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Disease
1
作者 Xiaoding GUO Yizhi XIE +2 位作者 Zhaodong JIA Peiyong MA Xiaofeng BIA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2年第2期21-23,共3页
The pathog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fection cycl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damage symptoms of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disease we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Moreove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put... The pathog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fection cycl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damage symptoms of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disease we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Moreove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lant quarantine, agricultur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The study provided certain basis for reducing damages of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disease and improving yield and quality of sweet pot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disease infection cycle Occurrence regularity Damage symptom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a
下载PDF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i>Trichinella spiralis</i>in Genetically Defined Mouse Lines of the CBi-IGE Stock
2
作者 María D. Vasconi Griselda Bertorini +3 位作者 Ana V. Codina Paula Indelman Ricardo J. Di Masso Lucila I. Hinrichsen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5年第5期111-122,共12页
Trichinella spiralis (T. spiralis), which is a cosmopolitan nematode that infects humans among other species, presents a complex host-parasite relationship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ools to eradicate the parasi... Trichinella spiralis (T. spiralis), which is a cosmopolitan nematode that infects humans among other species, presents a complex host-parasite relationship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ools to eradicate the parasitosi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the host response during a primary infection with T. spiralis in five genetically different mouse lines of the CBi-IGE stock. Adult males from the CBi+, CBi&minus;, CBi, CBi/L and CBi/C lines were infected with 1, 2 or 4 L1 larvae per g of body weight. In the chronic stage, the number of parasites per g of tissue (relative larval load, rLL) showed a significant host genotype-dose interaction, since it did not increase in the same way in the five genotypes. At the lowest dose, both CBii&minus;and CBi/L mice were resistant while CBi+, CBi/C, and CBi were susceptible. At the highest dose, only CBi/L remained resistant, and CBi+ was the most susceptible. The reproductive capacity index of adult worms (RCI = rLL/infective dose) evinced only a genotype effect, allowing rating each line as resistant or susceptible regardless of dose. Animals receiving 2 L1 larvae were also sacrificed in the intestinal phase (6 and 13 days p-i)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adult parasites (nAP) recovered in a small intestine segment, and female fecundity (Ff). No differences in nAP were observed among genotypes on day 6 p-i. nAP decreased between days 6 and 13 p-i, this reduction being different among genotypes and significant only in CBi/L and CBi/C. Ff decreased in CBi/L and CBi/C on day 13 p-i. At the time of infection, serum cytokine baseline values showed a Th1 orientation for genotype CBi/L (high IFN-γ and IL-2) and a Th2 for CBi+ (high IL-4 and IL-10).The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observed in this murine model suggests its potential usefulnes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host-parasite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t Genotype-Parasite Relationship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 TRICHINELLA spiralis infectivity Resistance
下载PDF
Susceptibility of Economic Dipteran Fruit Flies to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3
作者 Mohamed Samir Tawfik Abbas 《Journal of Zoological Research》 2020年第1期24-32,共9页
