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齐会会 张云慧 +3 位作者 蒋春先 孙明阳 杨秀丽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33-3342,共10页
【目的】研究监测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的峰期,分析其虫源,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0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一盏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分析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Hysplit_4软件对其迁... 【目的】研究监测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的峰期,分析其虫源,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0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一盏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分析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Hysplit_4软件对其迁入高峰期进行轨迹分析确定虫源地。【结果】广西兴安县白背飞虱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大量迁入,2007年和2010年白背飞虱早期迁入量远远大于2008和2009年,4年来的最大迁入峰期随着时间推移。轨迹分析显示,虫源地主要位于越南北部、海南、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稻区。【结论】西南低空急流为白背飞虱的大规模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使得白背飞虱在本地大量降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飞 轨迹分析
下载PDF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非靶标昆虫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 霞 程家安 娄永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6-791,共6页
通过室内饲养实验及水稻氨基酸和碳、氮含量测定,比较研究了转cry1Ab水稻克螟稻(KMD1和KMD2)与其亲本秀水11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克螟稻为食可对白背飞虱的产卵期和每雌产卵量产生一定影响。以KMD2为食的白... 通过室内饲养实验及水稻氨基酸和碳、氮含量测定,比较研究了转cry1Ab水稻克螟稻(KMD1和KMD2)与其亲本秀水11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克螟稻为食可对白背飞虱的产卵期和每雌产卵量产生一定影响。以KMD2为食的白背飞虱的产卵期为7.6天,每雌产卵量为95.0粒,均显著低于以母本秀水11为食的白背飞虱的12.7天和167.5粒。但是,以KMD1为食的白背飞虱仅产卵期(8.6天)显著变短,其每雌产卵量与以其母本秀水11为食的白背飞虱无显著差异。稻苗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KMD2引起白背飞虱种群生殖力显著下降可能与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和丙氨酸含量的显著下降以及谷氨酸含量的显著上升有关。因此,转cry1Ab水稻可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产生影响,但其影响因转cry1Ab水稻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非靶标害虫 白背飞虱 种群参数 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EPG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凯 李冠华 +2 位作者 丁文兵 张一君 李有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42,共8页
【目的】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丰源优272、R9810-T、华恢1号、明恢63、麻糯谷和Rathu Heenati)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抗性差异机理,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了该虫在这6个品种三叶期稻苗上的... 【目的】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丰源优272、R9810-T、华恢1号、明恢63、麻糯谷和Rathu Heenati)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抗性差异机理,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了该虫在这6个品种三叶期稻苗上的取食行为。【方法】结合特定的EPG波形,考察了9个非韧皮部指标和22个韧皮部指标。【结果】在总记录时间8 h内,白背飞虱在品种Rathu Heenati上非刺探波np的总时间最长,其次是麻糯谷上非刺探波np的总时间,这两者间差异显著且都显著地长于其他4个品种的np总时间(P<0.05);该虫在Rathu Heenati上路径波Nc的总时间为8 523.41 s,是感虫品种明恢63 Nc总时间的2.24倍;该虫在Rathu Heenati上吸食韧皮部汁液N4-b的总时间显著地比其他品种短(P<0.05)。华恢1号和R9810-T上所有的EPG指标和感虫品种明恢63的EPG指标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白背飞虱在丰源优272上单次分泌水溶性唾液N4-a的平均时间更长,并伴随长时间的韧皮部取食。【结论】由此推测,品种Rathu Heenati可能存在不利于白背飞虱取食的忌避成分,并且在韧皮部外组织和韧皮部组织都存在抗性因子;在麻糯谷上仅存在忌避成分;然而,品种华恢1号和R9810-T可能对白背飞虱不具有明显的抗性;丰源优272可能是比明恢63更为感虫的品种。结合介体昆虫取食行为与传播持久性病毒的关系,这些结果也为利用抗白背飞虱品种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品种 取食行为 抗性 刺吸电位技术
下载PDF
烯啶虫胺对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汉祥 李燕芳 +2 位作者 张扬 廖永林 张振飞 《现代农药》 CAS 2013年第4期45-48,共4页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对广州市本地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0.613 mg/L和0.891 mg/L。2010年和201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对广州市本地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0.613 mg/L和0.891 mg/L。2010年和201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用药量为45g/hm2时,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84.28%和82.50%,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80%和8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啶虫胺 褐飞虱 白背飞虱 室内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水稻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凯 钟乐荣 +1 位作者 丁文兵 李有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1-505,共5页
