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lant leaf wax in response to soil moisture in an arid ecosystem of the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Yuan YAO WeiGuo LI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592-600,共9页
Th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lant leaf wax(δDwax) is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paleohydrologic re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fact... Th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lant leaf wax(δDwax) is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paleohydrologic re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δDwax values still remains incomplet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physiology on δDwax values in an arid ecosystem, and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values for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we measured δD values of soil water(δDwater) and δDwax values in surface soils along two distance transects extending from the lakeshore to wetland to dryland around Lake Qinghai and Lake Gahai on the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δDwater valu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SWC)(R^2=0.9166), and ranged from –67‰ to –46‰ with changes in SWC from 6.2% to 42.1% in the arid areas of the Gangcha(GCh) and Gahai(GH) transects. This indicated that evaporative D-enrichment in soil water was sensitive to soil moisture in an arid ecosystem. Although the shift from grasses to shrubs with increasing aridity occurred in the arid area of the GH transect, the δDwax values in surface soils from the arid areas of the two transects still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WC(R^2=0.6835),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controls of primary evaporative D-enrichment in the soil water and additional transpirational D-enrichment in the leaf water on the δDwaxvalues. Our preliminary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δDwax values can potentially be applied as a paleo-humidity indicator on the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isotope D-enrichment soil water content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State of Organic Matter and Particulariti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in the Endogenous Hydrogen Seepage Zones
2
作者 Natalia Ivanovna Sukhanova Tatiana Aleksandrovna Zubkova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8年第8期186-196,共11页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Voronezh region of Russia in ordinary middle loam chernozem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treams up to 0.65% at the depth of 100 - 120 cm was detected. This phenomenon is o...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Voronezh region of Russia in ordinary middle loam chernozem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treams up to 0.65% at the depth of 100 - 120 cm was detected. This phenomenon is observed in the center of depressions. The soils differ in morph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top humus horizon is markedly bleached comparing to the soil outside the depression: The lightness L readings increase for 16% - 30%. The soil acidity (up to pH 4.5 - 5.0)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re elevated comparing to the sample for reference. The proportion of fulvic acids increases on average thrice as compared with the soils outside the hydrogen fluids influence zone. Despite the high humus content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aggregates decreases 3 - 4 times. Under conditions of hydrogen fluids, changes occur at the aggregate structural level in the direction of decreasing their mechanical strength. In the center of the depressions strength of aggregates is reduced by 2 - 3 tim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The opposite regularity was observed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flows, where the strength of aggregates was 3 times higher tha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HUMUS hydrogen Aggregate Structur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Aggregates Matrix Organization of soil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土壤氢气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朱琳 伍显红 +2 位作者 赵丛 张翔 张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92-1001,共10页
