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uper rice under soil water deficit and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 被引量:25
1
作者 ZHOU Qun JU Cheng-xin +4 位作者 WANG Zhi-qin ZHANG Hao LIU Li-jun YANG Jian-chang ZHANG Jian-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28-1043,共1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f super rice could better cope with soil water deficit and if it could have better yield perform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under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WD) irrigation tha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f super rice could better cope with soil water deficit and if it could have better yield perform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under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WD) irrigation than check rice. Two super rice cultivars and two elite check rice cultivars were grown in pots with three soil moisture levels, well watered (WW), moderate water deficit (MWD) and severe water deficit (SWD). Two cultivars, each for super rice and check rice, were grown in field with three irrigation regimes, 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drying (AWMD), alternate wetting and severe drying (AWSD) and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CI).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WW,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MWD and SWD treatments, with less reduction for super rice than for check rice. Super rice had higher percentage of productive tillers, deeper root distribution, higher root oxidation activity, and greater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t mid and late growth stages than check rice, especially under WMD and WSD. Compared with CI,AWMD increased, whereasAWSD decreased grain yield, with more increase or less decrease for super rice than for check rice. Both MWD and SWD treatments and eitherAWMD orAWSD regim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UE compared with WW treatment or CI regime, with more increase for super rice than for check ri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per rice has a stronger ability to cope with soil water deficit and holds greater promising to increase both grain yield and WUE by adoption of moderate AWD irr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rice soil water deficit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WD) grai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Watering techniques and zero-valent iron biochar pH effects on As and Cd concentrations in rice rhizosphere soils,tissues and yield 被引量:11
2
作者 Md Shafiqul Islam Yali Chen +6 位作者 Liping Weng Jie Ma Zulqarnain Haider Khan Zhongbin Liao Abdoul Salam Issiaka Abdoul Magid Yongtao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Zero-valent iron amended biochar(ZVIB)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in immobilizing heavy metals in paddy fields.In this study,the impacts of p H of ZVIB(p H 6.3 and p H 9.7)and watering management techniq... Zero-valent iron amended biochar(ZVIB)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in immobilizing heavy metals in paddy fields.In this study,the impacts of p H of ZVIB(p H 6.3 and p H 9.7)and wate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s(watering amount in the order of CON(control,5/72)>3/72>1-3/72>3/100>1/72,with 5/72,for example,representing irrigation given to 5 cm above soil surface in 72 hr regular interval)on As and Cd bioavailability for rice and its grain yield(Yield BR)were investigated in a pot experiment.Brown rice As(As BR)content was irrelative to the watering treatments,whil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50%)with the addition of both ZVIB materials.The diminutions of brown rice Cd(Cd BR)content as well as the Yield BR were highly dependent on both the soil amendment materials’p H and watering amount.Among all the watering treatments,3/72 treatment(15%less irrigation water than the CON)with ZVIB 6.3 amendment was the optimum fit for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As BR(50%)and Cd BR contents(19%)as well as for significant increment(12%)of the Yield BR.Although high pH(9.7)ZVIB application could also efficiently decrease As and Cd contents in brown rice,it might risk grain yield lost if appropriate(e.g.3/72 in our study)wate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 was not chosen.Therefore,ZVIB would be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ption as an amendment material with proper selection of wate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 to utilize As and Cd co-contaminated arable soils safely for paddy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 rice As Brown rice Cd grain yield Paddy soils water management Zero-valent iron biochar
原文传递
施氮量对川东南冬水田稻鱼共作系统下杂交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3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朱永川 熊洪 郭长春 蒋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21,共13页
