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transient thickness between the body and graze layers of ancient porcelains using microprobe EDXRF technique 被引量:1
1
作者 PENGZi-Cheng LEUNGPL +1 位作者 CHENGPK LIM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8-351,共4页
The oxide contents of TiO2, MnO, SrO and Fe2O3 in the body and graze layers of the Jiao-Tan-Xia (JTX) and Lao-Hu-Dong (LHD) porcelain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A.D.) have been determined using an In- ternat... The oxide contents of TiO2, MnO, SrO and Fe2O3 in the body and graze layers of the Jiao-Tan-Xia (JTX) and Lao-Hu-Dong (LHD) porcelain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A.D.) have been determined using an In- ternational Eagle-II μ-probe EDXRF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in the body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graze one. Therefore, the transient thickness (TT) between the body and graze layers can be meas- ured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a distance of the drift change in the chemical contents. The TT average for the JTX porcelains is 161μm, while that for the LHD porcelains is 258μm,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a range of 0.15-0.3mm in the Ru-Yao porcelains. The different TT is related to the variances in firing temperature and raw material for manu- facturing the respective porcel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瓷器 EDXRF微探针 微观结构 化学成分 X-射线荧光
下载PDF
宋元“漆盏瓷化”现象探究
2
作者 韩荣 张昕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5期80-88,共9页
宋元存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不同工艺门类相互融汇现象,“漆盏瓷化”便为该现象的典型。本文以盏类器具形式互鉴表征与动因为切入点,探索该现象所蕴含的时代特质,尤其将工艺同构的技术现象引向社会层面,再剖析“漆盏瓷化”的文化语境... 宋元存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不同工艺门类相互融汇现象,“漆盏瓷化”便为该现象的典型。本文以盏类器具形式互鉴表征与动因为切入点,探索该现象所蕴含的时代特质,尤其将工艺同构的技术现象引向社会层面,再剖析“漆盏瓷化”的文化语境,阐释综合比较视野下传统造物文化基因由机体到生态的演化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漆盏 瓷盏 同构
下载PDF
宋瓷美学思想的形成和表现及其对现代审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卞文雅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33-34,共2页
中国作为世界陶瓷发展最为繁荣之地,在陶瓷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宋瓷以其古朴深沉、简洁素雅的气象为中国古代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宋瓷窑口遍布甚广,传世佳作多如牛毛,笔者探究宋瓷独特风格的形成... 中国作为世界陶瓷发展最为繁荣之地,在陶瓷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宋瓷以其古朴深沉、简洁素雅的气象为中国古代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宋瓷窑口遍布甚广,传世佳作多如牛毛,笔者探究宋瓷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及其核心的审美思想,以及其历经沉浮后对现代审美的启示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瓷 文人趣味 审美 极简
下载PDF
宋代茶事中的色彩审美与茶瓷之色
4
作者 钟丹 吕金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茶瓷之色作为宋代茶事中最重要的色彩组合和审美对象,所展现出的丰富性与层次感,焕发而来的诗情画意,给予茶人无尽的想象和意趣。茶事中相斗成趣的对比美、气象万千的变幻美、至纯至真的本色美,丰富了审美素材,拓宽了审美维度,提升了饮... 茶瓷之色作为宋代茶事中最重要的色彩组合和审美对象,所展现出的丰富性与层次感,焕发而来的诗情画意,给予茶人无尽的想象和意趣。茶事中相斗成趣的对比美、气象万千的变幻美、至纯至真的本色美,丰富了审美素材,拓宽了审美维度,提升了饮茶意境。宋人在茶事中大胆的色彩创新与实践,深化了色彩美学价值,完善了斗试茗战理论,树立了崇高美学标杆,为中华茶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审美
下载PDF
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与宋人雅致生活习惯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英文畅 《陶瓷》 CAS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城坊制的解体推动了都市生活的繁荣,物质的丰裕提升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审美的追求。其中,“点茶、焚香、插花、挂画”风雅四艺得到繁荣发展,宋人对于宴饮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城坊制的解体推动了都市生活的繁荣,物质的丰裕提升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审美的追求。其中,“点茶、焚香、插花、挂画”风雅四艺得到繁荣发展,宋人对于宴饮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些雅致生活习惯使得陶瓷造型设计开始有了新的审美取向和造型方向,为陶瓷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符合宋人雅致生活习惯的同时,突出其文化载体和艺术价值,这种外在形式与内在价值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得宋代陶瓷造型表现出独特而雅致、丰富而深厚的时代特点。笔者主要探讨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与宋人雅致生活习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雅致生活 宋瓷 日用陶瓷造型
