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satility of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吴斌 刘建湘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82-386,共5页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ut from Oct. 2010 to Dec. 2012 in our department. The series consisted of 36 patients, including 21 men and 15 wo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2 years (14-83 years) and with a medium followp period of 18 months (12-24 months). Of all the cases of acute trauma, there were 10 eases of trauma of distal tibia, 9 cases of trauma of perimalleolus, and 17 cases of trauma of midfoot and forefoot.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ere diabetes (2 cases), advanced age (〉65 years, 3 cases) and ciga- rette smoking (6 cases). The reverse flow sural island flap irrigation depended on lower perforators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fasciocutaneous pedicle was 3-4 cm in width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consisted of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fascia, the sural nerve, short saphenous vein, superficial sural artery together with an islet of subcutaneous cellular tissue and skin. The most proximal border of the flap was only 1.5 cm away from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and the pivot point was 5-7 cm above the tip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No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in any case. The venous conges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got better after raising the limbs and bloodletting. Only in an old man, 1.5 cm necrosis of distal margin of his flap occurred and finally healed after continuous dressing change. One-stage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and all the donor sites were sutured and successfully heal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extend to the proximal third even near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We also concluded this flap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large and far soft-tissue defects from the distal leg to the forefoot with more versatility and it is easier to reach the recipient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al nerve reverse island flap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post-traumatic upper extremity soft tissue defects with pedicled flaps: An algorithmic approach to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被引量:2
2
作者 Ravikiran Naalla Shashank Chauhan +1 位作者 Aniket Dave Maneesh Singh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38-351,共14页
Purpose:Pedicled flaps are still the workhorse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upp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in many centers across the world. They are lifeboat options for coverage in vessel deplete wounds. In spite of ... Purpose:Pedicled flaps are still the workhorse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upp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in many centers across the world. They are lifeboat options for coverage in vessel deplete wounds. In spite of their popularity existing algorithms ar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region of upper limb;a general algorithm involving entire upper limb which helps i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s lacking. We attempt to propose one for the day to day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dicled flaps for coverage of post-traumatic upper extremity (arm, elbow, forearm, wrist & hand) soft tissue defects within the period of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7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al location of the defects. The flaps performed for different anatomical regions were enlisted. Demographic dat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An algorithm was proposed based on our experience,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made to approach to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Results:Two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Mean age was 27.3 years (range: 1-80 years), 180 were male, and 32 were female. Overall flap success rate was 98%, the following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marginal flap necrosis requiring no additional procedure other than local wound care in 32 patients (15%), partial flap necrosis requiring flap advancement or extra flap in 15 patients (7%),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11 patients (5%), flap dehiscence requiring re-suturing in 5 patients (2.4%), total flap necrosis 4 patients (2%).Conclusion:The proposed algorithm allows a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method for addressing divers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upper limb with high success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orithm upp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 RECONSTRUCTION Pedicled FLAPS DECISION making
原文传递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战杰 孙鹏 +5 位作者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四肢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4
作者 周健辉 石惠文 +2 位作者 王腾彬 冷树立 王夫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5.5 cm~10.5 cm×7.5 cm。皮瓣切取后进行适当调整以修复各种不规则的缺损创面,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仅需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8例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胸背动脉内侧支背阔肌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二期切除缺损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7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薄术,2例无需二次修整。末次随访时9例皮瓣质地及外形均良好,创伤肢体活动功能均恢复满意。7例供区直接缝合,遗留线状瘢痕,2例供区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论背阔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可靠,供区隐蔽,切取面积范围大,是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而且采取双叶切取既有利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又有利于不规则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背阔肌皮瓣 双叶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肢体创伤
下载PDF
