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water and salt under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in Xinjiang of China 被引量:33
1
作者 HU HongChang TIAN FuQiang HU HeP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568-1574,共7页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il physical attributes,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oil water movement,soil erosion and soil solute migration.In this study,the soil PSD of 563 soil sampl...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il physical attributes,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oil water movement,soil erosion and soil solute migration.In this study,the soil PSD of 563 soil samples from the mulched drip irrigated cotton fields in Xinjiang of China were measured by laser diffraction particle size analyzer.The soil PSD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elations with soil water and salt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combined methods of textural triangle,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very low clay content(about 1.52%) while really high sand content of the studied soil,and a complex shape of bimodal or unimodal of soil PSD.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two indices,i.e.,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peak value of soil particle relative volumes,were good indicators of soil PSD and thus had good relations with 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The correlative 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il salt,while this impact withered for the deeper soil layer.The soil texture feature was found to dominate soil water and salt distribution,especially the surface soil salt content and the deep soil wate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盐分分布 膜下滴灌 粒度分布 新疆 中国 多重分形分析 土壤溶质迁移
原文传递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s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Xinjiang,China 被引量:9
2
作者 Jilili ABUDUWAILI Yang TANG +2 位作者 Mireban ABULIMITI DongWei LIU Long M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4期441-449,共9页
With the classical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 fluence factors of soil water, s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was carried out for 0-70 cm soil layers in Manas ... With the classical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 fluence factors of soil water, s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was carried out for 0-70 cm soil layers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data from all soil layers exhibit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verage values of 14.08%-21.55%.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moisture had a moder- 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s of nugget/sill ranging from 0.500 to 0.718, which implies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moisture is influenc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uctural factors and random factors. Remark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s with stripped and mottled features were found for soil moisture in all different soil layers. The landform and crop planting had a relatively big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total soil salinity was high in east but low in west, and non-salinized soil and lightly salinized soil appeared at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Under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leakage, the heavily salinized soi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tudy area. The areas of the non-salinized and lightly salinized soils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soil depth increment,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case