为探明水稻应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基础,分析了3个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R9810–T和丰源优272)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不同时间(0、3、6、12、18、24、30和36 h)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Rathu Heen... 为探明水稻应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基础,分析了3个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R9810–T和丰源优272)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不同时间(0、3、6、12、18、24、30和36 h)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Rathu Heenati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小,R9810–T和丰源优272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3个水稻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Rathu Heenati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R9810–T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丰源优272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后稍回升;3个品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小。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比R9810–T和丰源优272受到的氧化伤害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取食胁迫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数据库技术在白背飞虱测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炜 王爱兴 +1 位作者 汪明根 谭秀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通过Foxpro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测报防治系统,由田间调查虫量、灯下虫量、气象三种数据库和三个专业程序模块组成。运行程序可快捷地完成对数据资料的查询、输入和修改,其预测模块的运行,能准确... 通过Foxpro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测报防治系统,由田间调查虫量、灯下虫量、气象三种数据库和三个专业程序模块组成。运行程序可快捷地完成对数据资料的查询、输入和修改,其预测模块的运行,能准确测报出当年7月下旬白背飞虱(高峰期)田间虫量并附有相应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可作为计算机辅助决策和防治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技术 白背飞虱 预测测报 应用 系统运行配置 系统结构
下载PDF
白背飞虱交配和产卵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航 杨洪 +2 位作者 金道超 戴仁怀 周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14-17,22,共5页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交配行为 产卵行为 孤雌生殖
下载PDF
不同食料条件下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繁殖力及存活率模拟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厚国 叶正襄 李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白背飞虱在5个生育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稻株上所产的卵,其孵化率差异不明显。若虫以取食拔节期稻株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次数、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各天存活率则以取食分率期稻株为最多。根据若、成虫存活率... 白背飞虱在5个生育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稻株上所产的卵,其孵化率差异不明显。若虫以取食拔节期稻株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次数、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各天存活率则以取食分率期稻株为最多。根据若、成虫存活率试验结果,建立了白背飞虱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上实验种群存活率模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力 白背飞虱 存活率
下载PDF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害虫田间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兰 赵奇 +2 位作者 苏州 赵杨 田本志 《世界农药》 CAS 2009年第3期28-30,共3页
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要求,进行了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和稻水象甲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剂量在90 g/hm^2~120 g/hm^2范围内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为86.55%~91.48%,对稻水象甲的防效为9... 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要求,进行了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和稻水象甲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剂量在90 g/hm^2~120 g/hm^2范围内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为86.55%~91.48%,对稻水象甲的防效为90.32%~99.18%。另外,其在速效性、持效性及防治效果等方面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10%多来宝SC、48%毒死蜱EC和25%噻虫嗪W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醚菊酯悬浮剂 水稻 白背飞虱 稻水象甲
下载PDF
吡虫啉与几种常用农药混用对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建新 胡根生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吡虫啉是浙江省仙居县用于防治白背稻虱、灰稻虱的首选药剂,很少单独使用。笔者研究了吡虫啉与6种常用药剂混用对这两种飞虱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或叠加防治效果,其用量可减少25%~50%,尤以与杀虫单、... 吡虫啉是浙江省仙居县用于防治白背稻虱、灰稻虱的首选药剂,很少单独使用。笔者研究了吡虫啉与6种常用药剂混用对这两种飞虱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或叠加防治效果,其用量可减少25%~50%,尤以与杀虫单、杀虫双混用增效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杀虫剂 混用 白背稻虱 灰稻虱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田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小军 徐红星 +4 位作者 郑许松 杨亚军 陈礼威 何锦豪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对‘深两优5814’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加影响最大,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尤其显著。施用氮肥稻田的蜘蛛数量明显高于不施用氮肥的稻田,在齐穗期以后氮肥对蜘蛛数量的影响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水稻品种及其生育期对白背飞虱和蜘蛛的数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杂交水稻 白背飞虱 蜘蛛
下载PDF
吡蚜酮等5种拌种剂防治贵州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技术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忠雪 陆金鹏 +6 位作者 刘家驹 潘化仁 陈丽莉 龙玉宁 王贞超 于丹丹 谈孝凤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3期8-12,共5页
本文采用25%吡蚜酮悬浮剂(SC)、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DS)、70%噻虫嗪种子处理水分散剂(WG)和10%吡虫啉可湿性拌种剂(WP)进行药剂拌种以确定其防效。结果表明,移栽后7d上述药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为... 本文采用25%吡蚜酮悬浮剂(SC)、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DS)、70%噻虫嗪种子处理水分散剂(WG)和10%吡虫啉可湿性拌种剂(WP)进行药剂拌种以确定其防效。结果表明,移栽后7d上述药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2.13%、84.29%、80.62%、79.54%和69.54%;水稻腊熟期上述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分别为96.15%、92.30%、89.77%、75.64%和7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种剂 吡蚜酮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防效