下载PDF
论北宋时期河北白瓷装饰工艺的创新发展与历史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北宋时期,河北陶瓷生产领先全国。无论是以精细白瓷独树一帜的定窑,还是以化妆白瓷自成一家的磁州窑,都成为其他窑场争相模仿的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定窑、磁州窑命名的窑系。从装饰工艺角度看,北宋定窑从学习其他窑场的深剔刻... 北宋时期,河北陶瓷生产领先全国。无论是以精细白瓷独树一帜的定窑,还是以化妆白瓷自成一家的磁州窑,都成为其他窑场争相模仿的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定窑、磁州窑命名的窑系。从装饰工艺角度看,北宋定窑从学习其他窑场的深剔刻、细线划花走向了自我创新,模制、斜刀(双线)刻划花、满壁印花等新工艺造就了精细白瓷的艺术巅峰。磁州窑则在缺乏优质瓷土的条件下,创新出化妆白瓷划花、剔花、白地黑绘花等装饰工艺,以极高的艺术水准成为了“粗瓷细作”的典范。北宋时期的河北白瓷不但成为当时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和风向标,而且为后世软笔工具创作的青花、五彩等陶瓷装饰工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精细白瓷 化妆白瓷 装饰工艺
下载PDF
唐宋越窑瓷盒纹饰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宝珠 《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唐宋越窑瓷盒纹饰是时代精神文化的产物,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从外部因素,分析了社会发展状况、时代审美风尚、中外文化交流对纹饰的经济基础、审美倾向、文化汇融方面的影响;从内部因素,分析了地域环境、技术进步、尚青观念对纹... 唐宋越窑瓷盒纹饰是时代精神文化的产物,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从外部因素,分析了社会发展状况、时代审美风尚、中外文化交流对纹饰的经济基础、审美倾向、文化汇融方面的影响;从内部因素,分析了地域环境、技术进步、尚青观念对纹饰的题材、工艺、釉色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笔者以器型完整且纹饰清晰的越窑瓷盒为研究对象,分析越窑瓷盒纹饰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越窑 瓷盒 纹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宋代瓷器瓷炉焚香图案元素在国潮男装中的应用
8
作者 林紫薇 金枝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随着当今时代潮流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益开放,越来越多的青年想要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服装。当代男性消费者也更加注重服装的时尚和流行性,刻板单一的商务型男装已不能满足当下男性的着装需求。宋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随着当今时代潮流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益开放,越来越多的青年想要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服装。当代男性消费者也更加注重服装的时尚和流行性,刻板单一的商务型男装已不能满足当下男性的着装需求。宋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将传统的宋代瓷器元素图案运用到当下大热的国潮男装设计中,既改变了男装单一刻板的缺点,又能为国潮服装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素材。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宋瓷的文化和美学特征,从宋代书画中瓷炉焚香图案及宋人焚香文化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一系列国潮男装,为后续国潮服装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瓷 男装成衣 宋代书画
下载PDF
浅论宋代茶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银霞 《陶瓷》 CAS 2024年第7期140-142,共3页
中国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和唐代就已经很流行了。宋朝是中国茶文化的高峰,宋朝最著名的饮茶习俗是“茗战”。建州窑作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与当时的其他茶器相比,建盏是最适合“茗战”的,深受世人青睐。宋代建盏的流行也对... 中国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和唐代就已经很流行了。宋朝是中国茶文化的高峰,宋朝最著名的饮茶习俗是“茗战”。建州窑作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与当时的其他茶器相比,建盏是最适合“茗战”的,深受世人青睐。宋代建盏的流行也对当时黑釉瓷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盏作为茶器在整个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探讨了建窑与茶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讨论了茶文化对建窑繁荣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茶文化 建窑 黑釉瓷
下载PDF
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10
作者 秦大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7-48,共12页