for saline soils that reached a maximum of 245.67 km2 at the layer of 50-70 cm. The types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asses: the sulfate, chloride-sulfate, sulfate-chloride and chloride. The sulfate salinized soil is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areas of chloride-sulfate, sulfate-chloride, and chloride salinized soils in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increment of soil depth;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as be- tween 7.48%-11.33%. The ratios of nugget/sill reduced gradually from 0.698 to 0.299 with soil depth increm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has a moder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ll soil layers met normal distribution after 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il or- 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were similar; the areas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with the lowest contents in the midd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and salt organic matter spatial distribution Manas River watershed
下载PDF
Effects of irrigation water salinity on soil salt content distribution,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Chengfu Yuan Shaoyuan Feng +2 位作者 Juan Wang Zailin Huo Quanyi J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8年第3期137-145,共9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s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during 2012-2014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Irrig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four diff...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s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during 2012-2014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Irrig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four different water salinity levels that were arranged in a split plot design.These four water salinity levels were s0,s3,s6 and s9(0.71,3,6 and 9 g/L,respectively).The soil salt content,soil bulk density,soil porosity,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plant height,leaf area index and yield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were measured for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on soil salt content distribution,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It was observed that higher salinity level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long duration of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resulted in more salt accumulation.Compared to initial values,the soil salt accumulation in 0-100 cm soil layer after three years of experiments for s0,s3,s6 and s9 was 0.189 mg/cm3,0.654 mg/cm3,0.717 mg/cm3 and 1.135 mg/cm3,respectively.Both greater salt levels in the irrigation water and frequent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led to greater soil bulk density,but poorer soil porosity and less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soil bulk density,but increased with improvement in soil porosity.It was noted that the maize height,leaf area index and maize yield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water salinity.The maize yield decreased over 25%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lso gradually declined when irrigated with water containing 6 g/L and 9 g/L salinity levels.However,maize yield following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with 3 g/L decreased less than 20%and the decline in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not significant during the three-year experiment perio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at the level of 6 g/L and 9 g/L in the study area is not suitable,while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with 3 g/L would be acceptable for a short duration together with salt leaching through spring irrigation before s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soil salt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加热光纤法同步测定土壤水热参数误差分析
