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ocial-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Poor Childhood: Social-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Discourse of Cordoba
1
作者 Nidia Elinor Bisig 《Sociology Study》 2011年第1期65-74,共10页
This paper intends to perform an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p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rdoba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illegitimate, ... This paper intends to perform an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p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rdoba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illegitimate, abandoned, delinquent childhood, from a critical approach of the racism theory. One of the displacements this category underwent during the passed century is that it went beyond the field of race and it included women and young people. This aspect involves the discrimination of poor children that have been confined to the place of the "other". Racist characters can be traced in the discursive political practices that have created the category of childhood, being plausible to successfully perform this task by considering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of the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at discuss this subject matter in Cdrdoba. The paper will try to reconstruct the voices that, due to the sense of social belonging of the actors, refer to a certain class ideology. This provides a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Argentine ruling elite, when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ntrol, or the "social matter", was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all speculations. Analyzing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ursive racism of the Argentine elite and the complex process of inferiorization of childhood that the discursive racism entails will allow to establish categories for an analysis of modern racism. In this way, elements to counteract the practices of domination will be presented. In order to do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historicize them, reconstructing the discourses that support them and allow their continuity, since they persist in their func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legal construction CHILDHOOD Cordoba ARGENTINA
下载PDF
司法裁判如何实现社会治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英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司法裁判的微观修复功能源自司法权的本质,宏观社会功能来自案件传播中的观念磨合与共识形成,司法裁判与社会治理在法理上是相融共通的,也会推进公平正义、稳定秩序、公共理性与个体尊严等社会治理价值目标的实现。司法裁判参与社会治... 司法裁判的微观修复功能源自司法权的本质,宏观社会功能来自案件传播中的观念磨合与共识形成,司法裁判与社会治理在法理上是相融共通的,也会推进公平正义、稳定秩序、公共理性与个体尊严等社会治理价值目标的实现。司法裁判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包括:推动公共政策的形成;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形塑公众观念和行为。司法裁判发挥社会治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问题,需要坚持司法的职能定位和基本逻辑,强化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能力,注重司法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拓展和优化司法裁判的共知共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社会治理 法理兼容 价值相融 参与路径
下载PDF
困境与破解:强制报告制度的法社会学分析——以家庭暴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峰 张艾嘉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法律与社会发展不可分离。未成年人保护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法律虽为社会控制的高级手段,亦不可脱离社会独自发挥作用,需与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文化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互为表里。从法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家庭暴... 法律与社会发展不可分离。未成年人保护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法律虽为社会控制的高级手段,亦不可脱离社会独自发挥作用,需与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文化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互为表里。从法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家庭暴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具有多种实践价值,但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部分报告义务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固有思想观念,致使部分报告义务主体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缺乏精神动力,阻碍了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顺利运行。应从回应社会发展需求、关注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加强社会控制、培育和塑造现代公民等方面,借助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化解思想观念冲突,破解强制报告制度的适用困境,进一步提高强制报告制度在家庭暴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的适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报告制度 未成年人 家庭暴力 法律社会化 社会控制
下载PDF
数字化创业叙事与社会创业合法性获取——博迅案例研究
4
作者 胡海波 位鹏 周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2,共11页
利用创新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业模式逐渐成为有效方式。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社会企业兼具社会性与创新性双重特点,这也导致其面临更大的合法性难题。同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叙事具有数字化特点和新叙事形式... 利用创新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业模式逐渐成为有效方式。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社会企业兼具社会性与创新性双重特点,这也导致其面临更大的合法性难题。同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叙事具有数字化特点和新叙事形式,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数字化创业叙事内涵与外延的探讨。以此为基础,聚焦无人机灭火行业的社会创业,通过对博迅汽车有限公司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深入解读数字化创业叙事对社会创业外部合法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创业叙事在叙事手段、叙事速度和叙事范围上呈现不同的数字化叙事形式;合法性接纳度涵盖合法性接纳障碍、合法性接纳程度、合法性接纳周期三方面,它们具有不同重要性;数字化创业叙事与社会创业合法性获取关系呈现“跨越—培育—挑战”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创业叙事 合法性接纳度 社会创业合法性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巡回审判实质化及其展开
