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oduction of a New Cycle in Replacement of Metonic: An Ideal Solution towards a Deviation Free Luni-Solar Calendar
1
作者 A. K. M. Amirul Islam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1年第9期1060-1070,共11页
Molad is simply an interval between two successive new moon timeline<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span></span></span><span><span&... Molad is simply an interval between two successive new moon timeline<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with respect to the line joining the Sun and the Earth <i>i.e.</i>, with respect to the Sun as seen from the Earth, which in scientific term</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is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referred as lunation or “synodic lunar month”. Though synodic lunar month may vary by up to ±0.7 days locally, the length of mean synodic lunar month is constant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is a crucial value in determining the luni-solar calendar’s new months similar to Hebrew calendar’s “Rashei Hodesh”. Based on the Metonic cycle the luni-solar Hebrew calendar adds 07 intercalary months in 19 solar years. This hypothesis proposes a new cycle instead of the Metonic cycle towards eliminating the deviation of the calendar incurred in the long course of time. The research analyzed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Metonic cycle to luni-solar calendar is erroneous, which theoretically leads Hebrew calendar to absorb extra 11</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ays (approx.) by 2053 years after inception. The study pointed out tha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2116</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2053 lunar-solar years cycle instead of 235</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228 lunar-solar months based Metonic cycle, formulation of a far better high precession luni-solar calendar is possible and also both lunar and solar sides of the luni-solar calendar became fully balanced and harmonized.</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i-solar calendar Hebrew calendar Molad Metonic Cycle Intercalary Month Synodic Lunar Month Tropical solar Year NASA LRO
下载PDF
五运六气理论历法学探析
2
作者 裴枫 刘晓燕 +1 位作者 邰雪莉 崔亚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3-476,共4页
探讨运气历法对于深入把握五运六气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运气历法概述、运气历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气历法在中医临床中的体现及运气历法的不足这四个方面对五运六气理论进行了历法学分析。结果认为:运气历法属于干支太阳历;易混... 探讨运气历法对于深入把握五运六气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运气历法概述、运气历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气历法在中医临床中的体现及运气历法的不足这四个方面对五运六气理论进行了历法学分析。结果认为:运气历法属于干支太阳历;易混淆的干支太阳历和干支农历实是两种历法体系;此外,在《黄帝内经》运气篇章的记载中存在干支太阳历纪时系统不全面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太阳历 干支太阳历 干支农历
下载PDF
基于阴阳历叠加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旭 王式功 +2 位作者 尚可政 周海 李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530,共5页
采用在阴阳历叠加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方法,利用环渤海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1960-2010年地面测站降水、风速资料,探讨了阴阳历叠加法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要素阴阳历叠加预报时最佳样本长度略有差... 采用在阴阳历叠加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方法,利用环渤海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1960-2010年地面测站降水、风速资料,探讨了阴阳历叠加法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要素阴阳历叠加预报时最佳样本长度略有差异,降水预报时环渤海地区最佳样本长度为37 a,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最佳样本长度为20 a;对大风天气过程而言,环渤海地区最佳样本长度为34 a,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31 a.降水日预报检验表明,环渤海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降水日预报威胁评分(TS)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均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日预报TS评分均高于0.4,两地各月降水日预报TS评分均高于气候概率.利用站点相关订正后,准确率最高可提高14.2%,最低提升了4.1%,平均提高9.8%,站点相关订正是有效的.两地大风预报准确率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并在3-5月间为明显的波峰,且两地的预报TS评分均高于气候概率TS评分,预报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预报 阴阳历叠加 降水 大风
