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ement on the Tianshui Experimental Si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1940s 被引量:1
1
作者 Hongwei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8期68-71,75,共5页
The Tianshui Experimental Si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as set up in 1942.Then the first construction publicized the think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and popularized the technologies of soil and water co... The Tianshui Experimental Si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as set up in 1942.Then the first construction publicized the think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and popularized the technologi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related plants.Their efforts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ith the first high-tech and high quality R&D team,and pushed the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uilding on the stage of systematization.All of this provided rare good scientific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Nor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s Tianshui EXPERIMENTAL site of soil and water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Effected by Micro-landscape Structure
2
作者 汪洋 郑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1期2442-2444,2452,共4页
[Objective] This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to explore the soil loss con- trol effects under cultivation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oil and vegetation type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pcoming pilot proje... [Objective] This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to explore the soil loss con- trol effects under cultivation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oil and vegetation type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pcoming pilot project of ecological recovery. [Method] Both the rudiment of water locomotion functioned by micro-landscape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spatial combinations of various landscape constituents are considered, thus,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soil type, crop species and site conditions is designed in thre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sites. [Result] Soil loss estimates in experiments in South Wello significantly depended on various soil type, slope, vegetation and type of con- servation structure; grass cover tremendously reduces soil loss; legume cultivation performed better than cereal cultivation in soil loss control. [Conclusion] By conduct- ing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 a scientific reference is proposed to the agri- culture planting and protective mode for the alleviation of water and soil loss in Amhara Region, Ethiop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structure: Runof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ite condition EXPERIMENT
下载PDF
Study on micro-water-collecting technique in dryland field of spring maize
3
作者 ZHONG Zhaozhan ZHAO Jubao MEI Xurong Institute of Agrometeo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3期66-73,共8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water storage and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by means of micro water collecting technique in the dryland field of spring maiz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water storage and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by means of micro water collecting technique in the dryland field of spring maiz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depth is deeper by means of micro water collecting treatment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In micro water collecting treatment, the amount of soil water storage within 0~200 cm of soil layers increases by 50.5 mm, 13.5~58.6 mm, and 24.5 mm respectively during seedling stage, the critical stage of water requirement and the ripening and harvesting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micro water collecting technique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and adjusting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field evapotranspiration, but also can rais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which results in an obvious effect of increasing crop yield, especially in the dry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DRYLand spring maize yield micro water collecting technique water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FROM WASTELAND TO PARKLAND:THE MAKING OF CORKTOWN COMMON
4
作者 Laura Solano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2017年第4期111-140,共30页
INTRODUCTION Density,public health and safety,quality of life,and sustainability are some of the most confounding issucs that major citics face today as they cxpand in population and arca.How do we bring urban populat... INTRODUCTION Density,public health and safety,quality of life,and sustainability are some of the most confounding issucs that major citics face today as they cxpand in population and arca.How do we bring urban populations closer together in the public realm,while still providing space for the individual psyche and also incrcasing the overall sense of positive conncction 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to cach other?Robust natural landscapes have somctimes been considered a luxury within a functioning city,but morc and morc they are being recognized for the vital role they play in making citics livable.The story of Corktown Common rclatcs how a landscape built of neces-sity was also designed to deliver myriad public bencfts,including enhanced urban c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protection site sustainability landscape parks native ccologics urban prairic perched marsh water conservation stormwater managcment urban soil native plants adapted plants waterfront Toronto Corktown TORONTO Don River