5
作者 郭松 严馨芸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巡回审判体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项司法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巡回审判具有增强国家法律和司法的可接近性、回应基层乡村社会司法需求,以及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等制度价值... 巡回审判体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项司法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巡回审判具有增强国家法律和司法的可接近性、回应基层乡村社会司法需求,以及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等制度价值。而伴随农村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及基层法院办案方式的不断规范化,当前的巡回审判缺乏切实可行而又符合司法实际的制度支撑,导致其实践运行日益形式化。为确保巡回审判在农村地区的实质化运行,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关键要重构巡回法庭与乡村社会的联结,并结合当前巡回审判的特征和规律,在优化巡回审判制度本身的同时,从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回审判 人民司法 乡村治理 法治化
下载PDF
论推进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四重逻辑
6
作者 张新平 张乐怡 《社会治理》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依托市域社会的禀赋结构及其利益、价值与治理的现代化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治理资源,并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企业规章等治理规...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依托市域社会的禀赋结构及其利益、价值与治理的现代化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治理资源,并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企业规章等治理规范,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整体性实施过程。作为社会治理在市域层面的展开,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市域社会治理“四化”的过程,其包含“四化”的深层逻辑与内在机理。基于后果主义理论,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须在“四化”四重逻辑框架下深入推进。其中,主体的社会化是基础,应提高社会主体参与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过程的法治化是保障,应通过良法善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手段的智能化是支撑,应擅于利用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路径的专业化是抓手,应通过分权动态联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化 法治化 智能化 专业化
下载PDF
“平台”与我国县域基层法治秩序的生成——浙江海宁社会治理实践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洪义 何佳舟 《法治社会》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种类型问题的工作机制,客观上已经助力生成了法治秩序不可或缺的不同主体之间展开话语交流的公共空间。在浙江海宁,平台被用于促进实现公众与企业合法权利、改造和规范行使公共权力、保障社会稳定与居民安居乐业,以公开促公正公平,有效提升了法律在基层的实施能力。在法治建设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之际,有关平台建设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可借鉴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县域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秩序 社会治理法治化
下载PDF
“实证法学”的概念术语回顾与回归--基于文献的实证法学研究整合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熊谋林 《湖湘法学评论》 2024年第1期21-49,共29页
伴随着实证研究概念和范畴的思想大讨论,法学界在过去几十年涌现出大量相关的方法或学科术语。虽然各种术语本来根植于实证研究,但由于每种术语未对既有术语作细致的文献回顾和概念分析,而呈现出术语间前后矛盾、自我否定、相互攻击、... 伴随着实证研究概念和范畴的思想大讨论,法学界在过去几十年涌现出大量相关的方法或学科术语。虽然各种术语本来根植于实证研究,但由于每种术语未对既有术语作细致的文献回顾和概念分析,而呈现出术语间前后矛盾、自我否定、相互攻击、相互整合的泛化和分化现象。从方法和学科层面来看,要实现实证研究的发展和繁盛,就必然需要在开放和团结的学术平台下统一学术理念,“实证法学”应该是整合研究队伍的最妥当路径。将当代实证法学研究的源头定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了解钱学森和吴世宦所引领的法学研究方法大讨论对实证法学的影响,可以澄清有关起源问题的误解。实证法学的传统术语在早期都包含定量和定性,近十年才因个人理解或方法偏爱引发术语之争。新兴术语虽然在定量或定性、样本大小、理念内涵、技术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基于实证研究发展起来的,其术语之争也源于割裂文献所致的自创概念。回归实证研究的本质,停止术语和概念之争,只要正确和恰当地定义实证法学,便可以实现整合实证法学研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 实证主义法学 社科法学 计量法学 计算法学 数量法学 数据法学 数字法学
下载PDF
独立法人视角下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探赜
9
作者 陈诚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高校独立法人地位及现有制度设计矛盾,制约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实践效果。基于理论与现实的逻辑考量,从独立法人视角探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的现实羁绊。面对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限制与鼓励的矛盾、保值与减值的冲突、... 高校独立法人地位及现有制度设计矛盾,制约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实践效果。基于理论与现实的逻辑考量,从独立法人视角探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的现实羁绊。面对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限制与鼓励的矛盾、保值与减值的冲突、收益与风险的抵触,应在回归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前提下,从法律层面增加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参与带来的资产减值豁免规定、平衡好高校与多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等方面入手,方能有效助力体育强国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资源 社会参与 独立法人
下载PDF
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投资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10
作者 黄锦明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5期43-48,42,共7页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了跨区域合作机制。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面临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包括中东欧国家的政府稳定性风险、外交风险和战争风险。社会风险包括中东欧国家对华负面舆论的风险、暴力性群体事件的风险...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了跨区域合作机制。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面临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包括中东欧国家的政府稳定性风险、外交风险和战争风险。社会风险包括中东欧国家对华负面舆论的风险、暴力性群体事件的风险和劳工风险。法律风险包括中东欧国家接受欧盟法律制约的风险、严格执行合同的风险和严格执行环保法的风险。我们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我国要建立境外投资和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风险防范的工作体系;要针对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分别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 法律风险
下载PDF
司法裁判如何安置“社会命题”?