下载PDF
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维宝 陈久金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镇附近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的最早观象台兼祭祀台遗址,它是由观测点、夯土柱和柱间狭缝组成,用于观测日出方位变化,确定回归年长度来制订历法。模拟观测结果表明,位于东南和东北的二狭缝可准确测定冬至和夏至日期,而此... 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镇附近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的最早观象台兼祭祀台遗址,它是由观测点、夯土柱和柱间狭缝组成,用于观测日出方位变化,确定回归年长度来制订历法。模拟观测结果表明,位于东南和东北的二狭缝可准确测定冬至和夏至日期,而此二狭缝之间有10个土柱,应象征着视太阳向北和向南每位移一个土柱为一个节气。由此推之,帝尧时的历法特征是将一岁分成20个节气的阳历,上古时的阴阳五行历即十月太阳历是源于它奠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观象台遗址 太阳历-二十节气历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日食起讫算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泉 滕艳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9年第5期520-525,共6页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起讫算法是为了计算日食的初亏和复满时刻而设计的,该算法为《皇极历》所首创,此后历法均有涉及.通过构造日食起讫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日食起讫算法应与月亮视差有关,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只有《钦天历》设计的日食起...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起讫算法是为了计算日食的初亏和复满时刻而设计的,该算法为《皇极历》所首创,此后历法均有涉及.通过构造日食起讫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日食起讫算法应与月亮视差有关,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只有《钦天历》设计的日食起讫算法成功地考虑了月亮视差,由此指出中国古代日食起讫算法的一个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法 日食 初亏 复满 视差
下载PDF
中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 被引量:7
6
作者 马莉萍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58,共20页
统计和分析我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有宿度的正史日食记录主要集中在两汉、唐朝、宋朝和清朝。这些宿度记录显然是事先或事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明清两代某些地方志追溯了过去朝代发生日食的宿度,但所记当代的宿度却大多是错误的。通过... 统计和分析我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有宿度的正史日食记录主要集中在两汉、唐朝、宋朝和清朝。这些宿度记录显然是事先或事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明清两代某些地方志追溯了过去朝代发生日食的宿度,但所记当代的宿度却大多是错误的。通过与现代计算结果的比较,发现两汉的宿度记录是按照太阳的平运动来计算的,唐代日食记录对太阳不均匀运动作了改正。通过与古代历法中计算结果的比较,探讨了两汉和唐代日食宿度记录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日食 宿度记录 历法
下载PDF
宇宙灾难与拯救:羿射九日与胤侯讨羲和的神话底本——商人创世神话研究之四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开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1,36,共6页
传说中的后羿射日与胤侯讨羲和事件,其历史基础乃是商人废弃太阳历、使用太阴历的历史选择。后羿射日传说与《尚书.胤征》之胤侯讨羲和事件有内在关联。胤侯讨羲和在历史传说中正发生在"后羿代夏"的夏仲康时期,因此,讨伐羲和... 传说中的后羿射日与胤侯讨羲和事件,其历史基础乃是商人废弃太阳历、使用太阴历的历史选择。后羿射日传说与《尚书.胤征》之胤侯讨羲和事件有内在关联。胤侯讨羲和在历史传说中正发生在"后羿代夏"的夏仲康时期,因此,讨伐羲和的实际主使者是后羿。历史传说中后羿射九日和胤侯讨羲和的神话底本正是商人创世神话中的宇宙劫难与救治环节。在中国古代典籍记载中,十日并出的灾难在多个传说性朝代都出现过,也在后世中国许多民族神话传说中出现过,它们其实都是商人创世神话中宇宙灾难在后世的碎片化与传说化结果。十日并出灾难在神话中与太阳母神羲和有关,羿射九日与羿讨羲和的故事,表明商人创世神话中曾经发生过一场神族内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创世神话 宇宙劫难 羿射九日 太阳历 胤侯讨羲和
下载PDF
仲康日食古代推算结果的复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勇 吴守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34-240,共7页
