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ft modes condensation in Raman spectra of(Pb-La)(Zr-Sn-Ti)O_(3)ceramics
1
作者 Alexander N.Vtyurin Alexander S.Krylov +5 位作者 Svetlana N.Krylova Alexander S.Oreshonkov Xiaoyong Wei Yujun Feng Ran Xu Tian Zhao 《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s》 CAS 2019年第3期25-28,共4页
Low frequency Raman spectra of(Pb_(0.97)La_(0.02)T(Zr_(0.864)Sn_(0.04)Ti_(0.096))O_(3)ceramic samples have been studied near cubic to antiferroelectric phase transition at about 200℃.A set of low frequency soft modes... Low frequency Raman spectra of(Pb_(0.97)La_(0.02)T(Zr_(0.864)Sn_(0.04)Ti_(0.096))O_(3)ceramic samples have been studied near cubic to antiferroelectric phase transition at about 200℃.A set of low frequency soft modes were observed restoring below the transition point,in addition to the known one above 100 cm^(-1).These modes show strong damping anomalies at the transition point that supposes considerable intermode interactions via damp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ceramics phase transition Raman scattering soft mode
原文传递
The Soft Mode Phase Transition in Bi_2Ti_4O_(11)
2
作者 邹广田 孟进芳 +2 位作者 赵永年 崔启良 李冬妹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1期895-899,共5页
1 Introduction In 1962, Subbarao’s thermal expansion and the dielectric measurement indicated a phase transition occurring at 250℃ in Bi<sub>2</sub>Ti<sub>4</sub>O<sub>11</sub>. T... 1 Introduction In 1962, Subbarao’s thermal expansion and the dielectric measurement indicated a phase transition occurring at 250℃ in Bi<sub>2</sub>Ti<sub>4</sub>O<sub>11</sub>. The conclusion was firstly confirmed by Raman experiment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phase transi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oftening of the mode with temperature. In our previous study, we reported its Raman spectra under high press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a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ccurs at 3.7 GPa.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half-wid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 SPECTRA soft mode phase TRANSITION free energy.
原文传递
Self-Sensing and –Actuating Probes for Tapping Mode AFM Measurements of Soft Polymers at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3
作者 Nadejda B. Matsko Julian Wagner +6 位作者 Anton Efimov Ines Haynl Stefan Mitsche Wolfgang Czapek Boris Matsko Werner Grogger Ferdinand Hofer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1年第2期72-78,共7页
Self-sensing and –actuating probes optimized for conventional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re described. 32-kHz quartz tuning forks with a chemically etched and focus ion beam (FIB) sharpened (curvatur... Self-sensing and –actuating probes optimized for conventional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re described. 32-kHz quartz tuning forks with a chemically etched and focus ion beam (FIB) sharpened (curvature radii are 5-10 nm) tungsten tip are stable at air and liquid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at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If driven at constant frequency, the scan speed of such sensors can be up to 3 Hz. AFM was performed on polymer sampl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sensor for investigation of soft materials with high dynamical tend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ing FORK SHARP Tungsten Tip AFM TAPPING mode soft Materials
下载PDF
基于能量模型的临界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软开关方法
4
