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Alphabets
1
作者 Xuan Song Lifen Li 《汉语教学方法与技术》 2023年第2期20-41,共22页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Human Universals as a methodology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deation and formation methods of C...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Human Universals as a methodology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deation and formation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alphabets.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deation of English letters(pictogramme)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known as the"Six Categories Theory,"we discover their alignment in terms of social,traditional,and cultural aspects.This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share common features in terms of life experience,learn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and thinking habits.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origins of English letters and Chinese characters share similar linguistic features in their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letters/characters,such as pictographic,ideographic,an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Exploring these commonalities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haracters.Additionally,by focusing on socio-cultural aspects,traditional customs,and cognitive learning,this study aim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 research approach that solely focuses on language differences.This provides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richer dimensions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linguistic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 Chinese Characters English Alphabets Philosophical Views FORMATION Cultural Beliefs social conventions Cross-linguistic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姚双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4,95,共14页
本文讨论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该理论是邢福义先生(1991)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系统性的观点、类型学的视野、多角度的解释。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规约性等特征。&qu... 本文讨论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该理论是邢福义先生(1991)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系统性的观点、类型学的视野、多角度的解释。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规约性等特征。"主观视点的主导作用,不仅适用于复句,而且也适用于所有的语言现象,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李宇明2001:596)具体说来,可作用于词汇、句式、语篇、语体等多个语言层面。文章以"时地的交代"、"人物的称谓"、"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等语法现象简要说明了"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的密切联系,并以"第二人称代词‘你'的非常规用法"与"被动句的定位功能"验证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强大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视点”理论 汉语语法 主观性 动态性 社会规约性
下载PDF
反驳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3,191,共9页
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被简要重构为,大前提:如果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正确的,则名称的意义必须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小前提:事实上,名称的意义不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结论: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错误的。本文作者只接受此论证的... 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被简要重构为,大前提:如果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正确的,则名称的意义必须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小前提:事实上,名称的意义不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结论: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错误的。本文作者只接受此论证的小前提,但不接受大前提,故不接受其结论,本文揭示了在语义论证中两个很成问题的隐含假设:假设1,"名称或摹状词如何指称对象"这一问题仅仅是名称或摹状词与对象、语言、世界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与使用名称或摹状词以及整个语言的"我们"(语言共同体)无关;假设2,如果名称有意义并且其意义由相应的摹状词给出的话,这些摹状词应该是确定名称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我们有可能找到这样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强调语言及其意义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本文批驳了假设1和假设2,由此得出结论: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普克 语义论证 假设1 假设2 语言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
下载PDF
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一种语言观和由它派生的一种新名称理论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波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3-36,99,共35页
关于名称的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30多年。一种新的名称理论——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SHCD)基于下述语言观:语言是社会性的,约定俗成的和有生命的。SHCD由下面6个论题组成:(1)名称与对象的关系始于广义... 关于名称的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30多年。一种新的名称理论——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SHCD)基于下述语言观:语言是社会性的,约定俗成的和有生命的。SHCD由下面6个论题组成:(1)名称与对象的关系始于广义的初始命名仪式。(2)在关于名称的因果历史链条上,所传递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关于名称所指对象的描述性信息。(3)被一个语言共同体所认可的那些描述性信息的集合构成了名称的意义。(4)相对于认知者的实践需要,在作为名称意义的描述集合中可以排出某种优先序:某些描述比其他描述更占有中心地位。(5)名称都有所指,但名称的所指不一定都是物理个体,也包括抽象对象、虚构对象和内涵对象。(6)若考虑到说话者的意向、特定话语的背景条件以及相关的知识网络等因素,由名称的意义甚至是其一部分意义也可以确定名称的所指。SHCD简单回应了克里普克对描述论的那些批评以及其他一些逻辑疑难。SHCD与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的分歧和对立,实际上源自两者在语言观上更为根本的分歧和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 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 克里普克 认知论证 语义论证 模态论证
下载PDF
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社会观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蓉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13-16,共4页
