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olar proton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olar flares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Xin Huang Hua-Ning Wang Le-Ping Li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3-321,共9页
An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olar proton events (SPEs), comb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solar flares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is built. In this model, solar flares are parameterized by the peak flux, th... An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olar proton events (SPEs), comb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solar flares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is built. In this model, solar flares are parameterized by the peak flux, the duration and the longitude. In addition, CMEs are parameterized by the width, the speed and the measurement position angl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arameter for the occurrence of SPEs is estimated by the information gain ratio. We find that the CME width and speed are more informative than the flare’s peak flux and duration. As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SPEs is not very clear, a hidden naive Bayes approach, which is a probability-based calculation method from the field of machine learning, is used to build the prediction model from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s is known, SPEs originate from solar flares and/or shock waves associated with CMEs. Hence, we first build two base prediction models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solar flares and CMEs, respectively. Then the outputs of these models are combined to generate the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PEs. The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of solar flares and CMEs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each base prediction model taken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proton events—Sun: flares—Sun: coronal mass ejections—methods: statistical—ensemble learning
下载PDF
Absorption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olar flares 被引量:2
2
作者 N.Sato H.Yamagis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369-372,共4页
During the upward period of solar cycle 23, the imaging riometer at Zhongshan, Antarctica (geomag. lat. 74.5°S) was used to study the solar proton events and the X-ray solar flar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 During the upward period of solar cycle 23, the imaging riometer at Zhongshan, Antarctica (geomag. lat. 74.5°S) was used to study the solar proton events and the X-ray solar flar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bsorption events. In our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and X-ray flux is found in a power for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 The imaging riometer absorption data at Ny-Alesund, Svalbard reconfirm the above relationship. We also argue that only M-class flares can generate a significant daytime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ing riometer X-ray FLARE solar proton EVENT IONOSPHERIC absorption.
原文传递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wo solar proton events 被引量:2
3
作者 LE GuiMing1,2,3,4, HAN YanBen2 & ZHANG YiJun3 1 Key Laboratory of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2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1 位作者 3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4 National Center for Space Weath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two Solar Proton Events (SPE), which occurred on 14 July 2000 (Bastille Day) and 28 October 2003 (28OCT03)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peak flux of th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two Solar Proton Events (SPE), which occurred on 14 July 2000 (Bastille Day) and 28 October 2003 (28OCT03)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peak flux of the latter seemed to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based on geostationary observations, the maximum intensities of the energetic protons (>10 MeV and 30 MeV) during the Bastille Day event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28OCT03 event according to the interplanetary observations.