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lure mechanism and safe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a composite strata roadway in deep and soft rock masses:a case study
1
作者 ZHAO Chengwei ZHOU Hui +3 位作者 SUN Xiaoming ZHANG Yong MIAO Chengyu WANG J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427-2444,共18页
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s often encounters deep composite soft rock roadway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and poor stability.To deeply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large deformation challe... 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s often encounters deep composite soft rock roadway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and poor stability.To deeply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large deformation challenges of a composite strata roadway in deep and soft rock masses,a numerical model of 3DEC tetrahedral block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iginal support cannot prevent asymmetric failure and large deformation due to the advers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nsuitable support design.According to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a coupling support of“NPR bolt/cable+mesh+shotcrete+steel pipe”was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rge deformation(approximately 400 mm)and high constant resistance force(bolt with 180 k N;cable with 350 k N)were evaluated by the tensile tests.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was minimized to 243 mm,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roadway was enhanced.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210 mm,and the forces of the NPR bolt and cable were stable at approximately 180 k N and 350 k N,respectively.Thi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pling support with the NPR bolt and cable,which could be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afety control of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in deep composite soft rock road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EC composite strata roadway Soft rock NPR bolt and cable Asymmetric large deformation
下载PDF
Geomechanical model test for analysis of surrounding rock behaviours in composite strata 被引量:5
2
作者 Linken Shi Hui Zhou +2 位作者 Ming Song Jingjing Lu Zhenjiang Liu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774-786,共13页
Due to the large differences in physico-mechanical pro perties of composite strata,jamming,head sinking and other serious consequences occur frequently during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excavation.To analyse the stabil... Due to the large differences in physico-mechanical pro perties of composite strata,jamming,head sinking and other serious consequences occur frequently during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excavation.To analys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in composite strata under the disturbance of TBM excavation,a geomechanical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Lanzhou water supply project.The evolution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in,stress,and tunnel deformation and fracturing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BM excavation in the horizontal composite formations(with upper soft and lower hard layers and with upper hard and lower soft layers),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ponse to the surrounding rocks can be observed.As the strength ratio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 decreases,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strain of the hard rock mass to that of the relatively soft rock mass gradually decreases.The radial stress of the relatively soft rock mass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hard rock mass in both types of composite strata,indicating that the weak rock mass in the composite formation results in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The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 obtained by the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DSCM)and the macro-fracture morphology after tunnel excavation visually reflected the deformation difference of the composite rock mass.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rovided for TBM excavation in composite strata,such as 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weak rock ma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test Tunnel excavation composite strata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Stability analysis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叠合岩层巷道围岩的应力演化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