The present review article demonstrates laboratory and field evaluations of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agains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fruit flies.The virulence of the EPNs differed clearly even on the ... The present review article demonstrates laboratory and field evaluations of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agains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fruit flies.The virulence of the EPNs differed clearly even on the same insect species and/or by the same nematode species.Such differences might be attributed to some reasons such as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ested nematodes.Fruit flie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s infesting vegetables and fruits causing considerable losses in the yields worldwide.In laboratory studies,the tested nematodes proved to be highly virulent to larvae as percentage of mortality may reach 100%.As for treated pupae,at different ages,the results are variable and controversially;some studies revealed their moderate or high susceptibility to nematode infection and others indicated low susceptibility or resistance to infection.Treated adults,or those emerged from treated larvae or pupae,are also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In semi-field and field trials,EPNs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for reducing the populations of some fruit flies with up to 85%at concentrations not less than 100 infective juveniles(IJs)/cm^2 of soil.However,the field applications of commercial EPNs have been recommended to be 2.5-5 x 10^9 IJs/ha(25-50 IJs/cm^2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infective juveniles Dipteran insects Fruit flies Biological control
下载PDF
Penetration and Post-infection Development of Meloidogyne Incognita on Tobacco as Treated by Rhizobacteri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train P-72-10
4
作者 ZHU Zhi-yu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11期6-11,共6页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rhizospere bacteri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gainst plant-parasite nematode had been demonstrated. P. fluorescens had shown the effect to enhance tobacco resistance to root-knot nematode M...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rhizospere bacteri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gainst plant-parasite nematode had been demonstrated. P. fluorescens had shown the effect to enhance tobacco resistance to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incognita. Inoculation with P. fluorescens in tobacco could lead to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number of juveniles that penetrated tobacco root and further life stage development of the juveniles. The number of juveniles penetrated into tobacco root in treatment with P. fluorescen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K at 2DAI,6DAI,8DAI and 10 DAI. Significant reduction and delayed development of juveniles that penetrated into tobacco root and treated were observed in treatment at14 DAI,21DAI,28 DAI and 35 DAI. In addition,P. fluorescens treatment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eggs per egg-mass at 35 DAI. The results show P. fluorescens induced a continuously suppression on root-knot nematode M. incognita throughout their entire early infection phase of root penetration,subsequent life stag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ONTROL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oot-knot nematode life stage continuously suppression PENETRATION post-infection development
下载PDF
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转录因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秀红 黄金玲 +2 位作者 覃丽萍 刘峥嵘 刘志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6、12、24和48 h分别有350、390、580、115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别为11、11、19、50个。这些转录因子属于15个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为MYB家族和bHLH家族(均为20个),其次是ERF家族19个、WRKY家族15个、bZIP家族9个。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过程差异表达最明显的主要为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其中Solyc03g005520、Solyc02g094270和Solyc09g066350显著上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9.16、6.49和6.33;Solyc02g079280、Solyc12g100140和Solyc04g072460显著下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2.60、-1.72和-1.70。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随机选取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可能参与番茄与南方根结线虫互作,在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 南方根结线虫 线虫侵染 QRT-PCR
下载PDF
郑州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检验结果分析
6
