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flora as Influenced by Bispyribac Sodium 10% SC in Transplanted Kharif Rice 被引量:4
1
作者 S.BERA R.K.GHOSH 《Rice science》 SCIE 2013年第4期298-302,共5页
The effects of bispyribac sodium 10% SC and butachlor 50% SC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flora in transplanted kharifrice were investigated over two seasons (2010 and 2011 ) Effects of the herbicide... The effects of bispyribac sodium 10% SC and butachlor 50% SC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flora in transplanted kharifrice were investigated over two seasons (2010 and 2011 ) Effects of the herbicide on bulk dens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moisture content, soil p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well as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s were analyzed along with microflora population (total bacteria, actinomycetes and fungi).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Herbicide treatments resulted in decreases in microbial counts initially.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applied herbicides within a considerable time, the microflora populations even exceeded the initial count at 60 d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herbic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ICIDE bispyribac sodium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soil microflora population RICE
下载PDF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的菌塘土壤微生态区系特征
2
作者 姚春馨 余萍 +6 位作者 赵廷惠 自正权 王珍 鲁招弟 常艳 罗志强 田果廷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 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各理化参数高于非菌塘土,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加151.22%)、锰(增加156.38%)、铜(增加105.88%)含量差异极显著,磷、锌、镁含量差异显著。菌塘土壤中主要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非菌塘相比差异极显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优势细菌类群为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酸杆菌属(Acidipila)、热酸菌属(Acidothermus);优势真菌类群为暗梗单孢霉属(Chloridium)、Sagenomella、Glarea、锁瑚菌科未分类的属unclassified-Clavulinaceae、口蘑属(Trichol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塘土壤 理化性质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Effect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on 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Khagrachari hill district, Bangladesh 被引量:2
3
作者 Sohag Miah S.M. Sirajul Haque +1 位作者 Wahida Sumi Mohammad Mosharraf Hossai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689-694,共6页
We collected soil samples from two representative sites at Aatmile of Khagarachari hill district in Chittagong Hill Tracts. One of the sites was under shifting cultivation and the other an adjacent 13-year old teak pl... We collected soil samples from two representative sites at Aatmile of Khagarachari hill district in Chittagong Hill Tracts. One of the sites was under shifting cultivation and the other an adjacent 13-year old teak plantation. Both sites were in the same physiographic condition and same aspect with parable soil type, which enabled us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on soil micro-flora. We studie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bi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 microbes. Moisture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s well as fungi and bacterial populations, both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p≤0.001) lower in shifting cultivated soils compared to soils not under shifting cultivation, i.e. the teak plantation site. The most abundant bacteria in surface (0-10 cm) and sub-surface (10-20 cm) soils under shifting cultivation were Pseudomonas diminuta and Shigella, respec-tively, while in corresponding soil layers of teak plantation, predominant microbes were Bacillus firmus (0-10 cm) and Xanthomonas (10-20 cm).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 differences cannot be explained by soil texture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textural similarity in soils from the two sites but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moisture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in soils under shifting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fting cultivation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soil bio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microflora Chittagong Hill Tracts
下载PDF
