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venous Suitability Studies of Commonly Used Oxacillin Sodium Solutions in the Accufuser^(■) Infusion Device
1
作者 Min-Jeong Kim Ga-Young Lee +5 位作者 Yoo-Sin Park Shin-Hee Kim Sang-Yeon Kim Min-A.Kang Min-Ji Kim Ju-Seop Kang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Our study compares two commonly used solutions of oxacillin sodium, 5.0 mg/mL in either 0.9% sodium chloride (NS) or 5% dextrose water (D5W), for their continued suitability for IV usage, and stability of active compo... Our study compares two commonly used solutions of oxacillin sodium, 5.0 mg/mL in either 0.9% sodium chloride (NS) or 5% dextrose water (D5W), for their continued suitability for IV usage, and stability of active compound over time, when stored at two different controlled temperatures for six weeks. Both solutions were stored in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devic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 Accufuser? and kept at a continuously maintained temperature of either 4 ± 2?C (CT) or 25 ± 2?C (RT). Suitability for IV administration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changes in macrographical transparency and pH over time, and drug stability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changes in oxacillin concentration over time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fter 6 weeks, concentrations of oxacillin were unchanged in the CT solutions, while both RT solu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oxacillin after only two weeks. Final concentration compared to starting concentrations after 6 weeks at RT, were 36.57% in NS, while virtually no oxacillin was detectable in D5W. Also pH measurements showed a slight decrement at 2 weeks with RT, and at 6 week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pH in both NS and D5W at R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olor, transparency or appearance after 6 weeks in any of the oxacillin solutions stored in the Accufuser? infusion device. In summary, two commonly used IV solutions for oxacillin administration(5 mg/mL in NS or D5W) stored ready to use in the Accufuser?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over time when maintained at RT, that would make the solutions inappropriate for therapeutic use. Both solutions when maintained in C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and continued to be appropriate in pH and drug concentration for IV therapy. This suggests that ready-to-use solutions of oxacillin sodium in the Accufuser? infusion device can be kept at CT for up to 6 weeks safely but should not be stored at RT due to loss of potency and changes in 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venous suitability oxacillin sodium Accufuser^(■) Infusion Device HPLC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
2
作者 方丹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气喘、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肺部感染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苯唑西林钠 热毒宁注射液
下载PDF
几种抗生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毕淑云 丁兰 +2 位作者 宋大千 田媛 张寒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69-2173,共5页
用荧光法研究了头孢噻肟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五种抗生素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26℃时的结合常数K_A分别为1.98×10~4,1.01×10~3,1.38×10~3,5.97×10~4和7.15×10~4L·... 用荧光法研究了头孢噻肟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五种抗生素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26℃时的结合常数K_A分别为1.98×10~4,1.01×10~3,1.38×10~3,5.97×10~4和7.15×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16,0.86,1.19,0.91和0.93.确定了这些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头孢噻肟钠 苯唑西林 阿莫西林 诺氟沙星 依诺沙星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HPLC法用于苯唑西林钠及其制剂中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 被引量:9
4
作者 乐健 陈桂良 洪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0-533,561,共5页
