander N.KUKSIN Dmitry Y.ALEXANDROV Maria D.CHISTOPOLOVA Jose Antonio HERNANDEZ-BLANCO Оchirjav MUNKHTOGTOKH Alexander S.KARNAUKHOV Namdag LKHAMSUREN Munkhtsog BAYARAA Rodney M.JACKSON Aishwarya MAHESHWARI Viatcheslav V.ROZHNOV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224-231,共8页
The existence of a trans-boundary population of the snow leopard(Panthera uncia)that inhabits the massifs of Tsagaanshuvuut(Mongolia)-Tsagan-Shibetu(Russia)was determined through non-invasive genetic analysis of scat ... The existence of a trans-boundary population of the snow leopard(Panthera uncia)that inhabits the massifs of Tsagaanshuvuut(Mongolia)-Tsagan-Shibetu(Russia)was determined through non-invasive genetic analysis of scat samples and by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territory use by a collared female individual.The genetic analysis include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samples through sequencing of a fragment of the cytochrome b gene and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using a panel of 8 microsatellites.The home range of a female snow leopard marked with a satellit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collar w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mum convex polygon method(MCP)100,the MCP 95 method and the fixed kernel 95 method.The results revealed in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now leopards that inhabit both massifs(minimal fixation index[FST]),and the data testify to the unity of the cross-border group.Moreover,5 common 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from Mongolian and Russian territories.This finding clearly shows that their home range includes territories of both countries.In addition,regular movement of a collared snow leopard in Mongolia and Russia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a cross-border snow leopard group.These data support that trans-boundary conservation is important for snow leopards in both countries.We conclude that it is crucial for Russia to study the northern range of snow leopards in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T home range panthera uncia snow leopard trans-boundary popul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观察
3
作者 王亚萍 马万浩 孙武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5,55,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的差别,为圈养雪豹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验采用瞬时扫描法对西宁野生动物园3只不同年龄的雪豹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老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1.48... 为了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的差别,为圈养雪豹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验采用瞬时扫描法对西宁野生动物园3只不同年龄的雪豹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老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1.48%、警觉行为20.56%、休息行为20.56%、蹭头行为12.04%、进食行为9.82%、理毛行为3.52%、喷尿行为2.04%;壮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8.33%、警觉行为21.48%、蹭头行为15.74%、进食行为9.07%、喷尿行为9.07%、休息行为4.81%、理毛行为1.48%;青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2.96%、警觉行为32.22%、休息行为24.82%、进食行为3.89%、蹭头行为3.15%、理毛行为2.22%、喷尿行为0.74%。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昼间行为节律性较强,早晨和傍晚运动行为出现频次较高,壮年雪豹的昼间休息行为显著低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喷尿行为显著高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采食行为在17∶00~18∶00达到峰值。说明壮年雪豹的领地意识较强,雪豹的梳理行为占比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行为时间分配 行为时间节律 休息行为 运动行为
下载PDF
雪豹线粒体DNA(mtDNA)研究及其分类地位的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于宁 郑昌琳 +5 位作者 王行亮 何光昕 张志和 张安居 吕文其 唐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8,158,共4页
本文构建了雪豹和金钱豹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通过限制性酶谱的比较,探讨雪豹的属级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两物种的mtDNA基因组明显趋异,其遗传距离为0.07533,但这种差异根据文献记载,似乎未到属级分化程度,故认为雪豹... 本文构建了雪豹和金钱豹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通过限制性酶谱的比较,探讨雪豹的属级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两物种的mtDNA基因组明显趋异,其遗传距离为0.07533,但这种差异根据文献记载,似乎未到属级分化程度,故认为雪豹不应单立为属,而是豹属的一员。但鉴于雪豹在形态、行为、该型和mtDNA等方面,不同于豹属其他种类,我们认为雪豹应视豹属中的一个有效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属 雪豹 线粒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 图谱 分类