作者 张月泉 陈伟博 +2 位作者 周鹏 蒋甜甜 张雅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郑州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及流行特征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22年对郑州登封市、管城回族区、上街区、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惠济区、航空港区、新密市设置监测点进行监测,每个地区根据东、南、西... 目的调查分析郑州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及流行特征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22年对郑州登封市、管城回族区、上街区、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惠济区、航空港区、新密市设置监测点进行监测,每个地区根据东、南、西、北、中划分为5个行政村,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每个行政村抽取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外来居民住满1年以上、本地居民住满6个月及以上)至少200人,每个监测点至少100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监测对象采集粪便样本约30 g,利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情况,计算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3~9周岁的儿童通过透明胶纸肛拭法增加蛲虫检测,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各年感染情况及各虫卵感染情况,以及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结果郑州共调查1043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共32人,感染率为0.31%(32/10437),其中蛔虫3例,感染率为0.03%(3/10437),蛲虫29例,感染率为0.28%(29/10437),无钩虫、鞭虫感染。2016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33%(14/1052),2017年、2019年与2020年均未检出感染者,土源性线虫不同年份间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χ^(2)=51.807,P<0.001)。登封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1.33%(14/1052),管城回族区、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惠济区、航空港区均未检出感染者,土源性线虫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χ^(2)=63.263,P<0.001)。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20%(10/4947),女性感染率为0.40%(22/5490),土源性线虫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χ^(2)=3.357,P=0.067);3~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0.72%(11/1535),20~4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低0.07%(1/1369),土源性线虫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χ^(2)=20.416,P=0.001);农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0.52%(13/2478),医务人员及其他职业感染率最低0.14%(3/2091),土源性线虫不同职业间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χ^(2)=7.148,P=0.128);文盲/半文盲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0.80%(7/875),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感染率最低0.14%(4/2822),土源性线虫不同文化程度间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χ^(2)=24.007,P<0.001)。结论蛲虫为郑州市地区土源性线虫病虫种,登封市为重点地区,女性、3~9岁儿童、农民、文盲/半文盲为高危人群,应加强郑州市重点地区及高危人群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土源性线虫 感染率 流行 监测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特哈杂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7
作者 王钰琪 贺三刚 +6 位作者 梁龙 海拉提·卡斯木 焦文静 岳晨冰 韩冰 宋雪彬 阎晓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67-3076,共10页
【目的】研究季节、性别、组别和群别对特克塞尔和哈萨克(以下简称特哈)杂交绵羊中消化道线虫(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GIN)感染强度、体重、红细胞比容和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的影响,为绵羊消化道线虫... 【目的】研究季节、性别、组别和群别对特克塞尔和哈萨克(以下简称特哈)杂交绵羊中消化道线虫(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GIN)感染强度、体重、红细胞比容和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的影响,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治和抗消化道线虫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特哈杂交绵羊直肠粪便及颈静脉血液,称量体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进行定性检测,运用改良的McMaster法进行消化道线虫虫卵计数,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使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进行红细胞比容检测;制备线虫L3期幼虫体细胞抗原,运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绵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含量。【结果】特哈杂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较高,为94.44%,呈中度感染,鉴定出毛圆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奥斯特属线虫(Ostertagia spp.)、羊仰口线虫(Buma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属线虫(Chabertia spp.)、马歇尔属线虫(Marshallagia spp.)、细项属线虫(Nematodirus spp.)、食道口属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和球鞘毛首线虫(Trichuris globuulosa)共9种消化道线虫。季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和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夏季(P<0.05),夏季绵羊体重显著高于春季(P<0.05)。性别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体重和红细胞比容有显著影响(P<0.05),公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母羊(P<0.05),公羊体重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公羊(P<0.05)。组别对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F2×哈绵羊体重显著高于F2和F2×F1绵羊(P<0.05),F1×F1绵羊体重显著高于F2×F1绵羊(P<0.05),F2×F2绵羊体重显著低于其余组别的绵羊(P<0.05)。群别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1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2和3群(P<0.05),3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2群(P<0.05)。所有因素均对特异性抗体Ig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季节、性别、组别和群别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存在影响,可根据因素对感染情况的影响和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对绵羊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为抗消化道线虫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哈杂交绵羊 消化道线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四川省炉霍县部分地区牛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8
