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Arthropods in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 of the Mountainous Region in Northern Hebei,China 被引量:17
1
作者 ZHU Xinyu GAO Baojia +1 位作者 YUAN Shengliang HU Yunch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Soil fauna have been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utrient cycling.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soil arthropods in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 in the mountainous ... Soil fauna have been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utrient cycling.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soil arthropods in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northern Hebei,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 of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in this area.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forest-steppe ecotone 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on changes in mountain soil fertility,which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mountain ecotones.From the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a total of 7994 individual soil arthropods were collected,which belonged to 25 groups,6 classes and 24 orders.Acarina,Hymenoptera and Collembola were the dominant groups in the ecotone.The number of Acarina was higher than Collembola,and this phenomenon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other areas in the same climate zone.The increased abundance of rare groups in the Forest zone with the richer vegetation,higher arthropod abundance and more substantial litter depth,c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reaction to the suitable soil environment and food supply.And these rare groups we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biotic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soil quality.The analysis of community diversity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index (d),the Shannon-Wiener index (H'),the evenness index (J) and the density-group index (D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orest zone,lower in the forest-steppe zone,and lowest in the meadow-steppe zone.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is ecotone.Groups and individuals of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the three zones were present in greater numbers in the middle of the rainy season than in the early or late periods of the rainy season as a whole.At the same time,seasonal changes in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from different plots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habitat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rthropods DIVERSITY Composition ECOTONE Seasonal change
下载PDF
Soil Arthropod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Following Land Application of Swine Slurry
2
作者 Nicole R. Schuster Julie A. Peterson +2 位作者 John E. Gilley Linda R. Schott Amy M. Schmidt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年第2期150-163,共14页
Soil arthrop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utrient cycling and maintenance of soil structure, and their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provide an ind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quality of soil. Land application of livestock ma... Soil arthrop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utrient cycling and maintenance of soil structure, and their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provide an ind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quality of soil. Land application of livestock manure provides crop nutrients and may also impact the soil arthropod communi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quantify soil arthropod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for a period of one year following swine manure application via broadcast or injection. Arthropods were extracted from plot soil samples using Berlese funnels, identified and counted, and the QBS index (Qualità Biologica del Suolo)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soil sample. Collembola (Hypogastruridae and Isotomidae) populations were greater (p p in the injec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broadcast and control treatments. Acari populations and the QBS index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manur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rthropod MANURE Nutrients SWINE SLURRY soil Health soil Properties
下载PDF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Under Agricultural Land Use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3
作者 WU Dong-hui ZHANG Bai CHEN P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1-455,共5页
Soil macro-arthropod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Jili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emphasis laid on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in relation to the types of land-use, i.e., farm yard, farm land... Soil macro-arthropod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Jili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emphasis laid on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in relation to the types of land-use, i.e., farm yard, farm land and Three-North Forest Shelter Belt. Soil macro-arthropods were hand-sorted in the field. A total of 2 357 soil macro-arthropod individuals was captured and fell into 70 famili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ype of land use affected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he soil macro-arthropods community,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s change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macro-arthropods in the soil profile, and improved the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macro-arthropods in the lower soil layers especially in July.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different groups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had various responses to land us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acro-arthropods black soil land use Jilin Province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区蚁丘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周磊 刘任涛 曾飞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52-9263,共12页