该文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推步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并研究了“仲康日食”的古代计算结果,并就僧一行(683~727)、郭守敬(1231~1316)和阎若璩(1636~17O4)的推算用《授时历》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古代推算这次日食... 该文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推步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并研究了“仲康日食”的古代计算结果,并就僧一行(683~727)、郭守敬(1231~1316)和阎若璩(1636~17O4)的推算用《授时历》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古代推算这次日食的日期对应于公元前2128年1O月13日,是由僧一行和郭守敬给出的,但其食分的推算值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康日食 授时历 古代推算 日食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九服晷影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曲安京 袁敏 王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52,共9页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年)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年)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均采用公式算法。王朴在《钦天历》(公元956年)中利用一行开元年间大地子午线测量结果,构造了独特的九服晷影函数,由此可推导出中国数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切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服晷影 正切函数 《大衍历》 《钦天历》 中国 古代历法
下载PDF
道教文献中历法史料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志超 视亚平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6年第1期8-15,共8页
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中就流传一种与通行历法不同的“太阳历”.其特色是以二十四气划分十二月,以二十八宿注日,同时试图与恒星月协调。唐代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是一份较完整的,“太阳历”历表。宋代卫朴所涌的“傍通历”即道教的... 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中就流传一种与通行历法不同的“太阳历”.其特色是以二十四气划分十二月,以二十八宿注日,同时试图与恒星月协调。唐代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是一份较完整的,“太阳历”历表。宋代卫朴所涌的“傍通历”即道教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沈括提出“十二气历”的设想,可能是受卫朴所传的道教太阳历的启发。本文提出,道教太阳历的原则可供未来太阳历方案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法 太阳历 旁通历 道教 沈括 历法史料
下载PDF
十杆测日影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维宝 冒蔚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1998年第4期91-96,共6页
彝文文献《滇彝天文》记述,十月太阳历的创立是以观测天象为基础,其中一种方法是立10颗杆子测日影和斗柄,确定年长度、两至点及两分点。本文对10颗杆子相对位置及作用进行讨论,并采用现代实测的有关数据,定量计算出3个观测点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 历法 十月太阳历 观测法 十杆测日影
下载PDF
《大衍历》交食计算精度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铁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9,共8页
将《大衍历》的日、月食预报方法编成计算程序,以 其分别计算了该历留有记录的书经日食、《诗经》日食、《春秋》日食和《大衍历》使用期 间的全部日、月食,并与现代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历法 《大衍历》 日食 月食 计算精度
下载PDF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与创新——以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婷 明庆忠 李庆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年第6期130-135,共6页
体验经济赋予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新的内涵,也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成为必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应遵循产品独特性、体验主题化、高度参与性、文化真实性的原则,从体验主题的确定、体验氛围营造、体验活动的策划、... 体验经济赋予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新的内涵,也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成为必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应遵循产品独特性、体验主题化、高度参与性、文化真实性的原则,从体验主题的确定、体验氛围营造、体验活动的策划、体验线路的安排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体验化 产品设计 太阳历文化园
下载PDF
公历置闰年方法的解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长波 刘连福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7,10,共4页
历法的本质是对时间的度量问题,公历的核心问题是置闰年,公历是借助置闰协调历年与回归年之间的误差.利用辗转相除法将公历历年中的平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同1作辗转相除,并按相除结果将0.242 2表为连分式.依次截取连分式,得到0.242 2的渐... 历法的本质是对时间的度量问题,公历的核心问题是置闰年,公历是借助置闰协调历年与回归年之间的误差.利用辗转相除法将公历历年中的平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同1作辗转相除,并按相除结果将0.242 2表为连分式.依次截取连分式,得到0.242 2的渐近分数序列.在其中选取8/33与31/128近似表示0.242 2,得33年8闰与128年31闰的置闰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单位分数来表示31/128,得到一种复合周期置闰法,这便是公历的置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历 置闰 复合周期 渐近分数
