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a fusion protein of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soluble CNTF-Receptor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activity
1
作者 陈益 MārzPia +2 位作者 OttenUwe 葛霁光 Rose-JohnStef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I CSCD 2003年第3期340-345,共6页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 has pleiotropic actions on many neuronal populations as well as on glia. Signal transduction by CNTF requires that it bind first to CNTF R, permitting the recruitment of gp130 and L...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 has pleiotropic actions on many neuronal populations as well as on glia. Signal transduction by CNTF requires that it bind first to CNTF R, permitting the recruitment of gp130 and LIF R, forming a tripartite receptor complex. Cells that only express gp130 and LIF R, but not CNTF R are refractory to stimulation by CNTF. On many target cells CNTF only acts in the presence of its specific agonistic soluble receptors. We engineered a soluble fusion protein by linking the COOH terminus of sCNTF R to the NH 2 terminus of CNTF. Recombinant CNTF/sCNTF R fusion protein (Hyper CNTF)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COS 7 cells. The apparent molecular mass of the Hyper CNTF protein was estimated from western blots to be 75 kDa. Proliferation assays of transfected BAF/3 cells in response to CNTF and Hyper CNTF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activity of the cytokines. The proliferativ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CNTF required homodimerization of the gp130, CNTF R and LIF R receptor subunit whereas Hyper CNTF required heterodimerization of the gp130 and LIF R receptor subunit. We conclud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Hyper CNTF had superagonistic activity on target cells expressing gp130 and LIF R, but lacking membrane bound CNTF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 soluble CNTF receptor Fusion protein Biological activity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sTLT-1、NLR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新 马尚超 +2 位作者 宋浩 殷飞 崔俊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36-1739,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LI分为ALI组35例、非ALI组85例。比较ALI组与非ALI组、ALI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MGB1、sTLT-1、NLR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sTLT-1、NLR对脓毒症并发ALI的预测价值。结果ALI组患者的血清HMGB1、sTLT-1、NLR水平分别为(74.21±11.70)pg/mL、(593.06±82.45)pg/mL、5.13±1.16,明显高于非ALI组的(60.15±7.95)pg/mL、(525.73±54.84)pg/mL、4.08±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中,高危组患者的血清HMGB1、sTLT-1、NLR水平分别为(86.43±5.90)pg/mL、(686.31±23.91)pg/mL、(6.49±1.11),明显高于中危组的(76.64±11.44)pg/mL、(599.28±88.40)pg/mL、5.27±1.00及低危组的(64.48±5.06)pg/mL、(539.93±35.90)pg/mL、4.27±0.71,且中危组患者均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MGB1、sTLT-1、NLR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LI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90.60%、92.10%,HMGB1单独检测分别为0.848、84.70%、77.10%,sTLT-1单独检测分别为0.732、71.40%、68.20%,NLR单独检测分别为0.785、62.90%、84.20%,联合检测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脓毒症并发ALI患者血清HMGB1、sTLT-1、NLR明显升高,且三者联合检测对并发AL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自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sCD163/sTWEAK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张文超 杨雪辉 +2 位作者 尹涛 王睿健 张盟盟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究自发性急性脑出血(ACH)患者血浆可溶性CD163(sCD16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ACH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病例组分为预后不良组(38例)和预后良好组(52例);另... 目的探究自发性急性脑出血(ACH)患者血浆可溶性CD163(sCD16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ACH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病例组分为预后不良组(38例)和预后良好组(52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CD163、sTWEAK水平并计算sCD163/sTWEAK比值。分析血浆sCD163、sTWEAK水平及sCD163/sTWEAK比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163/sTWEAK比值对AC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浆sCD163、sTWEAK水平及sCD163/sTWEAK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上述指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及幕下出血比例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sCD163、sTWEAK水平及sCD163/sTWEAK比值与出血部位、血肿体积、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sTWEAK比值、出血部位、血肿体积、NIHSS评分为A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sCD163/sTWEAK比值评估ACH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5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4%和69.23%。结论sCD163/sTWEAK比值在ACH患者血浆中水平较高,并与预后不良有关,该值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胞因子TWEAK 预后 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蛋白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
下载PDF
血清sTLT-1、SP-D、NF-κB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4
