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s and Intestinal Protozoa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Lome, Togo
1
作者 Monique A. Dorkenoo Foli Agbeko +7 位作者 Harishu Dokoto Dave Plate Mawouto Fiawoo Kossi Yakpa Efoe Sossou Sevi K. Sognikin Adama Dodji Gbadoe Rachel Bronzan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1年第2期313-328,共16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ignificant morbidity in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ignificant morbidity in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u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diseases especially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 (STH) infections which are prevalent in sub</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STH and intestinal protozoa among schoolchildren in Lomé, Togo.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atients and Method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November 2013, in each of the five districts of the Lomé-commune region, thirty pupils per level of the third,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s of five primary schools were included. Each child submitted a single stool sample that was analyzed by the Kato-Katz method for STH. In addition, stool</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amples of school children selected in third and sixth grades were examined by direct visualization using saline and Lugo</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s stain for intestinal protozo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 total of 2944 children wer</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 enrolled at 25 school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STH at schools was 5.0% (range 1.5% to 8.6%), was higher in boys than girls, and increased with age and grade. Hookworm was the most prevalent species (3.4% of children surveyed). Intestinal protozoa were found in 52.2% (765/1465) of children tested and commensal amoebae represented 22.7% of these protozoa identifie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ntamoeba histolytic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ispar</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oshkovskii</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iardia intestinalis</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ere identified 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n 2.3% and 11.5% of children, respectively. Co-infestation was noted i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1.35% of children with intestinal helminths and 12.2% of children with protozo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lthough a high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protozoa was found in our study, the majority were non-pathogenic protozoa and the low prev</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lence of STH among school-age children in Lomé-commune re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on confirms that 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MDA) is not needed. Children should receive additional education on best hygiene practices.</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ransmitted Helminth Intestinal protozoa PREVALENCE SCHOOLCHILDREN TOGO
下载PDF
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原生动物群落沿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倩 朱时应 +3 位作者 李天顺 李明燕 索南措 普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中一类微型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土壤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解不同海拔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于2021年7月根据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中一类微型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土壤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解不同海拔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于2021年7月根据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园地理特征设置了3种不同海拔(低,LA;中,MA;高,HA)共9个样地,采用“非淹没培养法”、“活体观察法”和“Wilbert蛋白银法”对土壤原生动物进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不同海拔共鉴定出土壤原生动物76种,隶属2门12纲23目32科46属,优势纲为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占总物种数的22.37%。其中,低海拔以动鞭纲为主,中高海拔以肾形纲(Colpodea)占据优势,这与肾形纲的生长方式为R-对策有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3种海拔段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pH、含水量在低海拔和高海拔间存在差异。共发生网络分析显示,3个不同海拔土壤原生动物物种的共现网络节点间的关系主要为正相关。Mantel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总磷是影响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振国家森林公园 土壤原生动物 群落多样性 共现网络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下载PDF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Protozoa in Corn Straw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Transform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LIU Hai-ming, ZHAO Xiao-rong, LI Gui-tong and LIN Qi-mei(Department of Soil and Water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P. 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86-889,共4页