磁州窑是宋元明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生产水平较高,工艺先进、特征明显,具有广泛影响的窑场。磁州窑存在两个制瓷中心,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技法多样。按照考古发掘结果可知,唐末五代到北宋前期是磁州窑的初创阶段,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磁州窑是宋元明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生产水平较高,工艺先进、特征明显,具有广泛影响的窑场。磁州窑存在两个制瓷中心,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技法多样。按照考古发掘结果可知,唐末五代到北宋前期是磁州窑的初创阶段,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带装饰的器物很少;北宋中期到金朝前期是磁州窑的发展时期,器形变得丰富,装饰技法有了重大发展;金代中后期是磁州窑的繁荣期,造型、釉色、装饰技法和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全面繁荣;蒙元时期是磁州窑的衰落时期,器物种类单调,产品质量下降,但生产规模却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的延烧阶段,磁州窑的生产开始融入全国的瓷器生产体系。磁州窑在生产技术、装饰工艺、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开创与应用,为中国古代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化妆白瓷 装饰技法 制瓷业 宋元时期
下载PDF
探析宋代定瓷的美学特征及其当代审美价值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申 纪伟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39-41,共3页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其烧制的瓷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成为宋代陶瓷的代表之一。文章对宋代定窑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其美学特征与宋代审美追求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其烧制的瓷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成为宋代陶瓷的代表之一。文章对宋代定窑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其美学特征与宋代审美追求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当代审美价值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定瓷 美学特征 审美价值 应用
下载PDF
华北唐宋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煤系地层出露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婕 梁汉东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探究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及其实质,收集了54个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址,综合煤田地质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等展开探讨。空间分析揭示这些古瓷窑址均坐落在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地层边缘出露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 为探究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及其实质,收集了54个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址,综合煤田地质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等展开探讨。空间分析揭示这些古瓷窑址均坐落在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地层边缘出露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煤系地层出露不仅暴露了煤而且暴露了煤的共伴生矿产——煤系高岭岩;此煤系高岭岩经历百万年级的自然暴露,在空气和水的持续作用下发生了地球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含水凝胶态的高龄泥。研究显示,煤系地层天然出露为泛华北唐宋古瓷窑兴起提供了自然条件,实质是利用天然可塑性的高龄泥直接制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唐宋古瓷窑 天然出露 高岭泥 风化地球化学
下载PDF
宋金瓷枕中的艺俗互动探赜
13
作者 蔡伟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宋金时期,瓷枕中兴,烧造体系完善,产量巨大且使用普遍。宋金瓷枕不仅承载了实用、认知及审美上的多元功能,并且将工艺技术与人文艺术,社会风尚与生活情趣融于一体,化身为传统文化艺术与民间风物习俗交融互动的纽带。文章以瓷枕为窗,管... 宋金时期,瓷枕中兴,烧造体系完善,产量巨大且使用普遍。宋金瓷枕不仅承载了实用、认知及审美上的多元功能,并且将工艺技术与人文艺术,社会风尚与生活情趣融于一体,化身为传统文化艺术与民间风物习俗交融互动的纽带。文章以瓷枕为窗,管窥宋金时期民生百态,旨在卮议瓷枕维系下艺术与民俗的互生共存关系,探赜两者在适用、美善、认知、寄情等层面的多维互动,以期为当代艺术与民俗的融合发展提供些微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瓷枕 传统艺术 风物习俗 艺俗互动
下载PDF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宋代瓷器
14
作者 白镜枚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禅宗思想作为佛教在中国影响文人思想较深远的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儒道思想并广泛深入到中国哲学、文学、社会生活等方面。宋代禅宗兴起之时也是宋瓷造型达到高峰之时,宋瓷的器型以内敛含蓄、高雅秀美等特点得到世人的喜爱,出现了... 禅宗思想作为佛教在中国影响文人思想较深远的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儒道思想并广泛深入到中国哲学、文学、社会生活等方面。宋代禅宗兴起之时也是宋瓷造型达到高峰之时,宋瓷的器型以内敛含蓄、高雅秀美等特点得到世人的喜爱,出现了许多为后人所推崇的经典釉色、造型,这些出现无不受到宋代禅宗思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宋代瓷器的造型釉色特征,来论证禅宗对宋代文人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思想 宋代 瓷器
下载PDF
论宋代瓷器的艺象创构
15
作者 李金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艺象是器物美学的物质媒介。艺象创构是宋代瓷器的艺术创造特征。物象物感和艺象美感是宋代瓷器艺象创构的审美表征。宋代原初语境中文化哲学、艺术消费、审美心理、烧制技能、手艺传承和材料质性等因素制衡瓷器的艺象创构。道器合一、... 艺象是器物美学的物质媒介。艺象创构是宋代瓷器的艺术创造特征。物象物感和艺象美感是宋代瓷器艺象创构的审美表征。宋代原初语境中文化哲学、艺术消费、审美心理、烧制技能、手艺传承和材料质性等因素制衡瓷器的艺象创构。道器合一、穷形尽相和气韵生动作为宋代瓷器艺象创构的文化蕴藉、工艺特征和审美风尚,使得瓷器艺象具有神与物游、形意结合、物我交融和心领意会的审美文化风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瓷器 艺象创构 道器合一 穷形尽相 气韵生动