3
作者 岑子豪 王学滨 +1 位作者 薛承宇 张钦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煤系地层属于典型的层状沉积岩层,这在传统连续介质模型中不能被较好反映。为了探究冲击载荷下叠合岩层巷道围岩的应力演化规律,采用以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为基础发展的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基于理想化模... 煤系地层属于典型的层状沉积岩层,这在传统连续介质模型中不能被较好反映。为了探究冲击载荷下叠合岩层巷道围岩的应力演化规律,采用以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为基础发展的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基于理想化模型分析了巷道上表面附近应力波的叠加。阐明了应力波叠加导致顶板开裂机理,并且探讨了冲击载荷幅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原始压应力波传至巷道上表面附近测点后,该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刚开始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这是由原始压、拉应力波不同时刻的叠加不同导致的;由于次级应力波的波长较原始应力波的小,次级压、拉应力波的单独作用更明显,它们的叠加使巷道上表面附近测点能产生更低和更高的最大主应力,甚至导致顶板开裂;冲击载荷幅值越大,近似阶梯增长阶段中拉裂纹平均发展速度越快,巷道围岩最终开裂范围越大,巷道围岩平衡越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aKing 冲击载荷 巷道围岩 叠合岩层 应力演化 应力波叠加
下载PDF
REE Compositions of Sedimentary Strata of Guichi Stratigraphic Region,North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and Its Geologic Significance
4
作者 周泰禧 李彬贤 +2 位作者 张巽 陈道公 李学明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0-216,共7页
A study of REE compositions of Sinian to Triassic sedimentary strata from Guichi stratigraphic region located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indicates that average total REE concentration is 127μg/g which is... A study of REE compositions of Sinian to Triassic sedimentary strata from Guichi stratigraphic region located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indicates that average total REE concentration is 127μg/g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whole world(230 μg/g) and approximately resembles to that of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platforms(129 μg/g). Among different lithologies, average total REE concentration of shales is the highest(230 μg/g), that of limestones is the lowest(18 μg/g) and that of sandstones and siltstones is in between(213 μg/g) .REE concentrations of strata of different geologic ages are controlled by lithology.REE concentrations of Ordovician and Triasaic strata consisting mostly of carbonate rocks are the lowest(40 and 44 μg/g,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Silulian and Devonian strata consisting mainly of terrestrial detrital rocks are the highest (231 and 248 μg/g, respectively). Sedimentary rocks studied show very similar REE patterns with LREE enrichment and negative Eu anomaly regardless of lithology and stratigraphic age. Samples are plotted in a confined area in Σ(La~Nd)-Σ(Sm~Ho)-Σ(Er~Lu) ternary plot, suggesting homogeneity of REE composition and a s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ied region. Similarity between REE compositions of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studied region and that from typical platforms of the world suggests the platform character of the studied region during Sinica to Triassic.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ovenance of the studied sedimentary rocks is not the Jiangnanian old land mass, but the old continent(s) from the no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strata REE composi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Guichi stratigraphic Region
下载PDF
不均匀地层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及加固措施分析
5
作者 高钰 王金昌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71-78,105,共9页
刚性桩复合地基凭借其工后沉降小、施工周期短、整体稳定性强、社会经济效益高等优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也伴随着一些工程问题,如在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容易出现稳定性问题。本文针对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典型工程... 刚性桩复合地基凭借其工后沉降小、施工周期短、整体稳定性强、社会经济效益高等优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也伴随着一些工程问题,如在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容易出现稳定性问题。本文针对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典型工程案例展开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揭示改进方案前后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研究3种加固方式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会产生偏应力进而引起路堤差异沉降,结构稳定性较差,改进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路堤沉降,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横梁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水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地层 刚性桩复合地基 变形规律 有限元 加固措施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6