Three typical soil protozoa of Bodo edax, Colpoda cucullus and Amoeba proteu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soil amended with corn straw. The soils were then incubated at 25℃ for 60 day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tozoa, p... Three typical soil protozoa of Bodo edax, Colpoda cucullus and Amoeba proteu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soil amended with corn straw. The soils were then incubated at 25℃ for 60 day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tozoa, particularly Bodo edax,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However, the decomposition of corn straw was accelerated by the protozoa. Colpoda cucullu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but Amoeba proteus decreased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Colpoda cucullus and Bodo edax did not obviously influence NH4+-N and NO3--N contents. In contrast, Amoeba prote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oth NH4+-N and NO3--N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rotozoa Corn straw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下载PDF
A Porous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Protozoa Movement with Glass Bead
4
作者 LIU Hai-ming, ZHAO Xiao-rong, LI Gui-tong and LIN Qi-mei(Department of Soil and Water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 P.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Protozoa can move due to their flagella, cilia or pseudopodi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ycling of matter and energy in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glass beads with the diameters of 1. 0... Protozoa can move due to their flagella, cilia or pseudopodi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ycling of matter and energy in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glass beads with the diameters of 1. 0, 0.5, 0. 25 and 0.1 mm were used to simulate soil pores of 0. 292 - 0. 258, 0.155 - 0.116, 0.056 - 0.040 and 0.028 - 0.020 mm respectively. Three typical soil protozoa of Bodo edax, Colpoda cucullus and Amoeba proteus were examined for the relation of their movement to po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mallest protozoan of Bodo edax could be leached through all the pores. However, no more than 26% of the added protozoan was leached out of the column. The leached protozoa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pore sizes and leaching duration. The bigger one of Colpoda cucullus was moved out from the column filled with the glass beads of > 0. 5 mm in diameter. Less than about 15% of the added protozoa were leached out of the column. The biggest one of Amoeba proteus could not leached out from any of the pores. It is evident that most of the protozoa remained in the column due to their occupation of the 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rotozoa SIMULATION MOVEMENT soil porosity
下载PDF
原生动物-病原菌互作与土壤健康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妮 马斯琳 +3 位作者 陈雯莉 黄巧云 朱永官 郝秀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89,共9页
土壤健康是维持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证。原生动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可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养分循环、污染物去除等众多生态过程,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原生动物捕食及... 土壤健康是维持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证。原生动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可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养分循环、污染物去除等众多生态过程,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原生动物捕食及杀菌机制与哺乳动物巨噬细胞免疫机制类似,其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病原菌的胞内共生关系,是影响病原菌毒力、扩散传播及感染风险的重要环境选择压力。本文总结了原生动物对病原菌毒力、进化、传播扩散的影响,以及病原菌在原生动物胞内的存活和进化机制,为预防环境病原菌富集、扩散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对维持土壤健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原生动物 病原菌 捕食-抗捕食机制 毒力进化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田尊师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土壤微食物网指由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土壤线虫及部分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类群组成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网.