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quantity of the seed particles, which could be accelerated to the energies exceeding 10 and 30 MeV by the 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driven shock on 14 July 2000, was far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28OCT03 event. In the Bastille Day case, when the CME approached to the height around 14 R⊙, the CME-driven shock would reach its maximum capacity in accelerating the solar en- ergetic protons (>100 MeV). In contrast, on 28 October 2003, when CME approached to the height about 58R⊙, the CME-driven shock reached its highest potential in accelerating the solar energetic protons of the same category. At this moment, the peak flux (>100 MeV) was about 155 pfu, 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355 pfu measured on 14 July 2000. This demonstrated that in the Bastille Day event, the quantity of the seed particles, which could be accelerated to the energy beyond 100 MeV,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its counterpart in the 28OCT03 case. Therefore, the peak flux of an SPE event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interplanetary intensity of the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but also on the velocity of the associated CME-driven shock, and the quantity of the seed particles as well as on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en- vironment. This paper also reveals that the magnetic sheath associated with ICME on 28 October 2003 captured a large number of solar energetic protons, including those having energy greater than 100 M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 CME 太阳耀斑 太阳系
原文传递
Short-term solar eruptive activity prediction model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A review
4
作者 Xin HUANG Zhongrui ZHAO +3 位作者 Yufeng ZHONG Long XU Marianna B.KORSÓS R.ERDÉLY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727-3764,共38页
Solar eruptive activities,mainly including solar flares,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and solar proton events(SPE),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pace weather and our technosphere.The short-term solar eruptive activity pr... Solar eruptive activities,mainly including solar flares,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and solar proton events(SPE),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pace weather and our technosphere.The short-term solar eruptive activity prediction is an active field of research in the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Numerical,statistical,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build prediction models of the solar eruptive activit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based and ground-based facilities,a large amount of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Sun is accumulated,and data-driven prediction models of solar eruptive activities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progress.In this review,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pplied in solar eruptive activity prediction,summarize the prediction modeling process,overview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field of solar eruptive activity prediction model,and look forward to the possible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flare Coronal mass ejection solar proton event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ion model
原文传递
2001年4月2日太阳耀斑及其太阳质子事件的观测结果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宇倩 王焕玉 +12 位作者 张承模 徐玉朋 汪锦州 唐仕奎 梁晓华 徐霁舒 肖佐 邹鸿 郝永强 张东和 邹积清 仲维英 吴中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20 0 1年 4月 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 20 0 1年 4月 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高度约 80 0km ,和宁静时期的统计结果对比 ,这次耀斑后 ,星内粒子探测器在地球极盖区 (地球开磁场区 )观测到耀斑粒子的出现 ,这是宁静时期没有的 ;神舟二号飞船轨道高度 4 0 0km ,倾角为 4 2° ,X射线探测器在 4 2°中高纬地区也观测到高能电子通量比宁静时明显的增加 ,这表明 ,太阳耀斑引起的近地空间辐射环境的变化遍及纬度约 4 0°以上的区域 ,甚至在 4 0°N附近 4 0 0km左右的高度上仍然有响应 .但是 ,中高纬度、极光带和极盖区的粒子来源 ,加速机制和响应方式却不一定相同 ,需要分别讨论 .资料分析和对比还表明 ,质子事件的强度并不一定和耀斑的X射线通量成正比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耀斑 X射线探测器 高能粒子探测器
下载PDF
太阳宇宙线的行星际扰动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永年 王志丹 汪学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研究了太阳宇宙线在日冕区的横向传播特性,提出了具有扩散和逃逸过程的日冕分布粒子源,求出了含有该粒子源的行星际传输有源方程的解,并利用IMP-8,Helios-1和Helios-2观测到的同一事件不同空间位置的耀斑粒子资料对模型作了检验.
关键词 太阳 质子事件 行星际扰动 传播模型 宇宙线
下载PDF
影响地球环境的太阳质子事件的时间过程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永年 王志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5,共5页
利用1966年以来的大量太阳耀斑以及相应质子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质子事件到达时间和极大时间同耀斑经度位置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当耀斑位置处于经过地球的行星际大尺度场磁力线足点位置附近时,上述两种时间过程最短.这个结果支持... 利用1966年以来的大量太阳耀斑以及相应质子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质子事件到达时间和极大时间同耀斑经度位置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当耀斑位置处于经过地球的行星际大尺度场磁力线足点位置附近时,上述两种时间过程最短.这个结果支持了太阳耀斑粒子经日冕传播再向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二阶段传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质子事件 时间过程 地球环境
下载PDF