4
作者 胡优 司炳成 +4 位作者 李敏 何海龙 何冬 任姮烨 刘吕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9-997,共9页
土壤水热参数是研究土壤水热传输的基本物理参数。当前热脉冲探针法(HPP)可同步测定土壤水热参数,但该方法仅限于在点尺度下测定。与其具有相同理论基础的加热光纤法(SPHP-DTS),可将测定尺度增大至田间千米尺度,但其测定精度尚未得到有... 土壤水热参数是研究土壤水热传输的基本物理参数。当前热脉冲探针法(HPP)可同步测定土壤水热参数,但该方法仅限于在点尺度下测定。与其具有相同理论基础的加热光纤法(SPHP-DTS),可将测定尺度增大至田间千米尺度,但其测定精度尚未得到有效验证。为了探知SPHP-DTS法的误差,本研究进行了SPHP-DTS法与HPP法测定土壤水热参数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HPP为标准,加热光纤法测定热导率的精度RMSE为0.13 W×m^(-1)×℃^(-1)。SPHP-DTS法测定的热导率显著高于HPP法,主要原因在于加热光纤时产生的温度效应。通过热导率法测定土壤含水率时,在热导率测定误差的影响下,SPHP-DTS法的测定精度明显低于HPP法。SPHP-DTS法测定土壤水热参数的其他误差来源包括光纤与土壤之间多个界面的接触热阻、光纤的温度敏感性、噪音干扰以及温度梯度驱动下的水分迁移。本研究可为SPHP-DTS法提升土壤水热参数测定精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导率 土壤含水率 加热光纤法 热脉冲探针 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
下载PDF
不同“干播湿出”处理方式对南疆棉田土壤水热盐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董欣 柴仲平 +3 位作者 白云岗 刘洪波 丁宇 肖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针对新疆南疆地区气候干旱,棉花出苗影响因素复杂的现状,为探索在“干播湿出”条件下棉花出苗期适宜的处理方式,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开展大田试验。试验共设计5个试验处理,即单膜覆盖(CT)、双膜覆盖(ST)、施用改良剂(GT)、滴... 针对新疆南疆地区气候干旱,棉花出苗影响因素复杂的现状,为探索在“干播湿出”条件下棉花出苗期适宜的处理方式,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开展大田试验。试验共设计5个试验处理,即单膜覆盖(CT)、双膜覆盖(ST)、施用改良剂(GT)、滴灌冬灌(DT)以及对照组冬灌漫灌(CK),试验通过“水肥一体技术”,随出苗水滴施改良剂,播种时机械覆双膜,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含盐量以及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棉花出苗期0~20 cm土层的含水率变化表明,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排序为ST>GT>DT>CK>CT;对0~100 cm土壤含水率分析,在0~30 cm土层含水率由高到低排序为ST>GT>DT>CK>CT,各处理方式在3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别不大。在5cm土层,双膜覆盖处理的升温效果最好,保温效果最好,有效积温最高;在15 cm土层,双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最小,保温效果最好。分析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发现,施用改良剂处理能有效改变0~10 cm和20~30cm土层土壤盐分,但在10~20 cm和30~40 cm土层范围内盐分较对照处理并无显著差异。双膜覆盖能有效改变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盐分,但在10~40 cm土层范围内盐分较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干播湿出不同技术处理中,双膜覆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棉花苗期土壤含水率与温度,提升棉花出苗率,有效改善水土环境,拥有更适合棉花出苗和生长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播湿出 双膜覆盖 土壤改良剂 出苗率 土壤水热盐
下载PDF
基于SHAW模型的北疆地区不同滴灌年限棉田冻融期土壤水热盐动态模拟研究
6
作者 赵露 叶含春 +4 位作者 王振华 刘健 吝海霞 邹杰 谭明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38,共16页
为探究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北疆地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冻融期土壤水热盐动态模拟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滴灌起始年限为1998年(21 a)的棉田土壤水热盐实测数据对SHAW模型进行率定,以滴灌起始年限为2006年(13 a)、2008年... 为探究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北疆地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冻融期土壤水热盐动态模拟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滴灌起始年限为1998年(21 a)的棉田土壤水热盐实测数据对SHAW模型进行率定,以滴灌起始年限为2006年(13 a)、2008年(11 a)、2012年(7 a)和荒地(0 a)的水热盐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模型率定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越好;土壤水盐的模拟效果先增强后减弱。模拟土壤温度Nash系数(NSE)、均方根误差(RMSE)和R2分别为0.713~0.993、0.209~2.498℃和0.911~0.994;模拟土壤水分NSE和RMSE分别为0.824~0.967和0.009%~0.032%;模拟土壤盐分NSE和RMSE分别为0.609~0.844和0.001~0.012 g/kg。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随滴灌年限增加模拟效果越好,模拟除荒地20~60 cm土层土壤温度NSE小于0.600,滴灌7、11和13 a地块各层土壤温度NSE均大于0.600,RMSE介于0.143~3.213℃;滴灌0、7、11和13 a地块模拟的各层土壤水分NSE均大于0.670,RMSE为0.009%~0.057%;滴灌0、7、11和13 a地块模拟的除120~140 cm土层土壤盐分NSE小于0.600,其他各层土壤盐分NSE均大于0.616,RMSE为0.000~0.016 g/kg。总体而言,SHAW模型适用于北疆地区冻融期长期膜下滴灌棉田的一维土壤水热盐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W模型 冻融期 膜下滴灌 棉田 土壤水热盐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淑芹 刘宇轩 +4 位作者 张美桃 江冰冰 魏琛琛 苏艳平 曾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6-303,共8页
