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structure correlation based on novel atomic distance-edge (ADE) vector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树深 曹晨忠 李志良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A set of novel graph-theoretical parameters, called the atomic distance-edge (ADE) vector, was developed. Baaed on the connecting C-C bond number between central carbon atom and the other ones, various carbon atoms of... A set of novel graph-theoretical parameters, called the atomic distance-edge (ADE) vector, was developed. Baaed on the connecting C-C bond number between central carbon atom and the other ones, various carbon atoms of alkanes were classified as four types, i.e., type 1, 2, 3 and 4 for primary, secondary, ternary and quaternary carbon, respectively; and then four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obtained to link carbon-13 chemical shift (CS) of each type of atoms. Furthermore, thes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alkane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stimated C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atomic distance-edge vector (ADE)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structure-spectra correlation ALKANES multivariate modeling
全文增补中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13)C核磁共振在生物质碳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徐东昱 金洁 +5 位作者 颜钰 韩兰芳 康明洁 王子莹 赵烨 孙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15-3418,共4页
近年来,生物质碳(biochar)作为新型吸附剂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制备biochar的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温度的不同,使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吸附。目前关于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结合了能谱与光... 近年来,生物质碳(biochar)作为新型吸附剂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制备biochar的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温度的不同,使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吸附。目前关于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结合了能谱与光谱分析的手段,对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选取木质类(柳树枝条)和草类(水稻秸秆)作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热解温度(300,450和600℃)下制得biochars,并对biochars样品进行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13 C NMR)研究,以阐明不同热解温度和生物质来源的biochars的结构和组成。结果显示:biochar的H/C,O/C和(O+N)/C的比值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草类biochar比木质类biochar具有更高的灰分含量和表面极性;木质类biochar的矿物主要分布在样品颗粒内部,其表面被有机质覆盖,而草类biochar部分矿物暴露在样品颗粒表面;13 C NMR显示低温制得的biochar主要由芳香碳、脂肪碳、羧基和羰基碳组成,高温制得的biochar主要由芳香碳组成,且低温制得biochars中,木质类biochars比草类biochars含有更高的木质素的残留碳结构,这是由于木质类biochars原材料中含有更高的木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元素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固态^13 c核磁共振
下载PDF
脂肪胺类化合物的^(13)C核磁共振波谱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禄 胡建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36-940,共5页
对脂肪胺类化合物的1 3C核磁共振波谱进行了模拟 ,所用方法为数学模型法。为此 ,提取了共振碳原子所处化学环境的拓扑特征、几何特征及电子特征。运用变量最优子集回归法对变量进行了选择 ,用多元回归法构造了数学模型 ,得到了比较满意... 对脂肪胺类化合物的1 3C核磁共振波谱进行了模拟 ,所用方法为数学模型法。为此 ,提取了共振碳原子所处化学环境的拓扑特征、几何特征及电子特征。运用变量最优子集回归法对变量进行了选择 ,用多元回归法构造了数学模型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 模拟 脂肪胺类化合物 变量最优子集回归 多元回归 13 化学位移
下载PDF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雷丹丹 关郁芳 +2 位作者 王国栋 董楠 赵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2-396,共5页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分子结构解析、食品品质评价及功能特性测试。最后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食品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13)c核磁共振 食品科学 应用
下载PDF
不同培肥土壤颗粒有机碳的^(13)C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曲晓晶 吴景贵 +2 位作者 李明明 张乐乐 曹笠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0-653,共4页
为明确颗粒有机碳在土壤固碳中的作用机制,对比研究了不同有机培肥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结构差异。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选择了四种有机物料进行定位培肥试验,利用^(13) C NMR和红外光谱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有机培肥对土壤颗粒有机碳结构的影... 为明确颗粒有机碳在土壤固碳中的作用机制,对比研究了不同有机培肥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结构差异。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选择了四种有机物料进行定位培肥试验,利用^(13) C NMR和红外光谱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有机培肥对土壤颗粒有机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有机碳以脂肪碳和含氧基团为主,脂化度高于75%,含氧官能团含量高于50%;不同有机培肥对土壤颗粒有机碳结构的影响差异性显著,树叶培肥在提高颗粒有机碳芳香度的同时,亲水性也大幅度提高,比单施化肥处理(对照)提高了0.78%;短期内,牛粪、秸秆和树叶培肥均可提高土壤颗粒有机碳的芳香度,但从长远角度分析,牛粪和秸秆培肥更利于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稳定,尤其是秸秆培肥,其颗粒有机碳的芳香度分别比对照和牛粪培肥高0.35%和0.11%,而亲水性远低于二者;红外光谱与核磁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可用于大量样品的颗粒有机碳结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固体13c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有机培肥
