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XPS Study of Nitrogen Structures in Soil Humic Substances
1
作者 WEN QIXIAO, CHENG LILI and CHEN BIYUN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1-326,共6页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N structures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and some of their analogues. It was found that for soil humic substances XPS method gave similar results as thos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N structures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and some of their analogues. It was found that for soil humic substances XPS method gave similar results as those obtained by 15N CPMAS NMR (cross-polarization magic-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 70%~86% of total N in soil humic substances was in the form of amide, and 6%~13% was presented as amines, with the remaining part as heterocyclic 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rms of N between the humic substances from soils formed over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 newly formed ones. For fulvic acid from weathered coal and benzoqu inone- (N H-4 )-2 S O-4 polymer the XPS results deviat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15N CPMAS NM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of N forms 15N CPMAS NMR soil humic substances XPS.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st and Soil Humic Substances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2
作者 Eubica Pospisilová Ida Drapelová Vojtěch Enev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4期364-372,共9页
Quality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and compost qu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mission, excitation, synchronous and emission-excitation matrix help us to characterize diffe... Quality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and compost qu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mission, excitation, synchronous and emission-excitation matrix help us to characterize different fluorophores in humic substances molecule. Content of stabile carbon forms in soil was assessed by humic substances fractionation. Content of labile water extrac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was determined by analyzer Shimadzu TOC-VCSH with chemo-luminescent detection in infrared spectral region.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st amendment caused changes in both stabile (recalcitrant) and labile carbon content. Humic substances isolated from compost consist mainly of simpl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wide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umification degree and content of conjugated fluorophores in compost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stabile soil humic substances. The last contained more conjugated aromatic π-electron system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functional group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luorescence shift to lower energy levels or longer waveleng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humic substances COMPOST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下载PDF
^(15)N NM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Nitrogen Forms in Humic Substances of Soils 被引量:2
3
作者 WEN QIXIAO, ZHUO SUNENG and CHENG LILI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821,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共9页
Nitrogen forms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a subalpine meadow soil, a latentic red soil and a weathered coal and the effect of acid hydrolysis on N structures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15N cross-pola... Nitrogen forms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a subalpine meadow soil, a latentic red soil and a weathered coal and the effect of acid hydrolysis on N structures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15N cross-polarization magic 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PMAS NMR) spectroscopy. Of the detectable 15N-signal intensity in the spectra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71%-79% may be attributed to amide groups, 10%-18% to aromatic/aliphatic amines and 6%~11% to indole- and pyrrole-like N. Whereas in the spectrum of the fulvic acid from weathered coal 46%, at least, of the total 15N-signal intensity might be assigned to pyrrole-like N, 14% to aromatic/aliphatic ammes, and the remaining intensities could not be assigned with certainty. Data on nonhydrolyzable residue of protein-sugar mixture and a 15N-labelled soil fulvic acid confirm the formation of nonhydrolyzable heterocyclic N during acid hydrolysis. Project (No. 39790100)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s of N humic substances mineral soils 15N CPMAS NMR weathered coal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 of humic substance in soil in degraded grass lands
