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复位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高志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62-0165,共4页
分析桡骨骨折患者使用复位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7-2023.6接收的6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治疗组(骨折复位固定器),各30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腕关节功能更高;发生... 分析桡骨骨折患者使用复位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7-2023.6接收的6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治疗组(骨折复位固定器),各30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腕关节功能更高;发生移位的次数较少;并发症发生次数较少;生活质量良好;焦虑程度存在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肢体运动能力更高,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复位固定器可降低再移位发生风险,具有极高疗效,有助于提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进而提升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值得各位学者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固定器 手法复位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过伸复位法联合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不同固定高度下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仲锋锋 孟祥奇 +3 位作者 朱宏 农宁 欧炳金 程顺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97-203,共7页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法联合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不同固定高度下对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及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压缩骨折52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法联合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不同固定高度下对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及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压缩骨折52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根据固定角度不同,分为10°组、15°组、20°组及25°组4组,每组13例,Cobbe角、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功能障碍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并比较各组复位前、复位后、复位后4周、复位后8周、复位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RA)、Cobbe角、NRS评分、自拟评分及末次ODI评分,探究外固定器不同固定角度对伤椎复位后高度维持效果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明确既能满足临床治疗效果又可以减少患者固定期间不适感的最佳固定角度。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损伤原因、损伤节段及损伤至复位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AVRA、NRS评分、舒适度评分、Cobbe角在复位后、复位后第4周、第8周及第6月与复位前组内对比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VRA在复位前及复位后时间点上,四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在复位前及复位后第6月时间点上,四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方面:复位后的第4周、8周及6月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上,10°组明显多于15°、20°及25°组(P<0.05),复位后的第8周及6月,15°组、20°组及25°组在AVRA上对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方面:在复位后、第4周及第8周时间点上10°与15°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20°与25°组(P<0.05)。舒适度评分方面:复位后、第4周及第8周10°与15°组舒适度优于20°与25°组(P<0.05)。末次ODI评分对比,15°与20°组腰椎功能评分要优于10°与25°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采用不同固定高度对压缩椎体的临床治疗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在15°~20°的过伸固定高度下,椎体高度维持、疼痛缓解度、固定舒适度、治疗依从性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固定器 固定高度 胸腰椎压缩骨折 保守治疗 中医药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后路内固定与复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仁财 马向阳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方法,复位及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路固定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技术、钉板固定和钉棒固定,复位技术包括后路撑开联合侧块支撑或植骨技术、后路撑开和/或加压复位技... 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方法,复位及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路固定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技术、钉板固定和钉棒固定,复位技术包括后路撑开联合侧块支撑或植骨技术、后路撑开和/或加压复位技术。本文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及复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后路手术 内固定器 复位
下载PDF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在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潘显明 权毅 +7 位作者 谭映军 张波 王元山 黄钢 马泽辉 廖冬发 李延 刘金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 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 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共治疗胸腰椎骨折 76例 ,男 4 8例 ,女 2 8例。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34.1岁。按骨折部位分类 :T1 1 8例 ,T1 2 2 9例 ,L1 31例 ,L2 8例。按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压缩骨折 2 7例 ,爆裂型骨折 4 2例 ,屈曲牵张型损伤 3例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 2例 ,剪力型脱位 2例。按 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2 7例 ,D级 10例 ,E级 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对 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2 h,术中出血量 2 0 0 ml。术后 76例获 6~ 2 1个月随访 ,平均 1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有 1级以上改善者如下 :A级 8例 (5 0 % ) ,B级 11例 (73.3% ) ,C级 2 0例 (74 .1% ) ,D级 3例 (30 % ) ;E级 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未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 2 2°,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 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胸腰段 脊柱骨折 骨折复位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蒋科卫 温建民 +1 位作者 成永忠 桑志成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总结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经验。方法 :对 1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采用Leeds分级 ,18例中除 1例于外固定器固定 3周后 ,因内踝的骨折间隙大于 2mm改切开... 目的 :总结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经验。方法 :对 1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采用Leeds分级 ,18例中除 1例于外固定器固定 3周后 ,因内踝的骨折间隙大于 2mm改切开复位内固定外 ,余 17例均外固定器治疗成功。随访 8个月~ 3年 ,17例中优 11例 ,良 5例 ,差 1例。总优良率 88 9%。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是建立在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手法基础上借助器械的一套复合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固定器 治疗 三踝骨折
下载PDF
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针位与固定稳定性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孟和 顾志华 顾沿泊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骨折复位固定器是夹板局部外固定疗法的继承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在骨折治疗上,它保留了夹板疗法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使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扩大了医疗范围,也提高了愈合质量。1 结构与功能骨折复位固定器... 骨折复位固定器是夹板局部外固定疗法的继承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在骨折治疗上,它保留了夹板疗法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使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扩大了医疗范围,也提高了愈合质量。1 结构与功能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基本结构可分两部分:轴向牵引加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复位固定器 骨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53例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胜明 陈泽雁 +1 位作者 莫子亮 王国亮 《当代医学》 2012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53例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AO钢板固定的47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治... 目的探讨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53例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AO钢板固定的47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优势。结果外固定器治疗组患者53例中23例患者术后愈合优秀、27例愈合良好,3例患者愈合较差。并发症发生3例,占5.67%。与AO钢板治疗组患者比较,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外固定器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愈合情况佳,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复位固定器 固定 下肢复杂性骨折 下肢骨折