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水辐解会产生大量氢气,而氢气质量轻、迁移快的特点使其在地表就能够被探测到异常,进而能够指导铀矿找矿工作。在已知的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砂岩型铀矿床、二连盆地巴润砂岩型铀矿床和图门勘探区开展了土壤氢气测量... 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水辐解会产生大量氢气,而氢气质量轻、迁移快的特点使其在地表就能够被探测到异常,进而能够指导铀矿找矿工作。在已知的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砂岩型铀矿床、二连盆地巴润砂岩型铀矿床和图门勘探区开展了土壤氢气测量试验研究,从测孔深度、孔闲置时间、测量点距、气体动态平衡情况、最佳采集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土壤氢气测量方法对铀矿勘查的影响,经与已知地质资料和钻孔资料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铀矿化程度、厚度及埋深情况与地表氢气浓度异常呈正相关关系,矿化程度越高、厚度越大、埋深越浅则土壤氢气浓度越高;断裂构造上方均有较好的土壤氢气异常显示,且土壤氢气浓度异常受断裂宽度、断裂含矿或不含矿等因素影响较大;总结了一套有效可行的土壤氢浓度采集方案和工作方法,为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土壤氢气测量 影响因素 浓度
下载PDF
月面原位水资源获取技术与发展趋势
4
作者 张鹏 刘光辉 +7 位作者 刘欣 张光 郑海菠 代巍 王之 牛冉 薄正 高铭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7,共9页
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推进,月球探测已成为开展行星际探测的重要部分.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是保障载人月球探测及月面长期驻留的关键技术途径,中国已将月面原位水获取方法列为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月面原位水获取方法主要分为极区水冰... 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推进,月球探测已成为开展行星际探测的重要部分.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是保障载人月球探测及月面长期驻留的关键技术途径,中国已将月面原位水获取方法列为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月面原位水获取方法主要分为极区水冰勘探开采和月壤氢还原制水两种技术途径.现有勘探到的水冰资源主要位于月球极区,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目前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极区水冰勘探开采方法,但实际效果有待月面原位试验验证.月壤加氢还原制水技术方法工作条件不受区域限制,应用范围较广,但仍存在反应条件要求高、能耗大等技术限制,未来需在节能和有效矿物成分富集等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原位水获取 水冰提取 月壤氢还原
下载PDF
银北灌区稻田回归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施超 王洪德 +4 位作者 丁继辉 李博 孙枭沁 彭大育 佘冬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0,共9页
银北灌区面临引黄水量锐减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灌溉用水不科学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寻求适宜的灌溉模式是减少黄河水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保证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水稻,设置6种不同的灌... 银北灌区面临引黄水量锐减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灌溉用水不科学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寻求适宜的灌溉模式是减少黄河水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保证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水稻,设置6种不同的灌溉模式,分别为回归水漫灌(T1)、黄河水灌溉(T2)、适量回归水灌溉(T3)、黄河水回归水交替灌溉(T4)、退水再灌(T5)、常规灌溉(T6),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盐分分布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盐分分布影响显著。全生育期不同灌溉模式都存在表层土壤脱盐,底层土壤积盐的现象,T1处理脱盐深度最大,使盐分累积在土壤60 cm以下,其余处理累积在土壤40 cm以下。土壤脱盐率最大在T1处理,较初始土壤含盐量降低9.58%;根区脱盐率最大出现在T2处理,为27.36%;根区盐分变化量最大为T1处理,水稻生育期内,盐分向下迁移量为4.82 t/hm^(2)。回归水漫灌处理下水稻产量最大,为10029.42 kg/hm^(2)。T3处理生产单位重量的水稻可节省黄河水0.56 m3/kg,生产一季水稻单位面积可节省黄河水5003.41 m3/hm^(2)。综上所述,针对宁夏银北灌区,采用适量的回归水进行灌溉,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对于引用黄河水灌溉的需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水灌溉 土壤盐分分布 氢氧同位素 土壤盐分通量 水稻产量 灌溉模式
下载PDF
氢气代谢及其环境生物修复功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勇峰 滕应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28,共13页
分子氢是多种微生物代谢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中介物,环境中产氢微生物和耗氢微生物的活动决定了全球氢气循环,对其他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潜在的驱动作用。环境功能微生物在维持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消除次生环境污染等领域中扮演... 分子氢是多种微生物代谢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中介物,环境中产氢微生物和耗氢微生物的活动决定了全球氢气循环,对其他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潜在的驱动作用。环境功能微生物在维持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消除次生环境污染等领域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理解环境中氢气代谢(氢气的产生和消耗)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与功能,对认识氢气的生态环境效应并将该生物能源应用于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系统分析了氢气代谢过程及氢化酶的分类和功能,总结了微生物产生和消耗氢气的多种途径及其对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修复作用的影响,指出了目前氢气代谢过程及氢化酶应用于环境生物修复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重点方向,以推动氢气这种生物能源成就一种有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氢化酶 土壤 生物修复 微生物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淮北平原夏玉米根系水分来源研究
7