4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CharacteristicsofchangeofhumicsubstanceinsoilindegradedgraslandsShengXuebi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ofchangeofhumicsubstanceinsoilindegradedgraslandsShengXuebi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 of humic substance in soil in degraded grass lands
下载PDF
CONTENTS OF 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 IN THE RIVERS OF EASTERN CHINA
5
作者 Tao Shu Chen Jingsheng Deng Baosh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0年第2期54-63,共10页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 in the rivers of eastern China were found to be 0.9- 14.4 mg/L with a median value of 4.6.The contents of 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 in river water generally decrease from ...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 in the rivers of eastern China were found to be 0.9- 14.4 mg/L with a median value of 4.6.The contents of 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 in river water generally decrease from north to south,a trend similar to that of aquatic sediments and soils.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stream humic substances are of a combined autochthonous and allochthonous ori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ic substances RIVER soil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for Plants by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Peat Samples
6
作者 Camila De Almeida Melo Lilian Karla De Oliveira Bruno Barboza Cunha Leonardo Femandes Fraceto Andre Henrique Ros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5年第7期367-377,共11页
This work evaluated the complexation capacity, exchange constants and availability of micronutrients for plants and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peat samples. Samples of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two tropical... This work evaluated the complexation capacity, exchange constants and availability of micronutrients for plants and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peat samples. Samples of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two tropical peats (HS-P1 and HS-P2) were enriched with the micronutrients Cu(II), Co(II), Fe(II), Mn(II), Ni(II) and Zn(II) and the parameters for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es (HS-N) were evaluated at different pH. The Scatchard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aximum complexation capacity and the nutrient availability was studied using exchange capacity experiments based on ultrafiltration procedure. The optimum pH for complexation was 4.5 and the order of affinity was: Fe(II) 〉 Cu(II) 〉 Co(II) 〉 Mn(II) = Ni(II) 〉 Zn(II). The maximum complexation capacity reached 56.8 mg·g-1 Fe of HS-P1 (the highest) and 1.7 mg.g1 Zn of HS-P2 (the slightest). The exchang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HS-P-Fe complexes were formed preferentially. The least stable complex was formed with Zn, which was therefore, more easily available. 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and availability of some nutrients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t humic substances COMPLEXATION nutrient availability exchange capacity soil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草甸土理化性质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7
作者 詹增意 郝丽伟 +5 位作者 岳岐 刘帅 曹殿云 陈温福 兰宇 钱创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97-7806,共10页
