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pland physical disturbance intensity: plot-scale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soil erosion redu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Ming WANG Yu-kuan +3 位作者 XU Pei FU Bin TIAN Cong-shan WANG Sh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98-210,共13页
Various kinds of human disturbances on cropland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soil erosion and land degradation.Farming practi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vary greatly among cropland plots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bioph... Various kinds of human disturbances on cropland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soil erosion and land degradation.Farming practi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vary greatly among cropland plots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biophysical condi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farmers'management behavior.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composite index of cropland physical disturbance intensity(CLDI)to reflect the plot-scale discrepancy of potential soil erosion in mountainous areas.The study was based on both plot survey and household interview data,collected from six typical catch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Four kinds of physical disturbance practices and two kinds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during one crop rotation period were synthesized to develop the CLDI index.The rough set theory was referenced to avoid subjectivity during weight allo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ventional tillage,deep fertilization,and manual weeding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ropland soil erosion,whereas manure appl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seasonal fallow reduces soil erosion.Different crop types as well as cropland location factors determin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LDI.Crop rotation modes with major crops of tobacco and maize resulted in a maximal CLDI,and cropland plots with a distance radius of 150 meters away from households received the most intensive physical disturbance.These results are critical to help better protect rural environ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Based on the results,methods to reduce cropland soil erosion are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 disturbance intensity soil erosion Farming practices Farmers' behavior Rough set theory index development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矿区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高鹏远 王春博 +4 位作者 赵卫常 陈中山 左伟昆 赵兵杰 徐斌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基于2018年张家口宣下矿区高分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研究区生境质量、水网密度、土地胁迫等指数,并进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 基于2018年张家口宣下矿区高分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研究区生境质量、水网密度、土地胁迫等指数,并进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形分类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覆盖度中等占比最高,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结合其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综合分析,2018年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属较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强度
下载PDF
中国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背景 被引量:50
3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2 位作者 赵晓丽 张国平 谭文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耕地数据分析了全国耕地土壤侵蚀情况。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耕地受土壤侵蚀面积占 33.1 5 %。水力侵蚀面积较大 ,占耕地土壤侵蚀面积的 88.4 3% ,风力侵蚀占 1 1 .0 8% ,冻融侵蚀... 利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耕地数据分析了全国耕地土壤侵蚀情况。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全国耕地受土壤侵蚀面积占 33.1 5 %。水力侵蚀面积较大 ,占耕地土壤侵蚀面积的 88.4 3% ,风力侵蚀占 1 1 .0 8% ,冻融侵蚀占 0 .32 % ,重力侵蚀占 0 .0 4 % ,工程侵蚀占 0 .1 3%。土壤侵蚀以旱地为主 ,水田较少。旱地水力侵蚀中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及南方丘陵地区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水田受水力侵蚀分布在西南地区 ,水田受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等地区。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地区 ,广东省的工程侵蚀和重力侵蚀较为严重。还分析了旱地水力侵蚀与地形、植被和降雨量等生态背景的关系 ,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分析了土壤侵蚀与生态背景的关系 ,当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4 .33时 ,生态背景综合指数与土壤侵蚀强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中国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艳锋 陈学华 +1 位作者 贺秀斌 熊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165,185,共6页
利用岷江上游地区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侵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具有很大的关系,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岷江上游土地... 利用岷江上游地区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侵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具有很大的关系,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岷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裸岩和建设用地侵蚀面积仅占0.1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不同,依次为:旱地(低盖度草地(其他林地(中盖度草地(水域(高盖度草地(建设用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有林地(水田(裸岩。土壤侵蚀以微度水蚀为主,占35.43%,主要发生在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14.24%和11.70%;轻度及中强度水蚀则多发生在中盖度草地;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加,旱地侵蚀面积逐渐增大,且远远大于水田;冻融侵蚀占研究区总面积26.96%,多分布在中盖度草地,为20.89%。因此,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对于减轻水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至关重要,也对促进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GIS 耦合关系 岷江上游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下载PDF
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穆天龙 谢婧 +2 位作者 吴健生 王秀茹 郑茂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8,共6页