【目的】利用川东南冬水田区连续多年稻鱼共作系统,研究施氮(N)量对免耕栽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稻鱼共作系统下免耕栽培杂交稻长期、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2年在川东南冬水田区开展了... 【目的】利用川东南冬水田区连续多年稻鱼共作系统,研究施氮(N)量对免耕栽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稻鱼共作系统下免耕栽培杂交稻长期、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2年在川东南冬水田区开展了5年大田定位试验,供试杂交稻品种为蓉优1015和内6优103,耕作方式为免耕。设置N 0、45、90、135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作N_(0)、N_(45)、N_(90)、N_(135)。在水稻收获期,调查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0—20 cm土层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和pH,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施氮量与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因子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稻鱼共作系统下,年份、施氮量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5年间,杂交稻产量与施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70^(**)~0.9720^(**)),与低氮量处理N_(45)相比,N_(90)和N_(135)处理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了6.37%~26.53%、9.11%~25.11%,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也显著增加。而N_(90)处理杂交稻产量与N_(135)处理相当或更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构成(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t=2.20*~9.1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分别为0.8754和0.4987)和总贡献(分别为0.6364和0.3598)较大,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在N_(0)、N_(45)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稻鱼共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而在N_(90)、N_(135)处理下随稻鱼共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杂交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提高磷素、钾素供给能力是稻鱼共作系统杂交稻高产的重要基础。【结论】川东南冬水田区稻鱼共作系统下,年施氮90 kg/hm^(2)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而维持甚至提高水稻产量。连续施用中、高量氮肥还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随稻鱼共作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土壤pH值则随稻鱼共作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稻鱼共作 氮肥管理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冉 杨文叶 +6 位作者 朱均林 陈松 徐春梅 刘元辉 章秀福 王丹英 褚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39,共15页
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生理基础。本研究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了3种灌溉模式,即长淹灌溉(continuous flooding,CF)、轻度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dryin... 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生理基础。本研究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了3种灌溉模式,即长淹灌溉(continuous flooding,CF)、轻度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drying, AWMD)以及重度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severe drying, AWSD)。研究结果表明,与CF相比, AWMD与AWSD均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22.6%~25.6%与18.2%~23.1%;AWMD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为8.6%~10.0%,而AWSD则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降幅为6.0%~7.5%。与CF相比, AWMD显著降低了拔节期水稻的茎蘖数、地上部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移栽至齐穗期的光合势以及移栽至拔节期的作物生长速率,但显著提高了茎蘖成穗率、拔节至齐穗期的作物生长速率、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密度、深根比、比根长、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活跃吸收表面积,以及灌浆后2次土壤复水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与叶片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含量、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等指标。以上结果表明, AWMD可以协同提高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优化根-冠生长发育特征,提高灌浆期植株生理活性,实现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为本研究最佳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率 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
下载PDF
水稻粒型与垩白性状相关分析和QTL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磊 韩雷锋 +5 位作者 王晨 林翠香 甘泉 倪大虎 吴德祥 宋丰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4,共5页
以籼型水稻RH003与华占构建的106个重组自交系后代作为试验材料,对海南陵水和安徽合肥两季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5个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研究发现垩白与长宽比相关性最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次为... 以籼型水稻RH003与华占构建的106个重组自交系后代作为试验材料,对海南陵水和安徽合肥两季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5个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研究发现垩白与长宽比相关性最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次为粒宽,呈显著正相关,粒长与垩白相关性较小,仅合肥试验点的粒长和垩白度达到负相关显著水平,其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QTL定位共检测到17个QTL位点,两季重复检测到的QTL位点有6个(qGL2a、qGL2b、qGW2b、qGLW2、qCR4和qCD4),且LOD值和表型贡献率较高。其中,粒型QTL 4个,均位于第二染色体,垩白度和垩白粒率QTL各1个,均位于4号染色体且位置相近。研究可为外观品种性状的基因发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粒型 QTL 相关性
下载PDF
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对土壤及水稻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赫兵 李超 +6 位作者 严永峰 刘月月 赫靖淇 于天华 王帅 陈殿元 严光彬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1,共6页
以吉宏9和吉农大853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秸秆腐解情况、土壤性状、杂草发生情况及水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处理的CH4排放总量约为秸秆春季还田处理的1/2,秸秆失重率相比春季还田处理提高7.1%,... 以吉宏9和吉农大853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秸秆腐解情况、土壤性状、杂草发生情况及水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处理的CH4排放总量约为秸秆春季还田处理的1/2,秸秆失重率相比春季还田处理提高7.1%,秸秆断裂拉力为春季还田处理的83.8%。连续2年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1 g/kg,有效磷含量也有显著提升,相比秸秆春季还田处理,地力培肥效果更加明显。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秋季还田处理插秧后大田的禾本科杂草株数明显减少,水稻产量提高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秋季水耙浆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土壤性状 杂草防控 产量
