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parallel seismic testing for integrity of cemented soil columns 被引量:4
1
作者 HUANG Da-zhi CHEN Long-zh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746-1753,共8页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parallel seismic (PS) testing for the integrity testing of cemented soil columns are in- 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three-dimensional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for the pile-soil syste...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parallel seismic (PS) testing for the integrity testing of cemented soil columns are in- 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three-dimensional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for the pile-soil system is established for impulse responses. Under saturated soil or unsaturated soil condition, several vibrating velocity-time histories at different depths in parallel hole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shows that the length of the pile and the one-dimensional (1D) P-wave velocity in the pile can be determined easily from the features of the mentioned velocity-time histories. By examining the slopes of the first arrival time plotted versus depth or the depth where the amplitude of the first arrival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length of the pile can be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3D P-wave propagation through the saturated soil and the defect of the cemented soil column on the velocity-time histori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地震测试 水泥柱 整体性测试 数字模拟
下载PDF
Column test of gasoline hydrocarbon removal from soil by soil vapor extracting
2
作者 Wei HE Honghan CHEN Fei LIU Chunfang ZH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汽油污染 土壤通风 萃取方法 碳氢化合物 土壤化学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互层对土壤水分运移及土体微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李培月 李佳慧 +2 位作者 吴健华 王远航 陈银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大多与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有关,而马兰黄土-古土壤互层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影响显著。为揭示古土壤阻滞作用下黄土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对黄土体微结构的影响,为黄土地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以陕西省... 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大多与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有关,而马兰黄土-古土壤互层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影响显著。为揭示古土壤阻滞作用下黄土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对黄土体微结构的影响,为黄土地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以陕西省泾阳县南塬的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模型进行水分入渗试验,研究黄土-古土壤互层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微结构测试、分形维数和概率熵等指标的计算,分析黄土-古土壤互层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对黄土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古土壤层的透水性弱,湿润锋抵达黄土与古土壤界面处产生瞬态滞水,且随着入渗强度增加滞水时间增加;古土壤层影响下黄土与古土壤界面处的滞水会导致孔隙结构相互连通,孔隙空间平均增加4.13%,孔隙方向概率熵平均减少0.029,分形维数平均减小0.076,即古土壤层的阻水作用使得界面处黄土的孔隙空间增大,孔隙排列有序,孔隙形态规则。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土柱试验 水分入渗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动态浸出特征及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
4
作者 庄钧懿 成一知 +7 位作者 侯一哲 刘玉兰 王锴 程莉蓉 丁爱中 纪智慧 徐巍 王承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4、15 d,而间歇淋溶模式的Cr(Ⅵ)浸出效率略低于连续淋溶模式,这主要是受到土壤中孔隙水更新效率的控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6构建试验中Cr(Ⅵ)迁移的模型,计算连续、间歇2种淋溶模式下6种不同情景中Cr(Ⅵ)的质量浓度变化及累积浸出质量,结合模型计算与柱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当土壤中Cr(Ⅵ)质量分数达到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后,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为地下水Ⅴ类水标准(0.1 mg/L),此时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同一时间段内,间歇淋溶柱高流速情景下有最小淋出率(33.67%),连续淋溶柱高流速情景有最大浸出率(83.99%)。研究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修复标准对地下水的影响,即水土共治。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水土共治 地下水 柱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橡胶加筋膨胀土共振柱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勇 时伟 张瑾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27,42,共9页