下载PDF
复位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兴平 郭建安 袁纯峰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复位固定器 治疗 不稳定型 COLLES骨折
下载PDF
复位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在体力学测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兴平 钟红刚 孟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研究穿针复位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过程中牵引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测力锁针器替代复位固定器远端2枚锁针器,对6例复位固定器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前臂的牵引力进行临床在体连续测试。分别于术后第1、5、14... 目的研究穿针复位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过程中牵引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测力锁针器替代复位固定器远端2枚锁针器,对6例复位固定器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前臂的牵引力进行临床在体连续测试。分别于术后第1、5、14、21、28、35、42、49 d,记录静态牵引力值及握拳活动时牵引力增加值。结果测得静态牵引力值最大9.93 kg,最小2.26 kg,平均(4.93±1.79)kg;握拳活动时牵引力最大增加10.40 kg,最小增加0.13 kg,平均(3.17±2.42)kg。结论前臂肌肉张力及肌肉收缩活动可产生较大的轴向压应力,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固定器 牵引力 力学测试
下载PDF
可调超伸展复位固定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怀灿 杜靖远 +2 位作者 朱通伯 夏志道 夏南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1-522,529,共2页
关键词 复位固定器 肩锁关节 脱位
下载PDF
Socon复位内固定器治疗临床不稳定型腰椎滑脱
11
作者 魏汉贤 黄碧青 +1 位作者 魏琼亮 赵新建 《中医正骨》 2006年第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治疗 骨折固定 soeon复位内固定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组合式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永华 常尚毅 +2 位作者 党馥珍 郝定均 黄小强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组合式复位固定器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小夹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可调性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景彦 徐怀安 单素鸿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1期28-29,共2页
可调性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山东潍坊市中医院(261041)王景彦,徐怀安,单素鸿自1990年3月~1991年8月,我们应用自制可调性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跟骨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可调性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山东潍坊市中医院(261041)王景彦,徐怀安,单素鸿自1990年3月~1991年8月,我们应用自制可调性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跟骨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56个跟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复位固定器 骨折固定
下载PDF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显明 权毅 +4 位作者 谭映军 张波 刘金标 邓少林 李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70-1571,共2页
目的: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其他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方法:10具新鲜健康成人T11~L3脊柱标本,分为5组,分别使用AR-RIF,AF,RF,Dick钉、Steffee钢板在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屈曲牵张型损伤模型上... 目的: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其他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方法:10具新鲜健康成人T11~L3脊柱标本,分为5组,分别使用AR-RIF,AF,RF,Dick钉、Steffee钢板在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屈曲牵张型损伤模型上测试内固定器的抗压缩、抗屈伸、抗侧弯、抗旋转能力。结果:ARRIF,AF,RF抗轴压较强(F=373,P<0.01),ARRIF,AF抗屈伸较强(F=244,440;P<0.01),ARRIF,AF,Steffee钢板抗侧弯能力较强(F=436,P<0.01),ARRIF,RF,Steffee钢板抗扭转能力较强(F=107~1253,P<0.01)。结论:ARRIF在不同脊柱骨折模型中具有确实的三维固定作用,其他经椎弓根内固定器以AF,RF三维固定作用较为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比较 脊柱骨折
下载PDF
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定量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红刚 张兴平 +4 位作者 金阳 李茂林 孟和 张连仁 刘庆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本文介绍我们在中西医结合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基础上,利用我们在生物力学原理指导下研制的卡式骨圆针变形传感器(专利号ZL00201477.7),对骨折治疗过程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通过定量监测临床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活动,使... 本文介绍我们在中西医结合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基础上,利用我们在生物力学原理指导下研制的卡式骨圆针变形传感器(专利号ZL00201477.7),对骨折治疗过程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通过定量监测临床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活动,使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得到更好的疗效和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复位固定器 生物力学 定量
下载PDF
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新宇 刘国平 康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20期2726-2727,共2页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Hohl分型为Ⅱ、Ⅲ、Ⅳ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7例 ,均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等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优良率 88%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Hohl分型为Ⅱ、Ⅲ、Ⅳ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7例 ,均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等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优良率 88%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等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可以克服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保守治疗的缺点 ,而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撬拨复位 固定器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牵引 疗效 术中失血 血量 手术时间
下载PDF
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阳 孟和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4期19-2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在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中应用不同的截骨方法矫正不同类型的股骨干畸形,再以股骨骨拆复位固定器给予固定的独特的治疗方法。自1987~1991年共收治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23例,其中骨折最大成角50°,患肢... 本文介绍了在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中应用不同的截骨方法矫正不同类型的股骨干畸形,再以股骨骨拆复位固定器给予固定的独特的治疗方法。自1987~1991年共收治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23例,其中骨折最大成角50°,患肢短缩最长6cm。治疗中平均固定时间10周,治疗后肢体长度及髋、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本文亦讨论了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复位 固定器 股骨干 骨折 畸形
下载PDF
撑开复位固定器(DRFS)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明奎 杨传铎 +1 位作者 张金芝 李端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撑开复位固定器 治疗 胸腰椎骨折脱位
下载PDF
应用颌面骨折固定器复位保护上颌缺损修复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国雄 扬春济 +1 位作者 黄迪炎 付崇建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骨折复位固定器 颌面骨折固定器 上颌缺损 髂骨游离移植 修复体 种植体植入 保护 游离皮瓣
下载PDF
腰椎滑脱骨盆脊柱复位内固定器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英泽 宋朝晖 +4 位作者 韩久卉 张奉琪 吴昊天 赵立力 姚双权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58-258,299,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内固定器 脊柱复位 研制 骨盆 FIXATION SYSTEM 2005年 固定强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