作者 赵兴 许佳磊 张志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等渣土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对上软下硬地层的改良效果,以获得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渣土改良方案及改良剂合理添加比。结果表明:(1)采用浓度为3%的泡沫剂溶液和配合比1∶8的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获得良好效果;(2)粉质黏土地层采用泡沫剂进行改良,渣土坍落度随泡沫添加比增加而增大,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随之减小,改良剂合理添加比为19.7%~22.8%;(3)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和抗渗性,当采用全泡沫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2.2%~28.7%,当采用泡沫与膨润土泥浆联合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4.3%~31.5%。现场应用及施工效果反馈表明,采用以上改良方案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盾构推力、刀盘扭矩以及刀具磨损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复合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室内试验 渣土改良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复合成层地层双线水平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研究
7
作者 魏纲 朱德涵 +1 位作者 王哲 张治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4-1553,共10页
基于三维统一解结合类随机介质理论的理论方法,建立适用于复合地层条件下的双线水平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计算模型,并推导土体竖向和水平变形的计算公式。公式利用三维统一解考虑不同土质条件对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影响,利用... 基于三维统一解结合类随机介质理论的理论方法,建立适用于复合地层条件下的双线水平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计算模型,并推导土体竖向和水平变形的计算公式。公式利用三维统一解考虑不同土质条件对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影响,利用类随机介质理论将土体损失区域按照地层进行分割,考虑土体损失区域内不同土层的土质条件对土体变形的影响。本文公式不仅可用于复合地层条件下的盾构施工,还可以解决开挖面上存在多种地层的工况,并且考虑施工顺序和双线相互作用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多组工程案例验算,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方法广泛适用于各类双线水平盾构施工工程。2)通过计算发现,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大,土体的水平变形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水平变形量发生在隧道顶部埋深处,且由于双线隧道的相互作用,土体的竖向和水平变形均发生了偏移。3)通过对上硬下软与上软下硬2种工况下开挖面内土层分布变化的单因素分析发现,随着较硬土层在开挖面内的占比提高,土体变形量呈非线性变化,占土体损失区域面积越大的土体对变形的影响越大,且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槽曲线呈现更窄长的“W”形;软土的占比增加时,则“W”形趋向于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双线水平盾构隧道 土体变形 解析解法
下载PDF
煤矿深部复合地层TBM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工程实践
8
作者 刘震宇 唐彬 +3 位作者 胡阳 张大欢 徐彬 侯俊领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6期191-196,共6页
为探究深部复合地层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巷道时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以淮南矿区某深部岩石巷道为背景,在同等支护条件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硬岩、软弱岩层、复合岩层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分析位移... 为探究深部复合地层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巷道时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以淮南矿区某深部岩石巷道为背景,在同等支护条件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硬岩、软弱岩层、复合岩层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分析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及围岩塑性区的分布演化规律,优化TBM掘进和支护方案。通过围岩变形和锚杆轴力监测,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得出复合岩层的位移、应力云图及塑性区出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在复合岩层中的软弱岩层应加大支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复合地层 Flac^(3D)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 工程实践
下载PDF
超深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变形的控制研究
9
作者 张炳焜 马耀先 李雪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影响较大。依托成都地铁18号线某车站基坑,研究超深基坑在不同施工环境中的开挖变形规律,根据围护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判断基坑施工稳定性及安全性。对新旧车站间侧向与底部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以保障基... 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影响较大。依托成都地铁18号线某车站基坑,研究超深基坑在不同施工环境中的开挖变形规律,根据围护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判断基坑施工稳定性及安全性。对新旧车站间侧向与底部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以保障基坑和既有车站的安全。注浆加固后围护结构桩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最大值均较加固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深基坑 注浆 加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ABC-BP神经网络的地铁盾构隧道地层识别及复合比预测
10
作者 郭勇 郭小霖 +3 位作者 简永洲 张箭 丰土根 陈子昂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5,共12页
为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与地层情况的关联性,建立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机-岩关系,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某盾构施工区间数据进行复合地层下掘进参数的统计分析。首先,利用掘进参数与地层的相关性,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 为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与地层情况的关联性,建立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机-岩关系,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某盾构施工区间数据进行复合地层下掘进参数的统计分析。首先,利用掘进参数与地层的相关性,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可根据掘进参数识别开挖面地层并描述复合地层组合情况的ABC-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针对盾构区间进行地层识别和区间内2种复合地层的复合比预测。结果表明:1)盾构掘进参数的波动范围与均值随开挖面所处地层变化,且依地层不同呈现一定规律性;2)地层类别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对上软下硬地层、中风化泥质砂岩、粉质黏土的识别召回率分别为94.1%、96.6%、96%,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5%;3)针对复合比的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ABC-BP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减小且样本回归值提升,在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地层识别 复合地层 掘进参数 神经网络 复合比 机器学习 ABC算法