为阐明固沙植被区中蚂蚁筑巢活动形成蚁丘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于2022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植第5、8、34、57年的固沙植被区中,分别采集蚁丘内、外土壤样品,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了固沙植被演替过... 为阐明固沙植被区中蚂蚁筑巢活动形成蚁丘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于2022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植第5、8、34、57年的固沙植被区中,分别采集蚁丘内、外土壤样品,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了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蚁丘内外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包括球角虫兆属、等节虫兆属和小真古螨科,分别从第8、34、57年开始呈现出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的分布特征(P<0.05)。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个体数及总个体数均从固沙植被建植第8年开始,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P<0.05)。(2)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表现为从固沙植被建植第34年开始,表现为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P<0.05),而且34年固沙植被区蚁丘内分别是蚁丘外的1.6倍、2.2倍,57年固沙植被区蚁丘内分别是蚁丘外的2.3倍、3.9倍;均匀度指数仅在固沙57年呈现出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P<0.05)的分布特征,即蚁丘内是蚁丘外的5.4倍。(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在固沙初期,土壤黏粒含量是影响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在中后期则为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综合分析表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演替初期蚁丘仅增加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而只有在长期演替后蚁丘才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个体数和多样性、直至改变群落组成结构,并对裸沙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分布具有重要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固沙植被区 生态系统演替 蚁丘 腾格里沙漠
下载PDF
不同植物群落生境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以横滨国立大学校园绿地为例
5
作者 任斌斌 王建红 +2 位作者 王月宾 邵金丽 李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以横滨国立大学校园绿地为例,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与植物群落生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共获土壤节肢动物6984头,隶属8纲30目140科,等脚目等3目、甲螨目等4目分别为大、小型节肢动物优势类群;2)石蜈蚣目等6目、棘䖴科等13科... 以横滨国立大学校园绿地为例,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与植物群落生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共获土壤节肢动物6984头,隶属8纲30目140科,等脚目等3目、甲螨目等4目分别为大、小型节肢动物优势类群;2)石蜈蚣目等6目、棘䖴科等13科,端脚目1目、跳虾科等2科的密度在不同样地间分别存在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粗节地蜈蚣科可作为里山高草地的指示性物种;3)不同样地土壤节肢动物多度与α多样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道路林与其他各样地的β多样性均具有较高相似性,而草地与其他样地的β多样性相似度最低;4)土壤节肢动物多度等6项指标与绿地植物群落生境因子关系密切,凋落物厚度是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将为城市绿地建设和养护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城市绿地 日本
下载PDF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4
6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2 位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1,共8页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人工林地 多样性指标 密度-类群指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朱新玉 高宝嘉 +3 位作者 毕华铭 王文勋 袁胜亮 胡云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67-2572,共6页
在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区进行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调查,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25类,10420头,分属于6纲24目.交错区地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有8类,稀有类群15类.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表明,... 在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区进行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调查,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25类,10420头,分属于6纲24目.交错区地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有8类,稀有类群15类.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表明,森林带的多样性指数(H′)、密度-类群指数(DG)和均匀度指数较大,而草甸草原带各种指数较小.pH值与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关联度较大,而温度和含水量与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关联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交错带 土壤节肢动物 关联度 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彭涛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文礼章 郑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4,共6页
掌握城市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对保护城市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北京市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共得土壤节肢动物样本4 984个,隶属6纲16目,共36个类群,其中蜱螨目、蚁科和弹尾目是优势类群,分别占个... 掌握城市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对保护城市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北京市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共得土壤节肢动物样本4 984个,隶属6纲16目,共36个类群,其中蜱螨目、蚁科和弹尾目是优势类群,分别占个体总数的32.60%,27.83%,26.91%。不同功能区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不同,平均密度为公园>机关单位>校园>工业区>交通干线>住宅区,丰富度为公园>交通干线>校园>工业区>机关单位>住宅区。不同地表植被状况下,土壤节肢动物的平均密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排序均为林地>草地>行道树>裸地。另外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北京市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同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土壤节肢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西双版纳2种热带雨林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1 位作者 沙丽清 冯志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32个 ) ,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2类林地均具明显的表聚现象。从多样性尺度看 ,山地雨林密度 -类群指数高于季节雨林 ,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群落结构 分布特征 山地雨林 季节雨林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草地开垦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功能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任涛 朱凡 +2 位作者 贺达汉 辛明 徐坤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40,共7页
