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omaly distribution of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responses to some solar flares 被引量:3
1
作者 HuiJun Le LiBo Liu +1 位作者 YiDing Chen Hui Zh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6期481-488,共8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onospheric responses to a solar flare are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the solar zenith angle(SZA):the ionospheric respons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ZAs.The largest enhancem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onospheric responses to a solar flare are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the solar zenith angle(SZA):the ionospheric respons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ZAs.The largest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always occurs around the subsolar point.However,from 2001 to 2014,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responses showed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s in TEC and the SZA during some solar flares.During these solar flares,the greatest enhancements in TEC did not appear around the subsolar point,but rather far away from the subsolar point.The distribution of TEC enhancements showed larger TEC enhancements along the same latitude.The distribution of anomalous ionospheric responses to the solar flares was not structured the same as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This anomaly distribution was also un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background neutral density.It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changes in the photochemical process induced by the solar flares.Thus,the transport process could 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nomaly distribution of ionospheric responses to the solar flares.This anomaly distribution also suggests that not only the photochemical process but also the transport proces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variation in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during some solar fla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flare IONOSPHERIC response TRANSPORT process
下载PDF
低电离层对2017年9月不同等级耀斑事件的响应分析
2
作者 李响 《北京测绘》 2023年第4期513-518,共6页
基于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GOES)观测的X射线通量和斯坦福太阳研究中心提供的甚低频(VLF)信号数据,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低电离层对第24太阳活动周内最大的太阳耀斑事件的响应问题。结果表明:①对于C级和M级耀斑事件,不同接... 基于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GOES)观测的X射线通量和斯坦福太阳研究中心提供的甚低频(VLF)信号数据,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低电离层对第24太阳活动周内最大的太阳耀斑事件的响应问题。结果表明:①对于C级和M级耀斑事件,不同接收站台接收的VLF信号的强度所表现的起伏波动情况有所不同,美国拉穆尔台站(NML)-美国迪卡尔布接收站(YADA)路径上的VLF信号响应M级耀斑事件的灵敏性更强也更典型,其他两条路径的响应不够明显,而对于X级耀斑事件,三条路径上的VLF信号的响应均异常显著;②在不同发射路径上,X级耀斑事件对电离层VLF信号的影响程度会受到信号传播路径长度的影响,NML-美国伊斯波特接收站(CSSC)路径上电离层VLF信号受X级太阳耀斑影响的情况最为明显,澳大利亚埃克斯茅斯台站(NWC)-CSSC路径上电离层VLF信号的响应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甚低频信号 低电离层响应
下载PDF
2006年12月系列太阳耀斑事件的近地响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文化 黄江 +3 位作者 单海滨 曹静 王建格 张效信 《华南地震》 2007年第3期69-78,共10页
利用几种不同空间位置空间天气观测数据对2006年12月系列太阳耀斑近地空间天气效应进行多方位分析,结果表明,该系列耀斑都伴随不同程度日冕物质抛射CME和高速太阳风,首轮耀斑产生超过600 km/s高速太阳风,12月6日通过L1点并持续到12月12... 利用几种不同空间位置空间天气观测数据对2006年12月系列太阳耀斑近地空间天气效应进行多方位分析,结果表明,该系列耀斑都伴随不同程度日冕物质抛射CME和高速太阳风,首轮耀斑产生超过600 km/s高速太阳风,12月6日通过L1点并持续到12月12日,12月14日次轮耀斑产生900 km/s太阳风高速流,该股高速太阳风引发12月15日地磁场特大磁暴。ACE数据显示,12月6、14、15日IMF南向分量长时间超过5 nT,14~15日有4 h以上超过10 nT,NOAA SEC发布的全球地磁综合KP指数15日超过8。磁暴期间华南地区30 min平均TEC最大值波动幅度达到10TECU或20%,表明发生了较大电离层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近地空间 响应
下载PDF
地磁钩扰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与初步统计结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雷柱 邢赞扬 +6 位作者 张清和 韩德胜 陈耀 房嘉成 闫晓燊 黄可之 何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7-448,共12页
地磁钩扰是太阳耀斑效应的直观表现之一,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太阳爆发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过程,并能为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山东大学威海地磁台和Intermagnet地磁链与子午工程的地磁观测数据,联合GOES卫星及数字... 地磁钩扰是太阳耀斑效应的直观表现之一,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太阳爆发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过程,并能为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山东大学威海地磁台和Intermagnet地磁链与子午工程的地磁观测数据,联合GOES卫星及数字测高仪等的数据,研究了一个由M5.6级太阳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地磁钩扰特征呈现出南北半球与午前/午后的差异,且地磁响应相对于太阳耀斑存在约3min的滞后现象,而夜侧无明显扰动;利用位于日侧的50余个地磁台站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地磁钩扰幅度呈现正态分布,且在当地时正午附近达到峰值;利用地磁数据反演出钩扰发生时电离层的电流体系Ss和宁静日电流Sq,并用该电流体系解释了此事件中地磁数据的变化特征.另外,本文初步统计了1996—2015年的地磁钩扰事件数以及相关的太阳耀斑事件数,分析后发现X级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最大,达42%,由M级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数最多,A、B、C级等小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钩扰 太阳耀斑效应 全球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