下载PDF
青岛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开挖变形规律研究
11
作者 王青松 张拥军 康与超 《北方交通》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如何控制隧道变形和地表沉降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问题。青岛地铁四号线静沙区间位于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以此隧道开挖工程为背景,总结岩土体变形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隧道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身处于不同的地层开挖造... 如何控制隧道变形和地表沉降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问题。青岛地铁四号线静沙区间位于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以此隧道开挖工程为背景,总结岩土体变形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隧道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身处于不同的地层开挖造成的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穿越的土层类型由较坚硬岩变为全坚硬岩时,围岩稳定性逐渐变好,隧道开挖对土层的扰动减小,致使地表沉降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岩土体变形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复合地层沉井式竖井机械法掘进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凯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1期93-96,共4页
竖井建井技术快速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尤其是施工地点在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大,空间有限。针对于该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竖井施工工艺,复合地层下采用沉井式竖井机械法掘进,采用预制管片拼装成井的方法,重点探讨机械... 竖井建井技术快速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尤其是施工地点在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大,空间有限。针对于该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竖井施工工艺,复合地层下采用沉井式竖井机械法掘进,采用预制管片拼装成井的方法,重点探讨机械法竖井的施工工艺和原理,预制管片的设计和拼装方法等。通过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记录,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影响复合地层中施工效率的因素,进行设备改进和工艺改良,有效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在投资节约、工期缩短、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为今后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掘进 掘进效率 设备改进 竖井掘进机 复合地层
下载PDF
复合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既有隧道沉降规律及加固方案研究
13
作者 张志成 缪振畴 +1 位作者 朱龙 李栋 《重庆建筑》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运营地铁区间隧道轨道沉降控制严格,新隧道下穿施工可能会导致既有隧道发生沉降,而在复合地层中,这种沉降更为明显,因此,加固方案的选取对控制既有隧道沉降尤为关键。该文依托某盾构下穿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复合地层盾构下穿施... 运营地铁区间隧道轨道沉降控制严格,新隧道下穿施工可能会导致既有隧道发生沉降,而在复合地层中,这种沉降更为明显,因此,加固方案的选取对控制既有隧道沉降尤为关键。该文依托某盾构下穿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复合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及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建盾构下穿施工后,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呈现出“W”型沉降曲线,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平面交叉点处沉降值最大;2)采取设计的加固措施后,随着加固措施的增强,既有盾构隧道沉降曲线形态由“W”型向“U”型渐变,最大沉降量减小;3)当加固新建隧道拱180°范围及径向2.7 m范围土层时,既有隧道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在类似工程条件下,建议采用上述加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双线盾构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加固方案
下载PDF
基于极限上限法的富水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方法
14
作者 李垂忝 刘彦辉 +3 位作者 卢清碧 况彦 朱志良 胡子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7-196,共10页
为更合理地设置富水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保障盾构隧道安全掘进,基于极限上限法分析原理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水平层状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分段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建立多层水平层状富水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极限上限法分析和... 为更合理地设置富水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保障盾构隧道安全掘进,基于极限上限法分析原理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水平层状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分段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建立多层水平层状富水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极限上限法分析和极限支护力计算方法,并开展参数分析;并进一步依托实际工程,将理论计算方法、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测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从隧道底部自下而上,土体参数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不断减小;2)与传统的地层均质化处理方法相比,考虑地层分层的破坏机构能够较好地表达多层复合地层盾构开挖面的破坏机制;3)考虑开挖面的变形控制,推荐将本文计算结果乘以1.5倍的安全系数作为土舱压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极限支护力 富水复合地层 极限上限法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袖阀管注浆对盾构下穿民房扰动控制分析
15