废弃橡胶可以较好地改良膨胀土的力学性能及胀缩特性,本试验考虑不同初始条件对橡胶加筋膨胀土(Expansion Soil-Rubber,ESR)动剪切模量影响,采用NGZ-20共振柱试验机开展不同含水率、橡胶掺量和颗粒粒径的系列研究,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 废弃橡胶可以较好地改良膨胀土的力学性能及胀缩特性,本试验考虑不同初始条件对橡胶加筋膨胀土(Expansion Soil-Rubber,ESR)动剪切模量影响,采用NGZ-20共振柱试验机开展不同含水率、橡胶掺量和颗粒粒径的系列研究,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ESR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与剪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橡胶掺量和含水率的增加,加筋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降低;在1×10^(-6)<γ<1×10^(-4)剪应变范围内,动剪切模量衰退明显,橡胶掺量变化较含水率改变对动剪切模量衰减影响更为显著;橡胶粒径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明显,但对动剪切模量衰减曲线影响不大。试验所得动力参数可以为橡胶改良膨胀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橡胶加筋 共振柱试验 动剪切模量 剪应变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的水力特性试验
6
作者 张文生 景何仿 +2 位作者 王维红 窦炳琰 陈秋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壤含水率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和渗透系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van Genuchten(VG)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对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各层土壤在水吸力相同时,施加不同改良剂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大于对照组,而有机改良剂处理组要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2)改良后水分特征曲线及相应VG模型中的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3)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有所减小,而无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变化不太明显;(4)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土柱中水分入渗的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有不同程度增大,有机改良剂处理组增大幅度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综上所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速度及其他水力参数都有较大影响,说明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土柱试验及种植试验均表明,有机改良剂(牛粪和糠醛渣)处理组的性态要优于无机改良剂(脱硫石膏和粉煤灰)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柱试验 渗透系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引黄灌区
下载PDF
砂柱法制样及剪切速率对黏性粗料三轴试验的影响
7
作者 张富臣 王鹏程 +2 位作者 张庆建 李玉贵 于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28,235,共7页
对砂柱法和常规方法制备的黏性粗粒土三轴试样进行饱和试验,对比其饱和效果,同时为论证砂柱对土体排水效果、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开展砂柱法试样和常规试样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三轴CD剪试验,并讨论剪切速率对试验的影响。试... 对砂柱法和常规方法制备的黏性粗粒土三轴试样进行饱和试验,对比其饱和效果,同时为论证砂柱对土体排水效果、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开展砂柱法试样和常规试样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三轴CD剪试验,并讨论剪切速率对试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柱法配合反压饱和6 h,试样基本饱水均匀;常规试样的速率敏感度较高,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强度指标φd减小、Cd增大,同一围压下,峰值偏应力减小;体应变εv与剪切速率呈反比,且围压越大,越不利于土体排水,峰值偏应力减小的幅度越大;剪切速率与Ei呈反比,与Bi成正比,邓肯-张模型参数Rf、k、n、D和F值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砂柱法制备的试样速率敏感度较低,且砂柱法试样在0.3 mm/min剪切速率下具有同常规试样0.03 mm/min剪切速率下相似的三轴应力-应变特征;该方法获取了相近的CD剪强度指标和邓肯张模型参数,同时缩短了试验在饱和-固结-剪切3个阶段的用时,大幅提高了试验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与黏性粗粒土三轴试验相关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粗粒土 剪切速率 CD剪 砂柱法 三轴试验
下载PDF
橡胶水泥土动剪模量和阻尼比共振柱试验研究
8
作者 郭端伟 何杰 +2 位作者 宋德新 王忍 李凤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275,共10页
橡胶水泥土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耐腐蚀轻质填筑材料,在沿海港口工程及灯塔等基础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共振柱试验,对不同橡胶掺量、水泥掺量和围压下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重点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其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 橡胶水泥土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耐腐蚀轻质填筑材料,在沿海港口工程及灯塔等基础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共振柱试验,对不同橡胶掺量、水泥掺量和围压下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重点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其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结压力下橡胶水泥土的累计轴向应变随着橡胶掺量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量增大而减小;橡胶水泥土动剪模量曲线衰减程度随橡胶掺量的增加和水泥掺量的减小而减弱,非线性特征减弱,而受围压影响则较小;最大动剪模量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水泥掺量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掺量较低或水泥掺量较高时,其掺量改变对最大动剪模量影响最大;橡胶的掺入减缓了动剪模量衰减幅度,并且在较低围压下促使其更早地发生衰减。而水泥掺量的减小和围压的增大则会推迟衰减,衰减幅度也相对更大;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增大橡胶掺量和减小围压会使其阻尼比增大,当水泥掺量小于15%时,阻尼比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而当水泥掺量大于15%时,阻尼比反而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水泥土 动剪模量 阻尼比 配合比 共振柱试验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uorine Transport Rule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 被引量:8