作者 董国强 胡勇 +3 位作者 陈小凤 司巧灵 王敏杰 阮宏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期水分利用特征,分析农田降水-土壤水-作物水之间的转化规律。通过野外实验和室内分析,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期内降水、土壤水、植物水、地下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各... 为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期水分利用特征,分析农田降水-土壤水-作物水之间的转化规律。通过野外实验和室内分析,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期内降水、土壤水、植物水、地下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各水体的同位素分布特征,利用直接对比法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法分析夏玉米对土壤水分的主要吸水深度及贡献率,进而研究其水分来源。结果表明,五道沟实验站夏季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26×δ^(18)O+3.11(R^(2)=0.98),其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表明降水在降落过程存在蒸发富集过程。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在垂直方向剖面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干旱胁迫条件下,夏玉米拔节-抽雄期主要吸收0~20、20~40、40~60 cm处的土壤水,贡献率分别为21.8±13.6%、25.5±20%和25.1±18.2%;抽雄-灌浆期主要吸收0~20 cm处的土壤水,贡献率为68.6±3.6%;灌浆-成熟期主要吸收0~20 cm处的土壤水,贡献率为72.0±0.9%。夏玉米根系优先利用浅层土壤水,土壤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区,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内根系吸水深度较浅,由此考虑生长期改变灌溉方式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干旱胁迫 土壤水 氢氧同位素 根系水分来源
下载PDF
氟化氢铵消解-甲烷增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碘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锐敏 吴智威 +1 位作者 郑云云 黄崇耀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本文基于氟化氢铵(NH_(4)HF_(2))半敞开式消解与甲烷基体改进气增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高灵敏的土壤碘含量分析方法。在220℃的温度下,耗时3 h的半敞开式消解过程下,使用250 mg的NH_(4)HF_(2)即可... 本文基于氟化氢铵(NH_(4)HF_(2))半敞开式消解与甲烷基体改进气增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高灵敏的土壤碘含量分析方法。在220℃的温度下,耗时3 h的半敞开式消解过程下,使用250 mg的NH_(4)HF_(2)即可获得50 mg土壤样品的彻底消解效果,且未观察到碘的挥发损失。使用甲烷作为基体改进气,将其与样品气溶胶在线混合后引入ICP,获得2.4倍的ICP-MS碘信号增敏效果。在最佳化的运行条件下,本方法碘的检出限为0.012μg/g,19种国家土壤一级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充分应用于批量土壤样品中的碘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氟化氢铵 甲烷增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埋地双金属复合管焊缝区域腐蚀风险及阴保效果评价
9
作者 任阳 刘永良 +5 位作者 汪洋 曾云帆 刘建 张少刚 王修云 王毛毛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9,共8页
在模拟现场土壤溶液中,对L360QS/N08825双金属复合管基管(L360QS钢)与焊缝(625合金)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阴保条件对焊缝区域电偶腐蚀风险的影响,并在过保护阴保条件下分析了焊缝区域电偶腐蚀致氢致开裂的风险。利用全尺寸管... 在模拟现场土壤溶液中,对L360QS/N08825双金属复合管基管(L360QS钢)与焊缝(625合金)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阴保条件对焊缝区域电偶腐蚀风险的影响,并在过保护阴保条件下分析了焊缝区域电偶腐蚀致氢致开裂的风险。利用全尺寸管段探析了基管与焊缝暴露面积比对阴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阴保条件下,基管在模拟土壤溶液中存在较高电偶腐蚀风险;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可以有效减缓管道腐蚀,且过保护阴保条件下焊缝无氢致开裂风险;在阴极保护下,随着基管暴露面积逐渐减小,基管的自腐蚀电位及断电电位受焊缝影响发生正移,阴保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土壤溶液 电偶腐蚀 氢致开裂 阴极保护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区柠条和新疆杨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策略
10
作者 柳利利 韩磊 +3 位作者 王娜娜 周鹏 马云蕾 马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9,共10页
【目的】探究柠条和新疆杨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策略,分析这2个树种在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关系、土壤水利用率的影响因子以及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为旱区防护林的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年生长季(5... 【目的】探究柠条和新疆杨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策略,分析这2个树种在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关系、土壤水利用率的影响因子以及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为旱区防护林的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年生长季(5—10月),在宁夏河东沙区选择柠条纯林、新疆杨纯林和柠条+新疆杨混交林,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和IsoSource混合模型,分析柠条和新疆杨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分来源,采用相似性比例指数(PS指数)计算柠条和新疆杨在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关系;同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和根系生物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不同因子对林地植物土壤水利用率的影响;计算土壤储水量、土壤水分亏缺和土壤水消耗率,分析柠条、新疆杨纯林及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结果】1)在纯林和混交林中,整个生长季的柠条的主要水分来源土层基本一致,而新疆杨则表现出不一致性。2)混交林中柠条和新疆杨在整个生长季的相似性比例指数(PS)为62.75%,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弱的水分竞争,在生长季不同时期,2个树种的主要水分来源土层不同,能通过水分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分离来应对干旱。3)土壤含水量对3个林地的植物土壤水利用率的总效应最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与柠条纯林的土壤水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混交林中柠条的土壤水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新疆杨纯林和混交林的植物土壤水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系生物量对3个林地的植物土壤水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4)混交林土壤储水量高于柠条和新疆杨纯林,而土壤水分亏缺和土壤水消耗率低于柠条和新疆杨纯林。【结论】柠条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策略基本一致,新疆杨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分利用策略存在差异;混交林中的柠条和新疆杨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水分利用的差异来应对干旱,且混交林相比纯林可更有效降低土壤干旱化风险;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是影响3个林地植物土壤水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来源 水分利用关系 氢氧稳定同位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土壤水分亏缺
下载PDF
农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鲁赫鸣 闫颖 +1 位作者 王文思 袁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3-97,共5页