下载PDF
基于粪便DNA的雪豹种群调查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于光 Jan E.JANECKA +3 位作者 李迪强 朵海瑞 R.JACKSON W.J.MURPHY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2-766,共5页
雪豹(Pantherauncia)是仅分布于亚洲高海拔山区的珍稀濒危猫科动物。本研究在印度西南部(Ladakh)、中国青海和蒙古国的南部(南Gobi)3个独立的雪豹分布区共采集109份粪便样品。应用线粒体DNA(mtDNA)cyt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109份粪便样品进... 雪豹(Pantherauncia)是仅分布于亚洲高海拔山区的珍稀濒危猫科动物。本研究在印度西南部(Ladakh)、中国青海和蒙古国的南部(南Gobi)3个独立的雪豹分布区共采集109份粪便样品。应用线粒体DNA(mtDNA)cyt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109份粪便样品进行鉴定,发现有31份粪便来自雪豹,其中印度Ladakh、我国青海和蒙古国南Gobi的雪豹样品分别为17份、3份和11份。利用重新筛选设计的7对家猫(Feliscatus)微卫星引物,对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发现在Ladakh和南Gobi检测到的雪豹粪便样品分别来自4只和5只不同的雪豹个体,而青海的样品则来自同一只雪豹;遗传多样性统计分析表明,蒙古国南Gobi的雪豹微卫星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印度的Ladakh。研究结果表明了粪便DNA在雪豹种群监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粪便DNA 遗传多样性 种群
下载PDF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的种群密度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峰 马鸣 吴逸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雪豹(Panthera uncia)是一种仅分布于中亚高山地区的珍稀濒危大型猫科动物,被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并被收录入CITES公约附录I,在中国雪豹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杨奇森和冯祚建,1998)。
关键词 痕迹调查法 食物资源调查法 雪豹 北山羊 种群密度
下载PDF
利用自动照相术获得天山雪豹拍摄率与个体数量 被引量:80
7
作者 马鸣 徐峰 +7 位作者 R. S. CHUNDAWAT Kubanych JUMABAY 吴逸群 艾则孜 朱玛洪31.2.InternationalSnowLeopardTrust Seattle WA98103 USA34.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793,共6页
采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记录雪豹的活动和个体数量,这在国内尚属首次。野外调查开始于2005年10月18日,至12月27日结束。累计野外工作71d,共布设36台红外照相机,约2094个照相日,50256h,收回胶卷71个。在新疆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5个峡... 采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记录雪豹的活动和个体数量,这在国内尚属首次。野外调查开始于2005年10月18日,至12月27日结束。累计野外工作71d,共布设36台红外照相机,约2094个照相日,50256h,收回胶卷71个。在新疆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5个峡谷的16个地点成功拍摄到清晰雪豹照片约32张,平均拍摄率或“捕获率”达1.53%。根据照片个体斑纹分析和“雪后痕迹调查”(SignSurveyAfterSnowing)的信息,确定在250km2范围内有5-8只雪豹活动,个体的日活动距离3-10km/d,其最低分布密度为2.0-3.2只/100km2。还拍摄到其它野生动物照片22张,如北山羊、野猪、草兔、石鸡、赤狐等。另外,还调查样线20条,搜集粪样和毛发样品计3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红外自动相机 拍摄率 种群密度 雪后调查法 天山
下载PDF
基于粪便DNA的青藏高原雪豹种群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芸芸 冯金朝 +4 位作者 朵海瑞 杨海龙 李娟 李迪强 张于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mtDNA cytb基因片段中,确定有89份属于雪豹;微卫星分析确定其属于48个不同的个体。在48个雪豹mtDNA cyt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1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776,核苷酸多态性为1.50%,9个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为0.009-0.058。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均存在雪豹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地理距离分布较远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的雪豹样品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粪便DNA 青藏高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新疆雪豹调查中的痕迹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鸣 Bariushaa Munkhtsog +3 位作者 徐峰 买尔旦 殷守敬 魏顺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9,共6页
雪豹(Uncia uncia)属于中亚高山高度濒危动物,夜行性,极其罕见.新疆雪豹研究小组2004年9~11月,在新疆的北塔山、阿尔泰山东部、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大约9个地点,对雪豹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67个样线,总长度47 776 m,其中... 雪豹(Uncia uncia)属于中亚高山高度濒危动物,夜行性,极其罕见.新疆雪豹研究小组2004年9~11月,在新疆的北塔山、阿尔泰山东部、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大约9个地点,对雪豹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67个样线,总长度47 776 m,其中发现遗留痕迹的样线有27条,痕迹数118个,平均为2.47个/km.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刨痕、卧迹、爪印、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同步还完成了200余份问卷调查表,充分了解雪豹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最后,通过痕迹学的分析,初步掌握雪豹的栖息地选择、领域范围、分布规律和相对密度.这对于种群数量估计和物种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痕迹 分布 栖息地选择 相对密度 新疆