下载PDF
乙虫腈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乾开 李水源 +2 位作者 陈健章 谭卫娜 廖昌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3-117,共5页
乙虫腈100 g/L悬浮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效果及其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虫腈处理的试验防治稻飞虱药效明显而持久,防效达99%以上,而单用噻嗪酮50 g/667m2相对于乙虫腈处理有一定差异,乙虫腈30mL/667m2+艾美乐2 g/66... 乙虫腈100 g/L悬浮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效果及其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虫腈处理的试验防治稻飞虱药效明显而持久,防效达99%以上,而单用噻嗪酮50 g/667m2相对于乙虫腈处理有一定差异,乙虫腈30mL/667m2+艾美乐2 g/667m2对防治稻飞虱成虫与若虫者表现出较佳防治效果,各处理对天敌均无显著的杀伤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虫腈 杀虫剂 白背飞虱 褐飞虱 天敌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志杰 毛凯凯 +5 位作者 李朋岳 刘超亚 王越 李建洪 万虎 何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在18~32℃下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白背飞虱蜜露量以及酯酶(EST)、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3种解毒酶的比活力。结果显...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在18~32℃下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白背飞虱蜜露量以及酯酶(EST)、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3种解毒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随温度升高而提高,32℃下对白背飞虱的LC50值是18℃下毒力的15.6倍,表明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表现为正温度系数;温度影响白背飞虱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其蜜露排泄量显著增加;EST和P450比活力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其中EST比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钟形”变化趋势,P450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处理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GSTs随温度变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取食量和解毒酶(EST和P450)可能是导致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白背飞虱 环氧虫啶 取食量 敏感性 解毒酶 蜜露
下载PDF
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生原因浅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益民 马春平 +1 位作者 李蔚明 欧阳才辉 《生物灾害科学》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给水稻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从栽培管理措施和外部发生条件2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重发生原因既有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早、早期迁入虫量大、带毒率高、晚稻白背飞虱占比高等外部诱发... 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给水稻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从栽培管理措施和外部发生条件2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重发生原因既有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早、早期迁入虫量大、带毒率高、晚稻白背飞虱占比高等外部诱发因子,也有药剂拌种不到位、露天育秧、秧田和大田施药防治不当等栽培措施的影响。而白背飞虱带毒率、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白背飞虱发生期高度吻合是造成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早稻发病程度及虫情监测、秧田避害治虫防病、大田初期病株清除及介体防治等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带毒率监测 防控
下载PDF
云南白背飞虱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雪晴 沈慧梅 +3 位作者 尹艳琼 李向永 吕建平 谌爱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6-524,共9页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云南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为全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2011年,我们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灯监测方法对云南主要稻区的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云南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为全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2011年,我们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灯监测方法对云南主要稻区的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白背飞虱的发生和田间种群消长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云南稻区白背飞虱的总体越冬虫量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N23°55′164″以南,海拔高度为1 369 m以下有水源的稻桩、再生稻和落粒苗上,其中滇南和滇东南越冬虫量高于滇西和滇西南;灯下虫源始见期从3月初到5月下旬,滇西和滇西南最早在3月初,滇东北最晚在5月中下旬,全省有从滇西、滇西南向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逐渐延后的趋势;灯下诱集虫量表现为西南部低于东南部,全省迁入峰次数和灯下总虫量的高峰期集中在5月、6月和7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1次回迁高峰期;滇西南和滇南田间种群活动高峰在4月下旬至6月,滇东南和滇东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滇东北的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结论】云南省白背飞虱主害代在5月、6月和7月,重点发生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发生特点 种群消长 云南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信息素缓释迷向剂防治苹小卷叶蛾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涂洪涛 张金勇 +1 位作者 张蒙 陈汉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9-496,共8页
【目的】明确信息素缓释迷向剂在不同果园防治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beijingensis Zhou et Fu的持效期及合理使用密度。【方法】本研究采用信息素迷向法,分别于2013、2014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应用0.3 g/根苹小卷叶蛾信息素缓释迷向... 【目的】明确信息素缓释迷向剂在不同果园防治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beijingensis Zhou et Fu的持效期及合理使用密度。【方法】本研究采用信息素迷向法,分别于2013、2014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应用0.3 g/根苹小卷叶蛾信息素缓释迷向剂防治苹果园和桃园苹小卷叶蛾进行了试验,试验设置600、500、400根/hm^2 3个密度梯度。【结果】桃园中在苹小卷叶蛾越冬代活动前以600、500、400根/hm2处理,处理后12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86%、91.98%和70.12%,8月份以后防效显著降低。苹果园中3种密度处理后5个月对苹小卷叶蛾的防效均为100%。【结论】结合防治成本,建议桃园中早熟品种可使用信息素缓释迷向剂400根/hm^2密度进行处理防治苹小卷叶蛾,晚熟品种使用信息素缓释迷向剂5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持效性可达4个月,苹果园可使用信息素缓释迷向剂400根/hm2密度进行处理防治苹小卷叶蛾,持效期可达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小卷叶蛾 性信息素 迷向法
