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Paddy Soil Quality 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Nutrient and Water Regimes 被引量:20
1
作者 YANGChang-Ming YANGLin-Zhang YANTing-Me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1999 to 2002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nutrient and water regimes on paddy soil quality by investigating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Four nutrient r...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1999 to 2002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nutrient and water regimes on paddy soil quality by investigating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Four nutrient regimes, a control, chemical fertilizers only (CF),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swine manure (SM),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wheat straw (WS), and two soil moisture regimes, continuous waterlogging (CWL) and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WD),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M and WS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paddy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ose with CF. A similar effect for organic amendments was observed in the soil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 (LFOC),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 C (WSOC). CWL, in particular when swine manure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paddy soil, markedly decreased soil redox potential (Eh) and increased total active reducing substances (ARS). Meanwhile, as compared to CF, SM and WS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MBC) and mineralizable carbon, with differences in AWD being higher than CWL. In addition, SM and WS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P < 0.05) improved ric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with AWD being greater than CWL. Thus, for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f paddy soils, long-term waterlogging should be avoided when organic manure was incorporated into paddy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index of fertility nutrient regimes paddy soil quality water regimes
下载PDF
GIS-Based Assessment of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s a Basis for Land Reclamation in Toshka Area, Aswan, EGYPT
2
作者 Ahmed A. M. Awad Mostafa M. A. Al-Soghir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23年第7期697-719,共23页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soil properties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composing and implementing reclamation plan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lculate the...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soil properties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composing and implementing reclamation plan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lculate the chemical and fertility index for assisting land reclamation in Toshka area. The Toshka area is located between latitudes 31°32'N and 31°36'N and longitudes 32°40'E and 32°60'E. GIS was used to select 16 sit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soil has un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The soil pH ranged from slightly alkaline to moderately alkaline. Furthermore, it was characterized as saline (with a ECe of 4.65 - 11.45 dS⋅m<sup>−1</sup>) and moderately calcareous soil (with CaCO<sub>3</sub> at 11.85% - 17.20%). The soil had a low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hich did not exceed 0.18%. The soil was dominated by a sandy loam texture (62.50%) followed by a sandy clay loam texture (18.75%). The bulk density, total soil porosity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values varied with 1.38 - 1.55 Mg⋅cm<sup>−3</sup>, 41.85% - 48.45% and 1.20 - 3.34 cm⋅h<sup>−1</sup>, respectively. The chemical index ranged from low to moderate qualit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sculated between negative and positive. Therefore, the soil may be reclaimed if the soil properties are improved and crop selection is optimized for this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Reclamation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quality index fertility quality index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耿婷婷 刘金巍 +4 位作者 宋绵 边超 曹月婷 刘江涛 张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381,共8页
为实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的高精度量化,依据赣南南康地区采集的6266组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构建了以As、Hg、Cd、Pb、Cr含量等为基础的内梅罗指数和以有机质(SOM)、P、N、K、Mo、Mn、B、Cu... 为实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的高精度量化,依据赣南南康地区采集的6266组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构建了以As、Hg、Cd、Pb、Cr含量等为基础的内梅罗指数和以有机质(SOM)、P、N、K、Mo、Mn、B、Cu、Zn含量等为基础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控制因素的突变理论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方法,将内梅罗指数3.0修订为3.1,通过突变理论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分析,比较原始内梅罗指数和修订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以及本文方法与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方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0.75,总体综合肥力为Ⅲ等,土壤肥力较低;土壤综合内梅罗指数均值为0.59,总体尚清洁。采用修订后的内梅罗指数3.1计算的土壤肥力指数分界值基本呈等级等间距划分。与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评价结果比较,83.57%的结果等级未发生变化,近16%等级结果增加1个等级,主要为1级和2级升为3级和4级,未出现2个及以上等级的变化,评价结果显示3级、4级面积占比为94.11%、5.30%。本文方法可用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评价结果更加数值化、精细化,评价过程更简便,是对已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方法的补充,可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突变理论 内梅罗指数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杭州余杭径山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4
作者 庞英华 顾万帆 +3 位作者 金鑫 张舟娜 金雅慧 郑洪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97-105,共9页