下载PDF
彝族毕摩文献中的十月太阳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阿牛木支 老板萨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72-78,共7页
彝族十月太阳历作为古老悠久的历法,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广泛的影响。彝族毕摩文献中,十月太阳历的"年、季、月、日、时"有其自身的命名方式和内在蕴涵,并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十个"库久"... 彝族十月太阳历作为古老悠久的历法,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广泛的影响。彝族毕摩文献中,十月太阳历的"年、季、月、日、时"有其自身的命名方式和内在蕴涵,并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十个"库久"、十个"肯肯"、十个"吉禄"和十个方位更是凸显出其深邃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摩文献 十月太阳历 “库久” 图洛(地球)
下载PDF
《大衍历》日躔表的数学结构及其内插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家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8,共11页
《大衍历》日躔表是一份四次差分相等的数表,反映一行对太阳运动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一行调整插值引数为不等间距型,并认为具有降阶作用,因而能够采用二次函数完成四次差分表的插值计算。但一行对插值间距只利用差分方程作了第一次逼近,... 《大衍历》日躔表是一份四次差分相等的数表,反映一行对太阳运动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一行调整插值引数为不等间距型,并认为具有降阶作用,因而能够采用二次函数完成四次差分表的插值计算。但一行对插值间距只利用差分方程作了第一次逼近,没有进行迭代计算,从而影响了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衍历》 日躔表 差分方程 迭代法
下载PDF
藏历特征及“节气”文化管窥——他者的角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映婕 张虎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67-73,共7页
藏历是一部地域性和族群性的历法,其地域特征以"高极"(第三极)为突显。族群文化特征,除以藏文书写和藏语交流表达外,主要表现在历法内部名词用语等外在形式的替换使用上,以及地方历史、民族宗教观念的渗透影响等方面。藏历中... 藏历是一部地域性和族群性的历法,其地域特征以"高极"(第三极)为突显。族群文化特征,除以藏文书写和藏语交流表达外,主要表现在历法内部名词用语等外在形式的替换使用上,以及地方历史、民族宗教观念的渗透影响等方面。藏历中的"节气"文化,重点承载在季节划分和季节转换"春分"的中分节点上,"春"和"后春"作为六季中的两季,是实际地理、气候的反映,这种反映不仅拉长了春天,推迟了夏天的到来,也使西藏变成了避暑的胜地。藏历中的"六季""冬为岁首"的季序,以及只注重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季节转换的时间节点,都是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天人合一之路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历特征 节气文化 高极 六季 后春
下载PDF
中历及二十四节气时刻计算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培瑜 黄洪峰 《广西科学》 CAS 1994年第3期62-65,共4页
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大阳位置决定,使中历具有很强的阳历性质。近年国内出版的各种民用历书给出的节气时刻不同,引起读者不解。我们对此作了分析,同时介绍了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并给出了近似... 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大阳位置决定,使中历具有很强的阳历性质。近年国内出版的各种民用历书给出的节气时刻不同,引起读者不解。我们对此作了分析,同时介绍了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并给出了近似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法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中国元明时期交食推步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勇 张培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中国元、明两朝凡三百六十余年,历法唯《授时》、《大统》。本文指出两历气朔和交食之推步差异以及根据历术术文给出推步法与是时历官所用算法之差异;同时取历官实用算法就元“授时历议”和明“历法沿革”中的交食记录进行了复核;在... 中国元、明两朝凡三百六十余年,历法唯《授时》、《大统》。本文指出两历气朔和交食之推步差异以及根据历术术文给出推步法与是时历官所用算法之差异;同时取历官实用算法就元“授时历议”和明“历法沿革”中的交食记录进行了复核;在此基础上对正史所载的31次古日全(环)食记录(BC709—AD1292)的古今推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时历 大统历 气朔 交食 推步
下载PDF
再论隋代前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安京 《大自然探索》 199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张子信的太阳视运动理论(约560年)至迟在576年已被刘孝孙的武平历用于日食推算。但因北齐灭亡(577年),这个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挫折.此后刘焯与张胄玄分别继承了刘孝孙的未竟之业.通过对张胄玄大业历(608年)、刘... 张子信的太阳视运动理论(约560年)至迟在576年已被刘孝孙的武平历用于日食推算。但因北齐灭亡(577年),这个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挫折.此后刘焯与张胄玄分别继承了刘孝孙的未竟之业.通过对张胄玄大业历(608年)、刘焯皇极历(600年)与一行太衍历(727年)日躔表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隋代前后太阳视运动理论逐步完善的发展脉络.刘焯创立的二次内插算法是建立在太阳视行速对称且分段成等差数列变化这两个前提之下,它的出现应属自然。本文认为,张子信之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是申国古代天文学家独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视运动理论 历法 隋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