作者 王议锋 杨绍琪 +2 位作者 马小勇 陶珑 王忠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9-3059,共11页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后储能元件能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死区起止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研究软开关无法实现的电路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开关管输出电容非线性特征,提出软开关实现方法,避免了复杂谐振过程的时域精确建模,提高软开关实现的准确性。最后,搭建500W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谐振过程建模的传统时域模型,所提方法将实际开通电压降低47%,使峰值变换效率提升0.4%,进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临界导通模式 能量模型 软开关 开关管输出电容
下载PDF
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荷载模式研究
5
作者 石钰锋 张涛 +3 位作者 阳军生 蒋亚龙 胡梦豪 代文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系统考虑隧道埋深、滑移面形式、侧压力系数与地层的关联,提出一种适用于软硬不均地层的盾构隧道荷载模式。对于浅埋隧道,基于椭球体理论推导极限状态下滑移面为椭圆的侧压力系数及竖向松动土压力表达式,并构建力学平衡方程推导侧压力... 系统考虑隧道埋深、滑移面形式、侧压力系数与地层的关联,提出一种适用于软硬不均地层的盾构隧道荷载模式。对于浅埋隧道,基于椭球体理论推导极限状态下滑移面为椭圆的侧压力系数及竖向松动土压力表达式,并构建力学平衡方程推导侧压力计算式;对于深埋隧道,考虑软硬不均地层突变性并对太沙基理论滑移面宽度进行合理修正,推导对应的围岩压力计算式;再结合软硬不均地层分界线位于隧道水平中线上方、下方2类典型工况,推导出隧底反力表达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所提荷载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修正惯用法荷载体系相比,所提方法得到的软土-硬土隧道顶部、下半拱竖向土压力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缩小74%和172%;相较于软土-硬土隧道,该方法应用于土层-岩层隧道时,计算得到的下半拱竖向土压力、隧底侧向土压力与实测值的误差更小,即所提荷载计算模式更符合隧道实际受荷状态,且当隧道埋深与开挖直径之比较大以及下部地层越坚硬时,其适用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硬不均地层 围岩压力 滑移面 荷载模式
下载PDF
侵蚀方式和环境对固化软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何俊 龙思昊 +1 位作者 朱元军 罗时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7-1865,共9页
以碱渣(SR)-矿渣(GGBS)-电石渣(CS)和水泥为海相软土固化剂,设置Na_(2)SO_(4)、MgSO_(4)和海水3种侵蚀溶液环境,溶液全浸泡、溶液半浸泡和土中侵蚀3种侵蚀方式.开展固化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测试,研究固化剂种... 以碱渣(SR)-矿渣(GGBS)-电石渣(CS)和水泥为海相软土固化剂,设置Na_(2)SO_(4)、MgSO_(4)和海水3种侵蚀溶液环境,溶液全浸泡、溶液半浸泡和土中侵蚀3种侵蚀方式.开展固化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测试,研究固化剂种类、侵蚀方式和环境对固化软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侵蚀方式和环境相同时,碱渣-矿渣-电石渣固化软土完整程度和强度大于水泥固化软土的.MgSO_(4)溶液环境下固化软土破损严重,强度最低.当侵蚀环境相同时,水泥固化软土完整程度和强度均为半浸泡下的优于全浸泡下的;碱渣-矿渣-电石渣固化软土在半浸泡时外观较完整,但强度却低于全浸泡方式下的.在土中侵蚀时固化软土强度较高.水泥固化软土在浸泡区会生成大量碳硫硅钙石,故其在全浸泡时强度最低;碱渣-矿渣-电石渣固化软土在未浸泡区会有较多碳硫硅钙石和盐结晶,造成其半浸泡后强度最低,半浸泡成为其最危险的侵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软土 侵蚀方式 侵蚀环境 抗侵蚀耐久性 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软体巡检机器人磁致动机制及PI滑模控制研究
7
作者 徐显金 张奕康 +2 位作者 颜海峰 刘兰兰 黄彦澔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21,共8页
为解决高压输电线刚性悬臂巡检机器人尺寸大、笨重、越障不灵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利用载流线圈在高压直流环形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驱动软体机器人以柔顺和蠕动方式高效灵活地跨越多种障碍物。对该机器人... 为解决高压输电线刚性悬臂巡检机器人尺寸大、笨重、越障不灵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利用载流线圈在高压直流环形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驱动软体机器人以柔顺和蠕动方式高效灵活地跨越多种障碍物。对该机器人进行本体构型设计并分析其工作姿态,实现稳定巡检功能;对磁致动驱动器进行理论设计和分析,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其所需驱动力进行仿真,验证理论的可实行性;通过拉格朗日法对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构建系统动力学方程,获取机器人的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MATLAB利用基于PI滑模控制法对简化后的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实行速度和角速度高精度追踪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滑模控制下,角度在1.5 s追踪上理想信号,角速度在0.3 s后追上理想信号,证明基于PI的滑模控制器能够实现对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 软体巡检机器人 磁致动 动力学建模 PI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开关电感电池均衡器的CCM软开关实现算法
8
作者 高彬桓 胡勇 +3 位作者 刘爱忠 刘俊 刘宇涵 阚加荣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9,共9页
针对开关电感的锂离子电池均衡器在小功率便携式用电设备中仍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传统控制策略控制的均衡器中开关管为硬开关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开关电感锂电池均衡器电流连续运行模式下的软开关实现算法。分析均衡器电感电流电池单体... 针对开关电感的锂离子电池均衡器在小功率便携式用电设备中仍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传统控制策略控制的均衡器中开关管为硬开关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开关电感锂电池均衡器电流连续运行模式下的软开关实现算法。分析均衡器电感电流电池单体充、放电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由此提出均衡器中开关管的软开关实现算法并分析了该算法的控制精度。通过检测电池单体的电压与充电电流的变化率可实时得到电池单体的等效阻抗与开路电压,进一步保证了算法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软开关控制算法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均衡器 开关电感 电流连续模式 软开关算法