11
作者 雷磊 张翅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9,217,218,共15页
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要同时运用“规则命题”和“社会命题”。社会命题既能够作为裁判理由增强判决的说服力,又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内容辅助发挥依法裁判的功能。按照说理效果的不同,可区分出法官有强法定义务援引的社会命题,法官有弱... 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要同时运用“规则命题”和“社会命题”。社会命题既能够作为裁判理由增强判决的说服力,又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内容辅助发挥依法裁判的功能。按照说理效果的不同,可区分出法官有强法定义务援引的社会命题,法官有弱法定义务参照的社会命题,以及法官仅有道德义务去参考的社会命题。不同类型的社会命题与规则命题在法律论证的外部证成层面呈现不同的结构关联:一方面,社会命题可以通过实质理由、解释依据或替补性法源的方式与规则命题相融合;另一方面,社会命题也可能与规则命题发生冲突,在依规则裁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设定差异化的论证负担来创制例外。由此,社会命题与规则命题共同致力于实现司法裁判的“二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命题 规则命题 法律论证 司法裁判 裁判理由
下载PDF
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研究
12
作者 谭世贵 方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激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结构、解决法治建设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激励制度作出原则... 激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结构、解决法治建设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激励制度作出原则规定,且在激励制度的运用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境外国家和地区也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此时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具有较高可行性。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应当遵循科学化、体系化原则,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原则,明确性、时机性原则以及程序公正、公开原则,而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构建,则应当从选择激励的立法模式、确定激励的范围、增加激励的种类、优化激励的方式以及设置激励的程序等几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规范 国家治理 法治建设 激励制度
下载PDF
“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的实践及其成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世荣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共11页
宪法、法律在基层社会的实施,高质量的社会规范不可或缺。从多维视角、立足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既体现问题导向,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追求良法善治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实... 宪法、法律在基层社会的实施,高质量的社会规范不可或缺。从多维视角、立足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既体现问题导向,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追求良法善治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实行综合治理、追求公正效果、健全制度体系、就地化解纠纷,采取预防措施、坚持效果导向、建立预防机制、彰显预防效果,推动制度进步和完善。依法限缩公权力边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规范化、治理手段柔性化、治理机制长效化,彰显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预防性法律制度 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治理成效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问题探讨
14
作者 卓加鹏 仲勇 陆婉清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研究人工智能法律地位不仅在于保障人类基本权利和价值观的实现,也在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创新,保障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和稳定。在研究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法律地位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探讨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内... 研究人工智能法律地位不仅在于保障人类基本权利和价值观的实现,也在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创新,保障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和稳定。在研究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法律地位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探讨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内涵和意义以及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社会责任、智能产权相关问题,提出相应法律构想以及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展望人工智能法律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地位 隐私保护 社会责任 智能产权 法律构想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路径重构
15
作者 郑重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司法功能的有限性需要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人民法院是推动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司法审判能够输出裁判规则与个案正义,但有限的司法资源不仅制约矛盾化解效果,也无法完全满足社会治理的需要... 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司法功能的有限性需要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人民法院是推动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司法审判能够输出裁判规则与个案正义,但有限的司法资源不仅制约矛盾化解效果,也无法完全满足社会治理的需要。“枫桥经验”是实现善治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对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民法院要坚持依法履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综合治理格局,实现审判职能向社会前端治理延伸。通过构建诉讼与非诉讼有机衔接的递进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完善有理有据的胜诉机制,注重适法统一与情理法相结合,实现矛盾的实质性解决。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形成辐射辖区的司法服务平台,推动矛盾化解体系智能化转型,实现数据融合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人民法院 社会治理 适法统一 多元解纷