作者 王晓林 李静 +2 位作者 范志强 佟庆 黄艳丽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2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面活性蛋白-D(SP-D)、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来我院就诊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脓毒症组,选择...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面活性蛋白-D(SP-D)、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来我院就诊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脓毒症组,选择同期脓毒症并ALI患者80例作为ALI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清sTLT-1、SP-D、NF-κB水平、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ALI组患者根据1个月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48)。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一般资料、血清sTLT-1、SP-D、NF-κB水平、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分析ALI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学sTLT-1、SP-D、NF-κB指标对ALI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ALI组患者的sTLT-1、SP-D、NF-κB、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I患者中死亡组及存活组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吸烟例数及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I患者中死亡组血清sTLT-1、SP-D、NF-κB、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TLT-1、SP-D、NF-κB、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是AL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sTLT-1、SP-D、NF-κB联合诊断ALI预后不良的AUC为0.914,均高于单一sTLT-1、SP-D、NF-κB的0.832、0.796、0.816。结论 血清sTLT-1、SP-D、NF-κB水平与脓毒症ALI的发生及发展相关,同时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联合检测sTLT-1、SP-D、NF-κB三项指标有助于指导ALI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表面活性蛋白-D 核转录因子-ΚB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25-(OH)D FABP4 sVEGFR-1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探究
5
作者 孟晓辉 于媛媛 黄睿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064-2068,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HDP患者120...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HDP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亚组(79例)和子痫前期(PE)亚组(41例)。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并比较两亚组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与GH进展至PE的关系,比较不同妊娠结局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分析各指标评估GH进展至PE的价值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FABP4、sVEGFR-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亚组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GH亚组,FABP4、sVEGFR-1水平高于GH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低血清25-(OH)D水平和高血清FABP4、sVEGFR-1水平均为GH进展至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35.83%(43/120),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患者,FABP4、sVEGFR-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评估GH进展至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813、0.835,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为0.937,大于单独评估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预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810、0.757、0.772,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为0.930,大于单独评估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P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血清FABP4、sVEGFR-1水平升高,且是GH进展至P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评估GH进展至PE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面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 25羟维生素D 脂肪酸结合蛋白4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sVEGFR1、YKL-40、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6
作者 唐昀 莫新宇 +2 位作者 钟玉婷 莫芳 时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本院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本院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VEGFR1、YKL-40、IGF-1表达水平并分析观察组不同分期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sVEGFR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YKL-40、IGF-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Ⅳ期sVEGFR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YKL-40、IGF-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VEGFR1、YKL-40、IGF-1均出现异常表达,不同分期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可为疾病诊断与分期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甲壳质酶蛋白40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及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若愚 李珺 +1 位作者 储腊萍 彭俊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及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对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 TNF-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补体因子H(CFH)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江南大...