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亮法制思想的特色 被引量:4
1
作者 肖建新 李永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60-665,共6页
陈亮继承和发展了礼法结合的思想 ,又认为礼法交修 ,以仁为本 ,归于王道 ;继承和发展了明德慎罚的理念 ,又主张简法轻刑 ,反对严刑峻法 ,追求公正 ,崇尚德治 ;继承和发展了儒法入世法治的精神 ,又强调法制的经世致用 ,因时变通。他剖析... 陈亮继承和发展了礼法结合的思想 ,又认为礼法交修 ,以仁为本 ,归于王道 ;继承和发展了明德慎罚的理念 ,又主张简法轻刑 ,反对严刑峻法 ,追求公正 ,崇尚德治 ;继承和发展了儒法入世法治的精神 ,又强调法制的经世致用 ,因时变通。他剖析人本、社会、变革以及实事、功用、变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宋代 法制思想 归于王道 简法公正 经世变通
下载PDF
论谶纬对汉代七言诗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从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汉代诗歌从七言句、七言段到完整的七言诗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到西汉后期七言民谣初具规模,到东汉中期文人七言诗基本形成。从今存纬书文献来看,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句式工整的七言韵文。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之后,纬书成为儒生必修&qu... 汉代诗歌从七言句、七言段到完整的七言诗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到西汉后期七言民谣初具规模,到东汉中期文人七言诗基本形成。从今存纬书文献来看,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句式工整的七言韵文。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之后,纬书成为儒生必修"功课",因此东汉文人多通于纬学。在风格、用韵、句式节奏和内容主题等方面,纬书七言韵文超越了民间歌谣而与后来的文人七言诗颇多相似。由此可以推断,纬书七言韵文是民间歌谣向着文人七言诗演进的重要桥梁,谶纬促进了文人七言诗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谶纬 七言诗 民间歌谣 文人诗
下载PDF
血泪心声铸壮词——《青玉案》词写作地点和时间及内在价值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如金 应业修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2-87,共6页
南宋陈亮《青玉案》词当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春天作于浙江永康市芝英镇紫霄观。这一结论可以从此词的内容、情调和所反映的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心境,此词的构思手法与作者应和辛弃疾作于1188年的某词颇为一致,以及词中景物所反映的晚春时... 南宋陈亮《青玉案》词当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春天作于浙江永康市芝英镇紫霄观。这一结论可以从此词的内容、情调和所反映的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心境,此词的构思手法与作者应和辛弃疾作于1188年的某词颇为一致,以及词中景物所反映的晚春时节这些方面得到印证。《青玉案》描绘了南宋时期永康市芝英镇的重要历史情境和地理环境,记录了陈亮自己在紫霄观读书、赋词、弹琴的学习情境,对追寻陈亮创立"农商一事""农商相籍"学说的源泉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淳熙十六年(1189年) 陈亮 《青玉案》 紫霄观
下载PDF
陈亮的经学诠释及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海军 《政治思想史》 2013年第4期33-54,197-198,共22页
陈亮是宋代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学是他事功思想的基础与源泉。陈亮中年之前,其经学及其思想基本上恪守二程洛学理学化经学体系。但在中年之后,亦即淳熙之后,陈亮日渐改变了往昔对心性理命的关注,而转向《六经》及以此为基础的事功之... 陈亮是宋代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学是他事功思想的基础与源泉。陈亮中年之前,其经学及其思想基本上恪守二程洛学理学化经学体系。但在中年之后,亦即淳熙之后,陈亮日渐改变了往昔对心性理命的关注,而转向《六经》及以此为基础的事功之学。虽然如此,陈亮与二程、朱熹、张栻、陆九渊等一样都是儒家学者,只是重心不同、内涵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经学思想 浙东学派 南宋经学
下载PDF
词源于梁陈新曲论考
5
作者 郑家治 周邦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梳理前人的观点 ,将传统词学与文化人类学、音乐学等相结合 ,从词曲配合方式、词所倚乐曲系统及格律等角度来考察词的起源 ,认为梁陈新曲 ,如萧衍等人的《江南弄》、《长相思》等已是倚“燕乐”填制的长短句 ,是典型的南曲系统的文... 本文梳理前人的观点 ,将传统词学与文化人类学、音乐学等相结合 ,从词曲配合方式、词所倚乐曲系统及格律等角度来考察词的起源 ,认为梁陈新曲 ,如萧衍等人的《江南弄》、《长相思》等已是倚“燕乐”填制的长短句 ,是典型的南曲系统的文人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陈新曲 起源
下载PDF
南宋出版家陈起诗歌研究
6
作者 冯敏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南宋陈起不仅是出版家,也是一位诗人,这种身份决定了他对诗歌的独特理解。陈起的诗凸显了他的审美情趣、创作风格乃至精神价值取向,进而为了解《江湖集》中其他诗人的创作特征及江湖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创作价值取向提供参考。而对文... 南宋陈起不仅是出版家,也是一位诗人,这种身份决定了他对诗歌的独特理解。陈起的诗凸显了他的审美情趣、创作风格乃至精神价值取向,进而为了解《江湖集》中其他诗人的创作特征及江湖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创作价值取向提供参考。而对文化意义的揭示、对活动背景的描述、对心灵活动的探索以及对创作得失的评价,也使陈诗呈现出一种多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陈起 江湖诗派 《江湖集》
下载PDF
陈亮财政思想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德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3-56,97,共5页
陈亮的财政思想是针对南宋政府持续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各种弊端提出的,其重点包括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支出控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分配、百姓财力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等方面,目的是想尽快改变现状,实现国家富强,从中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变革... 陈亮的财政思想是针对南宋政府持续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各种弊端提出的,其重点包括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支出控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分配、百姓财力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等方面,目的是想尽快改变现状,实现国家富强,从中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变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财政思想 南宋时期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财权分配 国家财政 现实性 变革意识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文学——以宋齐梁陈为例
