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室内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操 杨航 +2 位作者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1-655,共5页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白背飞虱 种群 生命表
下载PDF
长江中游稻区夏季飞机航捕迁入白背飞虱的轨迹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华红霞 邓望喜 +1 位作者 张宏宇 郑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根据 1977~ 1979年 3a的 7月份飞机航捕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 (Horv th)资料 ,应用轨迹分析模型 ,得出了长江中游稻区夏季迁入白背飞虱的中尺度虫源地及迁入路径如下 :1.湘东北、鄂东南区 :虫源来自桂中至湘中稻区 (2 4°~ ... 根据 1977~ 1979年 3a的 7月份飞机航捕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 (Horv th)资料 ,应用轨迹分析模型 ,得出了长江中游稻区夏季迁入白背飞虱的中尺度虫源地及迁入路径如下 :1.湘东北、鄂东南区 :虫源来自桂中至湘中稻区 (2 4°~ 2 8°N ,10 9°~ 114°E)迁入白背飞虱的迁飞路径有 2条 :①柳州→桂林→衡阳→该区 ,②柳州→桂林→邵阳→该区 ;2 .赣北、鄂东区 :虫源来自桂中至赣西稻区 (2 4°~ 2 9°N ,110°~ 115°E) ,迁入白背飞虱的迁飞路径为 :蒙山→倏县→宜春→该区 ;3.湘中、东部区 :虫源来自桂南至湘南稻区 (2 2°~ 2 7°N ,10 8°~ 113°E) ,迁入白背飞虱的迁飞路径为 :南宁→柳州→桂林→该区 ;4 .江汉平原稻区 :虫源来自桂中至湘中稻区 (2 4°~2 8°N ,10 9°~ 113°E) ,迁入白背飞虱的迁飞路径为 :宜州→三江→怀化→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稻区 夏季 飞机航捕 白背飞虱 轨迹分析 模型软件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次伟 冯炳灿 陈建明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白背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分布、趋性、发育和繁殖力是不同的。它喜欢在杂交稻(汕优6号)上生活和繁殖,取食后成虫寿命最长,取食量、产卵趋性、产卵量、田间虫量均最大,种群增长快;在粳稻上却相反;常规灿稻和糯稻介于二者... 白背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分布、趋性、发育和繁殖力是不同的。它喜欢在杂交稻(汕优6号)上生活和繁殖,取食后成虫寿命最长,取食量、产卵趋性、产卵量、田间虫量均最大,种群增长快;在粳稻上却相反;常规灿稻和糯稻介于二者之间。在同一类型品种中,抗虫品种比感虫品种在上述特性方面差异明显。说明抗虫育种和种植抗虫品种是对该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白背飞虱 种群增长
下载PDF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伟春 娄永根 +1 位作者 程家安 祝增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 ,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 1 1和协优 930 8上 ,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 ;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 930 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存在互利关系 ,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若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种内密度效应 种间互作效应 水稻害虫
下载PDF
贵州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区域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薛文鹏 金道超 杨洪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3,共7页
为明确贵州省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全年世代尤其主害代发生危害规律,采用灯光诱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近4年来贵州省4个不同稻区的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并进行了区域性对比,结果如下:三都稻区和惠水稻区的白背... 为明确贵州省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全年世代尤其主害代发生危害规律,采用灯光诱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近4年来贵州省4个不同稻区的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并进行了区域性对比,结果如下:三都稻区和惠水稻区的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多在4月中下旬,锦屏稻区和道真稻区的灯下始见日稍晚,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各稻区灯下主峰日与始见日和始盛日均呈显著正相关;4稻区年度诱虫量差异较大,三都稻区的灯下虫量最多,而锦屏稻区最少,各稻区灯下种群中,白背飞虱的雌雄性比均大于1;在第3代灯下虫量上,三都与道真存在显著差异,在第6代虫量上三都与惠水、锦屏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代虫量间不同稻区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灯下种群 发生期 贵州
下载PDF
用ELISA方法评价捕食性天敌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强 张古忍 +3 位作者 张文庆 古德祥 胡思勤 陈熙雯 《昆虫知识》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了9类捕食性节肢动物对白背飞虱的捕食阳性反应率,定量评价了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活动能力强,与稻飞虱生境相似的捕食性天敌种类表现出较高的阳性反应率;拟水狼蛛对白背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了9类捕食性节肢动物对白背飞虱的捕食阳性反应率,定量评价了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活动能力强,与稻飞虱生境相似的捕食性天敌种类表现出较高的阳性反应率;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率随水稻的生长而加强,在水稻生长后期,分别为21.53%和4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 节肢动物 白背飞虱 ELISA 拟水狼蛛
下载PDF
基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短期预报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包云轩 田琳 +2 位作者 谢晓金 陆明红 姜玉英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0-449,共10页