为对比研究改良剂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的影响,设置对照组及2种施用水平(1%和2%)下的2种改良剂(生物炭和脱硫石膏)共5组处理,进行室内土柱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1%施用量的生物炭能使入渗时间延缓8.9%,抑制水... 为对比研究改良剂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的影响,设置对照组及2种施用水平(1%和2%)下的2种改良剂(生物炭和脱硫石膏)共5组处理,进行室内土柱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1%施用量的生物炭能使入渗时间延缓8.9%,抑制水分入渗,降低相同时间内的土壤累积入渗量,2%施用量的生物炭对水分入渗过程起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能使入渗时间缩短35.6%,2种施用量的脱硫石膏都能使入渗时间缩短91.1%,促进水分入渗,提高相同时间内的累积入渗量;只有2%施用量的生物炭使最终的累积入渗量大幅增加62.8%。(2)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用Kostiakov模型对累积入渗量和时间的关系拟合相对于Philip模型效果更好。(3)相比于对照组,只有1%施用量的生物炭使入渗后的土壤含水率降低2.7%,其余各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2种施用量的生物炭分别使入渗后的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28.5%和52.0%,但2种施用量的脱硫石膏分别使土壤表层含盐量显著提高184.3%和403.7%,其中2%施用量处理使土壤整体平均含盐量显著提高73.0%。综合考虑各处理改良后的入渗特性、土壤含水率和脱盐效果,2%施用量的生物炭更适用于河套灌区的盐碱土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碱土 生物炭 脱硫石膏 入渗模型 水盐分布
下载PDF
基于SHAW模型的南疆典型棉田适宜冬春灌盐分淋洗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栋 王峰 +1 位作者 许尊秋 毛晓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6-338,350,共14页
为探究南疆地区棉田休闲期土壤水热盐运移过程及适宜的冬春灌盐分淋洗策略,基于当地棉田测坑连续两年作物休闲期(2019—2020年、2020—2021年)0~80 cm的土壤水、热、盐监测数据,对SHAW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设置64个冬春灌情景,包括8个... 为探究南疆地区棉田休闲期土壤水热盐运移过程及适宜的冬春灌盐分淋洗策略,基于当地棉田测坑连续两年作物休闲期(2019—2020年、2020—2021年)0~80 cm的土壤水、热、盐监测数据,对SHAW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设置64个冬春灌情景,包括8个冬灌定额(0、600、1 200、1 800、2 400、2 700、3 000、3 600 m^(3)/hm^(2))和8个春灌定额(0、300、600、900、1 200、1 800、2 100、2 400 m^(3)/hm^(2)),进一步模拟了不同冬春灌组合模式下休闲期的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SHAW模型能够较可靠地模拟南疆地区休闲期冻融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其中,土壤温度的模拟精度最高,不同土壤深度R2均不小于0.95;而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受到土壤水分相变的影响导致模拟精度稍差,最小R2分别为0.61和0.73。不同冬灌处理在冻结期未冻水含量大幅降低,冬灌定额越大的处理,未冻水含量越少。冬灌水量越大,冻结期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越小,且至融化期土壤增温缓慢,但春灌后不同处理的温度差别减小。土壤表层含盐量在灌水后显著降低,而在冻结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上升现象,且深层土壤盐分上升明显滞后于表层土壤。土壤冻结水融化后对表层土壤盐分进行了二次淋洗,因此补充少量的春灌便可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满足棉花出苗期的盐分要求。综合考虑南疆地区水资源现状及不同冬春灌组合模式对播前土壤水热盐的影响,推荐采用的节水灌溉模式为冬灌+少量春灌造墒,适宜灌水定额为冬灌2 250 m^(3)/hm^(2)、春灌300 m^(3)/hm^(2)。提出的冬春灌组合盐分淋洗模式可为南疆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典型棉区 最优冬春灌策略 土壤水热盐 冻融期 盐分淋洗 SHAW模型
下载PDF
地下微咸水埋深对土壤水盐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佳 王金涛 +4 位作者 董心亮 田柳 娄泊远 刘小京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27,共11页
环渤海低平原地区的冬小麦生产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制约,高效安全利用较为丰富的浅层微咸水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土柱模拟方法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开展,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地下... 环渤海低平原地区的冬小麦生产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制约,高效安全利用较为丰富的浅层微咸水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土柱模拟方法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开展,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地下水埋深淡水灌溉处理(CK),地下微咸水埋深为0.5 m(GW1)、1.0 m(GW2)及1.5 m(GW3)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对不同微咸水埋深下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和水分利用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 cm)含水量及含盐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CK处理相比,GW1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30.9%,GW3处理显著降低79.3%,而与GW2处理无显著变化;GW1和GW2处理表层土壤盐含量显著增加3.4 g·kg^(−1)和2.0 g·kg^(−1),而GW3与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GW1和GW2处理盐分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0~10 cm);GW3处理表层盐分较低,主要积累在土壤30~50 cm深度。