下载PDF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5
7
作者 蔡一霞 朱庆森 +3 位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郑雷 钱卫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1-608,共8页
以粳稻武香粳 9号和杂交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 ,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土水势 )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水稻籽粒整个灌浆结实期间 ,当间歇灌溉的低限土水势为 - 15 k Pa时 ,整精米率提高 ,... 以粳稻武香粳 9号和杂交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 ,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土水势 )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水稻籽粒整个灌浆结实期间 ,当间歇灌溉的低限土水势为 - 15 k Pa时 ,整精米率提高 ,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无显著影响 ,胶稠度变软 ,稻米品质有所改善 ;(2 )而当低限土壤水势≤ - 30k Pa时 ,整精米率显著降低 ,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提高 ,对胶稠度的影响表现二次曲线的关系 ,而对粒形、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影响较小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在籽粒灌浆期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稻株的颖花绿叶量、叶绿素含量、籽粒含水量等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 ,低限土水势≤ - 30 k Pa,灌浆中后期 (花后 2 5~ 35天 )的颖花绿叶量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差值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 ,籽粒失水较快 ,从而影响米质形成期光合生产和籽粒中淀粉的积累 ,最终导致米质变劣 ,整精米率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期 土壤水分 稻米 品质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25
8
作者 郭咏梅 穆平 +2 位作者 刘家富 李自超 卢义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0。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加倍单倍体群体(DH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水、旱栽培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籽粒形态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卫星 朱德峰 +5 位作者 徐一成 林贤青 张玉屏 陈惠哲 赵致 周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26-1835,共10页
运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以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为材料,在幼穗分化开始至分化后30d分别设置不同的控水处理,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稻穗及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形态性状,并分析各性状与粒重的关系。结... 运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以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为材料,在幼穗分化开始至分化后30d分别设置不同的控水处理,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稻穗及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形态性状,并分析各性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籽粒面积、长度及千粒重对水分反应较明显,水分亏缺对籽粒面积和粒重的影响引起比粒重(单位籽粒面积的重量)变化,长宽比对水分也有一定反应,宽度对水分的响应因品种而异。籽粒形态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随水分亏缺的加重而有不同程度下降,穗生长发育全阶段的控水处理影响最大,其次是中期的重度和中度控水处理以及前期、后期的重度控水处理,各时段控水对不同部位籽粒形态的影响与穗分化发育的顺序历期基本吻合。除粒宽与其他形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以外,其余各籽粒形态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面积、长度及长宽比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水稻抗旱性鉴定有效的籽粒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水稻 视觉检测技术 籽粒形态 粒重
下载PDF
绿肥和稻草联合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稳定氮素供应 被引量:40
10
作者 高菊生 黄晶 +4 位作者 杨志长 曹卫东 张会民 高鹏 高学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目的】研究绿肥、稻草不同还田模式对湘南地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绿肥、稻草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8年在湘南红壤地区开展了6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冬闲+稻草不还田(CK... 【目的】研究绿肥、稻草不同还田模式对湘南地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绿肥、稻草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8年在湘南红壤地区开展了6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冬闲+稻草不还田(CK)、冬种紫云英+稻草不还田(MV)、冬闲+早稻草全部还田(RS1)、冬闲+早、晚稻草全部还田(RS2)、冬种紫云英+早稻草全部还田(RS3)、冬种紫云英+早稻草全部还田+晚稻留高茬还田(RS4),各处理均施等量化肥。每季收获后测产,计算平均产量、产量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指数。2017年晚稻收获后,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其养分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果】与CK相比,除R S 1处理外,其余处理早稻、晚稻和周年平均产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6.6%~24.6%、11.9%~28.8%和9.0%~26.5%,以RS4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其晚稻和周年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与CK相比,除RS1处理早稻和MV处理晚稻外,其余处理早、晚稻产量变异系数均下降,且均以RS3处理最低;除晚稻MV处理外,其余处理早、晚稻产量可持续系数保持不变或提高,且早、晚稻均以RS3处理最高。试验开展5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初始土壤相比均明显提高,绿肥、稻草还田处理除RS1外均显著高于CK,RS4处理还显著高于RS1处理;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2013年均有所降低,但绿肥、稻草还田处理较CK下降幅度小,MV和RS3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速效钾含量除MV和RS3处理低于CK外,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以RS2处理最高,达68.9%。【结论】绿肥联合早稻草全部还田和晚稻留高茬还田措施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土壤氮素供应的长期效果显著,是湘南红壤地区水稻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相对较好的耕作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水稻增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稳定氮素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稻草 产量 土壤肥力 水稳性团聚体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被引量:20
11