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索绪尔的名字往往同语言的符号观、系统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其理论中闪烁的语言社会观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在索氏语言学手稿等材料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他的以符号性为出发点的语言社会观 ,揭示其理论中的... 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索绪尔的名字往往同语言的符号观、系统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其理论中闪烁的语言社会观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在索氏语言学手稿等材料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他的以符号性为出发点的语言社会观 ,揭示其理论中的任意性含义的两重性 ,指出语言的符号性和社会性正是通过任意性概念连接起来的。与此同时 ,还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索氏理论的目标来进一步把握他深邃的语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符号性 社会性 任意性 约定性
下载PDF
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及其流变简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友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影响,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流变。我们必须从潮汕婚姻禁忌习俗的流变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看待各种潮汕禁忌习俗,发挥其在建设文化潮汕、和谐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 婚姻禁忌习俗 社会文化意义 流变
下载PDF
二语习得中反馈研究的哲学溯源
7
作者 张凯 王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反馈研究正从认知心理范畴转向社会文化范畴,究其根源,是受到哲学的现代转向——由主体性哲学转向主体间性哲学——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对主体间性内涵的阐释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分析反馈的主体间性本质...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反馈研究正从认知心理范畴转向社会文化范畴,究其根源,是受到哲学的现代转向——由主体性哲学转向主体间性哲学——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对主体间性内涵的阐释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分析反馈的主体间性本质,并进一步探索反馈的哲学本质对二语教学的启示,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范畴 主体间哲学 共在性 交互性 所指性 协同性
下载PDF
论社交指示翻译中的权势与规约性
8
作者 周方珠 《宿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0-64,共5页
社交指示系交际双方传递信息时使用的指示语。这类指示语通常蕴含着一种权势内涵,并由此体现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修养、情感及相互关系。社交指示语的权势内涵在不同的文化中遵循不同的规约性原则。由于源语和译语在社交指示方面的差... 社交指示系交际双方传递信息时使用的指示语。这类指示语通常蕴含着一种权势内涵,并由此体现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修养、情感及相互关系。社交指示语的权势内涵在不同的文化中遵循不同的规约性原则。由于源语和译语在社交指示方面的差异,权势与规约性在交际中也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作者认为,这一点应是社交指示翻译中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中英跨文化交际中权势与规约性的异同,以及翻译中体现其异同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指示 翻译 权势 规约化
下载PDF
谈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以《红楼梦》所体现的权势和规约性称呼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程金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文章立足于英汉社交指示语的差别,依据权势和规约理论,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有关英汉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问题。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文化内涵和文体信息。了解社交指示语翻译... 文章立足于英汉社交指示语的差别,依据权势和规约理论,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有关英汉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问题。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文化内涵和文体信息。了解社交指示语翻译中信失流失现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源语的有效信息值,确保话语信息的最大限度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指示语 权势 规约 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 文化内涵 文体信息
下载PDF
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前瞻工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岳文忠 杨自伟 刘春花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基于组织认同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职场负面八卦、组织认同、员工前瞻工作行为及员工传统性的关系模型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职场负面八卦负向影响员工前瞻工作行为;组织认同在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员工前瞻工作过程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基于组织认同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职场负面八卦、组织认同、员工前瞻工作行为及员工传统性的关系模型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职场负面八卦负向影响员工前瞻工作行为;组织认同在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员工前瞻工作过程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强度受员工传统性的调节作用,员工传统性越强,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组织认同的负向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负面八卦 组织认同 前瞻工作行为 传统性 组织认同理论
下载PDF
写作情感论——也谈情感的分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新华 《福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12-14,21,共4页
从写作情感的角度 ,情感可分为理性情感、艺术情感、生活情感 ,三类情感各有其特点。生活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需要提炼 ;艺术情感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 ,可以借鉴 ;理性情感是人对人生境界、写作水平的评价 ,可以培养。
关键词 理性情感 艺术情感 主体间性 常理性 写作情感
下载PDF
论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与来源 被引量:33
12
作者 范立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31,共12页
法律规范性理论包括概念和来源两个不同的问题。概念要回答的是法律的规范性究竟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与道德规范性之间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来源问题则要说明法律为何具有此种规范性,关涉到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性实践如何可能这一根本性问... 法律规范性理论包括概念和来源两个不同的问题。概念要回答的是法律的规范性究竟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与道德规范性之间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来源问题则要说明法律为何具有此种规范性,关涉到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性实践如何可能这一根本性问题。与道德相比,法律的规范性是一种弱规范性,它本身是一种道德主张,但它的来源却是独立于法律要求的道德正当性的。哈特和科尔曼等人基于法律人视角,将法律规范性问题转化为法律的效力来源问题,是对法律规范性的误解。承认规则只具有认识意义。法律本质上以权威性的方式有效消除合法性环境下的道德瑕疵的共享合作事业,法律的规范性来自于法律实现其道德目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惯习 共享合作行为 道德目标 命题规范性 合法性环境
原文传递
中国法教义学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发展法教义学是当代中国坚持法治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法治中国命题的技术支撑。然而,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想象严重破裂给法作为一种社会约定的信念共识带来了实施障碍。这种障碍进一步影响了法教义学特定功能在中国之有效发挥。只有... 发展法教义学是当代中国坚持法治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法治中国命题的技术支撑。然而,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想象严重破裂给法作为一种社会约定的信念共识带来了实施障碍。这种障碍进一步影响了法教义学特定功能在中国之有效发挥。只有对其本质原因有所认识并从法的约定属性出发,理性处理法教义学在建构过程中面临的规范、经验与价值的关系,中国法教义学才能妥善应对挑战,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社会想象 约定论 共享信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