森林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杼祺 胡振宏 +1 位作者 何鲜 黄志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木质残体分解是森林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微生物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已逐渐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对木质残体微生物构建的研究内容较为零散,基于此,本文进行了... 木质残体分解是森林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微生物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已逐渐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对木质残体微生物构建的研究内容较为零散,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综述。1)微生物通过在木质残体不断定殖和竞争维持了其群落的动态平衡。木质残体微生物来源主要包括残体自身、大气以及土壤。定殖过程在分解的各个阶段均会发生,主要包括微生物进入基质后发生的竞争和资源捕获。2)土壤、木质残体特性、气候是影响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形成的3个要素,三者均会作用于微生物源和定殖过程。3)土壤环境会影响其微生物群落,也会改变与其接触的残体水分和养分等特性。木质残体特性的差异会影响资源的可得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随着分解进行,微生物群落形成会从初期以随机过程主导转变为确定过程为主导。气候会通过温度与湿度2种气候因子作用于土壤与木质残体,表现形式主要为大气候、小气候及全球气候变化。该领域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关注早期定殖者及不同分解阶段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对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形成过程的影响。2)加强木质残体资源变化情况与对应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物种功能特性的研究。3)将木质残体分解与全球气候变化和养分循环联系起来。4)选择靶向宏基因组联用等技术辅助进行研究。综上,本文总结了森林木质残体微生物群落形成机制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与前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的维持以及森林固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微生物 木质残体 土壤 分解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云南省地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丽娟 陈叙静 +3 位作者 罗丽芬 曾兴莲 张虎山 林容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云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省份,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综述近年来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代谢功能中的应用等方面。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省份,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综述近年来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代谢功能中的应用等方面。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保持、健康评估、物质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揭示云南省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区系 云南省 多样性 环境变化 物质代谢
下载PDF
沼液还田对青储玉米田土壤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杜建涛 李靖 +2 位作者 韩非 田禹 王兵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2-17,共6页
试验将青储玉米田地分成等面积小区,利用沼液和化肥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土壤进行施肥处理,连续施用3年后,分析小区土壤的养分、机械组成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沼液还田对20~25 cm深度土壤理化指标、机械组成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将青储玉米田地分成等面积小区,利用沼液和化肥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土壤进行施肥处理,连续施用3年后,分析小区土壤的养分、机械组成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沼液还田对20~25 cm深度土壤理化指标、机械组成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储玉米地施用不同比例沼液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得到显著提升,且沼液还田比例越大,提升效果越明显;根据机械组成检测结果,施用沼液组土壤黏粒和粉粒居多,施用化肥组的粗砂和极粗砂占比较大。沼液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从门和纲层次变化分析,变形菌门(纲)、放线菌门(纲)是主要优势菌门(纲)、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施用沼液比例增加而增加。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比例发生变化,菌群种类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青储玉米种植地养分及理化性质变化,沼液与化肥为1∶1~2∶1是较佳的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机械组成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褚海燕 李振高 +2 位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曹志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31,共4页
通过纯培养试验、室内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镧对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对镧的敏感性顺序为 :放线菌 >细菌 >真菌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细菌、放线... 通过纯培养试验、室内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镧对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对镧的敏感性顺序为 :放线菌 >细菌 >真菌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作用不明显 ,在高浓度下 ,表现为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硝化细菌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大刺激率达到 70 % ,随着浓度的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并不断增强 .镧对土壤反硝化细菌作用不明显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自生固氮菌有某些刺激作用 ,随着浓度的升高 ,则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土壤硝化细菌可以作为稀土对作物增产效应的指示菌 ,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可以作为稀土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指示菌 .外源稀土对红壤微生物区系产生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在 1 50 mg/ kg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微生物区系 稀土元素 土壤生态
下载PDF
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调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104
8