在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附近,选择耕作10年和20年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周围封育草地为对照,采用手拣法调查了不同类型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生物量,并依据食性差异对土壤节肢动物功能群进行了划分,旨在分析草地开垦活动及耕作... 在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附近,选择耕作10年和20年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周围封育草地为对照,采用手拣法调查了不同类型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生物量,并依据食性差异对土壤节肢动物功能群进行了划分,旨在分析草地开垦活动及耕作时间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开垦降低了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丰富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尤其对个体数与丰富度的影响较大(p<0.05),而农田耕作时间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影响较小(p>0.05);(2)草地开垦降低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类群的个体数和丰富度,尤其对捕食性类群的个体数影响较大(p<0.05),而农田耕作时间产生的影响较小(p>0.05);(3)捕食性类群生物量表现为草地和耕作10年农田显著高于耕作20年农田(p<0.05),而草地开垦与耕作时间对植食性类群生物量的影响相对较小(p>0.05);(4)基于个体数、丰富度和生物量的不同类型样地间功能群营养级关系(捕食性:植食性)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5)草地开垦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和功能群数量特征产生负向作用,而农田耕作时间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草地开垦与耕作时间对功能群营养级关系影响相对较小,而耕作时间对捕食性类群生物量分布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开垦 农牧交错区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功能群
下载PDF
大夏河甘南段河流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德来 陈凌云 +4 位作者 史红全 韩亚鹏 许姝娟 普布 马正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2-450,共9页
采用国际通用采样方法,在春、夏、秋三季对大夏河甘南段河流湿地6个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8 743只,隶属于3纲9目33科35类,其中,大... 采用国际通用采样方法,在春、夏、秋三季对大夏河甘南段河流湿地6个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8 743只,隶属于3纲9目33科35类,其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 743只,占捕获量的35.52%;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6 000只,占64.48%;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摇蚊科幼虫和长足虻科幼虫;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绥螨科、绒螨科、等节跳属和原等跳属.在不同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表现出了明显季节变化,其高低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不同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高原寒区河流湿地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湿地 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 特征 季节动态 甘南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刀耕火种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效东 唐勇 唐建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7,共6页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刀耕火种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火烧 1周后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从次生林地的 14类、5 6 4头降为 7类、16 4头 ,并且在群落组成上发生了较...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刀耕火种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火烧 1周后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从次生林地的 14类、5 6 4头降为 7类、16 4头 ,并且在群落组成上发生了较大变化。膜翅目在烧后 1天成为突出优势类群 ,蜱螨目在烧后 1周成为唯一的优势类群。而在多样性方面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数 (丰度 )、个体数 (多度 )和DG多样性指数在刀耕火种过程中均降低。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因刀耕火种干扰发生了很大变化 ,尚存土壤节肢动物随干扰强度的加剧 ,出现逐步由土壤表层向深层迁移的现象。一些土壤节肢动物在土层间做垂直迁移活动 ,说明土壤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刀耕火种对它们的破坏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耕火种 变化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热带次生林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新玉 高宝嘉 +1 位作者 袁胜亮 胡云川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对河北北部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区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交错区3个地带(森林带、森林-草甸带和草甸-草原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相似,均为蜱螨目和弹尾目,但不同生境中优势类群所占群落... 对河北北部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区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交错区3个地带(森林带、森林-草甸带和草甸-草原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相似,均为蜱螨目和弹尾目,但不同生境中优势类群所占群落总数的比例不同,并且各样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组成差异较大.3个地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数与DG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总体表现为秋季多样性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同时各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因生境条件不同而形成各自的季节消长特点.3个地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交错带 群落结构 优势类群 季节变化 多样性
下载PDF
砂仁种植对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1 位作者 郑征 沙丽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了探讨砂仁种植对热带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及林下砂仁种植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2种生境、不同季节 3次取样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 3772个 ,隶属 6纲 2 3目 ,... 为了探讨砂仁种植对热带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及林下砂仁种植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2种生境、不同季节 3次取样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 3772个 ,隶属 6纲 2 3目 ,其中砂仁地中膜翅目 (蚂蚁 )、蜱螨目、半翅目为优势类群 ,占全捕获量的 73 32 9% ,而季节雨林中膜翅目 (蚁类 )、蜱螨目、鞘翅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 ,占全捕量 89 778%。 