冬小麦蒸散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CK处理相比,GW1和GW2处理下冬小麦蒸散量显著增加50.2%和20.3%,GW3处理无显著差异。冬小麦产量在GW3处理下最高,较CK处理显著提高38.04%;同时,该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CK处理26.7%和40.1%。上述结果表明,咸水质量浓度为3 g·L^(-1),地下水埋深在0.5~1.5 m的条件下,1.5 m是冬小麦生长的适宜地下微咸水埋深上限,此时,表层含盐量和作物蒸散量最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微咸水埋深 冬小麦 产量 土壤水盐分布 蒸散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超 孙池涛 +5 位作者 张倩 孙玉霞 朱自果 李勃 吕鹏超 于少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采用矿化度分别为5,10,30,50,70,90 g/L的咸水灌溉黄河三角洲0~40 cm土壤,获得不同盐分梯度的盐渍土处理,依次标记为处理T1—T6,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蒸发强度和... 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采用矿化度分别为5,10,30,50,70,90 g/L的咸水灌溉黄河三角洲0~40 cm土壤,获得不同盐分梯度的盐渍土处理,依次标记为处理T1—T6,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的土壤表层平均含水率比试验初期降低了80.0%~95.8%,表层含水率的降低幅度随着含盐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表层电导率分别增加135%~330%,且蒸发前期表层电导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及电导率分布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表层0~2 cm比3~6 cm土壤含水率低了8.3%~30.5%,土壤电导率则高了82%~196%,且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盐分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强,表层与深层土壤含盐量差异逐渐增大.蒸发过程中,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处理T1—T6的平均蒸发强度为3.5×10^(-4),3.5×10^(-4),3.4×10^(-4),3.2×10^(-4),3.0×10^(-4)和2.7×10^(-4)mm/d,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为26.13,26.20,25.50,24.26,22.50和20.58 mm,且蒸发前期各处理的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及累积蒸发量均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蒸发前期.研究表明土壤含盐量可影响土壤剖面含水率与电导率分布以及土壤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渍土 含盐量 水盐分布 土壤蒸发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下不同生物炭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祥林 高佩玲 +3 位作者 吴畏 张雪 李孟钊 王世斌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5,共8页
【目的】合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微咸水资源改良盐碱地。【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一维入渗试验,探讨在微咸水灌溉基础上掺加小麦/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和pH值的影响。试验共设置10个处理:CK(... 【目的】合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微咸水资源改良盐碱地。【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一维入渗试验,探讨在微咸水灌溉基础上掺加小麦/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和pH值的影响。试验共设置10个处理:CK(去离子水)、X1(10 t/hm^(2)小麦秸秆生物炭)、X2(20 t/hm^(2)小麦秸秆生物炭)、Y1(10 t/hm^(2)玉米秸秆生物炭)、Y2(20 t/hm^(2)玉米秸秆生物炭)、W(3 g/L微咸水)、WX1、WX2、WY1、WY2。【结果】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入渗能力,增加了土壤保水能力,且掺加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入渗性能与保水效果优于掺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其中WX1处理效果最优;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有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含盐量较微咸水灌溉处理降低了7.30%~10.44%,且掺加小麦秸秆生物炭降盐效果优于掺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其中WX1处理脱盐效果最优,脱盐率达53.74%;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增加了土壤pH值,但与淡水灌溉无明显差异,且经小麦秸秆生物炭处理的土壤p H值均低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其中WX2处理效果最好。【结论】在3 g/L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添加10 t/hm^(2)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矿化度 生物炭 中度盐碱土 水盐分布 PH值
下载PDF
宁夏青铜峡灌区冬灌对冻融期土壤水热盐分布及作物生长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心亮 王春颖 +2 位作者 袁银 杨健 韩宇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0,68,共8页
