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北松潘—阿坝地区油气勘探进展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永生 陈跃昆 +2 位作者 苏树桉 杨云龙 黄庆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5-1049,共5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构造带中央部位的松潘—阿坝地区是目前中国石化公司油气勘探与探索的全新领域。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石油地质、重、磁、电、震、遥感、化探等综合勘探与评价研究,发现...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构造带中央部位的松潘—阿坝地区是目前中国石化公司油气勘探与探索的全新领域。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石油地质、重、磁、电、震、遥感、化探等综合勘探与评价研究,发现了相对稳定的若尔盖隐伏地块、多个局部构造显示和化探异常区域,认为该区可能存在下古生界生烃、上古生界储集、三叠系封盖的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优选出了若尔盖坳陷的中部凸起及其向北侧凹陷带过渡的斜坡地带为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并实施了红参1井的钻探。各项勘探成果资料表明该区应该具有油气勘探前景,但三叠系巨厚且经历了多期形变改造,油气勘探的难度较大,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深化油气地质研究并开展物探技术攻关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松潘-阿坝地区 油气勘探 红参1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川西北平武地区南一里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佐臣 裴先治 +5 位作者 丁仨平 刘战庆 王飞 李高阳 李瑞保 李夫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03-1012,共10页
川西北平武地区的碧口地块中出露较多的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笔者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碧口地块西南缘的南一里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 川西北平武地区的碧口地块中出露较多的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笔者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碧口地块西南缘的南一里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南一里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23.1±2.6Ma(MSWD=1.4),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南一里花岗闪长岩侵入时代晚于勉略构造带的主碰撞期,侵位于后碰撞环境,或者至少是由同碰撞到后碰撞的转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平武地区 川西北
下载PDF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云峰 唐雨 +4 位作者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2-1312,共11页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厚度分别为109.53 m、126.2 m,核形石累积厚度分别为22.6 m、49.5 m。核形石核心及壳层的成分、组构、形态多样;核形石类型包括不规则状核形石、椭圆状核形石、次圆状—圆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等4种,每种类型的粒径、形态、层位分布、形成环境不同;粒度在垂向上表现为10个反旋回。整体上核形石发育不够完善,以薄皮核形石、弥散粒为主,代表着核形石发育的最初阶段。不规则状、次圆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浅水低能环境,包括潮下低能带、潮间带等;椭球状、圆状核形石形成于连续搅动的潮下高能带。核形石粒度差异大、形态多样、垂向多旋回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受限、水体相对深浅及能量频繁动荡,同时受一定物源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组构特征 核形石分类 灯影组 埃迪卡拉系 米仓山地区 川西北
下载PDF
绵阳市涪城区耕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廷旭 可华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6-23,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耕地时空演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为例,利用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基础地理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原理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耕地时空演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为例,利用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基础地理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原理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川西北丘陵区耕地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理(驱动力)。结果表明:(1)13年来,研究区耕地面积呈急剧减少趋势,动态度明显高于省内丘陵区平均水平;(2)耕地景观空间格局稳定性逐步降低,格局时空变化的地形分异十分显著;(3)耕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是坡度、新增建设用地、人口密度、高程、城镇化水平、GDP、起伏度等负向驱动力和灌溉条件、等级公路水平、土地整理程度等正向驱动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RS与GIS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川西北丘陵区
下载PDF
论四川西北部的羌族及其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东晨 周五龙 《青海师专学报》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羌族源于西戎,活动在黄河上游,中心在河湟之域(今青海东部及甘肃部分地区),以羊为图腾,由土著戎族结合三苗(蛮人)与华夏族人而形成,尊奉炎帝为祖先。其本族的祖先为戎人无弋爰剑,后形成较多的种落。秦献公派军西征,无弋爰剑之孙卬率羌... 羌族源于西戎,活动在黄河上游,中心在河湟之域(今青海东部及甘肃部分地区),以羊为图腾,由土著戎族结合三苗(蛮人)与华夏族人而形成,尊奉炎帝为祖先。其本族的祖先为戎人无弋爰剑,后形成较多的种落。秦献公派军西征,无弋爰剑之孙卬率羌落避难而西迁。战国末期,"河湟"的羌落又有南迁于岷江上游的蜀族地区(今四川广元、绵阳、德阳、阿坝、广汉地区)者,后形成白马、牦牛、冉駹等羌。历沧桑,至明清或近代,羌族除少数仍称羌外,大都演变为藏、珞巴、彝、纳西、白、基诺、哈尼、普米、傈僳、怒、阿昌、拉祜、缅、景颇、独龙、门巴等族(今四川有羌、藏、彝等族)。川西北羌人等皆尊奉炎黄和禹为祖先,多已汉化。羌族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弋爰剑 川西北民族