下载PDF
新疆雪豹种群密度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3
10
作者 马鸣 徐峰 +3 位作者 Bariushaa Munkhtsog 吴逸群 Tomas McCarthy Kyle McCarthy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2004—2010年间,前后累计270多天,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新疆北塔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20多个地点(山谷),对雪豹(Uncia uncia)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150多条样线,总长度接近190 km,痕迹数平均为1~3个.... 2004—2010年间,前后累计270多天,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新疆北塔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20多个地点(山谷),对雪豹(Uncia uncia)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150多条样线,总长度接近190 km,痕迹数平均为1~3个.·km^-1。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链、刨痕(刨坑)、爪痕、卧迹、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通过痕迹学的分析,初步掌握雪豹的领域范围、分布规律和相对密度。之后开展了红外相机拍摄、雪豹食物资源普查、市场毛皮调查、贸易通道调查、杀戮案件搜集、民间问卷调查、非政府组织(NGO)社区服务与牧业冲突调研等工作。同期布设红外相机36台,约2 094个照相日,计50 256 h,回收胶卷71个,回收清晰雪豹照片32张,平均拍摄率或"捕获率"(capture rate)达1.53%。确定在托木尔峰250 km^2范围内有5~8只雪豹活动,密度为2.0~3.2只·(100 km^2)^-1。在比较分析各种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疆雪豹种群密度不同监测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监测方法 痕迹 红外相机 相对密度
下载PDF
天山中部雪豹栖息地适宜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兵 潘国梁 +6 位作者 李雷光 陈颖 李祎斌 刘一正 巴力克·杰克义 孙世为 时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许多濒危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对于分布在高原山地的濒危物种雪豹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天山雪豹的分布情况和栖息地质量,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在天山中部借助红外相机开展野外调查,调查面积2 425 km2,共获...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许多濒危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对于分布在高原山地的濒危物种雪豹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天山雪豹的分布情况和栖息地质量,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在天山中部借助红外相机开展野外调查,调查面积2 425 km2,共获得78个雪豹的出现位点。利用8个物种分布模型对雪豹在此地的生境选择建模,综合结果表明,崎岖度和海拔是影响雪豹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崎岖度大于70和海拔1 700~2 900 m是雪豹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集成模型空间预测显示大部分适宜栖息地集中于乌苏市以东至板房沟分局管辖地区。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模型分析获得了天山中部雪豹的分布区域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为天山雪豹保护及跨境合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雪豹 适宜栖息地 环境因子 集成模型
下载PDF
雪豹保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宇波 金红 +2 位作者 杨林 李可欣 胡义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8-518,共11页
雪豹(Panthera uncia)隶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旗舰物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雪豹保护遗传学和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显著推动了雪豹保护遗传学研究... 雪豹(Panthera uncia)隶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旗舰物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雪豹保护遗传学和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显著推动了雪豹保护遗传学研究。本文综述了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在雪豹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雪豹的系统发生地位、系统地理格局和种群遗传结构及其亚种争议、演化历史、适应性演化和基因组特征等保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雪豹保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雪豹保护生物学研究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 保护遗传学 基因组学 适应性演化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戎战磊 高雅月 +1 位作者 陈生云 张同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3-562,共10页