运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深圳市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计算,并依据城市水土流失标准进行分级,应用并修正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对深圳市全市及下辖各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运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深圳市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计算,并依据城市水土流失标准进行分级,应用并修正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对深圳市全市及下辖各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较少侵蚀等级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81.588km2;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70.676t/(hm2.a),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值为447621.594t/(hm2.a);以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最易引起侵蚀的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是采矿地、未利用地以及工地和推平未建地,最不易引起土壤侵蚀的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草地和水田,最易引起土壤侵蚀并造成最大影响的用地类型是果园;而从区域分异来看,南山区和龙岗区发生土壤侵蚀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RUSLE 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研究——以钦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峰 华璀 +2 位作者 卢远 陶艳成 李卫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6,共5页
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钦州流域为例,应用DEM数据,在ArcGIS10.1空间统计分析模块下,采用高程梯度、坡度梯度和地形位梯度三种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存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指数,... 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钦州流域为例,应用DEM数据,在ArcGIS10.1空间统计分析模块下,采用高程梯度、坡度梯度和地形位梯度三种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存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指数,揭示研究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的模式及其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主要分布在1~2地形梯度上;在地形位梯度上,微度侵蚀在1级区域上占据了优势地位,分布面积最大,这与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恰恰相反。(2)对三种方法的比较表明,地形位综合了高程和坡度的信息,可以反映土壤侵蚀强度随地形变化的分布趋势以及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布特征。(3)研究可为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水土保持规划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强度 坡度 高程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市妫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博峰 卞有生 赵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和ERDAS空间建模平台,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指数法,分别以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为主要背景因子,分析了北京市妫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空间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空间背景特征是缓坡、低植被...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和ERDAS空间建模平台,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指数法,分别以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为主要背景因子,分析了北京市妫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空间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空间背景特征是缓坡、低植被覆盖度和疏林灌草地,而这些特征正是妫水河流域山前洪冲积扇地区的主要特点,缓坡、低植被覆盖度(不考虑城市建成区)和疏林灌草地也主要集中在流域内山前洪冲积扇地区.并提出防治妫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水土流失综合指数 流域 GIS
下载PDF
闽东南降雨侵蚀力指标R值的研究 被引量:125
8
作者 黄炎和 卢程隆 +2 位作者 郑添发 付勤 许建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共5页
当不同时段的∑EI各种组合计算的R值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系数都很接近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情况下,应以与土壤流失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时段雨强为R值的计算参数。据此,闽东南R值的最佳计算组合为∑EI_(60),其简便算式为R=sum from 1 to 12 0... 当不同时段的∑EI各种组合计算的R值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系数都很接近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情况下,应以与土壤流失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时段雨强为R值的计算参数。据此,闽东南R值的最佳计算组合为∑EI_(60),其简便算式为R=sum from 1 to 12 0.0199P_i^(1.5682)。研究点R值年际间变化很大;年內主要集中分布于5—9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降雨 侵蚀率
下载PDF
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波 陈学华 +1 位作者 蒋锦刚 刘艳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基于分形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分形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客观存在,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6个侵蚀强度等级的周长-面积关系客观存在;云南省土壤... 基于分形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分形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客观存在,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6个侵蚀强度等级的周长-面积关系客观存在;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中,极强度水力侵蚀分维最大,为1.605;剧烈水力侵蚀分维最小,为1.540;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复杂,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简单;以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高,为0.105,中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其次,为0.095,而以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低,为0.040;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大,为0.156,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小,为0.067;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紧凑度最大,为0.554,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紧凑度最小,为0.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分形分维 土壤侵蚀强度 稳定性指数 形状指数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土壤侵蚀效应——以大方县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启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以2000年、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方县2000~2010年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计... 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以2000年、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方县2000~2010年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计算并对比2000年,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且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和水域用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来自于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大小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2000~ 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向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方向发展,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大方县
下载PDF
影响福建土壤侵蚀的景观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乐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9,共7页