 测定了多菌灵、氯氰菊酯对大棚、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在土壤中含量低(1~40μg/g)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150μg/g)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影响;两种农药对同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影响趋势...  测定了多菌灵、氯氰菊酯对大棚、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在土壤中含量低(1~40μg/g)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150μg/g)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影响;两种农药对同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对大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农田土壤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土壤 过氧化氢酶 多菌灵 氯氰菊酯
下载PDF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化学氧化去除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燕英 陈鸿汉 +1 位作者 何炜 高文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用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油量、H2O2投加量、土壤pH值以及催化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向油污土壤中直接投加氧化剂的修复方法可行:H2O2的经济添加量为400ml/kg土,低含油(20000mg/kg)污土的去... 用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油量、H2O2投加量、土壤pH值以及催化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向油污土壤中直接投加氧化剂的修复方法可行:H2O2的经济添加量为400ml/kg土,低含油(20000mg/kg)污土的去除率可达70.0%以上,高含油(50000mg/kg)污土的去除率可达96.0%以上:pH5~8范围内土壤介质对该法的应用影响不大;如用芬顿试剂处理高含油(50000mg/kg)污土,H2O2只需100ml/kg土或200ml/kg土,就能达到85.0%以上的去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石油类污染物 柴油重度污染土壤 过氧化氢 芬顿试剂
下载PDF
土中胶结强度的微观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程昌炳 陈琼 +1 位作者 刘少军 王远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通过针铁矿胶结高岭土的电性、磁性和量子化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其胶结键的类型和含量,建立了胶结键在该土中赋存的微观模型,求出了胶结强度的理论值,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其数量级相同。初步揭示了土的宏观力学性质与微观胶结特... 通过针铁矿胶结高岭土的电性、磁性和量子化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其胶结键的类型和含量,建立了胶结键在该土中赋存的微观模型,求出了胶结强度的理论值,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其数量级相同。初步揭示了土的宏观力学性质与微观胶结特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结 氢键 强度 微观
下载PDF
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田田 柯浩成 +7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张洋 汤珊珊 郑淋峰 苏远逸 白璐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模型参数确定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4%~21.42%,6.74%~19.08%和7.86%~20.74%,土壤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5.6~384.0,275.1~368.7,289.5~334.6mm,土壤水δ2 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71.84‰,-115.10‰^-50.98‰和-112.28‰^-63.78‰。(2)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均存在时间节点。(3)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包气带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地和草地较林地更有利于赋存土壤水分。(4)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蓄水量峰值与蓄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峰值越大,相应的蓄水能力越低。(5)林地、草地和农地均存在"优先流"现象,草地和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农地可能与地下水水质与补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土壤水 氢同位素 水分运移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降雨对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土壤温湿度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超 孟平 +4 位作者 张劲松 孙守家 黄辉 贾长荣 李建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73,共9页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期则随降雨持续减小,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雨季和旱季,土壤湿度随降雨先增大后减小,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雨季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中雨可使表、中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且该层土壤水δD贫化,即降雨优先补给表、中层土壤;而前期降雨充足时,中雨使下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而所有土壤水δD均贫化,即降雨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大雨使所有土层湿度增加且差异较小、δD贫化,即降雨可迅速入渗全部土层。旱季初期,中雨使表层湿度增加较多,即使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雨后全部土壤水δD均贫化,即中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进一步补给地下水。表层枯落物水δD值受降雨δD值直接影响,随降雨产生先贫化后富集;而浅层、深层地下水δD值皆较稳定,几乎不受短期降水影响,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降雨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氢稳定同位素 土壤水分运移
下载PDF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茂旭 蒋新 季国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3,共5页
在研究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H+的反应动力学中 ,重点考察了H+、表面正电荷和可溶性铝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1类土壤中H+消耗都可分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 2个阶段 ,但其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不同 ;因氧化铁含量不同 ... 在研究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H+的反应动力学中 ,重点考察了H+、表面正电荷和可溶性铝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1类土壤中H+消耗都可分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 2个阶段 ,但其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不同 ;因氧化铁含量不同 ,H+加入后 2类土壤表面正电荷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可溶性铝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粘土矿物组成、溶解度及溶解动力学控制 ;2类土壤的可溶性铝的变化可同时用修正的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恒电荷土壤 动力学 氢离子