雪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精准评估雪豹栖息地质量可为其种群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选取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采用景观连接度和MaxEnt模型两种方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 雪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精准评估雪豹栖息地质量可为其种群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选取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采用景观连接度和MaxEnt模型两种方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适宜面积占青海片区总面积的71.8%~77.5%,两种方法预测的适宜栖息地重叠区为8979.1 km^(2),占青海片区总面积的56.7%;39.8%~43.3%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在一般控制区,56.7%~60.2%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在核心保护区;疏勒河源区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多,石羊河源区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少,黑河源区适宜栖息地面积占比最高,约为77.1%~91.8%。适宜栖息地面积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递增的趋势。一般控制区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雪豹栖息地,人类活动将是一般控制区雪豹栖息地的潜在威胁。本研究对优化雪豹就地保护措施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栖息地 景观连接度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scade R-CNN的雪豹物种水平的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毓 高雅月 +2 位作者 常峰源 谢将剑 张军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13,共7页
雪豹(Panthera uncia)的皮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红外相机监测图像中雪豹和背景较为相似,而且监测图像中雪豹的尺寸大小不一,为了提升雪豹检测的准确率,采用3个不同的检测器进行级联,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特征金字塔结构改进Cascade R-CN... 雪豹(Panthera uncia)的皮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红外相机监测图像中雪豹和背景较为相似,而且监测图像中雪豹的尺寸大小不一,为了提升雪豹检测的准确率,采用3个不同的检测器进行级联,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特征金字塔结构改进Cascade R-CNN模型实现了雪豹的自动检测。以项目组采集的雪豹监测图像为数据集的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白天/黑夜图像,还是多种不同尺寸雪豹同时出现的图像,该方法都可以较好地实现雪豹的识别及定位,平均准确率达93.0%,对比Faster R-CNN和SSD-300(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300)分别提升了9.0%和3.9%。将该模型应用于雪豹监测图像的自动筛选,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监测图像 Cascade R-CNN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雪豹的生境选择偏好与食源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洋 张晋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近年来,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雪豹(Panthera uncia)所处高海拔生态系统侵入不断增加,对雪豹生存已造成威胁。准确掌握雪豹生境选择偏好与食源结构特征,可以完善雪豹基础研究,提高雪豹保护管理效率。因此于2019年7月对卧龙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雪豹(Panthera uncia)所处高海拔生态系统侵入不断增加,对雪豹生存已造成威胁。准确掌握雪豹生境选择偏好与食源结构特征,可以完善雪豹基础研究,提高雪豹保护管理效率。因此于2019年7月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雪豹集中分布区域进行野外调查,研究雪豹对各生境因子的选择偏好情况;分析粪便组成,明确雪豹食源结构。结果显示:雪豹偏好于海拔3500—4500 m、坡度31°—45°且地形较为崎岖的无家畜活动区域,在坡位的选择上,雪豹偏好于山脊与上坡位,避开中、下坡位与山谷。在植被类型选择上,雪豹偏好草甸与高山流石滩,同时也会选择稀疏且基径较小的灌丛。雪豹倾向于选择草本植物稀疏,低矮的区域。雪豹动物性食源以岩羊(59.26%)为主,家畜(25.93%)与啮齿目(22.22%)次之,鸟类(7.41%)占比最少。植物性食源以禾本科(59.26%)、苔藓植物(44.44%)与莎草科(33.33%)为主,灌木及其他植物占比较少。本文丰富了雪豹的基础研究内容,为卧龙及其他保护区雪豹保护管理工作中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生境选择 食源结构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智玉村野生雪豹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国生 《畜牧兽医杂志》 2009年第6期33-34,共2页
采用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位于昆仑山余脉布尔汗不达山区的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智玉村地区的雪豹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设32条样线,在其中的4条样线上发现了雪豹的痕迹(足迹、刨痕、尿迹、粪团和食物残骸),通过调查数据的取得,对该地区雪豹... 采用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位于昆仑山余脉布尔汗不达山区的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智玉村地区的雪豹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设32条样线,在其中的4条样线上发现了雪豹的痕迹(足迹、刨痕、尿迹、粪团和食物残骸),通过调查数据的取得,对该地区雪豹的种群密度做出了初步的估计,同时分析了该地区雪豹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针对雪豹保护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种群密度 样线法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雪豹栖息地廊道研究
17
作者 朱高红 胡大志 +8 位作者 马堆芳 张俊涛 王东武 张广文 阿诚 王亮 马晨迪 戴强 王义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4,共12页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提高雪豹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为雪豹的长期生存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及其15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雪豹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雪豹栖息地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划定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代价路径原理识别雪豹廊道。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432.066 km^(2),分布在片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086.195 km^(2),占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52.756%。崎岖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季节降雨变异系数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最终划定9个生态源地用于后续廊道识别规划。在研究区域内共识别10条潜在生态廊道,廊道最长为18.725 km,最短为0.368 km,平均廊道长度为5.676 km。其中3条廊道连接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斑块,5条廊道连接该片区与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在提升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之间整体连接度的同时,与青海省共同开展跨界保护工作,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栖息地 MaxEnt模型 最小代价路径原理 廊道