原文传递
云南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发生及其与田间种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雪晴 吴俨 +4 位作者 尹艳琼 李向永 谌爱东 吕建平 翟保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8,共11页
【目的】掌握云南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越冬虫源特征及其与田间种群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0-2015年,对云南省主要稻区白背飞虱的越冬虫情进行田间调查;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行程6 000 km联合... 【目的】掌握云南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越冬虫源特征及其与田间种群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0-2015年,对云南省主要稻区白背飞虱的越冬虫情进行田间调查;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行程6 000 km联合对滇西、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等10县20个稻区进行了实地越冬调研。【结果】云南省各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主要集中在23?57?N以南,海拔高度为1 608 m以下的稻区。同一稻区白背飞虱越冬虫口密度波动较大,一般在1 200头/667 m2之内,以若虫和成虫越冬,且若虫占总越冬虫量的97.33%,主要聚集在有水源的再生稻、稻桩、落粒苗和早稻秧苗上。本地越冬种群密度(越冬虫量)与秧田虫量、移栽期虫量、孕穗期虫量、大田总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稻区本地越冬虫源数量对白背飞虱种群大发生的形成贡献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越冬种群 发生 分布 云南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rice varieties to Sogatella furcifera on nymphal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Microvelia horvathi through a food chain 被引量:2
19
作者 TIE-GUANG XIA0 JIANG-XIA TA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7-321,共5页
The effects of four rice varieties highly susceptible ( Xiang-Zao-Xian31 and Jia-Yu 164 ), moderately susceptible ( Wei-You402 ), and resistant ( Zhu-Liang-You02 ) to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furci... The effects of four rice varieties highly susceptible ( Xiang-Zao-Xian31 and Jia-Yu 164 ), moderately susceptible ( Wei-You402 ), and resistant ( Zhu-Liang-You02 ) to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furcifera on the nymphal development, reproduc- tion and survival of Microvelia horoathi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food chain using SogateUafurcifera as herbivore prey. Significant longer nymphal developmental time were observed in the 1 st, 4th, 5th instar and whole nymphal stage of M. horvathi raised on S. furcifera fed ZLY02 and WY402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varieties. M. horvathi raised on S. furcifera fed resistant ZLY02 showed a significant lower survival of whole nymphal stage than those fed other three susceptible varieties. Moreover, M. horvathi raised on S. furcifera fed resistant ZLY02 had shorter female longevity and lower lifetime fecundity than those of on susceptible XZX3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 furcifera- resistant rice variety ZLY02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edator M. horvathi through a food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FOOD Microvelia horoathi rice variety sogatellafurcifera tritrophic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20
作者 李向永 谌爱东 +3 位作者 田维逵 石小云 尹艳琼 赵雪晴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明确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在不同品种、不同虫口密度及不同生育期组合条件的种群增殖能力。[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不同虫口密度,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水稻品种组合条件下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 [目的]明确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在不同品种、不同虫口密度及不同生育期组合条件的种群增殖能力。[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不同虫口密度,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水稻品种组合条件下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结果]水稻生育期和接虫密度对种群增殖倍数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品种的影响不显著。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10.0倍、8.8倍、2.6倍和1.3倍,移栽期与孕穗期、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拔节期与孕穗期、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5、10、20、40对/丛的增殖倍数分别为9.2倍、6.1倍、4.3倍、3.1倍,5对/丛与40对/丛处理间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5对/盆与20对/盆处理间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显著(P<0.05);滇泷201、两优2161、内5优306和两优多系1号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7.8倍、5.9倍、4.3倍、4.8倍,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勐海早稻区,水稻生育期对种群增殖倍数的影响极显著,接虫密度的影响显著,主栽品种对种群增殖倍数影响不显著;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迁入密度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正交实验 种群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