作者 杨剑 赵志坚 +1 位作者 彭启辉 乔亚飞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了探究深圳上软下硬地层中袖阀管注浆对盾构下穿民房的扰动控制效果,依托深圳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某区间盾构穿越节点,实施了四环节一体的袖阀管注浆加固穿越扰动控制方案,包括穿越前加固必要性模拟验证、加固效果模拟评估、穿越期间... 为了探究深圳上软下硬地层中袖阀管注浆对盾构下穿民房的扰动控制效果,依托深圳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某区间盾构穿越节点,实施了四环节一体的袖阀管注浆加固穿越扰动控制方案,包括穿越前加固必要性模拟验证、加固效果模拟评估、穿越期间施工扰动监测、穿越后加固效果分析。建立了未加固和加固两种工况下盾构穿越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检验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未加固工况下民房沉降极易超越警戒值,验证了袖阀管注浆加固的必要性。而后基于加固模型评估了袖阀管注浆加固效果,计算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至少将民房测点的沉降降低了40%,可有效控制盾构穿越对民房造成的施工扰动,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吻合较好。此外,实测和模拟表明注浆加固将改变地表沉降槽形状,加固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将显著减小,沉降槽呈不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 复合地层 袖阀管 注浆 加固 监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GA⁃BP模型的复合地层掘进参数研究
16
作者 李卓遥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3期19-25,共7页
为探索混合花岗岩复合地层地质参数与盾构掘进参数的关系,依托东莞地铁1号线隧道工程,基于松山湖站—大朗站区间地质勘探数据与现场掘进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实现了从地层参数到掘进参数的预测... 为探索混合花岗岩复合地层地质参数与盾构掘进参数的关系,依托东莞地铁1号线隧道工程,基于松山湖站—大朗站区间地质勘探数据与现场掘进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实现了从地层参数到掘进参数的预测。结果表明:通过数据预处理、遗传算法优化后,平均误差小于6%,最大误差小于25%,基本达到工程要求。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掘进参数,可以很好地指导实际工程,对未来盾构机无人化、智能化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 复合地层 神经网络 遗传优化 地层参数 掘进参数 预测
下载PDF
煤矿区复合地层等厚度水泥土截水帷幕性能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17
作者 石银斌 杨志斌 +4 位作者 李文平 王海 吕文波 惠磐科 雷占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8-205,共8页
为了研究水泥掺量、综合水灰比、地层特征等因素对煤矿等厚度水泥土截水帷幕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等厚度水泥土帷幕原理分析、帷幕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厚度水泥土试验和性能测试,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复合地层等厚度水泥土参数,并进行... 为了研究水泥掺量、综合水灰比、地层特征等因素对煤矿等厚度水泥土截水帷幕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等厚度水泥土帷幕原理分析、帷幕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厚度水泥土试验和性能测试,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复合地层等厚度水泥土参数,并进行了现场示范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等厚度水泥土截水帷幕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岩(土)体性质、地下水特征、水泥胶凝材料、混合过程和养护条件;岩(土)体性质和水泥掺量是影响墙体质量的直接因素,水灰比和养护周期是保证墙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地层自身强度较高、颗粒级配较好,等厚度水泥土强度高,渗透系数小;根据影响因素确定示范工程的水泥掺量为25%、综合水灰比为1.2∶1、地层为复合地层材料。骆驼山煤矿缓坡斜井井筒复合地层渗漏段治理结果显示,采用3步施工法工艺构筑的斜井外侧截水帷幕墙体质量好,现场试样28 d抗压强度为5.3~31.8 MPa,渗透系数为0.005×10^(-7)~0.2403×10^(-7) cm/s,井筒涌水量由16.8 m^(3)/h降低至1.6 m^(3)/h,较治理前减少了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水帷幕 等厚度水泥土 复合地层 斜井井筒 渗漏水 防治水
下载PDF
中粗砂-风化岩复合地层双模盾构渣土改良技术研究
18
作者 朱禹 孙恒 +2 位作者 梅诗源 杨志勇 刘翼豪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7-436,共10页
为解决中粗砂-风化岩复合地层土压-泥水双模盾构土压平衡模式施工适应性问题,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赤沙滘站—仑头站区间隧道工程,针对富水中粗砂-风化岩复合地层易发生的刀盘结泥饼、螺旋输送机出渣喷涌等施工风险,设计防喷涌和防泥饼试... 为解决中粗砂-风化岩复合地层土压-泥水双模盾构土压平衡模式施工适应性问题,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赤沙滘站—仑头站区间隧道工程,针对富水中粗砂-风化岩复合地层易发生的刀盘结泥饼、螺旋输送机出渣喷涌等施工风险,设计防喷涌和防泥饼试验装置研究分散剂及膨润土泥浆的渣土改良效果;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掘进平衡模式控制要点及“泡沫剂、分散剂为主,膨润土泥浆为辅”的渣土改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分散剂具备较好的防结泥饼能力,掺入比在4%时分散效果较佳;2)膨润土泥浆可有效改善砂土流动性,掺入比在10%、黏度大于80 s时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3)采用泡沫、分散剂、膨润土组合进行渣土改良,合理控制土舱内渣土舱位,可较好适应土压平衡模式在中粗砂-风化岩复合地层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土改良 复合地层 结泥饼试验 分散剂 防喷涌试验 膨润土 双模盾构 土压模式
下载PDF
土岩复合地层深基坑吊脚桩变形分析及优化设计
19
作者 刘长帅 《上海建材》 2024年第5期99-102,共4页
以深圳地铁1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土岩复合地层地区深基坑工程吊脚桩的结构变形进行研究,当桩底嵌入不同地层时,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岩肩厚度及高度的最经济尺寸。这将为深圳地铁后续工程设计提供有效指导,并为类似... 以深圳地铁1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土岩复合地层地区深基坑工程吊脚桩的结构变形进行研究,当桩底嵌入不同地层时,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岩肩厚度及高度的最经济尺寸。这将为深圳地铁后续工程设计提供有效指导,并为类似土岩复合地层地区深基坑支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深基坑 吊脚桩 结构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注浆充填技术研究
20
作者 徐树军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6期143-146,151,共5页
针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处治难题,结合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江南幕府山段工程建设实践,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工况中复合地层特征及治理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了适用于岩溶复合地层治理区域的新型注浆充填材料,形成固体废弃物注浆材料工... 针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处治难题,结合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江南幕府山段工程建设实践,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工况中复合地层特征及治理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了适用于岩溶复合地层治理区域的新型注浆充填材料,形成固体废弃物注浆材料工业制备工艺;设计了基于时空效应的注浆治理方法,形成了深部地层长距离控域注浆治理关键技术;基于关联度判别准则的注浆效果评价可拓理论模型,对注浆治理效果进行科学检验与评价,形成了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协同控灾关键技术。最终形成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治理体系,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岩溶复合地层 注浆材料 时空效应 长距离控域注浆 注浆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