9
作者 ZHANG Hong-mei SU Bao-yu +1 位作者 LIU Peng-hua ZHANG We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382-386,共5页
With the aid of soil column test models,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are discussed. Curves of F-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sites in the unsaturated stratified... With the aid of soil column test models,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are discussed. Curves of F-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sites in the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 were ob-ta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injection of fluoride contaminants and wat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observation data,the values between computed results and observed data we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luorine ions are active.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fluorine ions in soils is complex.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the curve of the fluorine ion breakthrough curve is not symmetric. Its concentration peak value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gradually decays. The tail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is long and the process of leaching and purifying using water requires considerable time. Along with the release of OHˉ in the process of fluorine absorp-tion,the pH value of the soil solution changed from neutral to alkalinity during the test process. The first part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fitted better than the second par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fluorine does not always exist in the form of fluorinions in groundwater. Given the long test time,fluorinions possibly react with other ions in the soil solution to form complex water-soluble fluorine compounds. Only the retardation factor and source-sink term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our numerical model,which may leads to errors of computed values. But as a whole the migration rules of fluorine ions are basically correc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stablished numer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土壤 运输规则 数字模拟
下载PDF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undisturbe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ratios and its effects on surface ground motion 被引量:8
10
作者 Sun Jing Gong Maosheng Tao Xiax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561-568,共8页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for three types of undisturbe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ratios is presented by using the resonant column test method. Its effects on surface ground motion is illustrated by calculat...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for three types of undisturbe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ratios is presented by using the resonant column test method. Its effects on surface ground motion is illustrated by calculation.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wer function is a suitable form for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dynamic shear modulus due to anisotropic and isotropic consolidations and the increment of the consolidation ratio. When compared to sand, the increment of the maximum dynamic shear modulus for undisturbed soil due to anisotropic consolidation is much larger. Using a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the earthquak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urface acceleration are calculated for two soil layers subjected to several typical earthquake wav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in nonlinear properties due to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ratios