下载PDF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现状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中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37-41,I0001,共6页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根据2022年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情况和2023年1月发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2023年7月水利部制定了针对...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根据2022年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情况和2023年1月发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2023年7月水利部制定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水土流失特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要点》(以下简称《审查要点》)。为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新颁布的《审查要点》和《管理办法》,针对当前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变更率过高、前期工作不扎实、水土保持内容缺失、响应法规标准要求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项目的完整性、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对主体工程的理解程度、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科学性及其他相关内容的相符性方面,对方案编制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审查要点》的条款要求进行了系统解读,明确了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审查的红线要求,为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查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现状 变更率 前期工作 项目组成 水土保持措施
下载PDF
Using ^(137)Cs technique to quantify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ecosystems in Wolong Natural Reserve, southwestern China
6
作者 GAO Jun & OUYANG ZhiY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7年第4期566-572,共7页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argeted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q...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argeted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fy the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that can represent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The 137Cs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in differ-ent natural ecosystem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The reserve, transiting from the Chengdu plain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aintains rich ecosystems from subtropical to frigid. The net soil erosion rates of 5 selected ecosystems that represent a warm coniferous-broadleaf-mixed forest, a cold-resistant deciduous taiga forest, a cold-resistant shrub, an evergreen cold-resistant taiga forest, and an alpine meadow are 0.17, 0.16, 0.13, 0.11 and 0.06 kg·m-2·a-1, respectively. Their soil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are reversed in order. The reference inventories for ^(137)C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range from 1658 to 3707 Bq·m-2 with the altitud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any attempt to de-velop effective erosion and sediment strategies in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s should consider natural ecosystem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ies ^(137)Cs technique Wolong Natural Reserve natural ecosystems
原文传递
弃渣场集雨面积量算方法的分析探讨
7
作者 苏英 唐铭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弃渣场设计周期与截排水沟设计中的集雨面积量算时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遇到有几十个弃渣场的项目,由于设计人员量算弃渣场集雨面积耗时较长,弃渣场设计周期也较长。同时,受基础资料、人为判断、软件运行等因素影响,集雨面积量算... 弃渣场设计周期与截排水沟设计中的集雨面积量算时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遇到有几十个弃渣场的项目,由于设计人员量算弃渣场集雨面积耗时较长,弃渣场设计周期也较长。同时,受基础资料、人为判断、软件运行等因素影响,集雨面积量算精度也会有差别,因此,在弃渣场集雨面积量算工作精度和效率的控制上还存在较大进步空间。本文通过探讨采用CAD量算集雨面积和采用ArcGIS量算集雨面积两种方法在弃渣场设计中的应用,得出更为便捷高效、精度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集雨面积 ARCGIS CAD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土石方综合利用、弃渣场选址与措施布局
8
作者 阳凤 蔡德文 郝连安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抽水蓄能电站的开挖量极大,弃渣处置难度大,因此开挖减量、开挖料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弃渣减量及土石方综合利用,再选择合理的弃渣场,全面梳理弃渣场选址的制约性因素,对不能直接判断是否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 抽水蓄能电站的开挖量极大,弃渣处置难度大,因此开挖减量、开挖料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弃渣减量及土石方综合利用,再选择合理的弃渣场,全面梳理弃渣场选址的制约性因素,对不能直接判断是否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弃渣场提出了溃渣数字模拟分析,并对渣场进行环保与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以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土石方综合利用 弃渣场选址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下载PDF
陇中黄土区坡面整地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冯天骄 卫伟 +3 位作者 陈利顶 于洋 杨磊 张涵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16-3225,共10页