作者 薛超 黄启为 +5 位作者 凌宁 高雪莲 曹云 赵青云 何欣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2-618,共7页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本文围绕连作引起的土壤中各大类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连作土壤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修复后其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与传统技术比较,介绍了454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指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肥 调控 土壤微生物区系 连作 土传病害 454测序
下载PDF
草莓根腐病拮抗真菌筛选鉴定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49
9
作者 申光辉 薛泉宏 +3 位作者 张晶 段佳丽 王东胜 杨兴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612-4626,共15页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其无菌发酵滤液对7种供试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培养96 h时,HF3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抑菌率均为100.0%。HF3菌丝对大双孢柱孢(Cylindrocarpon macrodidyma CF9)菌丝具有溶解作用,使病菌菌丝出现扭曲、变细、断裂及原生质浓缩等畸变现象;HF3和HF7 103和104倍稀释无菌发酵滤液可促进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HF7 104倍稀释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及胚芽、胚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HF3和HF7对盆栽草莓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53.0%和46.9%,同时可促进盆栽草莓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菌株HF3和HF7在草莓根表定殖数量分别为2.23×105、1.02×105CFU.g-1干土,同时减少了大双孢柱孢数量;接种HF3和HF7可有效调整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促进土壤微生态恢复平衡。【结论】通过植物病、健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可以快速筛选到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的生防真菌;HF3和HF7对草莓根腐病防治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腐病 灰黄青霉 土曲霉 拮抗活性 土壤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连作土灭菌对黄瓜(Cucumis sativus)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51
10
作者 张树生 杨兴明 +3 位作者 茆泽圣 黄启为 徐阳春 沈其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09-1817,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黄瓜的生长状况、抗病相关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黄瓜的生长,灭菌土上生长的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叶面积和鲜重均大于连作土,但随氨基酸肥料(AAF)施用量...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黄瓜的生长状况、抗病相关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黄瓜的生长,灭菌土上生长的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叶面积和鲜重均大于连作土,但随氨基酸肥料(AAF)施用量的增加,灭菌土与连作土之间的差异变小。黄瓜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在不施用AAF条件下灭菌土显著高于连作土,然而随着AAF施用量的增加,活性则相反。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灭菌土所有处理均极显著高于相对应的连作土,MDA含量则显著低于相对应的连作土。灭菌土的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连作土增加1.89~3.03倍和6.96~2.43倍,放线菌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真菌/细菌比值也显著提高。随AAF施用量的增加,连作土中的黄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减少,而灭菌土的所有处理均未分离到。土壤细菌的PCR-DGGE图谱分析表明,灭菌土DGGE图谱带明显比连作土增加,土壤间带谱的相似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灭菌土上的黄瓜未见枯萎病发生,而连作土的黄瓜发病率达31.25%~6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灭菌土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区系 PCR-DGGE
下载PDF
放线菌Act12与腐植酸钾配施对丹参生长及其根域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段佳丽 薛泉宏 +2 位作者 舒志明 王东胜 何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7-1819,共13页
探讨生防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对丹参生长及其根域微生态的影响。以常规移栽处理为对照,研究小区试验中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不同配施比例下对丹参生长、产量及抗根结线虫侵染的影响;并采用稀释平皿涂抹法测定丹参根区土壤、根表土... 探讨生防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对丹参生长及其根域微生态的影响。以常规移栽处理为对照,研究小区试验中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不同配施比例下对丹参生长、产量及抗根结线虫侵染的影响;并采用稀释平皿涂抹法测定丹参根区土壤、根表土壤、根外土壤及根系中细菌(B)、真菌(F)与放线菌(A)的数量,同时对优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下丹参根域微生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配施能增强菌剂对丹参的促生效果。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T20处理丹参出苗率较对照提高8.7%,收获时的死亡率较对照减少39.0%;茎叶鲜质量、根鲜质量、单株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以及单株根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1%、28.6%、11.1%、36.3%以及9.0%。2可以调整丹参植株根域土壤微生态平衡,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微生物区系。在丹参根表土壤中,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B/A值较对照降低78.4%,A/F值较对照增加95.0%。在丹参根系内,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95.0%,未检测到真菌和放线菌存在。3在放线菌处理丹参根区、根表土壤中,有6株优势菌可能对丹参生长及抗病有益:3株优势细菌分别为硝基愈疮木胶节杆菌(Arthrobacter nitroguajacolicus)、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和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3株优势放线菌分别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砖红链霉菌(S.lateritius)和卡伍尔链霉菌(S.cavourensis)。有2株优势菌疑为有害微生物:优势细菌为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优势放线菌为肿痂链霉菌(S.turgidiscabies)。这2种菌对其他作物的有害作用已有报道。4对丹参根结线虫侵染有强烈抑制作用,可使田间根结线虫侵染率降低49.3%。