为评价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及其腐殖化程度的改良效果,以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处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NPK)、单施生物炭(B1)和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1),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 为评价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及其腐殖化程度的改良效果,以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处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NPK)、单施生物炭(B1)和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1),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腐殖物质含量,提高稳定性,并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大豆产量。其中与CK相比,B1和NPK+B1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电导率(EC)提高3.50%—98.99%、有机碳(OC)含量提高18.01%—23.18%、碱解氮(AN)含量提高23.48%—37.15%、全氮(TN)含量提高14.93%—25.37%、有效磷(AP)含量提高8.33%—110.16%、全磷(TP)含量提高10.00%—45.00%、速效钾(AK)含量提高6.61%—20.76%、全钾(TK)含量提高13.24%—30.74%、大豆产量提高了54.34%—90.36%。与NPK处理相比,NPK+B1处理土壤HA、FA和HM含量分别提高了38.62%、26.76%和16.45%。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pH、EC、AK、TK、TP、AN、TN、OC和大豆产量与腐殖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化肥配施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提高大豆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草甸土 理化性质 腐殖质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不同耕地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及腐殖物质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8
作者 高纪超 朱平 +6 位作者 李强 彭畅 张秀芝 焦云飞 高洪军 武俊男 杨洋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选取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4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探究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在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对于科学评价不同土壤质量、土壤固碳能力的差异有重要意义。与表层(0~20... 选取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4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探究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在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对于科学评价不同土壤质量、土壤固碳能力的差异有重要意义。与表层(0~20 cm)相比,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深层(80~100 cm)的SO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1.7%、26.9%、41.4%、23.6%(P<0.05),pH分别由5.2、5.9、6.1、4.8升高至7.5、7.2、8.4、7.6,HA含量分别降低了34.9%、40.4%、46.6%、11.4%,FA含量分别降低了52.2%、36.2%、73.3%、59.0%,HM含量分别降低了32.2%、18.3%、37.2%、30.7%(P<0.05)。HA/FA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升高,黑钙土、黑土(厚层)、风沙土从0~20 cm至80~100 cm分别显著提高了42.9%、161%、101%(P<0.05)。而80~100 cm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中HA和FA色调系数(△lgK)比0~20 cm土层分别显著降低了20.6%、29.9%、34.9%、40.3%和21.8%、17.1%、21.8%、18.9%(P<0.05)。在剖面垂直尺度上,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厚层黑土剖面平均SOC、pH、腐殖物质含量及色调系数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土壤,剖面土壤质量较高,但HA与FA结构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土壤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质 分布
下载PDF
不同开垦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光谱和热重特征分析
9
作者 宋鸽 胥智强 +1 位作者 孙静思 赵雪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60-68,共9页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腐殖质的生理活性、化学组成及其与土壤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腐殖质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质量以及作为生物刺激剂的潜力。研究分别从不同类型土壤样品中提取土壤腐殖质(HS)并研究其光谱学和热重特征,比较开...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腐殖质的生理活性、化学组成及其与土壤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腐殖质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质量以及作为生物刺激剂的潜力。研究分别从不同类型土壤样品中提取土壤腐殖质(HS)并研究其光谱学和热重特征,比较开垦因素对土壤HS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土壤HS微观形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紫外特征参数SUVA_(254)和E_(4)/E_(6)的变化、红外光谱分析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以及利用热重分析研究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HS微观形貌不均匀,表面凹凸不平,存在一些细小颗粒,比表面积较大,开垦因素对黑土HS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灰土HS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HS化学组成较复杂,各官能团相互影响,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HS不存在明显的特征吸收峰。紫外特征参数SUVA_(254)和E_(4)/E_(6)分析结果并不相符,因此需要多种手段联用研究土壤HS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未开垦灰土(AY+AEL)、开垦灰土(PY1)和开垦黑土(PU1)HS包含的酚类、羧酸、含氧官能团、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的含量较多。开垦对黑土和灰土的影响不同,开垦后黑土HS的酚类化合物、羧酸、羟基、醌基、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等含量增加,而开垦后灰土HS的脂肪族化合物和烷烃等含量下降。热重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开垦因素增加黑土HS脂肪族结构含量,而降低了灰土HS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含量,这与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开垦因素对黑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灰土的影响相对较大,开垦条件下黑土有机碳不易流失,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而灰土土壤有机碳氧化分解转变为结构相对简单的化合物,该研究为HS生物化学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开垦 微观形貌 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 热重分析 生理活性 土壤管理 有机碳库 生物刺激剂 耕作方式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下载PDF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颜色及腐殖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纪超 李强 +6 位作者 朱平 张秀芝 彭畅 焦云飞 高洪军 武俊男 徐灵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基于30年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测定黑土光谱反射率和不同腐殖质组分含量,探究了不同施肥对黑土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颜色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验设置5个处理:(1)休耕(Fallow);(2)不施肥处理(CK);(3)单施化肥(NPK);(4)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NP... 