[目的]研究冬灌和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盐的再分布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防治土壤盐渍化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宁夏青铜峡灌区2018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3日试验田实测气象、土壤理化指标和作物生长数据,采用统... [目的]研究冬灌和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盐的再分布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防治土壤盐渍化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宁夏青铜峡灌区2018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3日试验田实测气象、土壤理化指标和作物生长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对冬灌与非冬灌区农田水热盐的运移规律及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铜峡灌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土壤浅表层温度受气温变化影响更显著。土壤从表面开始逐渐向下冻结,冻结深度随着气温的降低不断加深,消融期土壤冻结层从表层和底部同时进行消融,整个土壤冻融期共历时98 d。农田灌溉后含水率显著增高,冻结期灌溉降低各土层土壤温度0.1~1.1℃。冬灌农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和含水率变化特征与非冬灌区农田基本一致。冬灌后各土层盐分含量均下降,其中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显著下降,但冻融期后冬灌农田土壤出现返盐现象。冬灌农田相较于非冬灌农田,小麦植株较高,玉米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小麦增产20.64%,玉米增产4.20%。[结论]青铜峡灌区冬灌明显改变了土壤水热盐的分布规律,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特别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青铜峡灌区 冬灌 冻融期 土壤水热盐 作物生长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盐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曼玉 杨海昌 +3 位作者 张凤华 于善超 孙静 曹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1,共9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新疆盐渍化土壤降盐保水的作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种处理:不还田(CK)、棉花秸秆还田(P1)、玉米秸秆还田(P2)、油菜秸秆还田(P3)、棉花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P12)、棉花秸秆+油菜秸秆还田(P13),分别测定各处理对...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新疆盐渍化土壤降盐保水的作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种处理:不还田(CK)、棉花秸秆还田(P1)、玉米秸秆还田(P2)、油菜秸秆还田(P3)、棉花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P12)、棉花秸秆+油菜秸秆还田(P13),分别测定各处理对棉花全生育期0~60 cm土层含水量、电导率、脱盐率、盐基离子含量以及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12、P13处理较其他处理可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差异逐渐减小。相比CK处理,P12、P13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78%~15.03%、5.06%~18.23%。在棉花全生育期,P12、P13处理可提高0~20 cm土层的脱盐率,电导率较CK处理分别降低3.54%~39.27%、17.83%~40.01%。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呈现出Na+>Ca2+>K+>Mg2+的规律,盐基离子中的Na+、K+、Mg2+含量具有表聚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控棉田土壤水盐环境(含水量、电导率、脱盐率)可以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产量。结果表明,P12、P13处理较其他处理更能显著增强棉花生育期内农田土壤持水能力并改善盐分分布状况,适合新疆地区盐渍土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改良 秸秆还田 水盐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棉花
下载PDF
冬灌条件下季节性冻融期农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杨跃发 王春霞 +2 位作者 梁飞 蓝明菊 孙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9-577,共9页
为揭示新疆石河子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冬灌定额对农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规律,2021—2022年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了45、90、135、180mm不同的冬灌定额和不灌水对照处理,对比分析了整个冻融期农田土壤细菌、霉菌数量... 为揭示新疆石河子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冬灌定额对农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规律,2021—2022年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了45、90、135、180mm不同的冬灌定额和不灌水对照处理,对比分析了整个冻融期农田土壤细菌、霉菌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冻结初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和灌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霉菌数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稳定冻结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灌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霉菌数量与土壤水、热、盐呈弱相关;融化期,细菌和霉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霉菌数量与土壤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个季节性冻融期细菌相比霉菌数量较多,细菌在土壤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充足的降雪使冬灌定额对细菌和霉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 细菌数量 霉菌数量 土壤水热盐分布 冬灌定额
下载PDF