作者 褚光 徐冉 +3 位作者 陈松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99-1511,共13页
【目的】探明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方法】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皇天畈试验农场进行。以2个新选育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春优927以及2个当地高产粳型杂... 【目的】探明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方法】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皇天畈试验农场进行。以2个新选育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春优927以及2个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常优5号和嘉优5号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自移栽后7 d至成熟期设置2种灌溉模式,分别为常规灌溉(C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研究AWD对籼粳杂交稻品种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与CI模式相比,AWD模式显著降低了2个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的产量,降幅为12.3%—12.8%,但2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在2种灌溉模式间没有显著差异;AWD模式显著提高了4个供试水稻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的增幅为5.9%—8.3%,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增幅为13.7%—16.8%。与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品种在AWD模式下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分蘖发生能力、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齐穗至成熟期较高的光合势与作物生长速率、齐穗后2次土壤落干期与复水期较高的根系氧化力、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较高的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结论】与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相比,籼粳杂交稻品种在AWD模式下可获得更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较好的根系性能(齐穗后2次土壤落干期与复水期较高的根系氧化力)和地上部植株较强的生理活性(齐穗至成熟期较高的光合势、作物生长速率、齐穗后2次土壤落干期与复水期较高的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是其在AWD模式下获得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籼粳杂交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基础
下载PDF
结实期低土水势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维 蔡一霞 +3 位作者 张祖建 郎有忠 杨建昌 朱庆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170-173,183,共5页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结实期-40kPa低土壤水势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征和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弱势粒灌浆特征与稻米垩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实期低土水势对强弱势粒米质主要性状、米粉RVA谱、籽粒灌浆...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结实期-40kPa低土壤水势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征和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弱势粒灌浆特征与稻米垩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实期低土水势对强弱势粒米质主要性状、米粉RVA谱、籽粒灌浆特征和物质的积累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强弱势粒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低土水势下,强势粒的起始灌浆势R0增加,而弱势粒R0减小;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提前,活跃生长期缩短。水分胁迫下弱势粒中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偏高,而淀粉积累明显缓慢。这表明低土水势下强势粒灌浆过快,弱势粒又易丧失对灌浆基质的转化能力,这种籽粒灌浆进程的异常和灌浆物质的分配变化,易形成垩白。低土水势下,强弱势粒米粒的整精米率降低,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米粉的RVA谱特征值发生明显的变化,米饭的食味变差,导致米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土水势 籽粒灌浆 米质 灌浆特性 米质性状 弱势粒 土水势 结实期 可溶性糖含量
下载PDF
结实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籽粒品质及其粒间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明辉 谢裕林 +3 位作者 刘晓斌 吴翔宙 赵步洪 杨建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11,共7页
为探讨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0 kPa、–15 kPa、–30 kPa、–45 kPa)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 为探讨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0 kPa、–15 kPa、–30 kPa、–45 kPa)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籽粒品质有较大影响,且影响程度因品种、粒位不同而异。与对照(0 kPa)相比,土壤轻度胁迫(土壤水势在-15~-30 kPa之间)籽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崩解值增加,垩白度和消碱值降低;不同粒位间比较,土壤轻度胁迫对水稻穗上二次枝梗或同一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影响较大。随土壤水势进一步降低稻米品质变劣。在0~–45 kPa范围内,随土壤水势的降低,粗蛋白含量和胶稠度增加。灌浆期土壤轻度落干(土壤水势在-15~-30 kPa)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期 土壤水势 粒位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土壤水势对寒地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桂萍 李红宇 +4 位作者 刘丽华 吕艳东 钱永德 佟斌 王伯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7-423,共7页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势(-30^-35 kPa和-60^-65 kPa和正常灌水0kPa)对水稻上育397、绥粳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穗期处理对2个品种穗部各性状的影响最大,此处理下上育397、绥粳3号的穗数显著高...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势(-30^-35 kPa和-60^-65 kPa和正常灌水0kPa)对水稻上育397、绥粳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穗期处理对2个品种穗部各性状的影响最大,此处理下上育397、绥粳3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对照,而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但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长穗期处理时的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其次是分蘖期和抽穗后1~10 d的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多数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与各粒位籽粒产量均呈正相关,且与中位粒和劣势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水分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艳东 李红宇 +1 位作者 郭晓红 郑桂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7期238-242,共5页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期和抽穗后1~10d控水显著抑制了籽粒伸长,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籽粒增宽和长厚,以S4处理受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Y品种主要是长穗期控水显著抑制了粒长、粒宽和粒厚;两品种的多数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粒厚,这在优势粒中更明显;土壤水分对粒长/宽的影响很小。S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低于CK,Y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高于CK。对两个品种来说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米 粒形 垩白