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素娜 彭晓旭 陈海浦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分析整体预后情况。结果术后25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皮... 目的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分析整体预后情况。结果术后25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伴有小面积表皮坏死,经换药等对症干预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移植皮瓣外形可,无臃肿,质地柔软,有弹性,肘、腕以及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供区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予以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能有效促进移植部位缺损组织恢复,且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支皮瓣修复 四肢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湿性愈合理念在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创面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俞凤英 薛凤卿 +1 位作者 张梦影 杜丽萍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180例,均予以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护理,观察干...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180例,均予以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护理,观察干预情况。结果患者创面上皮化面积为(2.17±0.49)cm²,创面渗出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0.79±0.21)分、(1.24±0.41)分,创面愈合时间为(10.69±1.57)d;干预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较干预前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干预前低(P<0.05);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为满意度为96.67%。结论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干预可促进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减轻疼痛,也能调节生长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理念 综合皮肤护理 四肢骨折 软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博 李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6~2023.6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7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常规移植术)41例和观察组(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46例,对照分析两...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6~2023.6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7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常规移植术)41例和观察组(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46例,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疗效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及疗效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也能改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区 游离皮瓣移植术 四肢软组织缺损 并发症 感觉功能
下载PDF
VSD与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序贯治疗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8
作者 任胜 孙彩莲 刘文状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VSD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序贯治疗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清洁创面后分别采用持续VS... 目的探讨VSD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序贯治疗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清洁创面后分别采用持续VSD与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序贯治疗、换药+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序贯治疗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比较两组手术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等,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术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皮瓣完全存活32例(100%),对照组完全存活29例(90.62%),缺血、感染坏死3例(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按Mayo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治疗组优6例,良16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为68.75%,对照组优4例,良14例,中10例,差4例,优良率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14个月,平均(12.0±1.9)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VSD与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序贯治疗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痛苦,且皮瓣切取简便、易存活,是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背阔肌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上肢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对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黄明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对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英德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局...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对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英德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修复美观效果、血运状态恢复效果、感觉恢复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修复美观优良率、血运状态恢复优良率、感觉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7.50%、95.00%、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82.50%、80.00%、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应用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利于提升修复美观效果、血运状态恢复效果及感觉恢复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四肢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高玉凤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105-107,111,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血管定位检查方式将其分为CDU组(n=66)、CT...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血管定位检查方式将其分为CDU组(n=66)、CTA组(n=66)、联合组(n=68)。比较三组优势穿支血管识别率、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检查时间、取瓣时间、取瓣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命质量[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三组优势穿支血管识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高于CDU组,相差距离低于CDU组、C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组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相差距离与CT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与C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检查时间长于CDU组、CTA组,取瓣时间短于CDU组、CTA组,取瓣成功率高于CDU组、C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组与CTA组检查时间、取瓣时间及取瓣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I评分高于CDU组、CT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DU组、C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组与CTA组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联合CTA检查应用于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可提高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取瓣成功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缩短取瓣时间和相差距离,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二者单项检查效果,但检查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软组织缺损 修复 穿支血管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造影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信息共享平台在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杨卫娟 齐珊珊 曹新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107-109,123,共4页
目的探究信息共享平台在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一科在2021年8月-2023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信息共享平台在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一科在2021年8月-2023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信息共享平台干预,观察比较患者术后第1d、术后2周两组患者焦虑、并发症、出院准备度改善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GAD-7比较(P>0.05)。术后2周,两组GAD-7评分较入院当天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当天,两组RHDS评分比较(P>0.05)。术后2周,两组RHDS评分较入院当天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信息共享平台干预,助于缓解患者焦虑,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共享平台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焦虑 并发症 出院准备度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