土壤微食物网承担着养分矿化、能流周转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变化是当前土壤生态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查询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 土壤微食物网指由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土壤线虫及部分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类群组成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网.土壤微食物网承担着养分矿化、能流周转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变化是当前土壤生态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查询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趋势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目前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并对今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食物网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该研究可以为土壤生态过程变化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食物网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土壤线虫 土壤原生动物
下载PDF
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 被引量:55
7
作者 宋雪英 宋玉芳 +2 位作者 孙铁珩 张薇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79-1982,共4页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指示生物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与其他土壤动物相比更独特的优势 .研究它们的群落结构、数量及多样性动态变化 ,可以很好地评价和监测自然环境变化及...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指示生物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与其他土壤动物相比更独特的优势 .研究它们的群落结构、数量及多样性动态变化 ,可以很好地评价和监测自然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 ,简要概述了土壤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原生动物的生物指示物优势、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因子响应和污染指示作用及对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响应等进行了论述 ,并对土壤原生动物在生态毒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原生动物 指示生物 环境污染 生态毒理与诊断
下载PDF
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的土壤原生动物 被引量:26
8
作者 冯伟松 杨军 +4 位作者 叶志鸿 缪炜 余育和 黄铭洪 沈韫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1,共10页
20 0 1年 12月 ,在广东省韶关市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中采集土壤样品 ,采用Singh和Stout的培养法对土样中的原生动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共发现原生动物 4 2种 ,对照区和湿地每克风干土壤中原生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2 377和 113,三... 20 0 1年 12月 ,在广东省韶关市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中采集土壤样品 ,采用Singh和Stout的培养法对土样中的原生动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共发现原生动物 4 2种 ,对照区和湿地每克风干土壤中原生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2 377和 113,三大类土壤原生动物丰度中鞭毛虫占优势 ,多于纤毛虫和肉足虫。通过原生动物种类、丰度与土壤理化参数的统计分析说明铅锌尾矿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危害极大。通过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和物种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反映出正在使用的湿地 3土壤受污染严重 ,已停止使用的湿地 1和湿地 2中的胁迫效应已有所减轻 ,湿地 4中也存在胁迫效应。在整个湿地系统中根系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差异说明 ,4种类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毒性效应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类芦>香蒲 >油草 >芒。最后 ,还探讨了造成土壤中鞭毛虫占优势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土壤 原生动物 湿地处理系统
下载PDF
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可新 许木启 +1 位作者 曹宏 宁应之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和巨大的生物量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指示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其它土壤生物相比 ,原生动物的一些特征使其更利于成为监测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各...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和巨大的生物量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指示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其它土壤生物相比 ,原生动物的一些特征使其更利于成为监测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各类群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壳肉足虫和纤毛虫更适合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环境监测中已经有了一些应用 ,但与在水体环境监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水生原生动物相比 ,土壤原生动物用于环境监测才刚刚起步。土壤原生动物分类学研究的滞后和方法学上的欠缺是阻碍其作为监测生物的瓶颈。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系统 原生动物 环境监测 动物分类学 种群种类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Ⅱ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地带中,凋落物层原生动物的年平均现存量以温带(吉林长白山)和暖温带(北京小龙门)的为最大,北热带(云南西双版纳)的次之,中热带(海南尖峰岭)的最小;0~5cm土... 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地带中,凋落物层原生动物的年平均现存量以温带(吉林长白山)和暖温带(北京小龙门)的为最大,北热带(云南西双版纳)的次之,中热带(海南尖峰岭)的最小;0~5cm土壤层的原生动物年平均现存量以暖温带和北热带的为最大,亚热带(武昌珞珈山)和温带的次之,高寒带(青海海北)和中热带的最小。各地带各样点凋落物层的原生动物现存量均大于0~5cm土壤层的。从丰度来看,在原生动物三大类群中,肉足虫现存量最大,鞭毛虫次之,纤毛虫现存量最小。各地带各样点的原生动物丰度高峰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pH值和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含量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带分布 土壤 原生动物 生态学