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及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对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 TNF-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补体因子H(CFH)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RNS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采取甲泼尼龙片加他克莫司胶囊治疗)和观察组(n=51,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相关指标,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0.39%)(χ^(2)=6.044,P=0.01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CFH水平[分别为(36.54±8.11) g·L^(-1)、(586.20±100.72)μg·m L^(-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58±6.12) g·L^(-1)、(540.11±100.47)μg·m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3,P=0.006;t=2.314,P=0.023);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肌酐、s TNF-R1、IGFBP-2水平[分别为(2.67±0.69) g、(82.25±16.13)μmol·L^(-1)、(1.56±0.45) ng·m L^(-1)、(51.34±10.44) ng·m L^(-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4±1.02) g、(92.68±17.35)μmol·L^(-1)、(1.91±0.58) ng·m L^(-1)、(57.79±12.58) ng·m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6,P=0.001;t=3.135,P=0.002;t=3.405,P=0.001;t=2.820,P=0.005);观察组复发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χ^(2)=4.883,P=0.027)。结论 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及激素治疗RNS效果佳,降低复发率,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有望作为辅助治疗RNS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雷公藤多苷 他克莫司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补体因子H
下载PDF
胶质细胞内SNARE复合体功能及其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系
8
作者 谷涓华 焦扬 +1 位作者 鲁琳 王琳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7,共5页
抑郁障碍是现代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并不敏感,复发率极高。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针对多个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 抑郁障碍是现代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并不敏感,复发率极高。现有的抗抑郁障碍药物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针对多个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复合体与抑郁障碍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该文总结和归纳了胶质细胞内SNARE复合体在抑郁障碍发生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开发新型的抗抑郁障碍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体 胶质细胞
下载PDF
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HMGB1、sTREM-1、miR-233的影响
9
作者 付靖瑜 柯俊 +1 位作者 陈伟 杨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研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微RNA(miR)-233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 目的研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微RNA(miR)-233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米卡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祛痰、补液、扩张支气管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阿米卡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阿米卡星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指标(发热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细菌清除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血清指标[HMGB1、sTREM-1、miR-233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IL)-6、L-10]、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功能残气量(FRC)、深吸气量(IC)]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阿米卡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阿米卡星组发热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3.26±0.35)、(4.19±0.44)、(8.24±0.85)、(8.64±0.89)d,均短于对照组[(6.31±0.66)、(7.08±0.73)、(9.31±0.95)、(10.78±1.30)d],细菌清除率为(92.75±9.54)%,高于对照组[(76.29±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阿米卡星组血清HMGB1、sTREM-1、miR-233水平为(112.08±13.96)μg/L、(42.84±4.50)ng/L、1.19±0.13,均低于对照组[(140.17±17.64)μg/L、(51.07±6.38)ng/L、(1.5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阿米卡星组的血清TNF-ɑ、IL-6水平为(1.01±0.12)ng/mL、(22.65±2.49)pg/mL,均低于对照组[(1.32±0.16)ng/mL、(26.83±2.94)pg/mL],阿米卡星组的IL-10水平为(15.98±1.82)pg/mL,均高于对照组[(12.74±1.5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阿米卡星组FVC、FEV1、IC为(3.22±0.35)、(2.14±0.23)、(2.56±0.28)L,均大于对照组[(2.94±0.32)、(1.93±0.21)、(2.27±0.25)L],FRC为(2.02±0.22)L,小于对照组[(2.35±0.2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vs.8.00%)(P>0.05)。结论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清除致病菌,抑制炎症反应,缩短临床恢复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HMGB1、sTREM-1、miR-233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阿米卡星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肺功能 炎症因子 HMGB1 STREM-1 微RNA-233
下载PDF
血清MIF、MCP-1、suPAR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合并ARDS风险的关系
10
作者 闫晓笑 刘桢干 +3 位作者 李燕 杨立明 苗慧慧 王跃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20)、严重脓毒症组(n=48)和脓毒症休克组(n=18)。入院72 h内参考ARD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RDS组(n=27)和非ARDS组(n=59)。检测并比较各组脓毒症患者血清MIF、MCP-1、suPAR水平。收集ARDS组与非ARDS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感染类型、既往史、心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总胆固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F、MCP-1、suPAR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分别为(94.02±10.13)、(506.55±45.15)、(13.89±3.95)ng/mL,均高于脓毒症组[(76.93±7.01)、(148.38±35.74)、(6.07±2.13)ng/mL]和严重脓毒症组[(85.46±8.74)、(327.08±40.62)、(8.42±1.07)ng/mL],而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与非ARDS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合并症、感染类型、白细胞计数、心率、吸烟史、饮酒史、血乳酸、AST、ALT、总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有急腹症和胰腺炎占比及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均高于非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腹症、胰腺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IF、MCP-1、suPAR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均能预测脓毒症患者ARDS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10、0.917,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血清MIF、MCP-1、suPAR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并发ARDS密切相关,且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对ARDS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sFlt-1、HSP70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王建美 吴亚男 安泓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2751-2754,277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单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根据患者病情...