基于30年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测定黑土光谱反射率和不同腐殖质组分含量,探究了不同施肥对黑土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颜色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验设置5个处理:(1)休耕(Fallow);(2)不施肥处理(CK);(3)单施化肥(NPK);(4)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NPKM);(5)秸秆部分替代化肥处理(NPKS)。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Fallow、NPKS、NPKM分别显著提高49.7%,74.3%,27.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NPKM处理中胡敏酸(HA)含量最高为3.9 g/kg,随后依次为CK、NPKS、NPK、Fallow。NPKM、NPKS和Fallow处理中土壤富里酸(FA)含量为2.2~2.3 g/kg,显著高于NPK和CK。NPKM处理中胡敏素(HM)含量为18.6 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处理间土壤光谱反射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PK>Fallow、CK>NPKS>NPKM,与CK处理相比,NPK土壤光谱反射率在平均提高6.5%,NPKS和NPKM则分别降低11.1%和15.1%。根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黑土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HAHM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8,-0.681。综合上述结果,长期有机物料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土腐殖物质含量,降低黑土光谱反射率,使黑土颜色加深,而长期化肥施入则使黑土光谱反射率提高,出现“褪色”现象,有机粪肥在黑土中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腐殖物质 土壤光谱 土壤颜色
下载PDF
烟秆炭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瑛 何洁雯 +3 位作者 陈星峰 曾文龙 熊德中 蔡海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共9页
为探究烟秆炭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壤培育试验研究了单施有机肥、烟秆炭有机肥、单施烟秆炭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有机肥),烟秆炭占有机肥比例为10%(B10)、... 为探究烟秆炭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壤培育试验研究了单施有机肥、烟秆炭有机肥、单施烟秆炭对土壤主要养分及腐殖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有机肥),烟秆炭占有机肥比例为10%(B10)、20%(B20)、40%(B40)、60%(B60),单施烟秆炭100%(B100)、1/2量烟秆炭(BH)、1/4量烟秆炭(B2H)。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烟秆炭有效地促进了土壤pH提升,以及土壤速效钾、全碳、全氮的含量,其中B100处理的速效钾和全碳含量的增幅分别为55.1%、132.1%。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随烟秆炭量的增加而提升,但烟秆炭有机肥比单施烟秆炭提升效果好,以B60处理达最大(72.69 mg·kg^(-1)),B100处理次之(46.76 mg·kg^(-1))。而烟秆炭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B100处理最低,较对照降低了21.3%。(2)烟秆炭能增加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随培育时间的延长,添加了烟秆炭的处理比单施有机肥提升效果更稳定。(3)烟秆炭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胡敏素含量。B100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机碳提升了68.6%,胡敏素增加了147.8%。在B10~B60处理中随烟秆炭比例的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下降;在B2H~B100处理中随单施炭量增多,土壤胡敏酸含量则略有提升。土壤富里酸含量则以烟秆炭量最多的B100处理最低。总体看来,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机肥有利于土壤碱解氮提升,促进土壤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成。烟秆炭有利于土壤碳、全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的增加。结合各项分析,含60%烟秆炭的有机肥(B60)处理既有利于土壤主要养分的提升,又有利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炭有机肥 土壤养分 腐殖物质
下载PDF
免耕覆盖与生物炭对黑垆土团聚体稳定性和腐殖质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明星 樊军 +2 位作者 王茜 代子俊 苟国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859,共12页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长期采用不同的土壤覆盖方式及配合施用生物炭对渭北旱塬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腐殖质性质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耕作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8年田间定位试验,选择其中免耕条件下的无覆盖(NT)...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长期采用不同的土壤覆盖方式及配合施用生物炭对渭北旱塬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腐殖质性质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耕作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8年田间定位试验,选择其中免耕条件下的无覆盖(NT)、施用生物炭(NB)、秸秆覆盖(NS)、地膜覆盖(NP)、秸秆地膜二元覆盖(NSP) 5个处理,采集0—10、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通过干筛+湿筛法分为粉黏粒(<0.053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细大团聚体(0.25~2 mm)、粗大团聚体(>2 mm)共4个团聚体粒级,并测定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含量。【结果】1)与NT处理相比,NS处理各粒径团聚体胡敏酸含量(0.93%~92.6%)和富里酸含量(1.8%~327.5%)显著增加且增幅最大,NSP处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1.6%~30.5%;NB处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9.90%~161.8%)及胡敏素含量的增幅最大,0—10 cm土层胡敏素含量显著提高了87.2%~271.7%。