深入了解余杭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该区径山茶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以及优质径山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余杭区径山茶园面积集中的7个镇街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采集并分析了36个样点径山茶园土壤,检测6个肥力指... 深入了解余杭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该区径山茶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以及优质径山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余杭区径山茶园面积集中的7个镇街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采集并分析了36个样点径山茶园土壤,检测6个肥力指标,既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对余杭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余杭径山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丰富,平均值均达到I级优质标准;91.7%的径山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达到I级优质标准,8.3%达到II级标准,余杭径山茶园土壤适宜种植径山茶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山茶园 土壤养分 肥力综合指数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满元 魏甲彬 +3 位作者 李娟 刘慧娟 黄雯 杨宁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研究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耕种+撂荒地、灌草地、灌丛地、坡耕地和人工林地)的0~10 cm与10~20 cm土层土壤作为...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研究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耕种+撂荒地、灌草地、灌丛地、坡耕地和人工林地)的0~10 cm与10~20 cm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及4种酶活性(蛋白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等生物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其土壤肥力指数,对并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灌草地和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应土层(P<0.05),且灌草地和坡耕地有较高的土壤酶活性;(2)除耕种+撂荒地外,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1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10~20 cm土层(P<0.05),即有明显的“表聚效应”;(3)除速效钾外,土壤肥力的各因子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4)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等是土壤肥力主要驱动因子,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灌草地(1.78)与坡耕地(1.65)土壤肥力较好,人工林地(1.38)与灌丛地(1.16)次之,耕种+撂荒地(0.67)最差。【结论】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相比,灌草地(灌木紫穗槐+草本白花草木樨)和坡耕地(正常坡耕地种植)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善研究区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性质 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指数 紫色土
下载PDF
豫西长期不同耕作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刚 吴会军 +7 位作者 张永清 武雪萍 宋霄君 姚宇卿 吕军杰 李生平 刘晓彤 韩紫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基于河南洛阳长期定位试验(1999—2021年),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估豫西长期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肥力差异。选取传统耕作(CT)、免耕(NT)、深松(SS)和小麦... 基于河南洛阳长期定位试验(1999—2021年),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估豫西长期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肥力差异。选取传统耕作(CT)、免耕(NT)、深松(SS)和小麦-花生轮作(TC)共4个耕作处理,采集0~20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等指标,分析不同耕作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深松和小麦-花生轮作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而在20~40 cm土层小麦-花生轮作和传统耕作土壤养分含量更高。(2)相比于传统耕作,免耕显著提升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19.14%;免耕和深松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小麦-花生轮作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最高。(3)4种耕作措施下0~20 cm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小麦-花生轮作>免耕>深松>传统耕作,20~40 cm土层为小麦-花生轮作>传统耕作>深松>免耕。综上所述,免耕和深松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等指标,改善了土壤肥力质量,小麦与豆科作物轮作也提升了土壤肥力质量。因此,与传统耕作相比,在豫西开展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耕作措施 主成分分析 隶属度函数 肥力质量综合指数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尾叶桉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泽尧 秦夏杰 +2 位作者 廖维建 潘会彪 唐健 《桉树科技》 2023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指导桉树人工林肥料施用的科学性,文章以黄冕林场沃土工程示范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以及传统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采集并测定15个土壤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的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比传统施肥分别增加了2.70%和... 为指导桉树人工林肥料施用的科学性,文章以黄冕林场沃土工程示范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以及传统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采集并测定15个土壤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的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比传统施肥分别增加了2.70%和10.62%,有效磷的含量显著提升,说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措施对于缓解土壤酸化以及提升有机质含量具有明显优势。传统施肥的土壤微量元素Ca、Mg、B等含量高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但后者的平均土壤肥力指数为(0.63)比前者(0.49)提升了28.57%,说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于肥力提升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化肥减量 有机质提升 人工林 内梅罗指数法
下载PDF
珠三角平原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惠群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珠三角平原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和丰富,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水平处于中等,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总体缺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 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珠三角平原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和丰富,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水平处于中等,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总体缺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于0.94~1.09之间,土壤肥力水平等级为Ⅱ级。研究区耕地土壤质量为一般水平,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缺乏,这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CEC和质地10个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分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肥力 质量评价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珠三角平原区
下载PDF
3种修复措施对高原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刘根 岳翰林 +6 位作者 陈雨志 汪富资 李先宝 代智蓝 李德欢 李思雨 卫万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探究不同修复措施短期内对高原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以有效指导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了比较3种高速公路边坡修复措施(自然恢复、补播草种+覆土处理、草皮回铺)的效果,测定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探究不同修复措施短期内对高原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以有效指导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了比较3种高速公路边坡修复措施(自然恢复、补播草种+覆土处理、草皮回铺)的效果,测定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3种边坡修复措施处理和对照样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和全钾(STK)含量。结果表明:短期内,草皮回铺修复措施下的大部分化学计量特征,如SOC、STN和STP含量、SOC:STN、SOC:STP、SOC:STK、STN:STP、STN:STK和STP:STK均显著高于其他修复措施处理(P <0.05)。从土壤肥力角度出发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QI)对本研究所涉及的3种修复措施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草皮回铺修复措施下的SQI高于其他两种修复措施的SQI,可见,草皮回铺修复措施是短期内高原地区公路边坡修复最佳的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高速公路 边坡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指数 修复效果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昭平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10