8
作者 任重 李进 陈仪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宋齐梁陈 城市文学
下载PDF
陈亮的改革思想新探
9
作者 徐军 鲍新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面对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陈亮力主变革,主张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的改革以实现富民强国的目的,以建"中兴之功"。陈亮的变革主张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变革主张带有明显的激进倾向,在当时腐... 面对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陈亮力主变革,主张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的改革以实现富民强国的目的,以建"中兴之功"。陈亮的变革主张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变革主张带有明显的激进倾向,在当时腐朽的封建政治体制内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陈亮 改革思想
下载PDF
建功立业,经邦济世——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10
作者 董海鹏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3-116,共4页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陈亮 事功思想
下载PDF
唐前诗歌“且(复)”反义句考述
11
作者 杨化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形成过程历时弥久,参与诗人众多。且复反义句不仅反映了其自身文学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及创作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句式结构 诗歌表达方式 《诗经》 齐梁诗歌
下载PDF
“文心”探赜——在宋、齐、梁文章例析中落实刘勰的救弊主张
12
作者 周华 《湘南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7-61,共5页
救文学之弊、去除"讹意",是《文心雕龙》立言的首要出发点。深入体会其救弊用心,首先需要明确刘勰所谓"讹"的含义,包括"伪"与"滥"两种倾向;其次,结合具体的文章,以《文心雕龙》之视角,观照所... 救文学之弊、去除"讹意",是《文心雕龙》立言的首要出发点。深入体会其救弊用心,首先需要明确刘勰所谓"讹"的含义,包括"伪"与"滥"两种倾向;其次,结合具体的文章,以《文心雕龙》之视角,观照所例举的宋齐梁之际的文章中的"讹"意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讹” 救弊 宋、齐、梁文章
下载PDF
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比较研究
13
作者 汪毓梓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1-76,共6页
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产生于大致相同的时代,对产生于相似背景下的不同文学体裁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主要对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在产生与发展的条件、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格、描写手法等方面的异... 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产生于大致相同的时代,对产生于相似背景下的不同文学体裁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主要对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在产生与发展的条件、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格、描写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宫体诗 南朝民歌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南宋浙东事功学派陈亮所撰碑志文探究
14
作者 武胜鑫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8-45,共8页
陈亮所撰碑志文呈现出明显的两浙地域性和平民性的特点。其中,碑志中富民的“善士”形象不仅生动展现了两浙平民的生活图景,而且深刻蕴含着陈亮“义利统一”的思想观念。同时,碑志中妇女的“家政”形象不但与墓主的生活阶层密切相关,而... 陈亮所撰碑志文呈现出明显的两浙地域性和平民性的特点。其中,碑志中富民的“善士”形象不仅生动展现了两浙平民的生活图景,而且深刻蕴含着陈亮“义利统一”的思想观念。同时,碑志中妇女的“家政”形象不但与墓主的生活阶层密切相关,而且和陈亮简化闺门常平之事的撰写原则紧密相连。总之,陈亮所撰碑志文体现其灵活写实的撰写原则,传递出“义利统一”的浙东事功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陈亮 碑志文 历史书写 富民 妇女 “义利统一”
下载PDF
论初盛唐时期古体诗体制的发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钱志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75,共14页
唐人古体虽是以汉魏古诗为模范,但作为唐诗的一种体裁,与近体一样有它确立与发展的过程。自永明体产生后,从齐梁迄初唐的诗坛就出现古今体分流的现象,这是唐人古体的先驱。但唐诗古体的真正确立,则是与近体诗体制的完全确定分不开的。... 唐人古体虽是以汉魏古诗为模范,但作为唐诗的一种体裁,与近体一样有它确立与发展的过程。自永明体产生后,从齐梁迄初唐的诗坛就出现古今体分流的现象,这是唐人古体的先驱。但唐诗古体的真正确立,则是与近体诗体制的完全确定分不开的。唐诗古体的发生、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对汉魏晋宋诗体的继承,更是对齐梁陈隋诗歌体制与创作程式逐渐摆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陈隋诗 初盛唐 古体诗体制
原文传递
南朝法制的创新及其影响——兼论“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说不能成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志兴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3-195,共13页
南朝法制继承了晋律令的内容和体例,但从刘宋时起即开始形成一些新规定。梁、陈二代都制定了律令法典;梁律令在法典编纂体例方面有重要创新,特别是对《晋令》篇目的删修,开后世令典30篇(卷)体例之先河;梁、陈在重要法律制度上亦有许多... 南朝法制继承了晋律令的内容和体例,但从刘宋时起即开始形成一些新规定。梁、陈二代都制定了律令法典;梁律令在法典编纂体例方面有重要创新,特别是对《晋令》篇目的删修,开后世令典30篇(卷)体例之先河;梁、陈在重要法律制度上亦有许多创新。南朝法制对北周、隋、唐有深刻影响,是隋唐法制的主要渊源之一,在编纂体例和重要制度创新、文明程度及对后世的影响上均不在北朝之下,学界流行的"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法制 梁律 北齐律 陈律
原文传递
论东晋南朝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道衡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8,共10页
本文详细梳理了东晋、刘宋、萧齐、梁陈四个阶段的士族(主要是王、谢)地位的升降,并论证了士族地位升降对南朝文学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中国 东晋时期 南朝文学 士族地位 政治斗争 文学史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