作者 张佳琳 任洪英 +4 位作者 康煜坤 刘天缘 周璐露 要慧中 林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为了给炉霍县养牛业健康发展提供寄生虫病防治指导与保障,采用粪便检查法对采集自四川省炉霍县部分地区的725份牛粪便样品进行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牛消化道线虫和球虫的总感染率为23.0%(167/725)。其中,线虫的感染... 为了给炉霍县养牛业健康发展提供寄生虫病防治指导与保障,采用粪便检查法对采集自四川省炉霍县部分地区的725份牛粪便样品进行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牛消化道线虫和球虫的总感染率为23.0%(167/725)。其中,线虫的感染率为6.6%(48/725),平均每克粪便虫卵数(eggs per gram of feces,EPG)为129个;球虫感染率为16.4%(119/725),平均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s per gram of feces,OPG)为244个,且无混合感染现象。在3个品种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均存在线虫感染,不同品种牛的易感年龄有显著差异。球虫感染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不同饲养方式方面,放养和半放养牦牛种群之间线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球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线虫和球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个地区有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饲养环境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牛普遍存在线虫与球虫感染,建议区域内牛场加强肠道寄生虫的监测工作,适时对牛群进行针对性驱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消化道线虫 球虫 感染
下载PDF
青岛市崂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分析
9
作者 刘广燕 郭鹏 +1 位作者 王红玉 王帅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调查2023年青岛市崂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2-3月,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青岛市崂山区5个行政村≥3周岁常住居民1000人粪便的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 目的调查2023年青岛市崂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2-3月,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青岛市崂山区5个行政村≥3周岁常住居民1000人粪便的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虫卵并计数,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其中的3~9岁儿童进行蛲虫卵检测。结果青岛市崂山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30%,均为鞭虫感染。感染者均为农村居民,教育程度均为初中,年龄均≥50岁。农民的感染率高于其他职业(P=0.032)。肛拭法检测儿童153人,蛲虫卵均为阴性。结论2023年青岛市崂山区土源性线虫总体感染水平较低,老年人是重点防治对象,仍需因地制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继续推进土源性线虫病的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感染 哨点监测 调查和问卷
下载PDF
新疆哈密市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0
作者 张国新 张晓晓 +12 位作者 杨帆 李斌 张婉琪 陈建豪 买吾兰·孜克牙 坤巴哈斯·沙合依 古丽巴哈·卡德尔 段进刚 玉努斯·阿不都 何波 俞刚 阿不都热衣木·赛提 张志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为了解哈密市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特点和流行情况,选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2023年采自伊州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的638份羊粪便样品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总感染率为65.83%,共检出12种肠道寄生虫,优势虫种为球虫和细颈线虫;单一感... 为了解哈密市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特点和流行情况,选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2023年采自伊州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的638份羊粪便样品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总感染率为65.83%,共检出12种肠道寄生虫,优势虫种为球虫和细颈线虫;单一感染率为31.03%,混合感染率为13.95%,以球虫、细颈线虫与其他虫种混合感染为主;3个区县的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巴里坤县最高(60.26%),伊吾县次之(45.08%),伊州区最低(32.75%);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4.54%、42.56%、58.42%、40.43%,夏秋的感染率高于春冬,以秋季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结果说明:哈密市羊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严重且虫种复杂,以细颈线虫和球虫感染为主,同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区县、不同季节的感染特点均存在差异。建议养殖场户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并定期轮换使用不同药物进行驱虫,尤其要注意高温多雨季节及球虫和细颈线虫的药物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感染率 球虫 线虫
下载PDF
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莉莎 陈宝建 +7 位作者 张榕燕 程由注 林陈鑫 林开铅 李燕榕 方彦炎 郑国斌 江典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方法2007-2009年对全省9个地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用Kato-Katz法(一粪一检)粪检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 目的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方法2007-2009年对全省9个地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用Kato-Katz法(一粪一检)粪检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同时收集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2年和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了9地市49县(市、区)185乡(镇)610村的93 833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14%(9 511/93 833),与1992年和2003年的比较,分别下降了86.88%和71.84%。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32%(1 234/93 833)、7.31%(6 863/93 833)和1.73%(1 622/93 833)。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者的平均EPG分别为9 556、526和156。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9.48%(4 385/46 246)和10.77%(5 126/47 58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1);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26,P<0.01);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感染率不同,教育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1 107,P<0.01)。