与NT相比,NS、NSP和NB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玉米籽粒产量,其中NSP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显著,0—10、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增加了48.6%和73.5%,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加了59.2%和63.1%,2021年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25.8%。2)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中,均以胡敏素的比例最高,达37.6%~91.3%。与NT相比,NB处理显著提高了大部分粒径水稳性团聚体腐殖质的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HA/FA),其中在0—10 cm土层微团聚体提高幅度最大,为80.2%,地膜覆盖(NP和NSP处理)降低了腐殖质HA/FA (6.8%~27.6%),各处理粉黏粒胡敏酸E4/E6值显著降低(4.2%~6.6%)。【结论】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用生物炭(NS、NSP和NB)可提升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玉米产量,但对有机碳的腐殖化程度影响不同。单独秸秆覆盖提升黑垆土腐殖质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效果最大,生物炭施用主要提升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中的胡敏素含量和胡敏素比例,秸秆和地膜二元覆盖对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玉米籽粒产量的提升幅度最大,而且能够提高有机碳含量,是免耕条件下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腐殖质 E4/E6 H/F 黑垆土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生物炭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的分析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景贵 席时权 姜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221-1227,共7页
对土壤腐殖质的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土 壤腐殖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研究,土壤腐殖质的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土壤腐殖质与土壤中有机、 无机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有机物料的分解、转化及其对腐殖质... 对土壤腐殖质的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土 壤腐殖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研究,土壤腐殖质的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土壤腐殖质与土壤中有机、 无机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有机物料的分解、转化及其对腐殖质影响的研究。同时,对土 壤腐殖质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用分析化学方法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 分析化学
下载PDF
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矿物-腐殖质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宏海 张秋云 +2 位作者 卢平 曾丽璇 何广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矿物腐殖质间的交互作用是土壤和水体沉积物及悬浮颗粒物中环境物质的重要界面过程。不管是氮、磷植物性营养元素还是有毒的重金属、有机物 ,它们在表生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趋受到矿物、腐殖质及其复合体的表面活性和迁移性的调控。矿... 矿物腐殖质间的交互作用是土壤和水体沉积物及悬浮颗粒物中环境物质的重要界面过程。不管是氮、磷植物性营养元素还是有毒的重金属、有机物 ,它们在表生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趋受到矿物、腐殖质及其复合体的表面活性和迁移性的调控。矿物腐殖质体系的界面作用研究是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主要目的是揭示矿物腐殖质复合体的结构特性 (例如颗粒物的圈层结构与表面微形貌 )及其与颗粒物表面活性的关系 ,进而揭示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矿物腐殖质间的交互作用规律。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腐殖质 界面交互作用 矿物-腐殖质复合体 土壤 水体 环境化学
下载PDF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与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5
作者 窦森 李凯 +2 位作者 崔俊涛 关松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8-1158,共11页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HS,本文对HS及其组分的形成转化及稳定性(包括形成顺序、相互转化、驱动因素、同位素分异、热力学稳定性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HS组分的提取、分组、纯化、结构表征等),人为措施响应规律(包括耕作、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HS研究中要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重新重视HS化学分组研究、进一步认识HS结构特征,以及探索HS形成转化机制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物质 形成转化 化学分组 结构特征 耕作施肥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3
16
作者 窦森 李凯 关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2-418,共7页
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 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与化学分组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数量和特性及其对农业措施的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团聚体分组、数量和稳定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数量、未分组有机质的性质和腐殖物质组分的性质,颗粒分组中的有机质数量和性质,团聚体-密度联合分组中的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长期耕作施肥对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影响等。以期推动不同粒级团聚体和不同HS组分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固碳和肥力贡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探索土壤有机质物理保护与化学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固碳和培肥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质 腐殖物质组分 农业措施