“风云一号(B)”卫星探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宗海 陈贵福 +3 位作者 朱光武 沈思忠 梁金宝 黄红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入轨,该星载有粒子成分监测器,用来探测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其中包括测量太阳耀斑时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及其重粒子丰度;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与强度;内辐射带磁异常区的粒子通量及重粒子成分... 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入轨,该星载有粒子成分监测器,用来探测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其中包括测量太阳耀斑时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及其重粒子丰度;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与强度;内辐射带磁异常区的粒子通量及重粒子成分,“风云一号(B)”卫星运行半年来,我们已获取了上述有关的粒子辐射资料,在卫星上获得这些资料在我国尚属首次,本文主要分析观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宇宙线 质子 耀斑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的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蓉 崔延美 +1 位作者 贺晗 王华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5期3649-3654,共6页
应用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预报因子包括黑子面积、磁分型、McIntosh分型、太阳射电流量、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流量。太阳质子事件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质子有无模型和质子峰值流量模型。质子有无... 应用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预报因子包括黑子面积、磁分型、McIntosh分型、太阳射电流量、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流量。太阳质子事件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质子有无模型和质子峰值流量模型。质子有无模型能对未来24小时是否发生质子事件给出预报,质子峰值流量模型对已发生的质子事件预报峰值流量等级。用2002年和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报准率,同时显示出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通量是比较敏感的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特征空间 支持向量
下载PDF
太阳活动区参量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蓉 崔延美 贺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5期4287-4291,共5页
太阳黑子活动区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有紧密的关系。选取活动区特征参量包括太阳黑子群面积,磁分类,McIntosh分类,10cm射电流量,统计和耀斑发生的产率关系;还统计了太阳活动区的位置,软X射线通量和质子事件的产率关系。对于... 太阳黑子活动区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有紧密的关系。选取活动区特征参量包括太阳黑子群面积,磁分类,McIntosh分类,10cm射电流量,统计和耀斑发生的产率关系;还统计了太阳活动区的位置,软X射线通量和质子事件的产率关系。对于磁分类,McIntosh分类的每一种分类类型计算了耀斑产率,对黑子群面积和10cm射电流量和软X射线通量用函数拟合了它们和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产率关系。对活动区位置采用了分段统计质子事件产率的方法。统计结果显示我们选取的活动区特征参量与太阳耀斑和质子事件有较强的相关性。统计结果可作为以后建立太阳耀斑,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中预报因子的选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因子 太阳耀斑 太阳质子事件 产率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乐贵明 王鸿雁 白铁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3,共7页
通过对0°W-39°W,40°W-70°W,71°W-90°W经度范围内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性计算分析,发现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系数依赖于经度.太阳耀斑积分与地球磁链接区域(40°W-70°W)太阳质... 通过对0°W-39°W,40°W-70°W,71°W-90°W经度范围内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性计算分析,发现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系数依赖于经度.太阳耀斑积分与地球磁链接区域(40°W-70°W)太阳质子事件强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的这种特点与耀斑加速粒子的最大流量只出现在磁链接区域的特征相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太阳质子事件具有贡献,即耀斑对E≥10 MeV的质子加速有贡献.耀斑和CME在磁链接区域对太阳质子事件的贡献相同,这说明太阳质子事件是混合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质子事件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双带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小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S1期79-84,共6页
本文统计了第22 太阳活动周期间(1991 ~1995 年) 发生的25 个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CME) 事件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 所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都与耀斑发生相关, 除2 个质子事件(19941... 本文统计了第22 太阳活动周期间(1991 ~1995 年) 发生的25 个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CME) 事件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 所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都与耀斑发生相关, 除2 个质子事件(19941020 和19951020 日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 与CME发生无关, 其余质子事件也都与CME 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 与质子事件相关的耀斑有16 个是双带耀斑, 其中包括与CME无关的2 个事件的耀斑, 占总数的64 %   上述统计结果证实了无论是太阳耀斑, 还是物质抛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耀斑 双带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耀斑的短期预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家龙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12-418,共7页
回顾产生太阳质子事件耀斑的短期预报,讨论短期预报在近期应做的研究.给出以下结论:(1)在60年代和70年代,质子事件耀斑的预报有相当大的进展;(2)新预报方法的探索和质子流在日冕与行星际的传播问题,是当前改进短期预报... 回顾产生太阳质子事件耀斑的短期预报,讨论短期预报在近期应做的研究.给出以下结论:(1)在60年代和70年代,质子事件耀斑的预报有相当大的进展;(2)新预报方法的探索和质子流在日冕与行星际的传播问题,是当前改进短期预报的关键;(3)对实际应用的短期预报工作的改进,可能需要从空间天气预报的角度,研究太阳活动区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短期预报
下载PDF
21太阳周峰年期云南天文台三波段射电爆发观测的分析
14
作者 马媛 杨开平 罗先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2902MHz、3653MHz和9375MHz 3台射电望远镜,1980年1月—1982年12月收到的太阳射电爆发的持续时间与极大流量密度的关系,发现3个波段均存在基本的两支分布,并讨论了射电爆发与质子事件、无黑子耀斑的关系.