下载PDF
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非凡 史雅娟 +2 位作者 孟凡乔 陈京生 吕永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threelevelten-fold dilution method)”的方法,对取自添加了DDT、林丹的盆栽实验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丰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的抑制效应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实验发现,在添加了DDT...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threelevelten-fold dilution method)”的方法,对取自添加了DDT、林丹的盆栽实验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丰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的抑制效应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实验发现,在添加了DDT、林丹的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的丰度与对照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其种群结构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其中作为优势类群的鞭毛虫、肉足虫平均数量最小时仅为CK对照的0·3%、2·5%,而对污染最为敏感的纤毛虫则在土壤中完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受典型POPs物质污染的土壤,即使其含量很低,也对原生动物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原生动物 有机氯农药 POPS 指示生物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廖庆玉 章金鸿 +3 位作者 李玫 卢彦 魏鸿辉 徐润林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7-1081,共5页
研究报道了海南东寨港三个不同生境红树林(裸滩、人工红树林和天然红树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对它们的现存量、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以及区系相似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的现存量与土壤pH值... 研究报道了海南东寨港三个不同生境红树林(裸滩、人工红树林和天然红树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对它们的现存量、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以及区系相似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的现存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和盐度均有相关关系,但含水量的意义最大,pH值其次,盐度最小。与土壤总氮、总磷、有机质和SO4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钾呈显著负相关;5个因子中,总磷对原生动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O42-和总氮,再次是有机质,总钾的影响最小。原生动物的群落多样性指数由低到高为裸滩<人工红树林<天然红树林。区系相似性系数最大为人工红树林与天然红树林,最小为裸滩与天然红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土壤原牛动物 群落分布
下载PDF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Ⅰ.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 被引量:54
13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研究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结果表明,鞭毛虫以波豆虫类和变形鞭毛虫类种类最多,其次为金滴虫类和无色眼虫类。肉足虫以有壳种类占优势,其中又以表壳目种类最多。纤毛虫最重要的3个类群为下毛目、肾形目和前... 研究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结果表明,鞭毛虫以波豆虫类和变形鞭毛虫类种类最多,其次为金滴虫类和无色眼虫类。肉足虫以有壳种类占优势,其中又以表壳目种类最多。纤毛虫最重要的3个类群为下毛目、肾形目和前口目,其中又以下毛目种类最丰富。凋落物层的种类多于0~5cm土壤层,其原因在于凋落物层具有比0~5cm土壤层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290种原生动物中,中热带分布有72种,北热带106种,亚热带168种,暖温带116种,温带108种,高寒带73种。分布于各地带的物种的多少与各地带样点的土壤类型及土质密切相关。物种分布情况及区系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原生动物的大多数种类既非广泛分布的,其分布受地理地带的限制;也非随遇的,因小生境不同,种类分布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地带 土壤原生动物 区系特征 物种分布
下载PDF
不同坡向对高寒草甸秋冬季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旻霞 张灿 +2 位作者 李瑞 赵瑞东 邵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87,394,共9页
为了解微气候生境下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变化特征,于2015年9和12月,在甘南高寒草甸沿不同坡向采取土样,研究土壤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纲17目32科48属105种,冬季9纲17目32科42属78种;旋毛纲为... 为了解微气候生境下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变化特征,于2015年9和12月,在甘南高寒草甸沿不同坡向采取土样,研究土壤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纲17目32科48属105种,冬季9纲17目32科42属78种;旋毛纲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膨胀肾形虫;土壤纤毛虫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不同坡向中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复杂程度最高的是西坡,其次是南坡,北坡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说明土壤纤毛虫群落可以很好地响应坡向的变化;秋季土壤纤毛虫群落较冬季更复杂,表明秋季的生境比冬季更适宜土壤纤毛虫生存.冗余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纤毛虫对各环境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速效氮与管叶科土壤纤毛虫分布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前管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则与瞬目科和斜吻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秋季与土壤pH正相关的土壤纤毛虫有22科,与速效氮正相关的有20科. pH和速效氮是影响秋季甘南土壤纤毛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壤原生动物 土壤生态系统 坡向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政 李继光 +3 位作者 李慧 李贵春 娄翼来 李忠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08-1813,共6页