下载PDF
一种多运动模式的软体爬行机器人
9
作者 张林贝子 苏韩飞 +2 位作者 梁小流 农卫航 丁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为了提高软体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运动模式的软体爬行机器人。首先,分别利用聚乙烯材质与聚丙烯材质的波纹管设计了软体爬行机器人的转向伸缩执行器与弯曲执行器,并通过浇注成型与3D打印技术制造了软体爬行机... 为了提高软体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运动模式的软体爬行机器人。首先,分别利用聚乙烯材质与聚丙烯材质的波纹管设计了软体爬行机器人的转向伸缩执行器与弯曲执行器,并通过浇注成型与3D打印技术制造了软体爬行机器人样机;其次,分析软体爬行机器人的平面直行、平面转向和平面杆过渡等运动模式,研究了软体爬行机器人的运动步态规律;再次,基于常曲率假设,分析压强与执行器弹性变形的关系,建立了执行器的运动学模型;最后,通过运动学试验,验证了执行器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检验了软体爬行机器人在多模式下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器人 运动性模型 多运动模式 地形适应性
下载PDF
从软物质到拓扑力学超材料
10
作者 李锋 汤正 +1 位作者 马方垣 周迪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3-682,共10页
软物质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软物质中,等静定系统恰好处在力学稳定和非稳定的边缘,展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领域,如颗粒物质、细胞骨架纤维和软体机器人等。等静定系统展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极... 软物质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软物质中,等静定系统恰好处在力学稳定和非稳定的边缘,展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领域,如颗粒物质、细胞骨架纤维和软体机器人等。等静定系统展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极化现象,一侧因力学软模而展现出柔软性,另一侧则在自应力作用下异常坚硬,这种奇特的表面性质具有拓扑稳定性,对材料内部缺陷及外部破坏不敏感,为力学材料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催生了“软物质拓扑力学”这一前沿领域。文章基于软物质的基本概念,融合拓扑能带理论,聚焦于力学超材料,讨论了软物质拓扑力学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物质 力学软模 拓扑 力学超材料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元模型的波纹管型气动软体驱动器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11
作者 吕播阳 孟庆鑫 +3 位作者 肖怀 赖旭芝 王亚午 吴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4-1425,共12页
针对一款波纹管型气动软体驱动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三元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并使用RBF神经网络补偿扰动以实现该型驱动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控制。首先搭建波纹管型气动软体驱动器实验平台,测试并分析该驱动器的动态特性,... 针对一款波纹管型气动软体驱动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三元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并使用RBF神经网络补偿扰动以实现该型驱动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控制。首先搭建波纹管型气动软体驱动器实验平台,测试并分析该驱动器的动态特性,基于上述动态特性提出波纹管型气动软体驱动器的改进三元模型;然后利用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基于最小二乘算法对其进行参数辨识,从而获得所提模型的参数;进而结合改进三元模型设计滑模控制器,使用RBF神经网络对集总扰动进行补偿,并利用Lyapunov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 气动软体驱动器 三元模型 滑模控制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适合宽范围输出的双向DC-DC变换器
12
作者 袁义生 卢梓意 刘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提出一种适合宽范围输出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结构与传统LLC双向DC-DC变换器类似,但通过开关管复用以及将谐振电感增加绕组复用为一个反激变压器,构造了多种工作模式。变换器采用PWM调制,正向功率传输时有中、低两种电压增益模式... 提出一种适合宽范围输出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结构与传统LLC双向DC-DC变换器类似,但通过开关管复用以及将谐振电感增加绕组复用为一个反激变压器,构造了多种工作模式。变换器采用PWM调制,正向功率传输时有中、低两种电压增益模式,反向功率传输时有高、中、低三种电压增益模式,所有模式中均可实现全负载范围内的软开关状态。对各模式的工作原理、增益公式推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以满足4-5节12 V蓄电池的充放电为前提,给出变换器设计和控制方法,并搭建了相应参数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宽范围 多模式 谐振 软开关
下载PDF
基于SSSC-EMD和BPNN的输电线路接地故障识别方法
13
作者 宋阳 武良 +1 位作者 马驰 王玉帅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soft sifting stopping criterion-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SSSC-EMD)和误差反馈传递型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对输电线路接地故障进行识别的方法...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soft sifting stopping criterion-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SSSC-EMD)和误差反馈传递型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对输电线路接地故障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在PSCAD/EMTDC中搭建输电线路模型,设置接地故障,将故障信号进行相模解耦后导入MATLAB中,分别使用SSSC-EMD+BPNN和EEMD+BPNN法对单相接地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进行识别对比。仿真结果表明:EEMD+BPNN法对单相接地故障的10组数据中有3组被识别为两相接地故障,对10组两相接地故障识别完全正确,故障识别的准确率为85%;而SSSC-EMD+BPNN法对单相接地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识别均正确,故障识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筛分准则 模态分解 误差反馈机制 神经网络 接地故障 故障识别