下载PDF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国生 张慎凤 +2 位作者 王学明 刘立军 杨建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2期177-181,共5页
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为材料,自抽穗至成熟期,设盆钵内土壤水势5个处理为0(对照)、-15、-30、-45、-60kPa,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武育粳3号土壤... 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为材料,自抽穗至成熟期,设盆钵内土壤水势5个处理为0(对照)、-15、-30、-45、-60kPa,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时,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处理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处理的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降低,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则显著增加。汕优63土壤水势为-45kPa和-60kPa处理以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30kPa、-45kPa和-60kPa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最高粘度和崩解值较对照显著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增加。建议将土壤水势为-15kPa与-30kPa和-15kPa分别作为汕优63和武育粳3号结实期优质高产节水灌溉的低限土壤水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结实期 土壤水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阿罗津在水稻植株、稻米、土壤及田水中残留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 倪汉文 +3 位作者 李善林 钱传范 刘丹 韩丽君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6,共2页
报道了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秆、稻壳、糙米及土壤中最终残留状况。结果表明: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及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 .76、3-07 、2 .65 天;水稻收获时,在稻秆、稻壳、糙米和土壤中均未检... 报道了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秆、稻壳、糙米及土壤中最终残留状况。结果表明: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及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 .76、3-07 、2 .65 天;水稻收获时,在稻秆、稻壳、糙米和土壤中均未检出阿罗津。以推荐剂量应用,阿罗津无残留影响,对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罗津 残留 水稻 植株 土壤 田水 除草剂 农药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银飞 邱才飞 +6 位作者 邵彩虹 陈先茂 关贤交 陈金 谢江 邓国强 彭春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9,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且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株高下降越多,而生育后期影响较小。双季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叶、穗、根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浅水灌溉对照,且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积累量越少,根冠比也表现为相同规律。但土壤水分亏缺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的发育,产生补偿作用,但作用较小。双季超级稻所有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浅水充分灌溉,早稻产量为对照的58.73%~99.42%,晚稻产量为对照的55.15%~96.74%。各生育期的双季稻产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而下降严重。双季超级稻产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敏感程度排序:早稻为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有效分蘖期的穗数和拔节孕穗期的穗粒数影响程度最大,可引起大幅减产。无效分蘖期和乳熟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减产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土壤水分亏缺 生育时期 敏感程度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利杉 黄运湘 +1 位作者 黄楚瑜 满海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6-831,共6页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料可提高稻谷产量,显著降低水稻孕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灌浆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稻米镉含量,...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料可提高稻谷产量,显著降低水稻孕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灌浆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稻米镉含量,降低率为2.9%~21.5%,提高稻草镉含量,提高率为26.8%~99.1%。以750倍稀释液喷施增产幅度最大,达43.1%,基施(0.16 m L·kg^(-1))配合喷施(750倍稀释液)处理稻米降镉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土壤 水溶性有机肥料 水稻产量 抗氧化酶 稻米镉含量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梦云 李晓峰 +4 位作者 陈雨霏 任红茹 汪伟 荆培培 霍中洋 《中国稻米》 2018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壤土、黏土、砂土3种类型土壤下,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开始分别设置轻度节水灌溉(-15k Pa)、重度节水灌溉(-25k Pa)处理,并以常规水层灌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壤土、黏土、砂土3种类型土壤下,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开始分别设置轻度节水灌溉(-15k Pa)、重度节水灌溉(-25k Pa)处理,并以常规水层灌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壤土和黏土条件下,与CK相比,轻度节水灌溉、重度节水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轻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增产13.89%和10.96%,重度节水灌溉分别增产7.02%和6.61%,水分利用效率轻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提高32.0%和26.0%,重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提高29.0%和26.0%;在砂土条件下,轻度节水灌溉和重度节水灌溉处理产量较CK明显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其中,轻度节水灌溉处理较CK减产5.67%、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18.0%,重度节水灌溉处理较CK减产11.22%、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21.0%。在壤土、黏土条件下,轻度节水灌溉能够提高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从而提高产量,而砂土条件下节水灌溉降低了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最终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类型 节水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