原文传递
雪豹(Uncia uncia)研究的文献计量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彦 马鸣 买尔旦.吐尔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6-773,共8页
通过对1950—2010年SCI收录和1989—2010年CSCD收录的雪豹(Uncia uncia)研究文献分析,从年度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发表文献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刊载文献类型、学科类别和语种分布9个方面,对雪豹研究... 通过对1950—2010年SCI收录和1989—2010年CSCD收录的雪豹(Uncia uncia)研究文献分析,从年度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发表文献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刊载文献类型、学科类别和语种分布9个方面,对雪豹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SCI上发表雪豹研究论文的国家排名依次是美(50.6%)、英(16.5%)、印度(12.5%)和中国(5.6%);在文献量机构排名方面,国际雪豹基金会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并列第一,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五;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中包括了美、英和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蒙古)。无论是分布范围还是数量,中国雪豹资源都居于世界第一,而研究却不相匹配,国内在这方面还仍需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文献分析 SCI CSCD
原文传递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雪豹种群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19
作者 周颖娜 李金霖 +1 位作者 马跃 王震 《野生动物学报》 2024年第4期699-708,共10页
掌握雪豹(Panthera uncia)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对其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对104只雪豹个体的组织样品提取DNA,结合文献中提供的70个雪豹基因分型数据,利用9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当样本量从70个增加到174个时,... 掌握雪豹(Panthera uncia)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对其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对104只雪豹个体的组织样品提取DNA,结合文献中提供的70个雪豹基因分型数据,利用9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当样本量从70个增加到174个时,雪豹种群有分化为2个种群的趋势,即西北部群和中部群;共检测到45个等位基因(Na),中部、西北部2个种群平均每个位点Na分别为4.556和4.66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74和0.59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17和0.498。雪豹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为0.137,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2,种群间遗传变异为15.24%,种群内遗传变异为84.76%。9个微卫星位点具有中高程度多态性,与其他雪豹研究相比,2个雪豹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处于中等程度,遗传变异大部分来源于群体内部。研究结果对全球雪豹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雪豹未来的科学保护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种群结构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基于Max Ent模型预测天山中东部雪豹适宜栖息地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健辉 李祎斌 +3 位作者 王瑞芬 余辰星 樊简 时坤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5期1075-1085,共11页
对物种栖息地和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栖息地质量对濒危物种的种群健康和种群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顶级捕食者雪豹而言尤其如此。本研究在新疆天山中东部通过红外相机... 对物种栖息地和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栖息地质量对濒危物种的种群健康和种群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顶级捕食者雪豹而言尤其如此。本研究在新疆天山中东部通过红外相机调查方法获得194个有效雪豹分布位点,结合12个环境特征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GIS技术对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潜在分布区及适宜栖息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为15919 km^(2),高质量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中部乌苏、呼图壁和乌鲁木齐南山一带;(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被类型、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温性、坡度及海拔是影响雪豹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拔2500–5000 m的落叶针叶林、草原和植被稀疏的裸岩地带是雪豹在天山中东部地区出现概率较高的区域。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重点分布区域,为有效开展雪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栖息地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天山中东部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