is generally not very notable, but the degree of its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acceleration spectrum is remarkable for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When compared to isotropic consolidation, the consideration of actual anisotropic consolidation causes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to decrease and the earthquake influence factor to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shear modulus consolidation ratio undisturbed soil resonant column test surface ground motion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gravel and rubber drainage columns for mitigation of liquefaction hazards 被引量:1
11
作者 Hadi Bahadori Roohollah Farzalizadeh +1 位作者 Ali Barghi Araz Hasheminezhad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SCD 2018年第5期924-934,共11页
Liquef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natural hazards that cause damage to engineering structures during an earthquake.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ubber and gravel drainage columns on the reductio... Liquef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natural hazards that cause damage to engineering structures during an earthquake.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ubber and gravel drainage columns on the reduction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saturated sandy soils using a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various conditions such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ifferent arrangements and diameters of drainage columns. Effects of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the input motion on the base test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ubber drainage columns have slightly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gravel drainage columns at high relative density and high input acceleration. Soil improvement using gravel drainage columns, which leads to reduction in liquefaction effects at moderate input acceleration and low relative density,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than that using rubber drainage columns.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and diameter of gravel and rubber drainage columns, deformations due to liquefaction are reduced. The drainage rate of gravel drain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ubber drains after shaking. Totally, the outcomes indicate that densifi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lique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soil improvement Drainage columns Shaking table test
下载PDF
氯离子在典型黏土地基中的迁移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涛 孙婷婷 +2 位作者 占鑫杰 吕冲 陈浩 《河南科学》 2023年第8期1134-1141,共8页
近年来,惰性离子氯离子在典型黏土地基中的运移特性逐渐引起重视.以典型黏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气动固结设备和渗透试验仪测试了黏土的固结和渗透特性参数,采用不同类型土柱试验测试了氯离子在黏土地基中的迁移特性参数.研究结... 近年来,惰性离子氯离子在典型黏土地基中的运移特性逐渐引起重视.以典型黏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气动固结设备和渗透试验仪测试了黏土的固结和渗透特性参数,采用不同类型土柱试验测试了氯离子在黏土地基中的迁移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在典型黏土地基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为8.0×10^(-6)~1.5×10-5 cm^(2)/s,机械弥散系数为3.3×10^(-6)~6.3×10^(-6)cm^(2)/s;孔隙水的流速越小,氯离子在典型黏土地基中的机械弥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比值越小.研究成果可为氯离子在典型黏土地基中的迁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水力渗透特性 分子扩散系数 机械弥散系数 土柱试验
下载PDF
重金属离子在长江中下游沿线典型地基中的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涛 占鑫杰 +2 位作者 关云飞 孙婷婷 刘东升 《河南科学》 2023年第3期452-460,共9页
长江中下游沿线分布着众多化工企业,近年来在长江大保护政策框架下,沿岸各地陆续进行化工企业搬迁,关停并转留下大量重金属污染场地,对周围环境和水体形成严重威胁.重金属污染物在长江中下游沿线典型地基中的迁移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以长... 长江中下游沿线分布着众多化工企业,近年来在长江大保护政策框架下,沿岸各地陆续进行化工企业搬迁,关停并转留下大量重金属污染场地,对周围环境和水体形成严重威胁.重金属污染物在长江中下游沿线典型地基中的迁移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以长江南京段典型淤泥质黏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动固结设备模拟地基的天然含水率和应力状态,采用土柱试验测试了重金属离子在地基中的对流-弥散-吸附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2+)和Cd^(2+)在长江沿线典型地基中的分子扩散系数高于一般黏土地基和高岭土地基,这与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夹层结构相关.南京段淤泥质粉质黏土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其对Pb^(2+)的吸附能力高于对Cd^(2+)的吸附能力,同时水头高度对重金属吸附特性具有一定影响.根据长江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沿江水质影响较大的是高渗透性土层中污染物的对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沿线典型污染物迁移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长江沿线典型地基 迁移特性 土柱试验 吸附