生防放线菌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后能明显促进丹参生长,提高丹参产量及抗病虫能力,调节丹参根域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放线菌剂 腐植酸钾 土壤微生物区系 优势微生物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番茄和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茄科雷尔氏菌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鹏 韦中 +4 位作者 朱震 高雪莲 邓开英 冉炜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2,共6页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1.5%和44.7%;对于未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2.7%和142.4%,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2.8%和39.6%,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43.9%和53.1%,病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73.2%和90.1%;对于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真菌和病原菌数量显著降低。PCR-DGGE分析表明,施用BOF提高了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稳定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根际土壤 微生物区系 青枯病 番茄 辣椒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林超峰 陈占全 +3 位作者 薛泉宏 来航线 陈来生 张登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3,共6页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的平均含量降低54.3%,较高山草原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分别降低74.5%和90.7%,其他养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恶化.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变化显著,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GA)平均数量分别为8.8×106、9.5×103、8.1×105cfu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降低65.8%、46.6%、57.3%,较高山草原土降低37.1%、23.3%、62.6%,较沼泽化草甸土降低90.3%、48.1%、69.6%;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较天然草地更为简单,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真菌种类数明显降低,土壤放线菌组成趋于简单化,其小单孢菌和其他菌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天然草地.三江源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土壤全磷对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植被退化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的微生物区系动态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3 位作者 包青海 刘新民 雍世鹏 廖仰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对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人工植被固定沙丘、红卫自然植被固定沙丘的结皮层和流动沙丘表层(0~ 0 5cm)中的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好气性细菌数量影响着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趋势 ;②微生物总数量分布依次排列为 :自然... 对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人工植被固定沙丘、红卫自然植被固定沙丘的结皮层和流动沙丘表层(0~ 0 5cm)中的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好气性细菌数量影响着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趋势 ;②微生物总数量分布依次排列为 :自然植被固定沙丘 >195 6年栽植区 >196 4年栽植区 >自然半固定沙丘 >1982年栽植区>流动沙丘 ;③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结皮层的形成、植物覆盖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因子有密切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坡头 固定沙丘 结皮层 土地微生物区系 人工植被 荒漠化
下载PDF
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消减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子龙 李凯明 +4 位作者 杨建忠 缪作清 李世东 侯俊玲 王文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6,共8页
通过田间移土试验,研究了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消减效应,并分析了轮作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轮作年限的增加,三七的出苗率显著增加,轮作5年和7年土壤上所栽植三七的出苗率与新土上的无显著差异.2轮作... 通过田间移土试验,研究了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消减效应,并分析了轮作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轮作年限的增加,三七的出苗率显著增加,轮作5年和7年土壤上所栽植三七的出苗率与新土上的无显著差异.2轮作使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略有下降,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3轮作后土壤中的N,P,K等主要养分含量有所降低,pH值降低,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轮作改善了三七连作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及理化性状,对三七连作障碍具有很好的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轮作效应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Ce积累对黄褐土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唐欣昀 张自立 +2 位作者 程勇 宛海峰 竺伟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在黄褐土中模拟长期使用稀土微肥产生的Ce积累以研究稀土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不同类群微生物对Ce的敏感性依序为细菌 >放线菌 >真菌 .1 0 %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细菌总数都产生抑制作用 .1 0 %吸附容量以下的Ce对放线菌总数产... 在黄褐土中模拟长期使用稀土微肥产生的Ce积累以研究稀土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不同类群微生物对Ce的敏感性依序为细菌 >放线菌 >真菌 .1 0 %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细菌总数都产生抑制作用 .1 0 %吸附容量以下的Ce对放线菌总数产生刺激作用 .5~ 50 %吸附容量的Ce对真菌总数产生刺激作用 .5%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氨化细菌都产生抑制作用 .5~ 1 0 %吸附容量和 5~ 50 %吸附容量的Ce分别对分解纤维素真菌、分解蛋白质的真菌产生刺激作用 .