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单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妊娠期高血压,35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体检的35例正常妊娠期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Flt-1、HSP70、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Flt-1水平和HSP70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Flt-1、HSP70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和HSP70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别有16、12、7例。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Flt-1、HSP7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且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HSP70水平高于中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Flt-1水平与HSP70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lt-1、HSP70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s=0.512、0.6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lt-1、HSP70水平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lt-1、HSP70单独诊断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871,2项指标联合诊断子痫前期的AUC为0.951,均高于sFlt-1、HSP70单独诊断(Z=2.104、1.830,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sFlt-1、HSP70显著升高,二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热休克蛋白70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 相关性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sLOX-1、CTRP3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12
作者 付立平 马艳彪 +2 位作者 马波 孙庆贺 吕旭晨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支架植入的106例ASO...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支架植入的106例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根据患者ISR发生情况分为非ISR组(n=64)和ISR组(n=42)。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LOX-1、CTRP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sLOX-1、CTRP3水平对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血清sLOX-1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P<0.05),CTRP31水平显著低于非ISR组(P<0.05)。完全闭塞、sLOX-1是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3是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sLOX-1、CTRP3二者联合预测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AUC为0.944,敏感性为97.62%,特异性为79.69%,优于sLOX-1、CTRP3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检测-sLOX-1)=2.732、Z_(联合检测-CTRP3)=2.143,P=0.006、0.032)。结论:ASO支架植入术后ISR患者血清sLOX-1水平显著升高,CTRP3水平显著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 术后再狭窄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下载PDF
免疫细胞分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娄雪林 何立铭 +3 位作者 龚非力 于晓 徐涛 周专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细胞分泌活动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活动和信号转导过程 ,它是许多重要生命活动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内分泌激素分泌、蛋白质转运等的基础。故而有关细胞分泌活动的研究近年在国际上形成一个新的热点。有关免疫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机制研... 细胞分泌活动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活动和信号转导过程 ,它是许多重要生命活动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内分泌激素分泌、蛋白质转运等的基础。故而有关细胞分泌活动的研究近年在国际上形成一个新的热点。有关免疫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机制研究的较少 ,将膜电容测量、电化学测量、光学测量、胞内信号分子光解等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物理方法引入免疫学领域 ,对研究免疫细胞的分泌调控和信号转导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 实时检测 细胞因子 SNARE 融合孔道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亿平 王东 +6 位作者 徐文静 吕勇 魏玲 茅燕萍 胡顺金 刘家生 章雪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每组35例;最后实际完成64例(西药对照组32例,参地颗粒组32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参地颗粒组服用参地颗粒,每次1袋(每袋10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肾小球内皮细胞损害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的变化。结果参地颗粒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0%(28/32)比68.75%(22/32)]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62%(29/32)比62.50%(20/32)]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均P〈0.05)。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且参地颗粒组的降低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更显著(g/24h:0.85±0.51比1.12±0.62,P〈0.05);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前vWF、sEPC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参地颗粒组的降低程度更明显[vWF(μg/L):99.35±11.14比120.14±12.03,sEPCR(μg/L):112.35±11.62比134.76±12.14,均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wF、sEPC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脾肾亏虚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参地颗粒
下载PDF