下载PDF
不同溶剂预处理煤在ScCO_(2)作用下的谱学差异及其机制
6
作者 张小东 亢红东 +2 位作者 李冰辉 张硕 韩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57-2666,共10页
为了探究溶剂预处理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对煤化学结构的影响,以长治霍尔辛赫贫煤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四氢呋喃(THF)、盐酸(HCI)和氢氟酸(HF)对煤样进行预处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13)C-NMR)和X射线衍射(XRD... 为了探究溶剂预处理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对煤化学结构的影响,以长治霍尔辛赫贫煤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四氢呋喃(THF)、盐酸(HCI)和氢氟酸(HF)对煤样进行预处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13)C-NMR)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探讨了ScCO_(2)对预处理煤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①FITR分峰拟合谱图实验曲线基本一致,而各官能团吸收峰位置及峰强度仍出现一定的偏差,酸(HCI、HF)预处理后部分波段脂肪族峰位消失。两类酸预处理顺序不同,对煤中含氧官能团、脂肪结构及芳烃结构作用效果也不相同。HF-HCI处理后芳烃C=C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峰强度均增强,而HCI-HF处理后芳烃C=C结构强度减弱,含氧官能团结构峰强度变化不明显。THF预处理后煤样芳烃C=C结构峰强度增强,含氧官能团结构峰强度降低。总体芳烃C=C结构峰强度远大于脂肪族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结构的峰强度。②^(13)C-NMR谱中主要官能团谱峰的化学位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芳香碳f_(a)^(B)化学位移向增大的方向偏移。大分子结构参数中,芳香碳含量远大于脂肪碳含量,说明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碳占主要组成部分。③XRD谱中002峰与101峰衍射强度明显增大,芳香微晶层网面间距d_(002)呈现升高趋势,说明THF、酸(HF、HCI)处理和ScCO_(2)对煤大分子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作用,使煤的大分子网络结构变得疏松,进而使微晶结构参数d_(002)整体增大。研究认为,溶剂作用后煤的谱学特征变化不仅与溶剂性质有关,还与无机酸处理顺序有关,由此使得官能团组成和大分子结构不同程度改变,进而影响ScCO_(2)对预处理煤的萃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 溶剂预处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体核磁共振(^(13)c-NMR) 化学结构
下载PDF
利用^(13)C探头测^(27)Al核磁共振谱
7
作者 杨明生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1995年第4期52-54,共3页
对于80MHz的核磁共振仪,13C与27Al的共振频率差为0.738MHz。由于13C核磁共振谱测定时需要较宽的频带,选择合适的参数,用13C10mm单探头或13C-1H5mm双探头都可以测得27Al核磁共振谱。当[... 对于80MHz的核磁共振仪,13C与27Al的共振频率差为0.738MHz。由于13C核磁共振谱测定时需要较宽的频带,选择合适的参数,用13C10mm单探头或13C-1H5mm双探头都可以测得27Al核磁共振谱。当[Al3+]=0.1mol/L时,对于13C10mm探头灵敏度为42,线宽4.8Hz;对13C-1H5mm双探头,灵敏度为24.8,线宽为3.2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探头 ^(27)Al 核磁共振谱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carbinol carbon atoms using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um relationships 被引量:2
8
作者 戴益民 黄可龙 +3 位作者 李浔 曹忠 朱志平 杨道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23-330,共8页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um relationship (QSSR)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carbinol carbon atoms for 55 alcohols. The proposed model,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um relationship (QSSR)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carbinol carbon atoms for 55 alcohols. The proposed model,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contained four descriptors solely extracted from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mpound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final model show that R2= 0.982 4 and S=0.869 8 (where R i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 i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o test its predictive ability,the model was further used to predict the 13C NMR spectra of the carbinol carbon atoms of other nine compounds which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developed model.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0.94% and 1.70%,respectively,for the training set and the predictive set. The model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shows good stability for data variation as tested by the leave-one-out (LOO) cross-validation.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approaches also reveals good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inol carbon atom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hemical shift topological indices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oscopy relationship