下载PDF
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砂箱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连进 黄家强 +6 位作者 罗强 何宇 于豪 杨荣军 梁霄 周政 邓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滑脱层系和断坡结构带联合控制,其深部物质变形形成典型冲起构造。断坡结构带对上覆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及其断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部分断裂体系易于形成高效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源岩-古生界储层“源-储”输导体系。前陆扩展变形带逆断层与相关冲起构造易于形成深部隐伏的双重构造,前陆盆地隐伏构造由新生代晚期构造扩展变形形成,但其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因而具有较佳的晚期油气保存富集条件。“自然界原型到实验模型”的砂箱物理模拟为解译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富集等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物理模拟 断坡结构 双鱼石地区 川西北前陆盆地
下载PDF
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镶边台地沉积演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完颜泽 王明磊 +7 位作者 郑超 王旭丽 尹宏 罗洋 王宇峰 胡欣 李润彤 汤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3-640,共8页
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多口井测试获气流,由于储层物性差异,使得测试产量差别较大。为进一步明确飞仙关组滩相储层发育及演化规律,文中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层序进行逐级划分,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 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多口井测试获气流,由于储层物性差异,使得测试产量差别较大。为进一步明确飞仙关组滩相储层发育及演化规律,文中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层序进行逐级划分,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模式与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分析。研究表明:飞仙关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6个体系域,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前斜坡—海槽(盆)沉积体系,台地向北东方向逐渐迁移,并在SQ1沉积期晚期将开江—梁平海槽填平补齐;SQ2沉积期台地边缘迁移至九龙山地区,广泛发育台内鲕粒滩与台缘鲕粒滩微相;SQ3沉积期整体为浅水、平缓的局限-蒸发沉积;具有白云岩化、强溶蚀作用的滩体发育区是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发育区,即SQ2台缘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发育区 沉积模式 层序地层 飞仙关组 川西北部地区
下载PDF
川西北牧区牦牛绒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旭超 肖露 +2 位作者 王佳丽 方佳 余卫华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9-11,14,共4页
通过对川西北牧区牦牛绒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川西北牧区发展牦牛绒产业的必要性及优势,提出了促进川西北牧区牦牛绒产业发展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川西北牧区 牦牛绒 建议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肉红色白云岩成因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毅 王宇峰 +3 位作者 李荣容 汤兴宇 裴森奇 王永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中二叠世沉积的栖霞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近年来屡获突破。白云岩是该地区栖霞组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一般呈灰色或浅灰色。近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的葛底坝剖面及双鱼石地区钻井岩心中,发现栖霞组存在一种特殊的肉红色... 中二叠世沉积的栖霞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近年来屡获突破。白云岩是该地区栖霞组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一般呈灰色或浅灰色。近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的葛底坝剖面及双鱼石地区钻井岩心中,发现栖霞组存在一种特殊的肉红色白云岩。目前鲜有公开文献对这套肉红色白云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及成因进行过系统地阐述,而肉红色白云岩邻层往往伴有较厚的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其存在可能对该类优质储层的形成环境存在指示意义,具有研究价值。本次研究从野外露头及岩心样品的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实验分析数据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得出以下初步认识:①栖霞组白云岩中的肉红色是一种次生色,其形成与铁元素含量较高有关,因为该类样品中检测出黄铁矿和赤铁矿成分;②白云石仅核心部分变色明显,后期胶结物并未受到影响,说明其形成时间较早,可能在准同生期就已形成铁质侵染;③这种白云岩宏观上常常呈角砾状并伴随有岩溶现象,说明其可能形成于古地貌相对较高的位置;④地球化学信息表明,肉红色白云岩的δ^(18)O平均值为-1.54‰,远高于其他岩石的平均值-6.93‰,反映了肉红色白云岩形成时的水体盐度较高,揭示了川西北地区栖霞组沉积期存在局限蒸发环境,有利于渗透回流型白云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部地区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肉红色白云岩 成因