结论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感染率仍然较高,钩虫感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土源性线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江苏省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钱益新 曹汉钧 +2 位作者 孙凤华 沈明学 徐祥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在1990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抽样点中,继续选择有代表性的13个县39个点,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并分析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在1990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抽样点中,继续选择有代表性的13个县39个点,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调查。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3.88%,较2002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的7.31%下降了46.92%。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14%、1.06%和1.73%,其中轻度感染占91.75%,多重感染占9.40%。苏南地区钩虫感染者占78.06%,苏北地区蛔虫和鞭虫感染者占89.03%。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72%。结论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各地感染率的差异与防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卫生水平有关,苏北地区仍是全省防治工作重点,学龄前儿童和中老年务农者是高危人群。今后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治工作重点制定分类指导的防治对策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线虫 感染率 流行病学 江苏省
下载PDF
韭菜田中常用化学农药对昆虫病原线虫存活及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国玉 郭文秀 +3 位作者 颜珣 刘玉升 陈镜华 韩日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8-465,共8页
本文研究了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 ex Spreng田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敌敌畏、三唑酮、菌核净、多菌灵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及高一倍浓度条件下对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06和H.indica LN2... 本文研究了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 ex Spreng田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敌敌畏、三唑酮、菌核净、多菌灵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及高一倍浓度条件下对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06和H.indica LN2线虫存活及感染力的影响,测定了农药与昆虫病原线虫施用间隔时间对线虫感染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三唑酮、菌核净和多菌灵对H.bacteriophora H06和H.indica LN2的存活及感染力无显著影响,可与这两种线虫共同使用;敌敌畏对两种线虫有显著致死作用,应严禁使用;辛硫磷、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H.bacteriophora H06的存活无显著影响,对H.indica LN2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但影响这两种线虫的感染力,这三种农药分别施用10d、10d、20d后则对线虫感染力没有影响,可施用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化学农药 存活 感染力
下载PDF
青海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秀敏 郭再宣 +8 位作者 何多龙 吴月华 陈耀辉 吴献洪 许宁 曾诚 刘培运 鲍缇夕 赵国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51-154,共4页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于1988—1990年间,我们采用改良加藤法,玻管滤纸幼虫培养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全省32个调查点的16079人进行调查,查见线虫感染者5482例,总感染率为43.1%...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于1988—1990年间,我们采用改良加藤法,玻管滤纸幼虫培养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全省32个调查点的16079人进行调查,查见线虫感染者5482例,总感染率为43.1%。共查见人体肠道线虫5种,其感染率为蛔虫33.9%,鞭虫0.6%,蛲虫(12岁以下儿童)20.6%(884/4290),东方毛圆线虫0.08%,粪类圆线虫0.02%。各线虫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民族的感染率间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5452例蛔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4251例,占77.9%,中度感染者1116例,占20.5%,重度感染者85例,占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线虫 感染率 流行分布调查
下载PDF
上海地区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回顾与建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黎 黄德生 +3 位作者 马杏宝 张宝秀 傅英华 葛宏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状况 ,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方法 回顾建国以来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的变化 ,分析上海地区防治肠道线虫病面临的新情况及挑战。 结果 随着药物驱虫、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状况 ,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方法 回顾建国以来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的变化 ,分析上海地区防治肠道线虫病面临的新情况及挑战。 结果 随着药物驱虫、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及粪水管理等多项防制措施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由 195 5年的 6 2 .6 %降至 2 0 0 0年的 8.2 % ,下降了 88.5 %。其中 ,蛔虫感染率由 5 2 .1%降至 6 .3% ,下降了89.0 % ;钩虫由 12 .9%降至 0 .1% ,下降了 99.0 %。 6年监测结果表明 ,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每 3年自然下降幅度约为 5 0 %。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1999年为 18.9%。 结论 上海地区肠道线虫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 ,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如 :防治人群构成的改变、感染率高峰向老年组转移、外来输入性感染者对本地人群的影响、特殊人群的高感染率以及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等。