太行山坡地不同植物篱对表层土壤水盐分布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鑫 郭文芳 +4 位作者 王佳乐 陈艳梅 刘倩愿 高飞 贺舒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植物篱对太行山坡地表层土壤水盐分布影响,为太行山坡地布设最优植物篱和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坡度13°、海拔152 m正南坡地的薄荷、白芍、泽兰、艾草、锦灯笼、鱼腥草植物篱小区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不同植物篱对太行山坡地表层土壤水盐分布影响,为太行山坡地布设最优植物篱和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坡度13°、海拔152 m正南坡地的薄荷、白芍、泽兰、艾草、锦灯笼、鱼腥草植物篱小区为研究对象,以空白裸地小区为对照,采集各小区植物和带上、带中、带下0—20 cm土壤,比较分析植物生理特征和土壤水盐特征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植物篱影响土壤水盐分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植物篱生理特征存在差异。薄荷、白芍地上、地下、总生物量较高,锦灯笼、鱼腥草则较低;白芍根冠比最高(p<0.05);鱼腥草、锦灯笼植物含水率较高,白芍则最低。(2)植物篱影响坡地土壤水盐分。与空白裸地相比,植物篱带中、带下平均土壤容重降低了9.23%,7.22%;植物篱带中平均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8.10%,14.98%,21.49%,19.78%;植物篱带下平均电导率则降低了9.97%。(3)植物篱类型与篱带位置对土壤水盐分布存在交叉影响,其中植物篱类型显著影响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pH和电导率(p<0.05),篱带位置显著影响电导率(p<0.05),植物类型×篱带位置显著影响自然含水量和电导率(p<0.05)。(4)植物篱生理特征与土壤水盐相关性显著,其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植物含水率与土壤水盐指标之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5)各植物篱对土壤水盐分布影响能力综合排序为:白芍>泽兰>锦灯笼>鱼腥草>薄荷>艾草。[结论]植物篱显著影响坡地表层土壤水盐分布,白芍植物篱对表土水盐分布影响能力最强,艾草植物篱则最弱,因此防治坡地水盐流失可优选白芍植物篱,若采取艾草植物篱则宜采取混交种植模式并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坡地 植物篱 土壤水盐分布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桑干河流域典型粮果农田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
16
作者 李雅丽 张红娟 +3 位作者 刘孟竹 徐利 沈彦军 裴宏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桑干河流域是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流域,针对目前流域内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探究不同农田系统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对于区域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调控水盐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桑干河流域3种典型的农田利... 桑干河流域是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流域,针对目前流域内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探究不同农田系统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对于区域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调控水盐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桑干河流域3种典型的农田利用方式(杏园、雨养玉米和灌溉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试验分析对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水、盐和硝态氮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明晰土壤盐氮潜在淋溶风险。结果表明:①不同农田类型中灌溉玉米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值最高,杏园含水率最低,而电导率接近于雨养玉米。②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a^(+)和SO_(4)^(2-)为主,K^(+)、Mg^(2+)和Cl^(-)相对较少,灌溉玉米中Na^(+)、K^(+)和Mg^(2+)均显著高于杏园。③土壤水盐分布因农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且分布复杂,杏园土壤电导率与盐分离子垂直分布呈橄榄形,雨养玉米SO_(4)^(2-)和电导率表现为中上多、底部少,灌溉玉米Na^(+)呈S形波动。④灌溉玉米NO_(3)^(-)-N平均累积含量明显高于雨养玉米和杏园,剖面分布为上下多、中间少的特点,且深层土壤NO_(3)^(-)-N均值达14.6 mg/kg,具有潜在的硝态氮淋溶风险。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Mg^(2+)和SO_(4)^(2-)分别与含水率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是控制区域水盐变化的重要因子。综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影响差异明显,灌溉玉米土壤水盐氮含量明显最高,需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减缓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干河流域 农田利用方式 水盐特征 硝态氮分布
下载PDF
造林树木对宁夏盐碱土水盐分布的影响
17
作者 王旭 樊丽琴 +3 位作者 张永宏 沈婧丽 肖爱萍 赵瑞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7,共7页
针对宁夏盐碱土壤盐分在土体迁移的特点,不同造林树木对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特征有差异的实际问题,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造林树木对宁夏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及土壤盐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盐柳小区地表土... 针对宁夏盐碱土壤盐分在土体迁移的特点,不同造林树木对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特征有差异的实际问题,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造林树木对宁夏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及土壤盐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盐柳小区地表土壤水分离树干越远土壤含水率越高,盐分在远离树干20~60 cm土壤剖面累积;柽柳小区在60~100 cm土层处的土壤含水率明显低于其他土层,9901柳小区40~80 cm土层处土壤含水率最低,柽柳、9901柳小区土壤盐分累积在60 cm以下土层;②3种造林树木条件下表层土壤水分属中等变异,其他土层属弱变异,盐柳、9901柳小区土壤盐分属中等变异,柽柳小区0~40 cm土壤盐分属中等变异,40 cm以下土层属弱变异;③种植树木降低土壤pH、容重,越靠近树干效果越明显,3种树木土壤的pH、容重属弱变异,空间分布较均匀。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造林树木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对盐碱地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水盐分布 盐碱土 造林树木