下载PDF
变模态宽电压范围双向LC谐振变换器
14
作者 袁义生 黄翌琨 +1 位作者 曹晖 黄志敏 《电气传动》 2024年第5期11-19,79,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变模态宽电压范围双向隔离型谐振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具有升压电路及反激电流馈拓扑的优势,通过复用谐振电感的预先储能和反激馈能,提高了电池侧向网侧输出的增益和变换器功率密度,减小了电路无功环流。变换器采用定频脉冲宽度... 提出了一种变模态宽电压范围双向隔离型谐振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具有升压电路及反激电流馈拓扑的优势,通过复用谐振电感的预先储能和反激馈能,提高了电池侧向网侧输出的增益和变换器功率密度,减小了电路无功环流。变换器采用定频脉冲宽度调制,根据不同的工况分别对应多种工作模式,适合宽范围输出。首先介绍了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了能量在不同方向流动时的输出增益,最后以满足在家庭分布式储能系统中电池充放电为前提,对器件和控制参数进行了设计,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压增益 软开关 宽范围 变模态
下载PDF
结合高频感知的大气偏振模式生成方法
15
作者 鲍昌皓 高欣健 +2 位作者 王文莉 王昕 高隽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大气偏振模式是一种稳定的自然属性,其在导航、探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自然环境以及周边建筑物遮挡的影响,在同一时刻获取的大气偏振信息是局部且不连续的,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影响。现有方法主要对大气偏振模式进行大范围图... 大气偏振模式是一种稳定的自然属性,其在导航、探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自然环境以及周边建筑物遮挡的影响,在同一时刻获取的大气偏振信息是局部且不连续的,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影响。现有方法主要对大气偏振模式进行大范围图像的修复,对于高频信号的修复精度十分有限导致边缘模糊。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软分割软合成的方法,对偏振信息进行冗余分割并合成,避免了高频信号的丢失,挖掘每个局部中的高频信号特征,并根据大气偏振模式时空连续性合理推测,保证重构的信息与真实信息维持一致,从而生成完整连续的大气偏振信息。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够很好地重构大气偏振模式中缺失的偏振信息,在云层干扰大于40%的实测重构实验中,本文方法的SSIM和PSNR得分相较于其他方法提高了26%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偏振模式 偏振信息重构 高频感知 软分割软合成
下载PDF
适用于直流微网系统的新型双向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16
作者 奚磊 崔巍 《电气自动化》 2024年第3期73-75,79,共4页
在传统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接口中增加储能装置作为第三端口,可有效改善因分布式新能源强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征引发的输出功率波动问题。为此提出并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升降压比直流微网系统的新型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在传统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接口中增加储能装置作为第三端口,可有效改善因分布式新能源强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征引发的输出功率波动问题。为此提出并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升降压比直流微网系统的新型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集成双有源半桥变换器和非隔离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实现了三个端口中任意两个端口之间功率的双向传输。详细分析了所提新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变换器输出特性以及控制策略,通过移相+脉宽调制控制方法,实现了宽范围的电压调节和各端口间功率的平滑切换。搭建了一台1 kW的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稳定性具有理论指导与工程实践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变换器 PWM+脉宽调制控制 软开关 混合控制策略 工作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一种多模式宽输出三桥臂DC-DC变换器
17
作者 袁义生 陶滔滔 +1 位作者 彭能 刘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1,110,共12页
针对传统LLC谐振变换器重载工作时电压增益低,难以实现宽范围输出,同时低增益工作时开关频率高,开关管损耗大、电路效率低的问题,结合全桥LLC拓扑结构和线性-谐振(L-R)调制方法,提出一种多模式宽输出三桥臂DC-DC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在全... 针对传统LLC谐振变换器重载工作时电压增益低,难以实现宽范围输出,同时低增益工作时开关频率高,开关管损耗大、电路效率低的问题,结合全桥LLC拓扑结构和线性-谐振(L-R)调制方法,提出一种多模式宽输出三桥臂DC-DC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在全桥LLC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一组L桥臂,通过将谐振电感复用为储能电感,在谐振传递能量前对谐振腔预先储能,从而提高传统谐振模式的电压增益。所提变换器采用脉冲宽度调制-脉冲频率调制(PWM-PFM)策略,具有高、中和低3种电压增益模式,拓宽了输出电压范围,且具有在全负载范围内软开关、环流小的优点。详细介绍了3种模式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时域法推出增益公式,并对器件参数和闭环控制方法进行设计,最后通过搭建一台输入400 V,输出125~500 V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高增益 三桥臂 多模式 宽范围输出 软开关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参数分析的红层泥岩高周循环加卸载损伤及变形特性