作者 黄媛凤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国家木材供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研究评价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给桉树及其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选择代表土壤肥力状况的8个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其... 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国家木材供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研究评价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给桉树及其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选择代表土壤肥力状况的8个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其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为25.35 g/kg,处于较高水平。土壤养分状况方面,氮、钾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问题在于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较低,需要针对性补充土壤磷元素含量,同时配合保肥保水措施,以保障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人工林 可持续发展 肥力指标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97
11
作者 张汪寿 李晓秀 +3 位作者 黄文江 李建辉 任万平 高中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1-318,共8页
针对传统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旨在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地选址、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将方法在北京市郊区7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林地、... 针对传统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旨在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地选址、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将方法在北京市郊区7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林地、湿地、荒地、果园、菜地、草地)上进行了应用,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隶属度模型评价土壤肥力,肥力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粮田>林地>果园>荒地>草地;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污染程度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荒地>果园>林地>粮田>草地;采用SQI指数评价土壤综合质量,其综合质量的高低顺序为:湿地>粮田>菜地>果园>林地>荒地>草地。此外还对评价模型的适用范围、评价结果的划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SQI指数评价方法的应用及结果的划分涵盖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农用地,体现了各种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变异特性,评价结果可实现土壤综合质量定性和定量化,能够反映土壤的关键信息,符合农业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测试 环境保护 土壤质量指数(SQI) 评价方法 肥力
下载PDF
基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肥力的提升作用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文学 王少先 +8 位作者 刘增兵 唐先干 熊丽 夏文建 王萍 袁福生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7-790,共14页
【目的】准确评价有机肥料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效果,是正确选择土壤培肥措施的基础。通过比较两种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有机肥培肥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年田间定位试验(2015—2017)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 【目的】准确评价有机肥料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效果,是正确选择土壤培肥措施的基础。通过比较两种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有机肥培肥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年田间定位试验(2015—2017)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7个处理:不施肥(CK),等氮磷钾投入量下的单施化肥(CF)和一半化肥氮配施一半的牛粪(+CM)、猪粪(+PM)、鸡粪(+ChM)、绿肥(+GM)与秸秆(+SR)。在2017年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学性状。筛选用于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用雷达图分析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的制约因素,采用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结果】1)团聚体结构、pH、有机质3个指标属于弱变异性,其余指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以有效锌、有效磷以及酸性磷酸酶的变异系数较大,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比较灵敏;2)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显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速效钾与全磷含量是制约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最主要的3个因子;3)运用全量数据集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肥力指数IFI均表明,相对于不施肥CK,6个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指数IFI,5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IFI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且+PM与+ChM处理的IFI指数显著高于+CM与+GM处理;在全量数据集下,+SR处理的IFI指数显著高于+CM与+GM处理,而在最小数据集下,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全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TDS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MDS均与双季稻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基于全量数据集和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TDS、IFIMDS)均可客观表征土壤肥力质量。依据该指标,化肥配施猪粪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配施鸡粪或秸秆,最低是配施牛粪或紫云英绿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质量综合指数 稻田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3
13
作者 李阳兵 高明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1-49,共9页
在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 在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在较大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属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小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岩溶山地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复杂,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人工造林改善土地质量状况需要较长时间的演替,简单的退耕还林很难使土壤质量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地 土地利用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指数 有机质 人工造林
下载PDF
黑土质量演变初探Ⅳ——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肥力指标空间变异与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双异 汪景宽 +2 位作者 张旭东 朱平 王秋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表层(0 ̄20cm)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这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粘粒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表层(0 ̄20cm)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这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粘粒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效应模型。粘粒、速效钾、有机质、pH的C0/(C0+C)变化范围是37.27%~49.66%,均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目前的评价标准,该地区土壤pH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2~3级;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2~4级;而粘粒则分布在3~4级,说明该地区肥力指标基本上处于中等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主岭 黑土质量 空间变异 土壤肥力指标
下载PDF
福建黄泥田肥力质量特征与最小数据集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1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55-1865,共11页