12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折复位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观察组接受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下肢功能量表(LEFS)、Kofoed、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皮瓣血运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皮瓣血运状态,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功能与皮瓣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 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 胫腓骨骨折 踝周软组织缺损 下肢功能 皮瓣感觉
下载PDF
游离移植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蔡培华 刘生和 +2 位作者 王海明 阮洪江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臂皮肤缺损伴尺桡骨骨折各1例,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损伤、掌骨骨折以及前臂皮肤缺损各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6 cm×7 cm~24 cm×10 cm。术中根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形状和大小,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带部分腓动脉主干、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并切取皮瓣修复受区,将腓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的桡(尺)动静脉及头静脉吻合。术中切取皮瓣18 cm×8 cm~25 cm×12 cm。供区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修复。结果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6~13个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肢体无异常,正常行走。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形美观,血管蒂恒定,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对供区影响小,可用作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腓动脉穿支 游离移植 上肢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6
14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6 位作者 刘俊 谢松林 刘鸣江 廖前德 朱勇 胡懿颌 雷光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2个月。耕田机损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毒蛇咬伤2例,电击伤1例。其中足跟后侧合并小腿后侧皮肤、腓肠肌及跟腱不同程度缺损8例,缺损范围21cm×12cm^35cm×15cm;足跟合并足底、足背和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分别为27cm×14cm和30cm×21cm。均合并骨外露,6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胫后血管及胫神经损伤,4例合并踝关节开放感染。切取背阔肌皮瓣25cm×14cm^33cm×24cm,其中1例背阔肌皮瓣达38cm×18cm。供区均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术后10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胫神经损伤患者足底痛、温觉恢复,足内在肌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桥接腓肠肌的背阔肌肌力恢复至级,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继发溃疡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与行走功能。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1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足跟合并邻近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一种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游离移植 下肢 巨大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上肢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路来金 宫旭 +4 位作者 刘志刚 张志新 刘彬 于家傲 陈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应用于上肢软组织修复的2512例患者、2609个皮瓣。其中应用传统皮瓣修复1992例(2089个皮瓣),带蒂轴型皮瓣、肌皮瓣474例(474个),游离皮瓣46例(46个)。就其手术疗...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应用于上肢软组织修复的2512例患者、2609个皮瓣。其中应用传统皮瓣修复1992例(2089个皮瓣),带蒂轴型皮瓣、肌皮瓣474例(474个),游离皮瓣46例(46个)。就其手术疗效、各类皮瓣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1个月~9年随访,平均2.7个月。皮瓣完全成活2531个,占皮瓣总数的97.01%;完全坏死10个,占皮瓣总数的0.38%;部分坏死68个,占皮瓣总数的2.61%。传统皮瓣(2089个)术后有46个(2.2%)出现部分坏死;687个(32.9%)术后需行皮瓣去脂或整形。带蒂轴型皮瓣(474个)中有28个(5.9%)出现完全或部分坏死;82个(17.3%)术后需行整形或去脂。游离皮瓣(46个)中有4个(8.7%)出现完全或部分坏死,股前外侧皮瓣多数需行去脂术。结论传统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最高,但皮瓣质地差,需多次手术。带蒂皮瓣质地好、血管蒂恒定、移动范围广及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可行复合组织移植,但皮瓣成活率低于传统皮瓣,特别是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是制约皮瓣成活的主要因素。游离皮瓣供区隐蔽,皮瓣质地好,外形与功能易于同时修复,但手术操作复杂,限制其应用。带血管蒂皮瓣是上肢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应用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东升 盛辉 +4 位作者 汪春兰 丁浩 李小静 王邦河 宁金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5~69岁。其中创面位于足跟3例,足背2例,胫前2例... 目的探讨应用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5~69岁。其中创面位于足跟3例,足背2例,胫前2例,右小腿鳞癌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0cm×7cm~18cm×12cm,皮瓣切取范围15cm×8cm~22cm×15cm。结果术后6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2h出现皮瓣血管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静脉,植皮后成活;1例胫前创面因骨髓炎感染,经引流后皮瓣成活。创面及供区均期愈合。8例患者获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无臃肿。供区功能不受影响。结论应用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大面积肢体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下肢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以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云钦 梁再跃 +4 位作者 冯水云 海恒林 陈才平 王朝阳 朱亚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6年4月,应用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及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67岁。骶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6年4月,应用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及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67岁。骶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cm×12cm~25cm×20cm,平均20cm×16cm;褥疮5例,肿瘤1例;按褥疮分度度3例,度3例;病程3周~20年。切取分叶皮瓣范围为18cm×15cm~30cm×25cm。结果术后6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切口期愈合,1例皮瓣周缘皮肤少量缺血、坏死,经间断换药32d后期愈合。随访2~38个月,平均19.3个月,分叶皮瓣生长良好,褥疮无复发,臀大肌保留良好伸髋功能。结论带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是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软组织缺损 臀上动脉 分叶皮瓣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8
18
作者 阿玛德 余国荣 +3 位作者 陶圣祥 余黎 王显勋 彭飞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维持负压在50kPa~60kPa之间)5~7d治疗皮肤撕脱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创面41例。结果VSD5~7d,伤口均无感染...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维持负压在50kPa~60kPa之间)5~7d治疗皮肤撕脱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创面41例。结果VSD5~7d,伤口均无感染,创面缩小,肉芽新鲜,给予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引流治疗 临床观察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 皮肤撕脱伤 减压术后 方法应用 创口愈合 二期缝合 无感染 治疗后 创面
下载PDF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宾 王越 +3 位作者 尹国相 杜宝霞 于子莹 张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1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1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舌癌术后单纯...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1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舌癌术后单纯软组织缺损,接受修复重建术且全身情况耐受长时间手术者。患者先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和舌癌根治性切除,再根据缺损部位及缺损大小,设计切取皮瓣,修复重建舌缺损部位。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根据患者修复术后舌的形态、大小、体积和舌的运动情况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上臂外侧皮瓣解剖稳定,制备简单,供区瘢痕隐蔽,上肢活动及感觉无异常;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舌体形态、大小和质地达到满意,舌体运动无明显受限制,修复后患者语音和咀嚼肌吞咽功能良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成活率高,修复舌缺损后舌体外形功能良好,是理想的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软组织软损 缺损修复 上臂外侧皮瓣
下载PDF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主干血管及软组织缺损创面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伟 巨积辉 +3 位作者 李雷 周正虎 郑彬兵 赵东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结论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流桥接 下肢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