利用1979-2011年NCEP逐日气象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下游稻区白背飞虱逐候灯诱数据,通过对白背飞虱迁入量与主要大气环流特征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长江中下游稻区13个植保站的白背飞虱迁入始见期、北迁高峰期、南迁高峰期和终见期4个时段... 利用1979-2011年NCEP逐日气象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下游稻区白背飞虱逐候灯诱数据,通过对白背飞虱迁入量与主要大气环流特征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长江中下游稻区13个植保站的白背飞虱迁入始见期、北迁高峰期、南迁高峰期和终见期4个时段白背飞虱候发生程度的BP神经网络短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候迁入量与上一候500hPa高度的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IA)、副高西伸指数(IW)、东亚大槽指数(H500)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西风指数(IEARW)呈极显著负相关,与IW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397,与IA、IEARW、H500的相关系数均高达0.78以上。(2)白背飞虱候迁入量与上一候850hPa位势高度(hgt)、垂直速度(omega)、纬向风速(uwnd)、经向风速(vwnd)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hgt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354,与omega、uwnd、vwnd的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3)选取与白背飞虱迁入量相关显著的大气环流特征量为预报因子,按5级发生程度对白背飞虱迁入量进行分级处理,建立了迁入始见期、北迁高峰期、南迁高峰期和终见期白背飞虱候发生程度共4个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模型的预检准确率稳定在80%以上,可应用于该区白背飞虱短期预测预报。研究结果对揭示气象因子对白背飞虱迁入和发生的影响规律,作好其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适时、有效防控白背飞虱为害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入量 大气环流特征量 BP神经网络 短期预报模型
下载PDF
2009年四川米易地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苡宸 毕建春 +3 位作者 衡晓容 刘子欣 安伟 蒋春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0-55,共6页
为明确四川米易地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该文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4.8、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GRADS气象作图软件对2009年四川米易县6-7月白背飞虱迁入高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和气象背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 为明确四川米易地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该文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4.8、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GRADS气象作图软件对2009年四川米易县6-7月白背飞虱迁入高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和气象背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四川米易早期白背飞虱主要来自云南西北部,部分来自缅甸北部;②云南盛行的西南气流为白背飞虱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降水、风向切变以及下沉气流是造成米易白背飞虱大规模集中降落的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虫源地 轨迹分析 降落机制
下载PDF
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薛进 李静 +4 位作者 羊健 唐彦 梁瑶 陈剑平 张恒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60-2067,共8页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不仅自身危害水稻,而且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为了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构建...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不仅自身危害水稻,而且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为了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酵母筛选文库,试验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白背飞虱cDNA酵母表达文库,检测分析显示,白背飞虱初级文库库容量约为1.72×10~7CFU,cDNA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500~2 000 bp,重组率约为95.8%;次级文库库容量约为1.73×10~7CFU,cDNA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400~2 000bp,重组率为100%;Y187酵母菌株的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库容量约5.09×10~7CFU,插入片段大小在750~2 000 bp,重组率100%,再随机挑选36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所得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比对显示36个克隆中含有22个不同的基因,长度在750~2 000 bp,这些分析表明,该文库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的后续筛选,为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之间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 GATEWAY技术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下载PDF
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天梅 黄钰 +1 位作者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为弄清白背飞虱成虫肠道细菌组成及雌雄成虫之间的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对云南省元江县水稻田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并采用形态及16S rDNA序列比对方法进行细菌的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背... 为弄清白背飞虱成虫肠道细菌组成及雌雄成虫之间的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对云南省元江县水稻田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并采用形态及16S rDNA序列比对方法进行细菌的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背飞虱肠道内分离鉴定出细菌3门8科12属20种,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ides(50%),雌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5%),优势菌种为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quirrel(25%);雄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22%)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22%),优势菌种为产左聚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laevaniforman(22%)。