下载PDF
用^(13)C-NMR法研究SBR的序列结构 Ⅰ.不饱和碳区谱峰的归属 被引量:2
9
作者 焦书科 陈晓农 +1 位作者 胡力平 严宝珍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在缺乏苯乙烯单元对主链烯碳化学位移影响的经验参数时,借助乙烯基的参数预测SBR主链烯碳的峰位,对6种乳聚SBR和1种溶聚SBR样品主链烯碳的13组^(13)C-NMR谱带(Ⅱ_3至Ⅱ_(15))进行了归属。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17组不饱和碳区吸收峰。... 在缺乏苯乙烯单元对主链烯碳化学位移影响的经验参数时,借助乙烯基的参数预测SBR主链烯碳的峰位,对6种乳聚SBR和1种溶聚SBR样品主链烯碳的13组^(13)C-NMR谱带(Ⅱ_3至Ⅱ_(15))进行了归属。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17组不饱和碳区吸收峰。基于对谱峰的归属,用概率统计法计算了有代表性的3种胶样的主链烯碳谱峰的相对强度,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当吻合,说明运用经验参数估算法,对谱峰进行的归属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核磁共振光谱法 分子序列 ^(13)c-NMR谱峰归属 不饱和碳
下载PDF
^(13)C NMR分析食用油甘油酯组成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新生 谢依琳 +1 位作者 刘芳 蒋黎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0-218,共9页
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法(^(13)C NMR),首先识别食用油脂中甘油一酯(MG)、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等组分的特征峰,然后确定特征峰响应值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甘油酯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法(^(13)C NMR),首先识别食用油脂中甘油一酯(MG)、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等组分的特征峰,然后确定特征峰响应值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甘油酯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量为200 mg食用油甘油酯,溶剂为0.5 mL氘代氯仿,^(13)CNMR谱采集条件为脉冲序列zgpg30,扫描次数(NS)为100,脉冲宽度(P1)为30μs,能够快速的测定甘油酯样品中MG、DG、TG和FFA的相对质量分数,且所测定结果与柱层析分离法测定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该方法对响应值最低的游离脂肪酸的检出限可低至1.35%,定量限可低至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光谱法 甘油酯 食用油 ^(13)c
下载PDF
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s in four single-tree species forest soils 被引量:4
11
作者 Qingkui Wang Micai Zho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277-1285,共9页
Forest soil carbon (C) is an important compo- nent of the global C cycle. However,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ree species influence soil organic C (SOC) pool 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To un... Forest soil carbon (C) is an important compo- nent of the global C cycle. However,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ree species influence soil organic C (SOC) pool 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ree species on soil C cycling, we assessed total, labile, and recalcitrant SOC pools, SOC chemical composition by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SOC mineralization in four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Labile and recalcitrant SOC pools in surface (0-10 cm) and deep (40-60 cm) soils in the four forests contained similar content. In contrast, these SOC pools exhibited differences in the subsurface soil (from 10 to 20 cm and from 20 to 40 cm). The alkyl C and O-alkyl C intensities of SOC were higher in Schima superba and Michelia macclurei forests than in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Pinus massoniana forests. In surface soil, S. superba and M. macclurei forests exhibited higher SOC mineralization rates than did P. massoniana and C.lanceolata forests. The slope of the straight line between C60 and labile SOC was steeper than that between C60 and total SOC.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oots affected the composition of SOC pools. Labile SOC pools also affected SOC mineralization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otal SOC p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abile soil organic carbon Monoculture plant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Tree species
下载PDF
Effect of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n the carbon structure of Inner Mongolia lignite
12