下载PDF
明清徽州入谱法律文书反映的社会关系
16
作者 孙悦 董家魁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法律文书向来是徽州文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徽州家谱中收录的大量法律文书具有天然归户性,极具学术价值。其中有部分文书制作主体是官府,而涉及宗族内部、宗族之间的法律文书则是入谱法律文书的主体部分。梳理明清徽州丰富的入谱法律文... 法律文书向来是徽州文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徽州家谱中收录的大量法律文书具有天然归户性,极具学术价值。其中有部分文书制作主体是官府,而涉及宗族内部、宗族之间的法律文书则是入谱法律文书的主体部分。梳理明清徽州丰富的入谱法律文书,探讨徽州宗族纠纷,进一步揭示出宗族往往是纠纷尤其是诉讼活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调解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家谱 法律文书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刑法》第13条新解:范畴提炼及其内在关联
17
作者 马荣春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从《刑法》第13条中提炼出来的最高刑法学范畴,而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性和刑法谦抑性则是可从其中提炼出来的二级范畴。于是,应受刑罚处罚性与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性和刑法谦抑性便构成了《刑法》第13条中的范畴体系...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从《刑法》第13条中提炼出来的最高刑法学范畴,而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性和刑法谦抑性则是可从其中提炼出来的二级范畴。于是,应受刑罚处罚性与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性和刑法谦抑性便构成了《刑法》第13条中的范畴体系:应受刑罚处罚性统摄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性和刑法谦抑性;社会危害性与罪刑法定性构成一种递升关系而非两个标准,故二者不存在对立冲突。刑法谦抑性则对社会危害性和罪刑法定性构成一种反转关系。社会危害性虽然具有刑法学基石地位,但其是应受刑罚处罚性的实质根据;罪刑法定性是应受刑罚处罚性的形式根据,且节制着社会危害性;刑法谦抑性则是应受刑罚处罚性的反面延伸。最终,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性和刑法谦抑性从正反两个方向共同支撑着应受刑罚处罚性。切中内含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关联来深度再读《刑法》第13条,就是对其进行一番深度评注和教义学展开。深度再读《刑法》第13条,是出于深度领会其内容,以让其更好地指导刑法实践和助益刑事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第13条 应受刑罚处罚性 社会危害性 罪刑法定性 刑法谦抑性
下载PDF
营利法人社会责任规制体系优化进路研究
18
作者 蒋遐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在现代法治社会,营利法人的社会责任既非纯粹的道德自律责任,也非简单的约定责任,而是多元化的法定责任。任何营利法人都不得规避或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要真正实现我国营利法人承担社... 在现代法治社会,营利法人的社会责任既非纯粹的道德自律责任,也非简单的约定责任,而是多元化的法定责任。任何营利法人都不得规避或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要真正实现我国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法治化,应从立法规范化、司法功能化、国际法律趋同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拓展。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种类、内容、方式与程度等,不可仅仅停留于我国《民法典》第八十六条的粗线条规制层面,也不可满足于《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应将其进一步细化、类型化、具体化并纳入公司法、侵权法、环境法、税法以及其他行政法规的全视域的法律规制范畴,积极构建多元化实现机制;要重视营利法人社会责任规范的可诉性研究,强化其司法适用性和裁判功能;不断促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与国际社会法律趋同化保持同步性或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利法人 社会责任 立法规范 司法功能 法律趋同
下载PDF
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质意涵与路径构建
19
作者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依法能动检察”理念顺应检察工作大局和国家治理全局,是新时代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客观要求,具有较为坚实的政策和理论基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增加了“能动”权重,坚持“依法”的底线要求,要在充分保障检察履职能动性的同... “依法能动检察”理念顺应检察工作大局和国家治理全局,是新时代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客观要求,具有较为坚实的政策和理论基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增加了“能动”权重,坚持“依法”的底线要求,要在充分保障检察履职能动性的同时,通过有效规范和制约检察权运行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参与社会治理,应当立足“四大检察”,聚焦治理理念的开放性、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方式的协同性以及治理规则的科学性,通过检察建议、检察听证、司法救助、检察案例指导等有力抓手凝聚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健全检察权内外部监督机制,推动检察履职能动变革与风险防范同步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能动履职 社会治理 法律监督 四大检察
下载PDF
论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属性
20
作者 欧阳爱辉 刘婉婷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对当前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属性相关学说进行评析,认为公共图书馆法社会法属性说体现了贯彻公共图书馆法保障社会公众文化权益实质平等的理念,在法律调整对象上兼顾公共图书馆相关平权法律关系与隶属法律关系,采用国家干预与私... 对当前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属性相关学说进行评析,认为公共图书馆法社会法属性说体现了贯彻公共图书馆法保障社会公众文化权益实质平等的理念,在法律调整对象上兼顾公共图书馆相关平权法律关系与隶属法律关系,采用国家干预与私法自治相结合的法律调整方法有效调适相关功能,更能适应时代发展。公共图书馆法的法理基础、渊源和使命,公共图书馆法的基本原则、适用和运行,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对接和权利救济都体现了社会法的基本精神与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社会法 法律属性 公法 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