其中,雌性成虫肠道内共分离获得细菌3门8科8属12种,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种;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种;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1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种;泛菌属Pantoea 1种;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2种;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1种;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2种。雄性成虫肠道内分离细菌3门8科10属12种,其中梭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1种;假杆菌属Fictibacillu 1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种;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种;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1种;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1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种;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1种;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1种;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种。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肠道内细菌共同种类有4种,分别为松鼠葡萄球菌、乙酰微小杆菌、产左聚糖微杆菌和Acinetobacter soli。该研究将为深入研究白背飞虱肠道细菌功能和雌雄虫肠道细菌组成差异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雌雄成虫 肠道细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化感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宇航 陈杰华 +1 位作者 陈雄辉 张茂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6-10,共5页
为了发掘白背飞虱的抗性稻种资源,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和大田抗虫性鉴定的方法评价4个化感水稻品种(系)以及3个非化感水稻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鉴定中化感水稻品种化感稻3号和杂交稻华两优689表现为... 为了发掘白背飞虱的抗性稻种资源,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和大田抗虫性鉴定的方法评价4个化感水稻品种(系)以及3个非化感水稻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鉴定中化感水稻品种化感稻3号和杂交稻华两优689表现为抗级;化感杂交稻组合化两优3号和华珍优3号表现为中抗;化感杂交稻组合农珍优3号表现为感虫,常规稻品钟象牙占和航美占表现为高感。苗期鉴定的抗性品种(系)中,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的蜜露分泌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的取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的田间发生虫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3项测定方法,初步鉴定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为丰富水稻抗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水稻品种 白背飞虱 抗性评价
下载PDF
2007-2012年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小武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9-785,共7页
明确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对当地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佛冈县2007-2012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及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 明确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对当地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佛冈县2007-2012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及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佛冈地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白背飞虱的灯下始见日集中在3月底至4月上旬,明显比褐飞虱早一个月,终见日均在10月下旬,差别不大;稻飞虱在早稻和晚稻期间均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灯诱高峰,早稻期间白背飞虱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褐飞虱灯诱高峰期较迟,主要在7月中旬前后;晚稻期间白背飞虱高峰期大多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高峰期在10月份;早稻期间,白背飞虱的灯诱量占绝对优势,晚稻期间褐飞虱的灯诱量上升,与白背飞虱灯诱量基本持平。因此,佛冈县稻飞虱的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灯诱 发生期 种群动态
下载PDF
白背飞虱取食后水稻幼苗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13
作者 韦雪露 卢柏亦 +3 位作者 黄福钢 李发活 刘芳 邱永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取食后苗期水稻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合成途经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解析内源激素调控水稻白背飞虱抗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UPLC-MS方法测定了白背飞虱敏感材料9311与抗性近等基因系(NIL)在白背...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取食后苗期水稻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合成途经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解析内源激素调控水稻白背飞虱抗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UPLC-MS方法测定了白背飞虱敏感材料9311与抗性近等基因系(NIL)在白背飞虱取食0、24和48 h后植株水杨酸(SA)、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生长素(IAA)4种激素含量的变化;qRT-PCR分析5个与激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抗、感植株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取食的48 h内,NIL中SA含量先升后降,而在9311中先降后升;ABA的含量在NIL中波动较小,而在9311中先升后降;IAA和JA在抗、感植株中均持续上升。