为了揭示土壤原生动物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指示作用,进而为深入了解喀斯特生态恢复的过程机制和构建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广西古周村典型喀斯特景观为代表,选取不同种植年限(2、4、8、12 年)人工林生态恢复样地和石漠化... 为了揭示土壤原生动物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指示作用,进而为深入了解喀斯特生态恢复的过程机制和构建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广西古周村典型喀斯特景观为代表,选取不同种植年限(2、4、8、12 年)人工林生态恢复样地和石漠化对照样地,研究了表层土壤原生动物对人工林生态恢复的响应特征.在本研究的喀斯特样地,共鉴定到土壤原生动物22 种,其中鞭毛虫8 种,优势类群包括动基体目、金滴目和眼虫目;肉足虫4 种,优势类群有变形目和表壳目;纤毛虫10 种,优势类群包括下毛目、前口目、肾形目和侧口目.土壤原生动物总数从石漠化样地的1 g 干土425×10^3 个,逐渐增加到12 年人工林恢复样地的633×10^3 个,年恢复速率为1 g 干土17.7×10^3 个.土壤原生动物的类群数从石漠化样地的17 种显著增加到12 年人工林恢复样地的22 种.人工林恢复样地的土壤原生动物丰富度指数(3.10-3.30)显著高于石漠化样地(2.64),平均高出19%-27%;香农多样性指数(2.59-2.77)和均匀度指数(0.86-0.91)随生态恢复的变化不明显.土壤孔隙度、湿度、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碳含量均随恢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或升高,其年增长速率分别为3.84%、6.85%、3.89%、11.5%、4.20%、7.13%、24.8%,并与原生动物总数、类群数和香农指数(除了总有机碳与类群数、速效氮与香农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表明,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大小和多样性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响应敏感,与土壤基本肥力形成协同演变,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恢复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原生动物 生态恢复 喀斯特 生物指示作用
下载PDF
焦化废水污染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正学 康瑞琴 +2 位作者 孙宏飞 宁应之 孙晓东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90-93,共4页
对陕西省耀县受焦化废水污染的土壤及对照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原生动物43种,隶属于2门、6纲、10目、25科、32属,其中对照土壤中有28种,污染土壤中有25种,对照土样和污染土样共有种是10种;q=0.23;物种多样性指... 对陕西省耀县受焦化废水污染的土壤及对照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原生动物43种,隶属于2门、6纲、10目、25科、32属,其中对照土壤中有28种,污染土壤中有25种,对照土样和污染土样共有种是10种;q=0.23;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对照土壤中为3.3,在污染土壤中为2.4.结果表明,焦化废水污染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污染 土壤原生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特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中国典型地带土壤中鉴定到290种原生动物,分别隶属于2门2亚门9纲28目77科138属.主要的优势类群有动基体目、金滴目、表壳目、变形目、下毛目和肾形目.稀有类群有团虫目、腰鞭目、双滴目、领鞭目、细胶丝目、合膜目和... 在中国典型地带土壤中鉴定到290种原生动物,分别隶属于2门2亚门9纲28目77科138属.主要的优势类群有动基体目、金滴目、表壳目、变形目、下毛目和肾形目.稀有类群有团虫目、腰鞭目、双滴目、领鞭目、细胶丝目、合膜目和寡毛目.暖温带、温带、北热带、高寒带、中热带和亚热带各样点的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为847、787、777、638、629和431.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原生动物群落与淡水原生动物群落在结构上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原生动物 群落结构 表壳目 中国 金滴目
下载PDF
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及土壤原生动物定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39
18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5-232,共8页
1993年1月至12月,用直接计数法和培养计数法对武昌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研究,发现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趋势为:春季(3—5月)达到高峰,低谷出现在冬季(1—2月),夏秋季保持较平稳的变动。原生动物... 1993年1月至12月,用直接计数法和培养计数法对武昌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研究,发现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趋势为:春季(3—5月)达到高峰,低谷出现在冬季(1—2月),夏秋季保持较平稳的变动。原生动物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pH值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优势种为梨波豆虫(Bodoedax)、球波豆虫(Bodoglobosus)、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ovata)、长尾尾滴虫(Cercomonaslongicauda)、线条三足虫(Trinemalinears)、斜口三足虫(T.enchelys)、长匣壳虫(Centropyxiselongata)、宽口圆壳虫(Cyclopyxiseurostoma)。常见种有梨波豆虫(Bodoedax)、球波豆虫(B.globosus)、跳侧滴虫(Pleuromonasjaculans)、长尾尾滴虫(Cercomonaslongicauda)、小滴虫(Monasminimum)、斜口三足虫(Trinemaenchelys)、线条三足虫(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物 土壤原生动物 生态学 定量方法
下载PDF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肉鞭虫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共4页
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隶属于肉鞭虫门的11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蚁固滴虫、唇缝口虫、斜缝口虫、喜盐匣壳虫、束拟砂壳虫、尖足法帽虫、长匣壳虫、森林地壳虫、佩氏三足虫、花瓶梨壳虫和鬃鳞壳虫。
关键词 中国 土壤原生动物 新纪录种 肉鞭虫门
下载PDF
土壤原生动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素芳 徐润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187-194,共8页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土壤原生动物研究的方法学、动物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土壤环境生物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土壤原生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中起着其它生物类群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们的地理分...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土壤原生动物研究的方法学、动物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土壤环境生物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土壤原生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中起着其它生物类群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们的地理分布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类型;其种类组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应用生物学方面,它们也具有广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原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地理分布 矿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