2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的水平分布差异显示为季节雨林高于砂仁地 ,垂直分布显示季节雨林为土壤表层多于下层 ,表聚现象明显 ,砂仁地因受人为活动影响 ,其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具有较大变化 ,出现下层高于表层的逆向分布 ;2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化趋势相近 ,均表现为干季高于雨季 ,其中砂仁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在干热季最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种植 季节雨林 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查广才 梁来荣 周昌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苔藓土壤中分布着种类和数量丰富的节肢动物 ,主要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上海市区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 ,用 Tullgren分离装置 ,共收集土壤节肢动物 1 95 4 2只 ,隶属 5纲 1 1目 46科 5 8种。螨类和弹尾类共... 苔藓土壤中分布着种类和数量丰富的节肢动物 ,主要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上海市区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 ,用 Tullgren分离装置 ,共收集土壤节肢动物 1 95 4 2只 ,隶属 5纲 1 1目 46科 5 8种。螨类和弹尾类共占总捕量的 97.4%,为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螨类占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种类的 74.2 %,个体数量的 79.7%,是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类群。优势种跗线螨 ( Tarsone-mus sp.)和真长须螨 ( Eustigmaeus clavated)均取食苔藓 ,并耐受低温 ,跗线螨占节肢动物总捕量的 45 %,真长须螨占 1 5 %。苔藓层节肢动物以螨类的前气门亚目为主 ,多为优势种和常见种 ,个体数量多 ,而土壤层节肢动物以螨类的隐气门亚目和弹尾类为主 ,种类较丰富。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主要由螨类决定 ,受季节的影响明显 ,5月和 1 0月份多样性指数最高 ,1月份最低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土壤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分析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64
16
作者 柯欣 梁文举 +4 位作者 宇万太 谢荣栋 翁朝联 杨毅明 尹文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00-604,共5页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撂荒、林地、旱田、水田 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 .应用个体数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 ,研究了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撂荒、林地、旱田、水田 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 .应用个体数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 ,研究了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结果表明 ,撂荒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 4个群落参数均为最高 ,旱田均为最低 ,季节变化影响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 ,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影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型 .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鉴定出土壤微节肢动物 12个类群 ,撂荒、林地、旱田中弹尾目 (Collem bola)和蜱螨目 (Acarina)为优势类群 ,双翅目 (Diptera)、鞘翅目 (Coleoptera)和膜翅目 (Hymenoptera)为常见类群 ,水田中弹尾目、蜱螨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 ,鞘翅目为常见类群 .各土地利用方式、各季节均在表层土壤出现的类群最多、密度最高 ,中层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指示生物 土地利用 下辽河平原
下载PDF
吉林省黑土区农业生境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农田、居民点园地和“三北”防护林等典型农业土地利用生境作为研究样地,于2003年7月和9月分别进行大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研究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 目的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农田、居民点园地和“三北”防护林等典型农业土地利用生境作为研究样地,于2003年7月和9月分别进行大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研究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结果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357只,分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5纲9目70科。结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差异显著;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向土壤下层移动,其中7月下移最为明显;此外,不同类群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节肢动物 黑土 农业土地利用 吉林省
下载PDF
不同生境土壤跳虫及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振 赵琴 +2 位作者 李迪强 李密 谷志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8,共11页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种生境的土壤跳虫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Tullgren干漏斗法共分离出土壤跳虫1 830头,隶属4目10科19属;罐诱地表节肢动物12目24科34属1 136头。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跳虫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油茶林,多样化的地表植被和凋落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跳虫的多样性,但对地表节肢动物没有显著影响;而油茶人工林不同垦复方式对跳虫群落和地表节肢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均影响显著,适当垦复对于增加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节肢动物 生境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地表凋落物和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2
19
作者 余广彬 杨效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为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地表凋落物的关系,2001年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西双版纳23年次生林、35年次生林、季节雨林地表凋落物及其中的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所获数据表明,地表凋落物数量(现存量干... 为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地表凋落物的关系,2001年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西双版纳23年次生林、35年次生林、季节雨林地表凋落物及其中的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所获数据表明,地表凋落物数量(现存量干重)和质量(N和C/N)总体上表现为35年次生林最好,23年次生林次之;蜱螨目和弹尾目为3林地地表凋落物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类群,膜翅目蚂蚁、马陆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常见类群。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和个体相对密度均表现为35年次生林>季节雨林>23年次生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以季节雨林最高,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示为23年次生林最高,35年次生林的优势度指数最高,3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组成相似性达到较好水平。相关分析表明,3种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与林地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呈正相关,而现存凋落物N元素储量与土壤节肢动物的相关性仅表现在23年次生林和季节雨林。研究认为,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与森林植被演替密切相关,其群落个体数量和多样性受森林地表凋落物数量、质量的调控,但其他环境因素如捕食效应、人为干扰等影响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地表凋落物 养分元素 次生演替 热带森林
下载PDF
云南思茅山区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境之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效东 佘宇平 +2 位作者 陶滔 朱启忠 扈克明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对思茅山区6种类型生态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和个体组成及水平、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将其与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关系进化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思茅山区 茶园 土壤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