下载PDF
可变电荷及恒电荷土壤与H^+反应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茂旭 蒋新 +1 位作者 和文祥 季国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21,共5页
动态监测了恒电荷及可变电荷土壤与H+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进行了数学描述.结果表明,质子化过程为一相当快的过程,当氧化铁含量高时,质子化作用将消耗大量的H+.反应5s后,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输入的H+浓度低时,... 动态监测了恒电荷及可变电荷土壤与H+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进行了数学描述.结果表明,质子化过程为一相当快的过程,当氧化铁含量高时,质子化作用将消耗大量的H+.反应5s后,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输入的H+浓度低时,质子化是矿物消耗H+最主要的机制;输入的H+浓度高时,除质子化作用外,矿物的溶解也是消耗H+的重要机制.就矿物本身消耗H+的能力而言,可变电荷土壤的消耗能力大于恒电荷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恒电荷土壤 氯离子 动力学 土壤监测 土壤化学
下载PDF
黄土塬区土壤水分运动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锐 刘文兆 宋献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137,184,共5页
根据测得的长武塬区降水和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不同层位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转换与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中δD和δ18 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7.15‰)^(-24.89‰)和(-13.00‰)^(-3.39‰),... 根据测得的长武塬区降水和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不同层位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转换与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中δD和δ18 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7.15‰)^(-24.89‰)和(-13.00‰)^(-3.39‰),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1.50‰和9.09‰,-7.22‰和1.45‰,其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中δD和δ18 O值的变化幅度。土壤水中δD和δ18 O在当地降水线两侧分布,其关系为:δD=4.495δ18 O-19.05,降水进入土壤后在土表后重氢氧同位素分馏明显。表层土壤中δD和δ18 O值受降水直接影响明显,下层土壤所受影响减小。土壤水中δD和δ18 O值在30cm土层处最大,向下迅速减小,100cm以下变化较小。下层土壤水中δD和δ18 O值受其上部土壤水中δD和δ18 O值的影响,降水进入土壤后,向下入渗过程中与浅层自由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150cm处土层土壤水中δD和δ18 O值动态变化过程中存在突变,表明黄土在局部土体内有大孔隙,可导致土壤水分以"优先流"的形式向下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运动 降水 土壤水 氢氧同位素 黄土塬区
下载PDF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构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磊 高小其 +2 位作者 包创 李静 李旭茂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9-1071,共13页
动力加卸载过程中的断层气体运移和富集特征,是评价地下介质受力状态和构造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为研究气体地球化学变化特征与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地。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加压存储阶段,土壤气中Rn... 动力加卸载过程中的断层气体运移和富集特征,是评价地下介质受力状态和构造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为研究气体地球化学变化特征与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地。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加压存储阶段,土壤气中Rn、CO_2、Hg和H_2浓度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非储气库区和断层处,土壤气浓度及变化趋势为背景值特征,可能揭示出断层的活动状态较弱。而在储气库区内观测到了土壤气中H_2和Hg浓度显著升高的现象,最大值分别为5.551×10^(-4)和53ng/m^3,而且H_2和Hg浓度异常的测量位置较为一致。土壤气中Hg、H_2与Rn、CO_2的差异性变化趋势,可能与气体的产生机理和响应机制不同有关。土壤气中H_2和Hg的浓度可反映出地下储气库内的压力变化和裂隙通道,可揭示出储气库注气对断层活动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为分析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注采气对断层活动性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氢气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 断层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同位素质谱分析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庆增 孙青 +5 位作者 苏治国 谢曼曼 宋军勇 单雅冰 王宁 储国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0-1275,共6页
土壤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在生态学、环境学、水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不同的提取水方法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提取-同位素质谱(IRMS)分析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方法。ASE提取土... 土壤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在生态学、环境学、水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不同的提取水方法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提取-同位素质谱(IRMS)分析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方法。ASE提取土壤水的条件是:萃取溶剂二氯甲烷,萃取温度100℃,萃取压力10.3 MPa,静态萃取时间10 min,重复提取3次,循环次数分别为4,4和3次,合并提取土壤水并经活性炭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利用同位素比质谱分析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过注水相比,提取土壤水的δD增加2.12‰~4.58‰,δ^18O增加-0.17‰~0.93‰,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精度分别为0.89‰和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加速溶剂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