嵌合蛋白sTNFR II-IgG Fc的克隆、表达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春晓 姚立红 +3 位作者 祖东 陈爱珺 黄国锦 张智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 ,目前已知许多免疫疾病与之相关 ,为了抑制TNF的生物学活性 ,将可溶性TNFRII(sTNFRII)和人IgGFc分子通过柔性短肽相连 ,构建成一个嵌合蛋白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并获得了纯化蛋白。实验证明...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 ,目前已知许多免疫疾病与之相关 ,为了抑制TNF的生物学活性 ,将可溶性TNFRII(sTNFRII)和人IgGFc分子通过柔性短肽相连 ,构建成一个嵌合蛋白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并获得了纯化蛋白。实验证明该嵌合蛋白能够自发形成聚合体 ,识别并结合TNF蛋白 ,同单体sTNFRII相比 ,对TNF的中和活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嵌合蛋白 大肠杆菌 生物学活性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娟 朱一麟 +1 位作者 高雪梅 贺漪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E患者84... 目的探讨外周血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E患者84例,其中早发型48例,迟发型36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80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sFIt—1、β-hCG、PAPP-A、AFP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早发型组PE患者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9.236、10.422、11.986、14.785,P<0.05),早发型组sFIt—1、PAPP—A、AFP水平高于迟发型组(t=9.236、7.458、10.252,P<0.05),而迟发型组外周血sFIt—1、PAPP-A、AF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5、0.902、0.525,P>0.05)。早发型组重度PE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t=6.271、31.680、3.449、5.045,P<0.05),而迟发型组重度患者外周血sFIt-1、PAPP—A、AFP水平与轻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8、0.230、0.437,P>0.05),而β-hC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3,P<0.05)。经ROC分析可知,sFIt-1+β-hCG+PAPP—A+AFP联合诊断早发型PE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与早发型PE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早发型与晚发型PE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通过联合应用多种指标诊断可提高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 甲胎蛋白 早发型子痫前期
下载PDF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洪汉 黎红华 +1 位作者 林琅 杨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作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并选取...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作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vWF与sEPCR含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且分别将vWF、sEPCR作为因变量,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P<0.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均与vWF和sEPCR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脑梗死危险因素越多,则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危险因素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TNF受体(P55)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乃莉 徐春晓 +4 位作者 姚立红 陈爱君 曾革非 张立国 张智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TNF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为了获得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TNF受体用以拮抗TNF的毒性作用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TNFR(P5 5 )的胞外区与TrxA的融合蛋白。将TNFR(P5 5 )胞外区去信号肽的前三个结构域基因克隆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ET... TNF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为了获得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TNF受体用以拮抗TNF的毒性作用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TNFR(P5 5 )的胞外区与TrxA的融合蛋白。将TNFR(P5 5 )胞外区去信号肽的前三个结构域基因克隆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ET 32a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高效表达了TrxA TNFR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经过变性和复性 ,并经镍金属鳌和柱亲和层析纯化 ,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可溶性受体蛋白的初纯品。免疫学实验及L92 9细胞体外实验均表明 :该蛋白具有TNFR(P5 5 )特异的抗原性、与TNF结合的活性以及良好的抑制TNF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可溶性受体 基因克隆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 表达
下载PDF
TNF-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世婷 矫强 +2 位作者 徐芒华 徐旨梅 郭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sTNF-αR-Fc)对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和sTNF-αR-Fc处理组...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sTNF-αR-Fc)对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和sTNF-αR-Fc处理组(注射sTNF-αR-Fc和脂多糖)。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变化并记录死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肝脏及心脏组织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平均动脉压和生存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sTNF-αR-Fc处理组TNF-α、IL-6水平下降,生存率提高(P<0.05)。结论sTNF-αR-Fc可以显著降低脂多糖所致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水平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受体-IgG1Fc段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感染性休克 大鼠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Ⅰ和IAP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文 谢宗贵 +2 位作者 王继德 许刚 周殿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 Ⅰ和IAP均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行化疗栓塞术后 ,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均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 Ⅰ和IAP均下降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水平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 ,介入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胰腺癌 血清 STNFR-I IAP 免疫调节剂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