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身体地理学视角解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被引量:4
1
作者 陶伟 林平平 王绍续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选取2013年中国大陆热播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研究素材,根据影片中郑薇、陈孝正等角色在校园、社会的不同生活实践,借助还原场景等文本再现形式进行文本分析,从空间的身体性和身体的空间性2个方面展开,解译虚拟空间中身体... 选取2013年中国大陆热播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研究素材,根据影片中郑薇、陈孝正等角色在校园、社会的不同生活实践,借助还原场景等文本再现形式进行文本分析,从空间的身体性和身体的空间性2个方面展开,解译虚拟空间中身体、空间与情感三者的融合。从空间的身体性角度,研究发现:1)影片中的女性在感情中占据着主动地位,女性不再是男性生命历程的附属品,她们鲜明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情抉择,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此同时,女主角的爱情体验代表着校园空间里的唯美坚持和进入社会时的妥协,表现了不同社会权力关系交织下身体策略性的选择结果。2)影片用"身体"等话语表征了多样化的大学校园空间,通过对身体的消费塑造贯穿了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具有个性色彩的身体,已成为满足好奇、具有窥视欲的大众群体的消费商品。从身体的空间性角度,研究发现:1)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面对家庭、校园、社会主体等权力的规训时,并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力者,而是积极的能动者。他们不断通过个体的身体实践与代表权威的权力开展着多场域的协商。2)情境化的身体感知、身体表达方式和特征受到不同空间主体的影响,并共同建构了个体的主体性,形成鲜活的身份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电影空间 身体 空间 身体地理学 文本分析
下载PDF
“小时代”的小感伤——以《步步惊心》和《致青春》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红 程振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3,共5页
电视剧《步步惊心》和电影《致青春》都是以女主角为中心,反映个体因感情受挫而导致的感伤。这种感伤不同于近现代文学和电影中与国家民族大历史紧密相关的感伤,它属于"小时代"的小感伤,具有个人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步步惊... 电视剧《步步惊心》和电影《致青春》都是以女主角为中心,反映个体因感情受挫而导致的感伤。这种感伤不同于近现代文学和电影中与国家民族大历史紧密相关的感伤,它属于"小时代"的小感伤,具有个人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步步惊心》通过穿越时空、爱情幻象来缓解女主角的感伤,《致青春》则通过对青春的回忆和怀旧来冲淡个人的感伤。二者都把握和呈现了当前这个小时代的小感伤,并通过对时空的不同处理方式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想象性的解决方案。穿越与怀旧,都是往回走,是通过对遥远历史或个人历史的重新体验来诠释当下时代中个体的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步惊心》 《致青春》 感伤 大历史 小时代
下载PDF
走出青春的臆想域——电影《致青春》的青春叙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景秀明 艾志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青春》 青春 性别 故事 叙事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角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字幕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0-82,共3页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字幕翻译中,译者通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选择和适应,不仅实现了语言的转换,而且还实现了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达到了翻译生态平衡。
关键词 生态翻译 《致青春》 字幕翻译
下载PDF
电影歌曲的符号学阐释与电影意义生成——以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
5
作者 刘小波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6-71,共6页
从符义层的角度解读电影音乐的意义,分析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出现的三首歌曲《红日》、《So Young》和《致青春》。分别论述歌曲产生的背景以及歌曲本身的意义。同时将歌曲置于电影中进行语境分析。通过歌曲意义揭示电影所凸... 从符义层的角度解读电影音乐的意义,分析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出现的三首歌曲《红日》、《So Young》和《致青春》。分别论述歌曲产生的背景以及歌曲本身的意义。同时将歌曲置于电影中进行语境分析。通过歌曲意义揭示电影所凸显的时代记忆,解读人物命运的必然性,进而阐发电影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歌曲 解读 意义
下载PDF
从关联视角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字幕翻译意义损失
6
作者 杨萍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备受关注,并掀起了讨论热潮。影片在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那段难以忘却的生命记忆的同时,也使笔者关注到影片的字幕翻译。因此,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阐述了意义损失现象... 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备受关注,并掀起了讨论热潮。影片在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那段难以忘却的生命记忆的同时,也使笔者关注到影片的字幕翻译。因此,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阐述了意义损失现象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字幕翻译 意义损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下载PDF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海报多模态分析研究
7
作者 邓茜之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19-120,157,共3页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共同构建了电影海报,有效地实现了海报所表达的整体意义,唤起了人们对青春的理解。
关键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海报 多模态话语 再现意义 互动意义 构图意义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角度浅析《致青春》的热映
8
作者 陈琳 《海外英语》 2014年第4X期155-156,共2页
《致青春》上映后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引发了一阵80后集体怀旧的浪潮。它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该文试图运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分析致青春引发观影热潮的原因,并用读者反应理论解读其中青春的含义,旨在揭示其接受美学意义。
关键词 《致青春》 青春 80后 期待视野 空白理论
下载PDF
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分析研究
9
作者 裴培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留守幼儿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近年来留守幼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主要针对留守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与非留守幼儿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留... 留守幼儿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近年来留守幼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主要针对留守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与非留守幼儿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在这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留守幼儿 社会性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