下载PDF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气水识别的测井解释新途径--以四川盆地九龙山地区中二叠统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华 张本健 +6 位作者 陈明江 孙志昀 田云英 杨迅 王宇峰 汤兴宇 胡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62,共7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测试获得了日产百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预示着该区具有很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复杂的裂缝产状及普遍发育的非均匀岩石构造模糊了测井信息对流体的响应。为了建立该区有效...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测试获得了日产百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预示着该区具有很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复杂的裂缝产状及普遍发育的非均匀岩石构造模糊了测井信息对流体的响应。为了建立该区有效的气、水层测井识别方法,首先开展了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资料与岩心分析、油气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创建了识别裂缝和非均匀岩石构造的测井信息非相关性分析技术,形成了各类储层的非相关特征模式;然后对电阻率曲线进行高斯滤波,以降低裂缝对电阻率的影响,获得了反映基质岩块的电阻率信息;进而根据储层类型与孔隙结构指数m值的关系,建立了能够有效判别气、水层的孔隙度—高斯滤波电阻率交会图版。研究结果表明:①中二叠统气、水层电阻率界线随储层类型的变化而不同,表现为从裂缝型、缝洞型至孔洞型逐渐升高的趋势,变化范围介于80~300Ω·m;②利用上述图版对研究区L004-3井的气、水层进行了识别,其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吻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中二叠统气、水分布规律的认识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区块裂缝性储层的气、水识别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岩石) 非均匀岩石构造 非相关性分析 气水识别 测井解释 四川盆地西北部 九龙山地区
下载PDF
井震结合开展陡坡型生物礁识别与精细刻画--以川西北剑阁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润彤 张本健 +6 位作者 温中林 王旭丽 孙志昀 胡婧 雷明 马宇含 梅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3期19-26,共8页
四川盆地川西北剑阁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沿开江—梁平陆棚西侧台缘沉积区大面积分布,受前期地震资料品质、生物礁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对大型礁带内部的细节刻画。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区内生物礁发育类型的认识,剖析礁带内部单... 四川盆地川西北剑阁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沿开江—梁平陆棚西侧台缘沉积区大面积分布,受前期地震资料品质、生物礁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对大型礁带内部的细节刻画。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区内生物礁发育类型的认识,剖析礁带内部单个礁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满足该区生物礁气藏精细开发的需求,基于区内钻井资料和新一轮“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三维地震数据,分析了礁—滩相单井岩电特征、不同类型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和地质特征等,提出了井震结合开展生物礁精细刻画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剑阁区块长兴组生物礁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影响,整体发育5种类型的礁体,具有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多排生长的特点;②在对单井—剖面生物礁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长兴组顶精细解释,通过残余厚度法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陡坡型生物礁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③创新利用礁体“上隆凸起”及礁间水道“下凸透镜”的地震几何特征开展基于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的曲率体属性生物礁刻画,能够对大型礁带内部单一小礁体的发育边界实现精细刻画;④剑阁地区预计可以新增多个潜力开发区,可为下一步生物礁气藏精细开发提供支撑。结论认为,井震结合并充分利用礁体地震反射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开展针对性的生物礁敏感属性刻画结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高,有助于单一礁体平面分布预测和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地区 上二叠统 生物礁 精细刻画 曲率体 上隆凸起 下凸透镜
下载PDF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鑫耀 钟大康 +6 位作者 李荣容 胡欣 孙海涛 刘文栋 秦鹏 彭思桥 梁雪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4-990,共17页
对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主力产层中的非均质白云岩进行研究.文中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岩屑薄片及地震、钻测井等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能谱和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系统总结了研究区栖霞组发育的岩石类型及其阴极... 对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主力产层中的非均质白云岩进行研究.文中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岩屑薄片及地震、钻测井等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能谱和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系统总结了研究区栖霞组发育的岩石类型及其阴极发光特征.结合常规测井半定量识别及成像测井定性识别,建立了研究区测井岩性识别图版,对白云岩的纵横向分布进行刻画;利用地震切片研究白云岩平面分布特征,明确白云岩在研究区内的展部规律,认为白云岩及过渡类豹斑云质灰岩的分布受沉积水体能量的控制,水动力差异导致了宿主灰岩的原始成分和粒间孔隙连通性不同,进而导致了后期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双鱼石地区白云岩具有低GR(10.73~29.33)、高CNL(0.79~4.13)、低RT(531.51~23 380.71)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水动力相对较强、淘洗干净、原生粒间孔隙发育的滩核部位.豹斑云质灰岩具有中GR(12.70~14.34)、中高RT(14 840.14~94 114.93)、低CNL(0.03~0.14)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水动力相对较弱,泥晶充填严重,残余粒间孔少的滩翼部位.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栖霞组的白云岩为埋藏成因,云化流体仍然是保存在孔隙中的海水.随着埋深加大,温度升高,以及峨眉山玄武岩的热效应影响,白云石沉淀的动力学屏障得以克服,共有3期埋藏云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大量生烃的中-晚三叠世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埋藏白云岩化 栖霞组 双鱼石区块 四川盆地西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