下载PDF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鼎华 翟明普 +2 位作者 林平 贾黎明 孙志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3,共6页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林地相比 ,沙地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 ,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 ,胡敏酸 富啡酸比值上升 ,E4和EC ...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林地相比 ,沙地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 ,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 ,胡敏酸 富啡酸比值上升 ,E4和EC 值提高 ,色调系数 (Δ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 (RF)升高 ,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 (Ⅰ )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 (Ⅲ )以及松 紧 (Ⅰ Ⅲ )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 )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 ,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 ,芳化度和芳化分子的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 ,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 ,土壤熟化度增大 ,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 ,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刺槐混交林为最大 ,其次为刺槐纯林 ,再次为杨树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土壤 杨树 刺槐 混交林 腐殖物质特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腐殖酸在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卢静 朱琨 +1 位作者 赵艳锋 侯彬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8期151-154,共4页
本文叙述了腐殖质的结构及性质,并论述了其与有机污染物结合的特征,即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吸附有机污染物,表现为增强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降低挥发度,增加光解速率以及改变生物可利用率和影响有机污染物毒性等。介绍了腐殖... 本文叙述了腐殖质的结构及性质,并论述了其与有机污染物结合的特征,即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吸附有机污染物,表现为增强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降低挥发度,增加光解速率以及改变生物可利用率和影响有机污染物毒性等。介绍了腐殖质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技术中的应用,对染色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腐殖酸还可以通过提高PAHs的溶解性和加速PAHs对微生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来加速PAHs的生物降解。腐殖质的存在可以增加PCBs的溶解性,增加特效菌在腐殖质不同比率的条件下对PCBs不同的接近程度。文章最后指出了腐殖质在今后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有机污染物 土壤 净化机理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祥云 宋春燕 +4 位作者 柳新伟 李妍 孔祥平 李旭霖 崔德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618,共9页
生物质炭是有效的土壤固碳材料。通过1年的田间试验探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施用花生壳生物质炭和木材生物质炭后盐化潮土腐殖物质(HS)含量及化学结构的变化。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单施化肥(T1)、花生壳生物质炭(T2)、木材生物质炭(T3)4... 生物质炭是有效的土壤固碳材料。通过1年的田间试验探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施用花生壳生物质炭和木材生物质炭后盐化潮土腐殖物质(HS)含量及化学结构的变化。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单施化肥(T1)、花生壳生物质炭(T2)、木材生物质炭(T3)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和T1处理相比,小麦季和玉米季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均显著提高了。与小麦季相比,玉米季T2和T3处理胡敏素(humin,Hu)含量分别增加了0.54 g·kg^(–1)和0.35 g·kg^(–1)。在玉米季,T2和T3处理的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FA)和Hu在红外光谱(2 920+2 850)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均比小麦季升高了。与小麦季相比,玉米季T2处理HA和FA在1 630 cm^(–1)处吸收峰相对面积分别降低了2.46%和5.77%。与T3处理相比,玉米季T2处理Hu在1 630 cm^(–1)处吸收峰相对面积增加了0.33%;本试验中所用花生壳生物质炭芳香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随着时间延长,T2处理土壤Hu的缩合度增加了,氧化度降低了,而T3处理则相反。生物质炭有利于提高土壤HS含量,尤其是Hu的含量。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Hu的缩合度增加了,氧化度降低了。生物质炭可增加HS亚甲基和甲基相对含量。不同材料来源生物质炭本身的化学结构差异性影响了土壤HS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腐殖物质 红外光谱 土壤固碳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结构的光谱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兰 唐晓红 魏朝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233-239,共7页
有机质光谱分析法在土壤腐殖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已使土壤腐殖质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它的应用能快速确定很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结构,从而使腐殖质的结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但由于腐殖质结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人们对... 有机质光谱分析法在土壤腐殖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已使土壤腐殖质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它的应用能快速确定很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结构,从而使腐殖质的结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但由于腐殖质结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人们对土壤腐殖酸的结构仍然不甚清楚。为克服腐殖质提取和热解过程对结构的影响,弄清光谱分析方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未来的优先研究领域是:(1)土壤腐殖质分离。不同提取剂、甲基化、水解、氧化和还原作用都会对腐殖质化学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结构的精确性;(2)土壤腐殖质结构对环境的响应。同一土壤腐殖质的结构,化学性质也随着气候、母质、海拔、植被类型、土壤管理等不同而不同;(3)土壤腐殖质的化学分析测试手段的研制。每种光谱分析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样品制备、分析技术和操作条件,都会对腐殖质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标准谱图也有待发展,并没有囊括所有腐殖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核磁共振 傅立叶红外光谱 质谱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