关键词 太阳 射电 质子 无黑子耀斑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研究
15
作者 李蓉 崔延美 贺晗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64,共4页
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是空间天气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阳活动预报研究中,针对开发预报方法研究问题,已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主要采用统计和神经网络的方法。为了提高预报精度和准确率,选用了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称为SVM-... 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是空间天气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阳活动预报研究中,针对开发预报方法研究问题,已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主要采用统计和神经网络的方法。为了提高预报精度和准确率,选用了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称为SVM-KNN方法)建立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模型选择的预报因子除了已有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选用的传统太阳活动区黑子特征参量,还加入太阳活动区磁场参量。仿真预报采用2002年和2004年的数据,结果证明采用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报准率,证明SVM-KNN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太阳活动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特征空间 预报因子
下载PDF
基于统计学习技术的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
16
作者 李蓉 黄鑫 崔延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5-8,16,共5页
结合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参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描述太阳耀斑的三个特征参量包括耀斑峰值流量、持续时间和耀斑维度;太阳质子事件的三个特征参量分别为CME宽度、CME速度和测量位置角度。首先使用信息增益率评... 结合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参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描述太阳耀斑的三个特征参量包括耀斑峰值流量、持续时间和耀斑维度;太阳质子事件的三个特征参量分别为CME宽度、CME速度和测量位置角度。首先使用信息增益率评价各参量对质子事件发生的重要度,结果表明相比于耀斑峰值流量和持续时间,CME宽度和速度对质子事件发生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基于上述参量,应用线性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质子事件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检测并与只选用耀斑参量的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耀斑结合CME参量的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和较低的虚报率,尤其对于质子事件发生的报准率提高较多(67.5%上升到90%)。实验结果验证CME参量作为预报因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信息增益率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太阳质子辐射和软X射线耀斑与射电爆发间的相关研究
17
作者 周树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射电爆发 质子辐射 软X射线耀斑 耀斑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贵福 叶宗海 +3 位作者 朱光武 沈思忠 梁金宝 黄红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28-433,共6页
本文介绍风云一号(B)卫星上的宇宙线成份监测器,在1991年1月30日及31目的耀斑期间及其前后几天,对能量在4—23MeV内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观测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次耀斑及其所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 本文介绍风云一号(B)卫星上的宇宙线成份监测器,在1991年1月30日及31目的耀斑期间及其前后几天,对能量在4—23MeV内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观测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次耀斑及其所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有显著的变化:在磁漂移壳参量L≥1.64的空间,质子通量显著增强,增幅在40%—200%之间;在L=1.30—1.60的空间,质子通量的增强也较为明显,增幅在20%以上;总的变化趋势是,L越大的地方,质子通量的增强就越显著.质子事件之后,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又逐渐回复到质子事件之前平衡结构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带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下载PDF
第21~24太阳周4类空间天气事件爆发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苗娟 李志涛 +1 位作者 任廷领 王昕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57,共9页
对第21~24太阳周不同等级的太阳X射线耀斑事件、太阳质子事件、地磁暴事件及高能电子增强事件的爆发频次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太阳周耀斑爆发的总数量与该太阳周的黑子数峰值呈正比,耀斑总数、X级耀斑事件数与峰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 对第21~24太阳周不同等级的太阳X射线耀斑事件、太阳质子事件、地磁暴事件及高能电子增强事件的爆发频次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太阳周耀斑爆发的总数量与该太阳周的黑子数峰值呈正比,耀斑总数、X级耀斑事件数与峰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97;太阳质子事件主要发生在峰年前后1~2年,约占总发生次数的80%,峰值通量大于10pfu(1 pfu=1 cm^(-2)·sr^(-1)·s^(-1))的质子事件中,84%伴有耀斑爆发,并且主要伴随M或X级耀斑,少量伴随C级耀斑,峰值通量大于1000pfu的质子事件中,98%伴随M或X级耀斑,并且以X级耀斑为主;第21,22,23和24太阳周发生地磁暴最频繁的时间分别在1982,1991,2003年和2015年,分别滞后黑子数峰值时间3年、2年、2年和1年;72%的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发生在太阳周下降期,24%的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发生在太阳周上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周 太阳X射线耀斑 太阳质子事件 地磁暴 高能电子增强事件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玉林 王华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24期3900-3908,共9页
太阳质子事件是很重要的太阳活动,从1956年开始人们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太阳质子事件的研究进展:从质子事件的研究意义、不同时期的探测技术、质子在行星际介质空间的传播、质子事件的统计特征和相关性、质子峰值流量的分布、质... 太阳质子事件是很重要的太阳活动,从1956年开始人们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太阳质子事件的研究进展:从质子事件的研究意义、不同时期的探测技术、质子在行星际介质空间的传播、质子事件的统计特征和相关性、质子峰值流量的分布、质子事件预报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质子事件做了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太阳质子事件,从而更好地为空间天气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质子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