作者 Peng Liu Dexia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20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lignite during hydrothermal treatment would aid in predicting the subsequent behavior of coal during the pyrolysis,liquefaction,and gasification processes.Here,hydrothermal t...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lignite during hydrothermal treatment would aid in predicting the subsequent behavior of coal during the pyrolysis,liquefaction,and gasification processes.Here,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Inner Mongolia lignite(IM)was carried out in a lab autoclave.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in the lignite was monitored via soli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oxygen in lignite were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curve-fi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ent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quantita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hydrothermal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upgrading the lignite.The side chains of the aromatic ring in lignite are altered,while the main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remains nearly the same.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IM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emperature-dependent stages.The first stage(<493 K)is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where the O/C ratio decreases from 0.203 in raw IM to 0.185 for the IM treated at 493 K.In the second stage(493–533 K),hydrolysis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hydrogen transfer between water and lignite occur.Here,the ratio of methylene to methyl increases from 0.871 in IM-493 to 1.241 for IM-533,and the content of quinone generates from the condensation of free phenol increased.The third stage(>533 K)involves breakage of the covalent bond,and the content of CH4 and CO in the emission gas clearly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T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carbon structure Soli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
13
作者 艾然 何杰 +4 位作者 林海忠 翁丽青 陈照明 马军伟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8-2565,共8页
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 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并通过固态碳-13核磁共振技术(^(13)C NMR)对SOC官能团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黄岩试验点,0~20 cm茭白田的SOC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茭白种植年限对>20~40 cm土层的SOC含量无显著影响,与未种植茭白的农田相比,种植30 a茭白田的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P<0.05)升高40.3%、86.4%,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2百分点,但土壤烷基碳比例显著降低5.96百分点,>20~40 cm土层的烷基碳比例显著下降9.53百分点,而芳香碳比例显著升高4.31百分点。在余姚试验点,各种植年限茭白田0~20、>20~40 cm土层的SOC官能团丰度和>20~4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与种植1 a茭白的相比,种植5 a茭白田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1.0%、87.1%,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0百分点。综上,茭白种植可以提高0~20 cm土层的SOC含量和POC含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种植年限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碳-13核磁共振(^(13)c NMR)
下载PDF
含羞草中新黄酮碳苷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珂 贾安 +1 位作者 吕洁丽 朱建鑫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9-742,共4页
研究了海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化学成分,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海南含羞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1H-NMR、13C-NMR、1H-1HCOSY、HSQC、H... 研究了海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化学成分,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海南含羞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1H-NMR、13C-NMR、1H-1HCOSY、HSQC、HMBC、ESI-MS、IR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新化合物为5,7,3′,4′-四羟基-6-C-[β-D-芹糖-(1→4)]-β-D-葡糖黄酮碳苷;另一已知化合物5,7,4′-三羟基-8-C-β-D-葡糖黄酮碳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羞草 黄酮碳苷 核磁共振 质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用于氨基酸化学位移计算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梅虎 周鹏 +5 位作者 覃仁辉 周原 梁桂兆 曾晖 田菲菲 李志良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提出了用于表征分子内部化学微环境的结构描述子: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并将其应用于20个天然氨基酸103个13C原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CS建模:δ=-190.514+7.352×ν1+63.998×ν2+49.252×ν3+39.678×ν4,取得优良效果... 提出了用于表征分子内部化学微环境的结构描述子: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并将其应用于20个天然氨基酸103个13C原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CS建模:δ=-190.514+7.352×ν1+63.998×ν2+49.252×ν3+39.678×ν4,取得优良效果.模型值、留一法(LOO)和留分法(LMO)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MM=0.9660,RLOO=0.9577和RLMO=0.9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位移计算 原子 矢量 电性 天然氨基酸 复相关系数 核磁共振 ^13c 描述子 微环境 互校验 留一法 分子 分法