目的 建立测定苯唑西林钠及其有关物质的 HPL C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 :采用 Hypersil BDS苯基柱 (5 μm,2 5 0 mm× 4 .0 mm) ,以 0 .0 2 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 (用磷酸调节 p H至 3.6 ) -乙腈 -甲醇 (70 0∶2 2 5∶ 75 )为流动相 ... 目的 建立测定苯唑西林钠及其有关物质的 HPL C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 :采用 Hypersil BDS苯基柱 (5 μm,2 5 0 mm× 4 .0 mm) ,以 0 .0 2 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 (用磷酸调节 p H至 3.6 ) -乙腈 -甲醇 (70 0∶2 2 5∶ 75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0 ml/ min,检测波长 2 2 5 nm。结果 苯唑西林钠含量测定在 0 .115~ 9.2 0 8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1.0 0 0 0 ,有关物质测定在 4 .6~ 92 0 .8n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1.0 0 0 0 ,最低检测限 2 .3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9% (RSD=1.4 % )。结论 该法简单、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下载PDF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石文兵 杨季冬 张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8-589,共2页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含量。在氢氧化钠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苯唑西林钠显著增强该体系的发光。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苯唑西林钠浓度在0.01~20μ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方法精...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含量。在氢氧化钠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苯唑西林钠显著增强该体系的发光。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苯唑西林钠浓度在0.01~20μ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方法精密度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分析 测定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贤刚 谢扬兵 许明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6例初期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和中药(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等)口服及外敷,对照组仅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2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6例初期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和中药(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等)口服及外敷,对照组仅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2.76%,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 瓜蒌牛蒡汤 苯唑西林钠
下载PDF
KMnO_4-鲁米诺体系测定苯唑西林钠 被引量:6
7
作者 石文兵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2,共4页
基于苯唑西林钠对碱性介质中KMnO4-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唑西林钠的新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苯唑西林钠的质量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0.01~20μg/mL,检出限(3σ)为1.... 基于苯唑西林钠对碱性介质中KMnO4-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唑西林钠的新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苯唑西林钠的质量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0.01~20μg/mL,检出限(3σ)为1.0ng/mL,对1.0μg/mL苯唑西林钠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分析 苯唑西林钠 尿样
下载PDF
国产口服苯唑西林钠的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斗胜 王晨 +3 位作者 王立新 崇小萌 姚尚辰 许明哲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口服苯唑西林钠(片、胶囊)的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本品的质量因素。方法对2016年国抽样品,采用法定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开展实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抽样12批次样品法定检验均符合规定,通过探索性研究结合统计分析发现原辅料质... 目的评价国产口服苯唑西林钠(片、胶囊)的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本品的质量因素。方法对2016年国抽样品,采用法定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开展实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抽样12批次样品法定检验均符合规定,通过探索性研究结合统计分析发现原辅料质量、工艺水平对产品的水分、有关物质、溶出度等关键质控项有密切影响,是影响本品的关键工艺参数。结论现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满足本品质控需要,胶囊质量好于糖衣片,建议企业应重视原辅料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口服制剂 质量评价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利用荷移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唑西林钠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海峰 宋健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7-559,578,共4页
以丙酮溶液为溶剂,利用苯唑西林钠与对硝基酚发生荷移反应,建立了测定苯唑西林钠含量的一种新方法。苯唑西林钠与对硝基酚发生荷移反应后生成稳定的1∶1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01.4 nm,线性范围10~80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以丙酮溶液为溶剂,利用苯唑西林钠与对硝基酚发生荷移反应,建立了测定苯唑西林钠含量的一种新方法。苯唑西林钠与对硝基酚发生荷移反应后生成稳定的1∶1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01.4 nm,线性范围10~80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22×103L.mol-1.cm-1。苯唑西林钠回收率(质量分数)在98.35%~100.2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2.71%。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药物制剂中苯唑西林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荷移反应 苯唑西林钠 对硝基酚
下载PDF
四氯对苯醌为受体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唑西林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芝平 宋健玲 《分析仪器》 CAS 2013年第4期12-15,共4页