合理的坡面整地和人工植被恢复能够改善土壤状况,进而促进植被生长和生境改善。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和整地方式下的土壤属性变化规律,对于揭示整地-植被-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基于外业采样和室内测定... 合理的坡面整地和人工植被恢复能够改善土壤状况,进而促进植被生长和生境改善。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和整地方式下的土壤属性变化规律,对于揭示整地-植被-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基于外业采样和室内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酸碱度,对比和分析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整地方式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变化的总体规律是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0—1m养分平均含量只有表层含量的43.1%—86.8%,除此之外全磷、全钾养分含量还具有波动性、富集性等特点;(2)整地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整地方式下养分含量依次为: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反坡台,植被类型养分对比结果:柠条>油松>山杏>侧柏,同时发现整地方式对速效养分的影响较大,而植被恢复对全量养分的影响占主导优势;(3)植被对不同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响应:分析植被的养分利用特点,发现侧柏对磷素的消耗较大,柠条对钾素的消耗较大,并且发现有机质含量存在波动层、渐变层和稳定层等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整地方式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土壤改良
下载PDF
石灰岩山地不同整地组合对侧柏林蓄水保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国庆 杨吉华 +4 位作者 于连家 马胜国 朱超 李星辰 艾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9-214,共6页
以新泰市汶南镇洞山小流域石灰岩山地山坡上部采取6种整地组合营造的六年生侧柏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蓄水保土功能。结果表明:(1)6种整地组合侧柏林的林木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和枯落物层蓄积量以整地深度和面积最... 以新泰市汶南镇洞山小流域石灰岩山地山坡上部采取6种整地组合营造的六年生侧柏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蓄水保土功能。结果表明:(1)6种整地组合侧柏林的林木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和枯落物层蓄积量以整地深度和面积最大的侧柏林的林木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最大,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多;林下灌草植被生物量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加。枯落物分解后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减小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渗透速率,增加了土壤蓄水量。(2)6种整地组合侧柏林与对照相比减少的土壤侵蚀量以水平阶整地2最多,为39.161t/hm2,穴状整地1的较小,为34.153t/hm2。(3)对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林分郁闭度、枯落物蓄积量、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渗透速率、增加的土壤饱和贮水量、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灌草生物量、灌草盖度和有机质含量等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均存在显著差异,按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出蓄水保土效益,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蓄水保土功能排序为水平阶整地2>鱼鳞坑整地2>水平阶整地1>鱼鳞坑整地1>穴状整地2>穴状整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侧柏林 不同整地组合 蓄水保土功能
下载PDF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永生 王棣 +3 位作者 刘劲 史敏华 张云龙 谢英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3,共6页
利用236块野外标准地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及广义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了土层厚度、海拔、坡向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因子共构成60个立地类型。参照石灰岩山地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立地划分研究结果,将60个... 利用236块野外标准地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及广义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了土层厚度、海拔、坡向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因子共构成60个立地类型。参照石灰岩山地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立地划分研究结果,将60个立地类型中的35个划为适于用材林的立地类型,剩余25个为水保林的立地类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将25个水保林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并对每个立地类型组的立地特点及生产力做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水土保持林 灌木生物量 立地类型
下载PDF
植物篱对红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邬岳阳 严力蛟 +3 位作者 樊吉 蔡喨喨 卢立峰 戴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5,共7页
在浙江诸暨红壤丘陵山区的野外径流小区条件下,设计5种不同植物篱种植模式,结合自然降雨、人工模拟暴雨试验、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抗蚀性评价等方法,研究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应和控制机理。结果显示,与裸坡相比,自然降雨下麦冬双行... 在浙江诸暨红壤丘陵山区的野外径流小区条件下,设计5种不同植物篱种植模式,结合自然降雨、人工模拟暴雨试验、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抗蚀性评价等方法,研究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应和控制机理。结果显示,与裸坡相比,自然降雨下麦冬双行植物篱处理地表径流量降低39.4%,土壤流失量降低65.8%,效果最佳。降雨前土壤含水量能显著影响径流和土壤流失的发生特征。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可作为衡量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效应的最佳指标。根据17个抗蚀性指标建立植物篱条件下红壤抗蚀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综合抗蚀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麦冬双行、黄花菜+麦冬双行、黄花菜双行、麦冬单行、黄花菜单行和裸坡。不同坡位植物篱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侵蚀泥沙主要来源集中在中下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水土保持效应 土壤抗蚀性 红壤 坡耕地 REE示踪法
下载PDF
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58
13
作者 卓慕宁 李定强 郑煜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对高速公路生态护坡工程开展试验观测,研究探讨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高陡边坡上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建植草本植被,在短期内可完全覆盖坡面,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可抑制边坡侵蚀的发育,有效控制坡面沟蚀的发生,在... 对高速公路生态护坡工程开展试验观测,研究探讨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高陡边坡上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建植草本植被,在短期内可完全覆盖坡面,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可抑制边坡侵蚀的发育,有效控制坡面沟蚀的发生,在中雨到暴雨的情况下,边坡径流系数在15.97%以下,土壤流失量极小。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机理主要与草本植被对降雨的截留、雨滴能量的削减、坡面径流的抑制、根系的锚固与加筋作用,以及生态护坡技术本身的工艺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生态护坡技术 草本植被 水土保持效应
下载PDF
高速公路建设区的水土流失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鹏 刘作新 于素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3-545,共3页
以辽宁省盘海(盘锦至海城)高速公路建设为典型,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成因和形式;利用水土流失预测数学模型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运用工程力学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提出了稳固(定... 以辽宁省盘海(盘锦至海城)高速公路建设为典型,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成因和形式;利用水土流失预测数学模型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运用工程力学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提出了稳固(定)创面和土体挡土墙工程,工程与植物措施相集成的三维植被固土网垫技术,以及人工整地与植被恢复造田利用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为高速公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周边地区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人为水土流失 防治技术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整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马祥庆 刘爱琴 +2 位作者 何智英 俞立? 林景露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7-243,共7页