下载PDF
泥炭土连续碱抽提腐殖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丽 冉勇 +3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彭平安 黄伟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03-1307,共5页
从Pahokee泥炭土中连续碱抽提分离出 8个不同的腐殖酸级分 ,并对每一级分进行了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固态1 3C核磁共振 ( 1 3CNMR)、高效排阻色谱 (HPSEC)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所分离出的 8个腐殖酸级... 从Pahokee泥炭土中连续碱抽提分离出 8个不同的腐殖酸级分 ,并对每一级分进行了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固态1 3C核磁共振 ( 1 3CNMR)、高效排阻色谱 (HPSEC)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所分离出的 8个腐殖酸级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质差异 ,随提取程度的增加 ,O C原子比由 0 5 2减少到0 3 6,H C原子比由 1 .0 5增加到 1 5 2 ,相应于结构中含氧基团的减少和脂族基的增加 ,表观分子量也由 7.7K增加到 2 2 1K。同时 ,1 3CNMR显示长链脂肪碳结构由无定型向晶型转变。此工作表明在所研究的腐殖酸中可能存在分别具有芳香或脂肪特性的两类腐殖酸结构 ,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分子量分布、元素组成、基团结构和母质来源。在特定的环境因素下 ,不同类型的腐殖酸会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泥炭土 腐殖酸 连续碱抽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碳-13 核磁共振 高效排阻色谱 特征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伊维菌素的成分 被引量:9
17
作者 雷荣 马丽娟 +1 位作者 怀其勇 左育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从商品化伊维菌素中分离出8种组分,再与ESI-MS-MS偶合,得到其加合离子和特征子离子,从而对各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报道了伊维菌素Bla的13C NMR谱图,并对碳信号作了归属。
关键词 伊维菌素 阿维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13c核磁共振谱 鉴定 兽药 化学成分 分析
下载PDF
利用红外化学成像和^(13)C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成盐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晶 张锐 +3 位作者 田冶 胡昌勤 尹利辉 李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75-1880,1892,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结构的化学药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晶化合物的成盐性。方法:采用红外化学成像技术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辅以粉末X-ray衍射分析和稳定性研究,证明样品以成盐形态存在。结果:头孢呋辛赖氨酸中无游离的L-赖氨酸存在;样品中头孢... 目的:探讨一种新结构的化学药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晶化合物的成盐性。方法:采用红外化学成像技术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辅以粉末X-ray衍射分析和稳定性研究,证明样品以成盐形态存在。结果:头孢呋辛赖氨酸中无游离的L-赖氨酸存在;样品中头孢呋辛酸与L-赖氨酸的成盐位点应与头孢呋辛酸的4位羧基有关;样品具有专属的晶型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推定了样品为以头孢呋辛赖氨酸盐形态存在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赖氨酸 红外化学成像 ^13c固体核磁共振 成盐
原文传递
土壤和沉积物中不同形式有机质的表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博 周怀东 +1 位作者 金洁 孙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4-1197,共4页
从北京通州地区3个河流沉积物和天津渤海湾地区4个土壤样品中提取胡敏酸(HA)和非水解碳(NHC),并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13 C NMR)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从北京通州地区3个河流沉积物和天津渤海湾地区4个土壤样品中提取胡敏酸(HA)和非水解碳(NHC),并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13 C NMR)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同一来源的NHC中H/C和O/C比值低于HA的H/C和O/C比值;NHC和HA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分别为7.6%~10.7%,40.9%~46.7%;13 C NMR和FTIR显示NHC主要由脂肪碳和芳香碳组成;从土壤中比从沉积物中提取的NHC的芳香度高。研究结果表明,与HA相比,NHC的热成熟度高,疏水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非水解碳 光电子能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态13c核磁共振
下载PDF
长期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3 位作者 谢修鸿 唐丽娜 宋祥云 曲晓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31-1535,共5页
选择一口开采约20a的废弃油井,在距离井口0.5,1.5,3.5,5.5和7.5 m处进行多点采样,应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13C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与油井口距离的减小,胡敏酸的... 选择一口开采约20a的废弃油井,在距离井口0.5,1.5,3.5,5.5和7.5 m处进行多点采样,应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13C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与油井口距离的减小,胡敏酸的C/H,O/C和(N+O)/C原子比值分别由0.74,0.41和0.45增加到0.80,0.83和0.88;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胡敏酸的2 921,2 851,1 454 cm-1吸收峰相对强度下降,2 921/1 600比值由0.22减少到0.11;固态13C核磁共振分析显示,胡敏酸中烷基C的相对含量由49.9%下降到30.9%,而烷氧C、芳香C和羧基C的相对含量分别由20.1%,13.1%和14.3%增加到28.0%18.8%和19.3%。上述结果说明,随石油含量增加,胡敏酸的脂族性和疏水性降低,而芳香性和极性增强,其分子结构变得老化。为了促进受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使其中老化的胡敏酸得以更新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胡敏酸 元素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态13c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