应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及粪水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以及加强肠道线虫感染状况的监测 ,以便更快速、有效地降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线虫病 防治 上海 流行状况 感染率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品系)生物学测定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奇志 张丽娟 +3 位作者 王玉柱 杜小康 孙浩元 Zdeneck Mráek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研究旨在明确采自北京平谷圣泉庵橡树根际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明确开发应用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剂量10和20IJs/幼虫下,BPS对寄主幼虫的侵染效果相近,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0%和36... 研究旨在明确采自北京平谷圣泉庵橡树根际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明确开发应用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剂量10和20IJs/幼虫下,BPS对寄主幼虫的侵染效果相近,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0%和36.7%,黄粉甲的分别为50.0%、53.3%;在剂量40、80、160IJs/幼虫下,BPS的侵染力随剂量的增高而增大,大蜡螟和黄粉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3%、86.7%、90.0%和70.0%、80.0%、90.0%;在剂量320和640IJs/幼虫下的侵染效果(校正死亡率100%)相近。BPS经40℃水浴处理1h校正死亡率达98%,处理3h,线虫100%死亡;经37℃、36℃和34℃水浴处理10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4%、55.4%和45.7%,处理20h,线虫100%死亡。该线虫在30℃条件下的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和25℃的强,有34.6%的线虫用24h的时间运动到3.6cm处。研究结果表明BPS具有较强的侵染力、耐热性和水平扩散能力,据此初步分析BPS具有被开发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S线虫 生物学 侵染力 耐热性 水平扩散
下载PDF
海南省中部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绍雄 王善青 +3 位作者 胡锡敏 陈冬燕 童重锦 李善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0,F0003,共2页
1986、2002、2004、2006、2007和2008年调查未开展药物驱虫的海南省中部山区五指山市毛阳镇人体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源性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从1986年的96.4%降至2008年的35.7%,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 1986、2002、2004、2006、2007和2008年调查未开展药物驱虫的海南省中部山区五指山市毛阳镇人体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源性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从1986年的96.4%降至2008年的35.7%,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从84.7%、80.9%和31.8%分别下降至32.5%、0.3%和4.2%,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大,钩虫下降相对较缓慢。钩虫、蛔虫、鞭虫轻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1986年的56.6%、41.2%和66.9%上升至2008年的97.9%、100%和83.7%,而重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6.8%、11.9%和3.8%下降至0。改水改厕工程逐年增加及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均是土源性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肠道线虫 感染率 感染度
下载PDF
细菌在线虫生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秋红 黄晓玮 +4 位作者 徐进 杨金奎 田宝玉 张林 张克勤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具有杀线虫能力细菌的特征、作用方式及其在线虫生防中的潜在应用等方面,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 细菌 线虫 侵染机制 生防
下载PDF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寄生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明祖 雷智峰 肖炎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共3页
经测试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长江中游地区栽种的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茅均能侵染,这些植物是该线虫的良好寄主,但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该线虫能侵染玉米,但... 经测试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长江中游地区栽种的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茅均能侵染,这些植物是该线虫的良好寄主,但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该线虫能侵染玉米,但很难完成生活史,不侵染供试的红三叶草和紫苜蓿2种非禾本科牧草。在不同的寄主根内,线虫发育速度有差异,单位重量根内虫口数亦有异,黑麦草内最多,鲜根有线虫4.45条/g,鸭茅最少为1.26条/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孢囊线虫 侵染 寄生范围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胞囊线虫相互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海燕 刘润进 束怀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大豆‘开育 10’品种接种了丛枝菌根 (AM)真菌 :Gigaspora margaritaBecker & Hall、Glomus fasiculatum (Thaxt) Gerd.& Trappe、G.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 G.mosseae Nicolson & Gedermann...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大豆‘开育 10’品种接种了丛枝菌根 (AM)真菌 :Gigaspora margaritaBecker & Hall、Glomus fasiculatum (Thaxt) Gerd.& Trappe、G.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 G.mosseae Nicolson & Gedermann 及 G.versiforme Berch 和 /或大豆胞囊线虫 (SCN,H eteroderaglycines) 4号生理小种。供试 AM真菌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 ,增加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及单株产量 ,减轻感病大豆品种‘开育 10’SCN的危害 ,降低病情指数、根上和根围土壤中胞囊数量、2龄幼虫和胞囊内卵数。其中 ,G.fasiculatum、Gi.margarita和 G.intraradices的效应大于 G.mosseae和 G.versiforme的处理。接种 SCN显著降低了 G.intraradices和 G.versiforme对大豆根系的侵染率、G.fasiculatum的产孢数量及 G.intraradices的侵入点数量 ,增加了 G.mosseae的产孢数量。认为部分 AM真菌能有效地抑制 SCN对大豆根系的侵染、胞囊发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大豆胞囊线虫 相互作用 AM真菌 侵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