18
作者 于天佑 蒋关鲁 +3 位作者 饶千竺 陈虹羽 吴霖 刘先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为研究不同应力上限及加载频率条件下软弱红层泥岩的损伤及变形特性,基于声发射损伤监测手段开展高周循环加卸载试验,系统分析应力上限与加载频率对红层泥岩损伤及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力上限低于屈服临界动应力值时,泥岩... 为研究不同应力上限及加载频率条件下软弱红层泥岩的损伤及变形特性,基于声发射损伤监测手段开展高周循环加卸载试验,系统分析应力上限与加载频率对红层泥岩损伤及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力上限低于屈服临界动应力值时,泥岩经历先剪缩后缓慢剪胀的过程,岩样中微裂隙的发展与黏土矿物的膨胀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低频AE信号产生于静载阶段,而高频AE信号主要出现在循环加载阶段,且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超过300 kHz的超高频声AE信号占比逐渐增大;红层泥岩循环荷载下所产生的裂纹总体以张拉裂纹为主,但第I阶段剪切裂纹占比相对其他阶段较大,且随着动应力幅值减小或加载频率的增大,剪切裂纹所占比例减小;在裂隙自愈合效应下,泥岩中由动载引起的损伤裂隙会被逐渐修复,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声发射Kaiser效应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循环荷载 声发射参数分析 裂纹扩展模式 裂隙自愈合效应
下载PDF
软弱结构面劣化锚固边坡静载演化规律研究
19
作者 赵江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56-59,64,共5页
为了探讨含贯通软弱结构面锚固边坡在坡顶局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性,在验证模型试验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系统研究了锚固边坡的变形模式及应力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附加荷载的增大,数值模拟与试验的框架梁特征点变形一致,... 为了探讨含贯通软弱结构面锚固边坡在坡顶局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性,在验证模型试验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系统研究了锚固边坡的变形模式及应力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附加荷载的增大,数值模拟与试验的框架梁特征点变形一致,坡面破坏形式呈鼓肚状,实际防护应注重坡体中上部防护,加强坡腰治理。静载作用下软弱结构面改变坡体的位移及应力分布状态,在结构面内部形成剪切-拉伸破坏,并沿其形成一条潜在滑移带,最终形成楔形滑动区。中上排锚索响应明显,软弱结构面异化轴力分布机制,锚固工程施工时应考虑渐进式设计,增强中上排锚索强度和预应力幅值。研究成果可为山区公路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结构面 锚固边坡 静载 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ub-embankment plain concrete piles 被引量:2
20
作者 Qian Su JunJie Hu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5期614-625,共12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rigid piles has become a stamdard solution of meeting the high requirements of stability and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rigid piles has become a stamdard solution of meeting the high requirements of stability and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 on soft subgrade. Among several im- provement pattems, plain concrete pil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treat soft ground supported embankment.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unimproved soft ground and soft ground reinforced by sub-embankment plain concrete piles, and to learn the influences of track and vehicle load, the effect of pile spacing, as well as the compression moduli of soil layers and upper load condition on the failure modes, a series of centrifuge model tests were performed.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 placement of unimproved soft ground under the embankment increases continuously as embankment, track and train loading, and slip circle failure takes place. The deformation law of soft ground reinforced by sub-embankment plain concrete piles depends on pile spacing, compression modulus of the soft ground, and loading condition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lain concrete piles show displacement and failure patterns depending on its location, compression modulus of soft soil around the pile, and loading condi- tions.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of improved ground stability as well as the model test procedure is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e model test composite foundation plain concrete pil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EMBANKMENT soft grou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