下载PDF
接菌影响模拟重构土层水分布及水同位素分馏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银丽 田乐煊 柯增鸣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4-283,共10页
水资源决定着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结构和种类,是矿区实现绿色生产、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研究半干旱煤矿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植物根系提水、模拟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同位素分馏的影响,本研究... 水资源决定着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结构和种类,是矿区实现绿色生产、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研究半干旱煤矿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植物根系提水、模拟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同位素分馏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为供试植物,布设室内分层土柱模拟试验。设置纯土柱(CK1)、土柱+玉米(CK2)、土柱+接菌玉米(AMF)三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土柱毛细水上升高度、土壤含水率以及玉米茎水与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了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生长发育情况、水分运移规律以及不同深度土壤水同位素分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接菌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根长比CK2处理分别提高15.78%、23.39%、43.40%、21.0%。②AMF促进根系吸收底部黏土层内的蓄水,提高毛细水上升高度18.9%,玉米吸水空间扩大约50%,进而影响土柱水分分布。③土柱表层、深层土壤水与初始水相比分馏差异较大。在表层0~10 cm处,CK2与AMF处理的18O、2H富集系数显著低于CK1处理,在深层60~70 cm处,AMF处理的18O、2H富集系数显著高于CK2处理,表明AMF可以增强深层土壤水同位素分馏的现象。综上,接菌可以提高玉米对重构土层内深部土壤水的吸收,促使根系通过提水效应反释至上部干燥土壤,提高水分重分配能力,影响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同位素分馏,该结果为解决半干旱煤矿区排土场土地复垦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 土柱试验 丛枝菌根 水同位素分馏 土壤水运移 提水作用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矿化处理矿渣次数与灌浆方式研究
15
作者 王修铭 陈群 +3 位作者 范丹丹 张利民 周成 万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246,共7页
微生物矿化技术能改善尾矿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同时可固定矿渣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土柱试验开展了处理次数和方法对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自由入渗法、埋管注浆法及2种方法组合进行微生物诱导矿化试验,探讨了不同方式处理后土柱沿深度... 微生物矿化技术能改善尾矿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同时可固定矿渣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土柱试验开展了处理次数和方法对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自由入渗法、埋管注浆法及2种方法组合进行微生物诱导矿化试验,探讨了不同方式处理后土柱沿深度方向的矿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次数增加,土柱的重金属固定率、生成的碳酸盐含量和干密度增大,渗透系数和孔隙比降低。矿化处理后的各测试指标与处理次数之间满足较好的双曲函数关系,干密度和渗透系数分别与生成的碳酸盐含量成正、负线性相关关系。试验与曲线拟合结果显示:第3次处理后重金属固定率和生成的碳酸盐含量等测试指标的变化均趋于稳定,表明3次为最佳处理次数。自由入渗法处理后土柱的底部的渗透系数比顶部增大42.8%,表明矿化效果随深度明显减弱。埋管注浆处理后土柱的渗透性沿深度变化不大,矿化的均匀度最好。2种方法组合时可结合双方的优点,在提高土柱矿化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土柱沿深度方向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矿渣 土柱试验 处理次数 灌浆方式
下载PDF
固废再利用的填埋场土质覆盖系统防渗与隔氧性能
16
作者 闵明 蒲诃夫 +6 位作者 田明阳 董晓强 刘晓凤 刘宁 陈海滨 曹帆 曹剑峰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3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了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中和渣固废再利用的新型三层土质覆盖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土柱试验系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所提出的覆盖系统的防渗隔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为期75 d的监测期内,中和渣防渗层含水率无明显变化(<... 为了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中和渣固废再利用的新型三层土质覆盖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土柱试验系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所提出的覆盖系统的防渗隔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为期75 d的监测期内,中和渣防渗层含水率无明显变化(<2%),在50年一遇的强降雨作用下未发生底部渗漏;中和渣层饱和渗透系数ks和初始饱和度S0对覆盖层防渗隔氧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ks从3.5×10^(-10)m/s增加到3.5×10^(-7)m/s,降雨条件下累积渗漏量增加了339倍,随着S0从0.4增加到0.95,干燥条件下累积氧通量减少了94%。所提出的覆盖系统在无需土工膜的情况下可有效阻隔雨水渗入和氧气入侵,在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高达1820 mm条件下,累积渗漏量仅为27 mm,全年累积氧通量为5.5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土质覆盖系统 土柱试验 中和渣
下载PDF
三氯乙酸在黄土中的渗透机理研究
17
作者 刘昊 杨秀娟 +3 位作者 樊恒辉 董旭 石庆红 汤朝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7,154,共10页