在高积累Ce的胁迫下放线菌、真菌、分解纤维素真菌和氨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施氮对间作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董艳 汤利 +1 位作者 郑毅 魏兰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97-1805,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4个施氮水平(0,56.25,112.5kg.hm-2和168.75kg.hm-2)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施氮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在N2(112.5kg.hm-2)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4个施氮水平(0,56.25,112.5kg.hm-2和168.75kg.hm-2)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施氮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在N2(112.5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施氮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减轻了单、间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生,且在N2水平下发病最轻。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尤其在N0、N1(56.25kg.hm-2)和N2(112.5kg.hm-2)水平下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的促进效应明显,且以真菌和放线菌的增幅较大.N0、N1和N2水平下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小麦蚕豆间作下适量施氮能有效调节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抑制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蚕豆间作 施氮量 枯萎病 土壤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春灌结合秸秆隔层促进土壤脱盐增加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2
18
作者 卢闯 逄焕成 +3 位作者 张宏媛 张建丽 张浩 李玉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87-94,共8页
为探讨春灌结合秸秆隔层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该文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以当地常规春灌水平(2 250 m^3/hm^2)为对照(CK),设置秸秆隔层深埋条件下常规春灌灌水量的100%、90%、80%、70%(W100、W90、W80、W70)4个梯度共5个处... 为探讨春灌结合秸秆隔层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该文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以当地常规春灌水平(2 250 m^3/hm^2)为对照(CK),设置秸秆隔层深埋条件下常规春灌灌水量的100%、90%、80%、70%(W100、W90、W80、W70)4个梯度共5个处理,研究河套灌区不同春灌灌水量下秸秆隔层对中度盐碱地水盐分布、微生物区系及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隔层处理20~40 cm土层含水率随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W100处理春灌后根系分布层(0~40 cm)含水率较CK、W90、W80、W70显著提高6.5%、3.6%、5.8%、8.9%(P<0.05);W100和W90处理春灌后均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盐分淋洗深度达50~60 cm,其0~40 cm盐分较CK显著降低18.9%和13.9%(P<0.05),春灌前后土壤脱盐率也分别较CK提高34.9%、30.1%(P<0.05),但W100与W90处理间春灌后土壤盐分、脱盐率均无显著差异,W80处理与CK之间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收获后,CK处理0~40 cm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W100和W90处理0~40 cm含盐量显著低于CK 27.6%和16.3%(P<0.05),但2个处理间含盐量无显著差异,W80处理与CK差异也不显著,而W70盐分含量显著最高。与CK、W80和W70相比,W100和W90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收获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增加了可培养优势菌群种类,而W90处理相比W100处理更有利于土壤真菌生长。W100处理食葵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分别较CK、W90、W80和W70增产5.3%、6.8%、11.4%和13.6%,W90与CK两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其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CK,而W100与CK处理间水分生产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来看,单纯从高产角度,当前春灌量水平结合秸秆隔层(W100)处理食葵增产效果最显著值得推荐,而从土壤脱盐、作物稳产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等综合效应考虑,在当前春灌基础上减少10%灌水量结合秸秆隔层(W90)是可推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秸秆 脱盐 中度盐碱地 土壤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英 王爽 +3 位作者 李伟群 魏丹 周宝库 王玉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2-636,共5页
文章针对哈尔滨黑土27年长期定位施肥现状进行微生物数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肥料不仅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而且也使细菌、真菌数增加。其中,施用有机肥是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 文章针对哈尔滨黑土27年长期定位施肥现状进行微生物数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肥料不仅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而且也使细菌、真菌数增加。其中,施用有机肥是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微生物区系 土壤肥力 施肥定位
下载PDF
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洁 罗华元 +3 位作者 常寿荣 王绍坤 周晓罡 王亚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79-2284,共6页
初步检测了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石屏县烟草种植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硝化细菌、解钾细菌、解磷细菌等功能有益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差异和相关性。并对所得结果分析讨论后得出:相同功能有机肥料处理的不同烟区之间在微... 初步检测了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石屏县烟草种植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硝化细菌、解钾细菌、解磷细菌等功能有益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差异和相关性。并对所得结果分析讨论后得出:相同功能有机肥料处理的不同烟区之间在微生物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土壤微生物类群在不同地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以及长期以来两地农药的施用量存在差异;而对同一烟区进行不同处理,微生物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加不同配比的功能有机肥料后对土壤微生物类群生长有一定作用。另外,通过试验还发现解磷(无机磷)细菌数与真菌数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际土壤 微生物区系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