激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OsPAL06、OsZEP、OsLOX和OsYUCCA1在接虫后24 h的表达量差异在抗、感植株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在0 h和48 h差异不显著。OsICS1则在接虫后48 h的表达量差异在抗、感植株达到显著水平,而接虫0和24 h后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接虫或者对照处理中,JA和ABA含量在抗性植株中均高于感虫植株,可能与抗性基因有较大关系;而SA含量和OsPAL06、OsICS1基因表达水平均表明抗性植株对白背飞虱的取食响应更迅速,在抗虫过程中能够起到明显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内源激素 QRT-PCR
下载PDF
马尔可夫链在白背飞虱发生程度预测上的应用
14
作者 余杰颖 耿坤 +1 位作者 张斌 任轲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256-2258,2264,共4页
以贵阳市1980~2010年田间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为资料,运用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的转移概率预测法组建模型,对贵阳市1985~2010年白背飞虱发生程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历史符合率达80.77%。... 以贵阳市1980~2010年田间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为资料,运用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的转移概率预测法组建模型,对贵阳市1985~2010年白背飞虱发生程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历史符合率达80.77%。同时利用模型对贵阳市2011、2012、2013、2014年白背飞虱的田间发生程度进行预报,预报结果与当年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 马尔可夫链 发生程度 预测
下载PDF
湖南早稻主栽品种对三(2)代白背飞虱种群的影响
15
作者 谢喜中 徐灵超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60-62,共3页
为研究宁乡市早稻3个主栽品种(湘早籼45、中早39和陵两优211)对三(2)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种群影响,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及遴选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室内试管单头饲养法和养虫笼群体饲养法研究了三(2)代... 为研究宁乡市早稻3个主栽品种(湘早籼45、中早39和陵两优211)对三(2)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种群影响,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及遴选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室内试管单头饲养法和养虫笼群体饲养法研究了三(2)代白背飞虱在3个主栽品种卵历期和孵化率、若虫历期和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对三(2)代白背飞虱卵的历期和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但白背飞虱若虫历期和羽化率在3个水稻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三(2)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稻陵两优211上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均显著高于常规稻湘早籼45和中早39.说明杂交稻陵两优211更适合三(2)代白背飞虱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早稻 主栽品种 种群参数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成因与防控策略
16
作者 龙向祥 段銮梅 《植物医生》 2020年第5期74-78,共5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贵州省锦屏县水稻常年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经过11年的监测与治理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抗病虫性、白背飞虱的虫源基数和带毒率、耕作制度、白背飞虱迁入期与水稻敏感期的吻合度等关系密切.本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贵州省锦屏县水稻常年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经过11年的监测与治理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抗病虫性、白背飞虱的虫源基数和带毒率、耕作制度、白背飞虱迁入期与水稻敏感期的吻合度等关系密切.本文根据病害的发生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防控
下载PDF
噻虫嗪对白背飞虱试验种群繁殖力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航 杨洪 +2 位作者 金道超 戴仁怀 周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9-514,共6页
为探究噻虫嗪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以噻虫嗪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测定了F_0代和F_1代若虫的存活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并组建了F_1代种群相对适合度生命表。结果表明,经噻虫嗪亚致死浓度... 为探究噻虫嗪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以噻虫嗪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测定了F_0代和F_1代若虫的存活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并组建了F_1代种群相对适合度生命表。结果表明,经噻虫嗪亚致死浓度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若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并且LC_(10)处理组的F_0代雌成虫寿命比对照组显著延长,而成虫产卵量无显著变化;F_1代的若虫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且产卵量有所减少,LC_(10)处理组雌成虫产卵量比对照组减少了22.24,LC_(25)处理组比对照组减少了69.96,且差异显著;LC_(10)和LC_(25)亚致死浓度处理后F_1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均下降,种群相对适合度分别下降了0.12和0.36。研究表明,噻虫嗪亚致死浓度胁迫均可抑制白背飞虱的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亚致死效应 白背飞虱 繁殖力 生命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