通过建立径流场进行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 5年定位研究表明 ,南方林区传统的整地方式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严重水土流失。不同整地方式林地水土流失表现为 :全垦 >带垦 >穴垦 ;随整地破土面增大 ,林地表层... 通过建立径流场进行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 5年定位研究表明 ,南方林区传统的整地方式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严重水土流失。不同整地方式林地水土流失表现为 :全垦 >带垦 >穴垦 ;随整地破土面增大 ,林地表层土壤砂质化愈明显 ,林地养分含量下降 ,整地对林地的干扰主要集中在 0~ 2 0cm土层 ;不同整地方式杉木生长效应表现为 :全垦 >带垦 >穴垦 ,随时间推移 ,整地对杉木生长的影响逐年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地方式 杉木 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 人工林
下载PDF
防冲刷基材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超 许文年 +2 位作者 周明涛 郭萍 刘黎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结合人工边坡的特点及其生态治理的原理,在生态防护工程中引入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同时介绍该技术主要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河南燕山水库植被护坡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PEB生态护坡技术的施工工艺,并通过监测工程实施后植物生... 结合人工边坡的特点及其生态治理的原理,在生态防护工程中引入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同时介绍该技术主要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河南燕山水库植被护坡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PEB生态护坡技术的施工工艺,并通过监测工程实施后植物生长、浅层防护和水土保持的效果,对该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技术 生态护坡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小华 李小平 张利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2004年春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坡示范工程,主要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等3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对生态护坡进行了连续3年(2004~2006年)的现场监测,以研究护坡... 2004年春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坡示范工程,主要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等3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对生态护坡进行了连续3年(2004~2006年)的现场监测,以研究护坡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杞柳枝、垂柳枝、结缕草等护坡植物生长良好,其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有效地控制了河岸土壤侵蚀,并为其他生物创造了稳定生境。本地草本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物种数和盖度均增加,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增强。表层土壤和浅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测定结果显示生态护坡的土壤抗侵蚀性明显增强,3年中各类生态护坡均未出现明显的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护坡 水土保持效益 生态监测 护坡植物 土壤抗剪强度
下载PDF
石灰岩山地不同整地方式对侧柏林土壤蓄水保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星辰 杨吉华 +4 位作者 于连家 马胜国 张国庆 艾钊 胡建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59-65,共7页
以新泰市汶南镇石灰岩山地洞山小流域上部采取水平阶整地、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3种不同整地方式营造的6年生侧柏林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10月采用样收获法测定枯落物蓄积量和灌草生物量,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蓄水性能,单环... 以新泰市汶南镇石灰岩山地洞山小流域上部采取水平阶整地、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3种不同整地方式营造的6年生侧柏林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10月采用样收获法测定枯落物蓄积量和灌草生物量,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蓄水性能,单环定量加水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标尺法测定土壤侵蚀量,研究不同整地方式对侧柏林土壤蓄水保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平阶整地的侧柏林土壤物理性状最好,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最高,鱼鳞坑整地次之,穴状整地最差,水平阶整地的土壤渗透速率最快,穴状整地最慢;2)水平阶整地的侧柏林林木生长量和枯落物层蓄积量均最大,穴状整地的最小;3)3种整地方式侧柏林的林下灌草生物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对照>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4)与对照相比,水平阶整地侧柏林增加的土壤饱和贮水量最大,为117.69m3/hm2,其次为鱼鳞坑整地,为97.04 m3/hm2,穴状整地最小,为78.90 m3/hm2;5)与对照相比,水平阶整地减少的土壤侵蚀量最大,为39.161 t/(hm2.a),穴状整地的最小,为34.569 t/(hm2.a)。该研究为石灰岩退化山地山坡上部营造水土保持林选择整地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林 整地方式 土壤饱和贮水量 土壤侵蚀量 石灰岩山地
下载PDF
六盘山北侧不同立地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建立 王彦辉 +3 位作者 程丽莉 余新晓 管伟 杜阿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对六盘山北侧不同立地类型华北落叶松、阳坡草地、半阴坡草地、虎榛子灌丛和沙棘灌丛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调查和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持水性能和渗透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范围为520.34~585.... 通过对六盘山北侧不同立地类型华北落叶松、阳坡草地、半阴坡草地、虎榛子灌丛和沙棘灌丛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调查和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持水性能和渗透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范围为520.34~585.82 mm,初始渗透率变化范围为0.76~9.71 mm,稳定渗透率变化范围为0.50~2.93 mm/min,比较后发现营造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具有很好的增加入渗和涵养水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立地类型 土壤持水能力 渗透性能 涵养水源
下载PDF
旱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济 王世杰 +2 位作者 陈曦 蔡景行 付谨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0-534,共5页
在耕作农艺措施方面连续2年进行年试验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也能取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在工程梯化资金投入有限,生物梯化措施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在坡耕地上大面积推广横坡垄... 在耕作农艺措施方面连续2年进行年试验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也能取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在工程梯化资金投入有限,生物梯化措施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在坡耕地上大面积推广横坡垄作、横坡聚垄区作等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有着较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耕地 耕作技术 旱坡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