研究了在乙醇溶液中苯唑西林钠与四氯对苯醌发生荷移反应,生成稳定的1∶1络合物,线性范围为40~400μg/mL,最大吸收波长为424.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4.32×102 L.mol-1.cm-1,回收率为98.74%-100.3%,相对标准偏差≤2.56%。该方... 研究了在乙醇溶液中苯唑西林钠与四氯对苯醌发生荷移反应,生成稳定的1∶1络合物,线性范围为40~400μg/mL,最大吸收波长为424.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4.32×102 L.mol-1.cm-1,回收率为98.74%-100.3%,相对标准偏差≤2.56%。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药物制剂中苯唑西林钠的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四氯对苯醌 荷移反应 苯唑西林钠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有关物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琦琦 刘雁鸣 倪孟祥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苯唑西林钠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0.01 mol.L-1醋酸铵溶液(醋酸调pH至5.0)-乙腈(75∶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结果苯唑西林钠线性范围为1.171~28.11μg.mL-1,r...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苯唑西林钠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0.01 mol.L-1醋酸铵溶液(醋酸调pH至5.0)-乙腈(75∶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结果苯唑西林钠线性范围为1.171~28.11μg.mL-1,r=0.999 8,检测限:0.036μg.mL-1,苯唑西林钠能与各杂质完全分离。结论建立的苯唑西林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唑西林钠 有关物质
下载PDF
旋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含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玲 李玉兰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98-298,312,共2页
目的:建立旋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水为溶剂,运用旋光法对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苯唑西林钠浓度在1~10mg/mL范围内与其旋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C=0.391 314+5.261 50a,r=0.999 7,平均回收... 目的:建立旋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水为溶剂,运用旋光法对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苯唑西林钠浓度在1~10mg/mL范围内与其旋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C=0.391 314+5.261 50a,r=0.999 7,平均回收率102.1%,RSD为1.83%。结论:本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原料的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光法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黄连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及与苯唑西林钠联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奕铮 潘玲 廖蕴华 《广州医药》 2018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黄连水煎剂对体外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作用,及黄连水煎剂联合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方法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34134,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出黄... 目的研究黄连水煎剂对体外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作用,及黄连水煎剂联合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方法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34134,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出黄连水煎剂和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体外使用腹膜透析管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连水煎剂和苯唑西林钠作用3天和7天后,琼脂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估细菌粘附腹透管的能力,结晶紫染色法行载体表面BF半定量,银染法快速鉴定BF。结果黄连水煎剂MIC为16 mg/m L,苯唑西林钠MIC为4μg/m L,3天BF模型中,1/2MIC黄连水煎剂、1/4MIC黄连水煎剂、1/8MIC黄连水煎剂、1/16MIC黄连水煎剂、1/2MIC苯唑西林钠、1/4MIC苯唑西林钠作用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计数分别为(39.333 3±3.994 2)×10~6CFU/m L、(52.366 7±3.537 8)×10~6CFU/m L、(81.266 7±3.341 8)×10~6CFU/m L、(90.900 0±2.040 1)×10~6CFU/m L、(50.866 7±2.208 6)×10~6CFU/m L、(77.666 7±2.880 7)×10~6CFU/m L,空白组的菌落计数为(92.033 3±3.890 6)×10~6CFU/m L,与空白组相比较,1/2MIC黄连水煎剂,1/4MIC黄连水煎剂、1/8MIC黄连水煎剂、1/2MIC苯唑西林钠、1/4MIC苯唑西林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6MIC黄连水煎剂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7天的BF模型中,1/2黄连水煎剂比1/2苯唑西林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更强(P<0.001),结晶紫、银染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1/16MIC黄连水煎剂的作用下,加入不同浓度的苯唑西林钠,此时苯唑西林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μg/m L。结论黄连水煎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且在苯唑西林钠联合黄连水煎剂时,能有效地提高苯唑西林钠的疗效,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高了抗生素的疗效,为临床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水煎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苯唑西林钠
下载PDF
苯唑西林钠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婉茹 程可 +1 位作者 葛凯 邵从英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在生理酸度pH1.81以及不同温度(288 K,298 K和308 K)条件下胃蛋白酶与苯唑西林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苯唑西林钠对胃蛋白酶有强烈的荧光淬灭作用,且是动态淬灭类型.计算在不同温度...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在生理酸度pH1.81以及不同温度(288 K,298 K和308 K)条件下胃蛋白酶与苯唑西林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苯唑西林钠对胃蛋白酶有强烈的荧光淬灭作用,且是动态淬灭类型.计算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由热力学参数ΔG<0,说明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利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苯唑西林钠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构象变化.通过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苯唑西林钠在胃蛋白酶中与色氨酸残基之间距离R为0.6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胃蛋白酶 荧光淬灭 紫外光谱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治云 谭会萍 +1 位作者 郝玲玲 郭霞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8期605-606,共2页