下载PDF
由宋代青白瓷贸易窥见早期全球化的萌芽
16
作者 乔研 《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陶瓷一直是全球化贸易的商品,笔者从贸易的流转环节中关注宋代青白瓷流行的市场阶段。从宋代的贸易政策、港口航线、沉船遗迹的发现以及青白瓷外销产品的对比4个方面来梳理宋朝青白瓷的贸易的情况,以探究全球化前陶瓷贸易的市场的发展... 陶瓷一直是全球化贸易的商品,笔者从贸易的流转环节中关注宋代青白瓷流行的市场阶段。从宋代的贸易政策、港口航线、沉船遗迹的发现以及青白瓷外销产品的对比4个方面来梳理宋朝青白瓷的贸易的情况,以探究全球化前陶瓷贸易的市场的发展进程。笔者梳理了沉船考古资料和报告中的青白瓷资料,分析比较了各个沉船遗迹发现的青白瓷商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青白瓷在宋代已经有早期全球化贸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宋代 全球化 贸易
下载PDF
物见共融:南宋与金境内瓷器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17
作者 张大鹏 司伟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 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融态势。南宋境内的金瓷与金境内的南宋瓷,体现了双方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本文选取宋金境内典型窑址出土的瓷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揭示两国瓷器之间的交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瓷器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深层联系。我们希望通过考古学的视角,为宋金时期南北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 瓷器 分期 交流关系 形成原因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宋金时期瓷枕婴戏纹研究
18
作者 石汶玉 《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瓷枕是我国传统民间陶瓷工艺产物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最早发源于隋唐,兴盛于宋金时期。由于宋金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瓷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艺术形式的表达有了新要求,这一时期瓷枕装饰内容多绘风俗小品,尤以反映时代... 瓷枕是我国传统民间陶瓷工艺产物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最早发源于隋唐,兴盛于宋金时期。由于宋金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瓷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艺术形式的表达有了新要求,这一时期瓷枕装饰内容多绘风俗小品,尤以反映时代文化和艺术审美的婴戏纹较为广泛。笔者以宋金时期瓷枕上的装饰纹样——婴戏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分类整理,分析该纹饰在宋金瓷枕盛行的原因,从而探讨其蕴含的装饰语言和审美内涵对后世陶瓷艺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时期 瓷枕 婴戏纹
下载PDF
百器惟新: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来源研究
19
作者 黄慧 席曼玥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文房瓷器是书斋中瓷质类的文房器物。本文以设计学与图像学的方法探讨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来源。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既来源于日常器物的形制,也有因统治者推行文化复兴运动下器物形制的摹古;还有在形制上互效不同材质的工艺品;此外,文房... 文房瓷器是书斋中瓷质类的文房器物。本文以设计学与图像学的方法探讨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来源。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既来源于日常器物的形制,也有因统治者推行文化复兴运动下器物形制的摹古;还有在形制上互效不同材质的工艺品;此外,文房瓷器不同窑口间同工互效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各窑口之间互效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在各自窑口的基础上模仿、创新。最终形成了宋代文房瓷器百器惟新的设计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器惟新 宋代文房瓷器形制 摹古礼制 形制互效
下载PDF
美在缺憾:南宋修内司官窑瓷开片纹理的审美研究
20
作者 郑芳 马俐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根据考古发现及博物馆馆藏可见,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釉面鲜少有不开片纹理,且基本没有额外装饰,素以釉层裂纹特征著称。开片纹理既是一种瓷器在有限烧制技术上形成的自然产物,虽为残缺,却又融合了当时朝廷的需求及窑工精益求精的烧制技... 根据考古发现及博物馆馆藏可见,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釉面鲜少有不开片纹理,且基本没有额外装饰,素以釉层裂纹特征著称。开片纹理既是一种瓷器在有限烧制技术上形成的自然产物,虽为残缺,却又融合了当时朝廷的需求及窑工精益求精的烧制技术。因其开片纹理非人为和技术可控其特定形态,亦有其鲜明的工艺及装饰特征,因此为后世所鉴赏和追崇。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从釉层开片纹理的审美特征来进行论述,其开片纹理特征独特而显著,错综复杂,既展现了陶瓷烧造过程中的自然变化,又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些开片纹理不仅具有形式美,更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不饰而饰的装饰艺术感,使得瓷器整体更加生动。同时,这些纹理的裂纹与釉色的反差,使得釉面在光线的照射下裂而不缺,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因此,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开片纹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修内司官窑瓷 开片纹理 裂纹 装饰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