【目的】研究三氯乙酸(TCA)与黄土化学作用对其渗透性能的影响机理,为防止TCA渗流对地下水的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杨凌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试验,测定不同质量分数TCA溶液(0%(纯水),2%和8%)污染黄土孔隙分布密度、孔隙率和平均... 【目的】研究三氯乙酸(TCA)与黄土化学作用对其渗透性能的影响机理,为防止TCA渗流对地下水的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杨凌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试验,测定不同质量分数TCA溶液(0%(纯水),2%和8%)污染黄土孔隙分布密度、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的变化;采用土柱渗透试验,测定不同质量分数TCA溶液对黄土渗透特性和水分运移的影响;通过浑浊度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从上覆溶液的浊度演化、黄土胶结的腐蚀程度和表层颗粒的结构形态等角度对TCA在黄土中的渗透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当TCA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8%时,TCA污染土中孔径0.1~1.0μm孔隙的分布密度减小,孔隙率由25.2%上升至40.4%,平均孔径由0.28μm升至0.34μm,TCA对黄土同时表现出团聚性和腐蚀性。2%TCA溶液有利于黄土表层颗粒团聚,间接扩大渗流路径,使上覆溶液可以快速入渗,其在土柱中的渗流耗时是纯水的70%,有效增大了黄土的渗透性。8%TCA溶液破坏了黄土的胶结结构,使黄土表层的团聚颗粒分散为悬浮颗粒,悬浮颗粒的沉降和浊流入渗堵塞了渗流路径,从而在土壤表层形成了1~3 cm厚的不透水层,土颗粒之间生成的针状和片状氯化物结晶进一步堵塞孔隙并降低了溶液的入渗速率,其在土柱中的渗流耗时是纯水的3.6倍,明显降低了黄土渗透性。【结论】质量分数2%和8%TCA溶液对黄土渗透性影响不同,TCA污染的预防和治理需考虑TCA团聚、腐蚀行为对黄土渗透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污染 三氯乙酸 黄土 土柱渗透试验 渗透机理
下载PDF
改进的Green-Ampt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18
作者 陈骄锐 李绍红 +2 位作者 罗晓辉 朱帅润 吴礼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8-1737,共10页
鉴于Green-Ampt模型过于简化、难以反映实际入渗特征,且其假设与实际入渗规律不符,本文为了弥补Green-Ampt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含水率与土体深度的关系,将土壤剖面划分为饱和区、过渡区以及天... 鉴于Green-Ampt模型过于简化、难以反映实际入渗特征,且其假设与实际入渗规律不符,本文为了弥补Green-Ampt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含水率与土体深度的关系,将土壤剖面划分为饱和区、过渡区以及天然区,土柱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也证实了入渗过程中过渡区的存在。试验结果表明:Green-Ampt模型计算值明显偏离实际累计入渗量,提出的模型总体上更接近实际累计入渗量。将该模型用于非饱和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Green-Ampt模型低估了斜坡的稳定性系数。提出的改进Green-Ampt模型为分析降雨滑坡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GREEN-AMPT模型 土柱试验 斜坡稳定性 稳定性系数
下载PDF
AMF-玉米联合对“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排土场重构模式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毕银丽 杨伟 +3 位作者 柯增鸣 武超 李明超 薛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土壤水盐分布严重影响煤矿区排土场生态重建及植物组配模式,为探究菌根植物影响下煤矿区排土场“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三层重构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种植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YM+AMF)、仅种植玉米(YM)和... 土壤水盐分布严重影响煤矿区排土场生态重建及植物组配模式,为探究菌根植物影响下煤矿区排土场“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三层重构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种植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YM+AMF)、仅种植玉米(YM)和不种玉米+不接菌(CK)3个处理。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对土柱底部水分运移特征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含水层毛细水上升高度均约为10 cm;(2)水分与盐分分布随土层深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接种AMF有利于保持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相较于YM处理土壤含水率在0~10、10~20 cm分别提高52.0%、43.9%;接菌处理降低了10~5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在20~30、30~40、40~50 cm处接菌处理的电导率较YM处理分别低了41.0%、14.1%、8.1%;(3)利用MixSIAR模型量化了不同深度土层水分对玉米的贡献率,表明YM和YM+AMF处理的主要供水层皆位于0~10 cm,供水率分别为44.3%和30.5%。同时,在累计土壤剖面水分贡献率上,接菌显著提高了中深部土层(20~70 cm)的水分贡献率,累计提升了13.8%。该研究成果对西部矿区“以水量植”的生态复垦具有重要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重构 土柱试验 土壤水盐分布 丛枝菌根真菌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秸秆隔层对沿海垦区盐渍土淋洗过程影响的模拟
20
作者 陆培榕 邢玮麟 +4 位作者 罗纨 贺园春 杨玉杰 吴慧 赵文宇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8,共10页
为探究淋洗过程中秸秆隔层对江苏沿海垦区盐渍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开展灌水淋洗的土柱试验,采用HYDRUS-2D模型模拟两类秸秆隔层(纯秸秆、土壤-秸秆混合)在覆盖、浅埋及深埋的单层、双层及三层布设形式下盐渍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 为探究淋洗过程中秸秆隔层对江苏沿海垦区盐渍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开展灌水淋洗的土柱试验,采用HYDRUS-2D模型模拟两类秸秆隔层(纯秸秆、土壤-秸秆混合)在覆盖、浅埋及深埋的单层、双层及三层布设形式下盐渍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覆盖+浅埋+深埋的三层布设形式对土壤剖面水分的维持效果最优,但此时土壤盐分淋洗程度相对较低;秸秆隔层布设可显著提高其上方土壤淋洗后的蓄水量,且纯秸秆隔层的保水效果优于土壤-秸秆混合隔层;单层布设形式在首轮淋洗过程中的排盐速率比双层和三层布设形式分别高11.76%和17.41%,但各类布设形式在次轮淋洗后的累计排盐总量基本一致,最大差异仅为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试验 秸秆隔层 水盐运移 数值模拟 土壤盐分淋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