应用福建省5类因子分布图和福建省土壤侵蚀强度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了全省各因子图形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的数值方法计算出各因子类型的侵蚀强度系数、多样化指数和集中化指数,分析了它们的因子分异,得出各... 应用福建省5类因子分布图和福建省土壤侵蚀强度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了全省各因子图形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的数值方法计算出各因子类型的侵蚀强度系数、多样化指数和集中化指数,分析了它们的因子分异,得出各因子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强度系数 多样化指数 集中化指数 因子分异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景观格局演变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志明 吕天阳 李家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以辽宁省喀左县为例,运用辽宁省喀左县遥感影像数据,使用ENVI、Arc GIS10和Fragstats3.3软件,解译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再对DEM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最终获得土壤侵蚀强度专题图。根据栅格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计... 以辽宁省喀左县为例,运用辽宁省喀左县遥感影像数据,使用ENVI、Arc GIS10和Fragstats3.3软件,解译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再对DEM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最终获得土壤侵蚀强度专题图。根据栅格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计算了斑块尺度和景观尺度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这些指数进行分析计算,进而得到2003年和2012年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量,在分析土壤侵蚀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土壤侵蚀强度
下载PDF
乌江流域土壤侵蚀临界值研究
13
作者 毛文洁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文据实测资料,将乌江流域的土壤侵蚀临界值定为300t/km2·a,并对其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作相应界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临界值 碳酸盐岩 成土速度
下载PDF
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与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玉刚 卢慧中 +1 位作者 曹龙熹 梁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 201.24 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农耕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柽 邵东国 +1 位作者 顾文权 姚明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6,133,共8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青藏高原大面积的退耕或开垦等土地利用变化,势必会减弱或诱发土壤侵蚀。为揭示青藏高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青藏高原农耕区为例,基于CSLE模型,解析了农耕区2015年土壤侵蚀状态...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青藏高原大面积的退耕或开垦等土地利用变化,势必会减弱或诱发土壤侵蚀。为揭示青藏高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青藏高原农耕区为例,基于CSLE模型,解析了农耕区2015年土壤侵蚀状态,首次提出了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与减蚀贡献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量化了耕地变化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耕地变化模式对土壤减蚀的贡献。结果表明:(1)2015年青藏高原农耕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5.61t/(hm^(2)·a),潜在土壤流失量达446.51亿t/a;(2)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未利用地转耕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分别为-378.24、-118.54和-5.44 t/(hm^(2)·a),减蚀作用依次降低;草地、林地开垦为耕地和耕地退化为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分别为16.53、32.34和200.61t/(hm^(2)·a),增蚀作用依次增大;(3)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青藏高原农耕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减少245.54 t/(hm^(2)·a),较土地利用不变情景下降55.66%。在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和面积的双重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农耕区土壤减蚀量的贡献排序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未利用地转耕地>林地转耕地>耕地转未利用地>草地转耕地,为青藏高原农耕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侵蚀 CSLE模型 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综合指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大连庄河市土壤侵蚀强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楚琪 王利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长期以来,土壤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大连庄河市为研究区,利用降雨、植被、土壤和地形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定量评价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研究表明:大连庄河市轻度土壤侵... 长期以来,土壤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大连庄河市为研究区,利用降雨、植被、土壤和地形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定量评价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研究表明:大连庄河市轻度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面积大约为3112.2 km2,占总面积的76%,该地区多为平原地区,受降雨影响较小;中度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面积大约为778.05 km2,占面积的19%,该地区植被覆盖度较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有待改善;重度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面积大约为204.75 km2,占总面积的5%。结果表明,大连庄河市的土壤侵蚀状况总体较轻,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大连庄河市 GIS
下载PDF
基于GIS与USLE的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凤杰 张柏 +5 位作者 王宗明 宋开山 任春颖 雷国平 宋戈 宁静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2-616,共5页
本文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得到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量,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得到退耕还林前后各侵蚀等级的转移矩阵、地形要素的分布指数以及各用地类型的侵蚀强度指数,全面、科学地揭示了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的演变规律及... 本文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得到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量,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得到退耕还林前后各侵蚀等级的转移矩阵、地形要素的分布指数以及各用地类型的侵蚀强度指数,全面、科学地揭示了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的演变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后剧烈侵蚀面积大量减少,由退耕前的3161.52km2减少到退耕后的672.38km2;极强度侵蚀面积大量增加,由退耕前的691.32km2增加到退耕后的2822.72km2。(2)退耕后,中山地带因植被覆盖增强其水土流失大大减弱;山前平原因耕地资源减少,人为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而导致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15°坡度是退耕还林的主要发生范围,因林龄较低,其水土保持能力较弱,在强降雨等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极强度和剧烈侵蚀。(4)退耕后,水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增加,旱田、林地和建设用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减少。总体来讲,退耕还林有效遏制了研究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但退耕后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还不稳定,容易向负向生态环境方向演化,且山前平原地带以及>15°的退耕幼龄林区更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依然不容松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USLE 分布指数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牡丹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