黄泥田为福建省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0%。为解析关键限制因子及开展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措施,采用配对采样方法,采集福建省20对典型黄泥田与邻近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高产灰泥田表层土壤,分析了两种... 黄泥田为福建省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0%。为解析关键限制因子及开展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措施,采用配对采样方法,采集福建省20对典型黄泥田与邻近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高产灰泥田表层土壤,分析了两种土壤类型28项属性因子指标差异及其原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福建省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因子最小数据集,通过加权指数法分别计算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差异显著因子构成的重要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结果表明,与灰泥田相比,黄泥田的有机质含量低19.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低14.8%、29.9%和25.4%,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低17.8%、56.7%和39.3%,CEC、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低12.9%、50.6%和30.8%,有效铁、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低25.6%、33.3%和44.1%。黄泥田的物理性黏粒、<0.001 mm黏粒和容重分别较灰泥田高20.8%、25.6%和12.3%,而孔隙度低19.3%。黄泥田过氧化氢酶活性较灰泥田高20.4%,脲酶活性较灰泥田低40.4%。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上述19项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构成的重要数据集中归纳出累计贡献率达76.22%并能反映黄泥田综合肥力特征的6个主成分,建立了由CEC、全钾、有效磷、有效硼和孔隙度5项因子组成的黄泥田肥力评价最小数据集,相应的黄泥田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仅相当于灰泥田的69.5%,通过与重要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相关分析比较,最小数据集可代替重要数据集对福建省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土壤属性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土壤肥力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靖 陈琦 +2 位作者 常雅军 苗晶晶 王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3,99,共6页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因子出发,利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兴隆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综合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因子出发,利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兴隆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综合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证明随着森林群落演替进展,土壤肥力呈降低趋势。解决当前该区针叶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人为干扰来控制生态演替,以维持地力平衡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综合指标 兴隆山
下载PDF
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波 吴茗华 +3 位作者 程炯 邓南荣 胡月明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研究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肥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将化州市耕地分为4个监测分区,布设38个采样点,调查测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和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耕地自... 【目的】研究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肥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将化州市耕地分为4个监测分区,布设38个采样点,调查测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和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y)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pH(x1)、碱解氮含量(x2)]间存在如下数学关系式:y=1 300.15+630.33 x1+3.24x2.pH、碱解氮含量与耕地自然质量等级的10个原始监测指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与自然质量等指数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自然质量等级 自然质量等指数 土壤肥力指标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朋 巩杰 +1 位作者 王玉川 谢余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7,164,共6页
以西北干旱区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选取民勤沙生植物园、东坝镇、苏武山等8个样带221个样点开展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绿洲区>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区的... 以西北干旱区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选取民勤沙生植物园、东坝镇、苏武山等8个样带221个样点开展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绿洲区>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区的梯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和荒漠景观特征的影响,不同样带内土壤养分含量离散程度较大,变异系数为16.67%~410.68%,且土壤养分样带内变异程度基本呈现出沿荒漠—绿洲荒漠交错带—绿洲逐渐增加的趋势。(2)荒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和裸地的土壤N,P,K含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和植被类型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3)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大小为草地(0.552)>灌木地(0.057)>乔木地(-0.642)>裸地(-0.677),草本和灌木具有良好的土壤培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民勤县 绿洲荒漠交错带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
下载PDF
1990—2015年广西人工用材林土壤肥力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唐健 赵隽宇 +3 位作者 石媛媛 覃祚玉 覃其云 曹继钊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3期354-360,共7页
分析25年广西人工用材林造林树种的结构变化与土壤肥力的演变特征,探讨连续种植对林分养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广西人工用材林地力维持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5年间桉树人工林土壤p H值下降了7.82%,土壤酸化明显;有... 分析25年广西人工用材林造林树种的结构变化与土壤肥力的演变特征,探讨连续种植对林分养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广西人工用材林地力维持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5年间桉树人工林土壤p H值下降了7.82%,土壤酸化明显;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15.86%、13.27%、19.44%和39.32%。杉木人工林土壤pH值上升了8.45%,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提高显著,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5.06%和24.50%。松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无明显变化。25年间桉树、杉木和松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数为0.64~1.49,松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数偏低。在人工用材林经营与抚育中,应重视合理施肥,减少酸性化肥的使用;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至8~12年;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增强土壤保肥和保水能力,保证其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维持 内梅罗指数 人工林 土壤质量 连栽
下载PDF
基于SQI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肥力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丽 王青 +2 位作者 李富程 樊敏 沈松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8-54,94,共8页
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杂谷脑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调查取样、理化分析和模型计算,定量分析该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的含量沿河呈现先升高后略下降的趋势;全氮、有效氮和pH值缓慢增... 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杂谷脑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调查取样、理化分析和模型计算,定量分析该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的含量沿河呈现先升高后略下降的趋势;全氮、有效氮和pH值缓慢增大;全磷呈现上下波动状态。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钾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先增大后降低;pH值略有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高半山区域(2 000 m以上)土壤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土壤质量,而杂谷脑河下游土壤质量优于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指数 岷江 异质性 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