下载PDF
覆砂对滨海盐碱土水盐分布及蒸发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岸 陈东辉 +1 位作者 王亚钊 邓亚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221,228,共6页
为探究砂石覆盖对滨海盐碱土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开展了室内不同砂石覆盖度(0、25%、50%、75%、100%)滨海盐碱土蒸发及水盐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覆砂能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且保墒抑盐效果随砂石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 为探究砂石覆盖对滨海盐碱土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开展了室内不同砂石覆盖度(0、25%、50%、75%、100%)滨海盐碱土蒸发及水盐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覆砂能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且保墒抑盐效果随砂石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期间,覆砂处理土壤表层含水率较CK增加了58.57%~232.71%,剖面含水率较CK增加了82.41%~220.91%,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CK降低了22.72%~46.04%,土壤剖面盐分含量较CK降低了7.15%~11.76%;砂石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表层积聚,提高土壤剖面盐分空间分布均匀性;试验期间,覆砂处理土壤蒸发强度比CK处理降低了15.51%~48.82%,蒸发初期砂石覆盖对土壤蒸发强度抑制作用强于蒸发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覆盖 土壤蒸发 水盐分布 滨海盐碱土
下载PDF
棚内微咸水覆膜滴灌下带间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模拟
19
作者 陆培榕 邢玮麟 +2 位作者 杨玉杰 刘文龙 罗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0-371,共12页
微咸水覆膜滴灌在发挥节水效益的同时应避免土壤盐分的积聚,在缺乏大水淋洗的设施大棚内,覆膜对土表局部蒸发的抑制伴随滴灌湿润体的交汇,加剧了滴灌带带间水盐分布的不规则性,导致土壤积盐的潜在风险增加。针对上述问题,以布设形式为... 微咸水覆膜滴灌在发挥节水效益的同时应避免土壤盐分的积聚,在缺乏大水淋洗的设施大棚内,覆膜对土表局部蒸发的抑制伴随滴灌湿润体的交汇,加剧了滴灌带带间水盐分布的不规则性,导致土壤积盐的潜在风险增加。针对上述问题,以布设形式为“两膜两行”的覆膜滴灌田间小区为试验对象,通过HYDRUS模型构建了不同滴头流量(0.5~3.0 L/h)及膜间裸地间距(0~50 cm)组合情景下的二维土壤剖面模拟域,并针对滴头处的带间区域进行水盐动态分布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描述带间剖面内水盐的分布状况,且模拟精度随与滴头水平距离的减小而提升。当膜间裸地间距从50 cm缩小至0 cm时,带间剖面土壤的平均含水率从25.12 cm^(3)/cm^(3)上升至28.76 cm^(3)/cm^(3),平均土壤盐分质量浓度从9.53 g/L下降至6.25 g/L;滴头流量对带间区域内土壤水盐含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流量0.5、3.0 L/h下土壤体积含水率及盐分质量浓度的最大差异仅分别为0.14 cm^(3)/cm^(3)和0.22 g/L,且均出现在膜间裸地间距为50 cm的情景下。经多轮灌水蒸发后,带外区积聚的盐分将向带间区扩散,并随膜间裸地间距的减小,土壤含盐量最低值的水平位置将从滴头处向带间区推移。研究成果可为设施大棚环境下选取适宜的低盐作物栽种位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覆膜滴灌 土壤水盐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MF-玉米联合对“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排土场重构模式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毕银丽 杨伟 +3 位作者 柯增鸣 武超 李明超 薛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土壤水盐分布严重影响煤矿区排土场生态重建及植物组配模式,为探究菌根植物影响下煤矿区排土场“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三层重构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种植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YM+AMF)、仅种植玉米(YM)和... 土壤水盐分布严重影响煤矿区排土场生态重建及植物组配模式,为探究菌根植物影响下煤矿区排土场“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三层重构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种植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YM+AMF)、仅种植玉米(YM)和不种玉米+不接菌(CK)3个处理。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对土柱底部水分运移特征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含水层毛细水上升高度均约为10 cm;(2)水分与盐分分布随土层深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接种AMF有利于保持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相较于YM处理土壤含水率在0~10、10~20 cm分别提高52.0%、43.9%;接菌处理降低了10~5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在20~30、30~40、40~50 cm处接菌处理的电导率较YM处理分别低了41.0%、14.1%、8.1%;(3)利用MixSIAR模型量化了不同深度土层水分对玉米的贡献率,表明YM和YM+AMF处理的主要供水层皆位于0~10 cm,供水率分别为44.3%和30.5%。同时,在累计土壤剖面水分贡献率上,接菌显著提高了中深部土层(20~70 cm)的水分贡献率,累计提升了13.8%。该研究成果对西部矿区“以水量植”的生态复垦具有重要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重构 土柱试验 土壤水盐分布 丛枝菌根真菌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