目的 :建立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附录XIXF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采用凝胶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本品的最大不干扰浓度为 2 .5mg·ml-1。结论 :本品... 目的 :建立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附录XIXF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采用凝胶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本品的最大不干扰浓度为 2 .5mg·ml-1。结论 :本品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干扰试验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用于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才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9期54-55,57,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sodium)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5月在该科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min、术后1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1.0~2.0g,术后2次/d,... 目的分析评价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sodium)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5月在该科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min、术后1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1.0~2.0g,术后2次/d,1.0~2.0g/次,疗程3~6d;对照组:术前30min、术后1h静脉滴注苯唑青霉素(oxacillinsodium)1.0~2.0g,术后2~4次/d,2.0~4.0g/次,疗程3~6d。结果头孢哌酮钠与苯唑青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头孢哌酮钠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 苯唑青霉素 预防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感染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研究赋形剂对苯唑青霉素钠稳定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祚凤 汤启昭 张浦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2,共3页
采用程序裂解-气相色谱(GC)检测系统,配合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常用赋形剂如硬脂酸、硬脂酸镁、淀粉、滑石粉和碳酸钙等对苯唑青霉素钠和氨苄青霉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和苯唑青霉素钠有固相反应发生,不宜作苯唑青霉素钠... 采用程序裂解-气相色谱(GC)检测系统,配合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常用赋形剂如硬脂酸、硬脂酸镁、淀粉、滑石粉和碳酸钙等对苯唑青霉素钠和氨苄青霉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和苯唑青霉素钠有固相反应发生,不宜作苯唑青霉素钠固体制剂的赋形剂,其它赋形剂在相同条件下无此现象。这与差热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赋形剂 苯唑青霉素钠
下载PDF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致药物热1例
18
作者 余兰 李荣 +3 位作者 蒋英蓝 邓小利 刘婷 曾敬怀 《中国药物评价》 2014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诊治1例苯唑西林钠引起药物热病例,从药品作用特点、患者既往史、临床检验结果、用药种类及配伍、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临床中应注意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引起的高热,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药物使用疗程,以提...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诊治1例苯唑西林钠引起药物热病例,从药品作用特点、患者既往史、临床检验结果、用药种类及配伍、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临床中应注意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引起的高热,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药物使用疗程,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药物热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多守元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6期39-40,共2页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07年2月~2010年11月来本院住院的4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07年2月~2010年11月来本院住院的4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5 d,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者的触痛消失时间、皮肤松解时间及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触痛消失时间为(3.73±2.08)d,皮肤松解时间为(4.87±2.12)d,出院时间为(9.45±7.13)d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唑西林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苯唑西林钠 地塞米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凝胶色谱法测定苯唑西林钠片聚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琼 杨莉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目的:建立凝胶色谱法(SEC)测定苯唑西林钠片聚合物。方法:采用依利特色谱柱(填料:Sephadex G-10;尺寸:10.0mm&#215;300mm);流动相A为pH7.0的0.01mol·mL^-1磷酸盐缓冲液[0.01mol·m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1mol·... 目的:建立凝胶色谱法(SEC)测定苯唑西林钠片聚合物。方法:采用依利特色谱柱(填料:Sephadex G-10;尺寸:10.0mm&#215;300mm);流动相A为pH7.0的0.01mol·mL^-1磷酸盐缓冲液[0.01mol·m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1mol·m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流动相B为超纯水;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0μL;以苯唑西林对照品进行测定,按外标法定量。结果:苯唑西林的线性范围1.8051μg·mL^-1~18.0511μg·mL^-1(r=1.0000),定量限为1&#215;10-3mg·mL^-1,重复性良好(RSD为0.24%,n=6);供试品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1252mg·mL^-1~11.4653 mg·mL^-1(r=0.9997),重复性良好(RSD为2.17%, n=5)。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苯唑西林钠和聚合物,可用于苯唑西林钠片聚合物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 苯唑西林钠片聚合物 凝胶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