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木梯村羌历年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 2011年第6期39-46,101,共8页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宝山 木梯村 羌历年 宗教仪式 异地安置
下载PDF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以“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羌年实践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任萍 《民族学刊》 2011年第6期47-51,101,共5页
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先后参与考察了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羌寨、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 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先后参与考察了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羌寨、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活动。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运用辩证的方法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政府行为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事实表明,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政府参与 羌年
下载PDF
羌年·年歌传承创新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兴龙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15,共4页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离不开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需求,这种不断产生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推动人们不断地提出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文章以文化发展的理念,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就羌年·年歌如何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进行...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离不开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需求,这种不断产生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推动人们不断地提出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文章以文化发展的理念,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就羌年·年歌如何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通过多次尝试,开创了一条适合羌年·年歌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年·年歌 创新发展 实践
下载PDF
汶川县5·12地震前后羌历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苏洪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7-21,共5页
通过对汶川县5·12地震前后羌历年的比较研究,包括羌历年的由来、震前后羌历年民俗形式比较、震后羌历年变迁的原因分析,及羌历年的保护与传承模式探析等,更深入地了解羌族民俗信仰与族群文化,加强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通过对汶川县5·12地震前后羌历年的比较研究,包括羌历年的由来、震前后羌历年民俗形式比较、震后羌历年变迁的原因分析,及羌历年的保护与传承模式探析等,更深入地了解羌族民俗信仰与族群文化,加强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发区域特色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县 5·12地震 羌历年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其意象研究--以羌年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谭林 《南方农机》 2022年第5期179-183,共5页
羌年是羌族文化的突出体现,也是非遗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将传承载体特征、表达形式特征、民俗信仰特征、文化意象特征四个特征维度作为羌年的主导性基因特征,进而构建起羌年景观基因识别的指标体系。研究指出,传... 羌年是羌族文化的突出体现,也是非遗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将传承载体特征、表达形式特征、民俗信仰特征、文化意象特征四个特征维度作为羌年的主导性基因特征,进而构建起羌年景观基因识别的指标体系。研究指出,传承羌年须依托祭祀塔、柏枝等关键性空间载体,同时,羌年传承的产品载体具有典型的“六畜”符号特征。此外,羌年集中表达了万物有灵、敬畏自然、新年平安、风调雨顺的复合性文化意象。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羌年文化景观的识别能力、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为羌年的保护、传承与长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基因理论 景观基因识别 文化意象特征 羌年
下载PDF
羌族传统节日景观的复兴与流变——以羌年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任萍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66,共4页
传统节日景观是历时性民俗事项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羌年是羌族传统节日景观的代表,汶川大地震后,羌年在政府主导之下,通过社会各界及广大羌族同胞的共同参与支持得以复兴,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流变性,具体表现在... 传统节日景观是历时性民俗事项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羌年是羌族传统节日景观的代表,汶川大地震后,羌年在政府主导之下,通过社会各界及广大羌族同胞的共同参与支持得以复兴,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流变性,具体表现在城镇官方羌年庆典兴盛,村寨自发羌年式微;文化展演色调浓厚,神圣意味弱化;节日内容趋于碎片化、符号化;节日与旅游勾连;节日内涵的压缩化和外延的扩大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年 景观 复兴 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