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liary complication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Impact of anastomotic technique and ischemic time on 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 被引量:15
1
作者 Stefan Kienlein Wenzel Schoening +3 位作者 Anne Andert Daniela Kroy Ulf Peter Neumann Maximilian Schmeding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5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AIM: To elucidate the impact of various donor recipient and transplant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200 patients of our newly est... AIM: To elucidate the impact of various donor recipient and transplant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200 patients of our newly established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program, who received full size liver graft. Biliary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by side-to-side(SS), end-to-end(EE) anastomosis or hepeaticojejunostomy(HJ). Biliary complications(BC), anastomotic stenosis, bile leak, papillary stenosis, biliary drain complication, ischemic type biliary lesion(ITBL) were evaluated by studying patient records, corresponding radiologic imaging and reports of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e.g.,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Laboratory results include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and direct/indirect bilirubin with focus on the first and fifth postoperative day, six weeks after LT. The routinely employed external bile drain was examined by a routine cholangiography on the fifth postoperative day and six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s a standard procedure, but also whenever clinically indicated. If necessary, interventional(e.g., ERCP) or surgical 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case of biliary complicat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signed to different complication-groups and subsequently reviewed in detail.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outcome, we focussed on appearance of postoperative/post-interventional cholangitis, need for rehospitalisation, retransplantation, ITBL or death caused by BC.RESULT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age: 56(19-72), alcoholic cirrhosis: n = 64(3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 = 40(20%), acute liver failure: n = 23(11.5%), cryptogenic cirrhosis: n = 22(11%),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cirrhosis: n = 13(6.5%),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n = 13(6.5%), others: n = 25(12.5%) were included. The median follow-up was 27 mo until June 2015. The overall biliary complication rate was 37.5%(n = 75) with anastomotic strictures(AS): n = 38(19%), bile leak(BL): n = 12(6%), biliary drain complication: n = 12(6%); papillary stenosis(PS): n = 7(3.5%), ITBL: n = 6(3%). Clinically relevant were only 19%(n = 38). W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for AS with four grades according to clinical relevance. Th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SS: n = 164, EE: n = 18, HJ: n = 18] showe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Cs in general(all n < 0.05), whereas in the HJ group significantly less AS were found(P = 0.031). The length of donor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over 6 d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C development(P = 0.007, HR = 2.85; 95%CI: 1.33-6.08) in 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hereas other reviewed variables had not [warm ischemic time > 45 min(P = 0.543), cold ischemic time > 10 h(P = 0.114), ALT init > 1500 U/L(P = 0.631), bilirubin init > 5 mg/d L(P = 0.595), donor age > 65(P = 0.244), donor sex(P = 0.068), rescue organ(P = 0.971)]. 13%(n = 10) of BCs had no therapeutic consequences, 36%(n = 27) resulted in repeated lab control, 40%(n = 30) received ERCP and 11%(n = 8) surgical therapy. Fifteen(7.5%) patients developed cholangitis [AS(n = 6), ITBL(n = 5), PS(n = 3), biliary lesion BL(n = 1)]. One patient developed ITBL twelve months after LT and subsequently needed retransplantation. Rehospitalisation rate was 10.5 %(n = 21) [AS(n = 11), ITBL(n = 5), PS(n = 3), BL(n = 1)] with intervention or reinterventional therapy as main reasons. Re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5(2.5%) patients [ITBL(n = 1), acute liver injury(ALI) by organ rejection(n = 3), ALI by occlusion of hepatic artery(n = 1)]. In total 21(10.5%) patients died within the follow-up period. Out of these, one patient with AS developed severe fatal chologenic sepsis after ERCP.CONCLUSION: In our data biliary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ischemic times seem to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Anastomotic stenosis ISCHEMIC type BILIARY lesion Nonanastomotic STRICTURES bile leak ISCHEMIC TIME BILIARY drain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2
作者 薛姗 陈奕彤 +1 位作者 黄鸿鹏 朱章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68-775,共8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医案。将医案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和中医证型等进行频数统计,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邓铁涛、刘仕昌、熊曼琪、李赛美、朱章志、刘敏、范冠杰等24位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医案资料,筛选得到62篇医案,101首处方,涉及210味中药。出现频次≥15次的常用中药有炙甘草、黄芪、柴胡、葛根、茯苓、白术、党参、黄芩等29味,中药功效分类的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为主。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并涉及气虚、阴虚、阳虚、寒湿、痰湿、湿热等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8个,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组合,主要为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玉泉丸合增液汤、左归丸等经典方剂的化裁方。【结论】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健脾温肾、疏肝利湿化浊为法,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为岭南地区辨治糖尿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名中医 岭南地区 糖尿病 小柴胡汤 附子理中汤 健脾温肾 疏肝利湿化浊
下载PDF
胆胃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3
作者 田耀洲 常复蓉 +6 位作者 任爱农 王德明 张珊珊 石磊 徐梦丹 夏军权 马丽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及胆胃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胆胃胶囊)、对照组(给予吗丁啉),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170%(P<001)...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及胆胃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胆胃胶囊)、对照组(给予吗丁啉),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170%(P<001);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消除时间,胆汁返流的控制及胃炎的修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病理表现为热郁血瘀,病位涉及肝、胆、脾、胃,采用疏肝降胃、清热化瘀法组方的胆胃胶囊其临床疗效优于吗丁啉,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胶囊 胆汁返流性胃炎 疏肝降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通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5
4
作者 迟莉丽 刘秀梅 《河南中医》 2011年第8期833-834,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脾胃,病机是气机升降失调,特点是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中医通过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养胃等"通"法辨证论治,可达到"脾胃健运,气机通达"的目的。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通法 健脾和胃 疏肝理气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滋阴养胃
下载PDF
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庄海萍 《山西中医》 2001年第5期9-10,共2页
采用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68例 ,并设单纯西药治疗 3 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 3 1例 ,好转 3 5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7.1% ;对照组治愈 11例 ,好转 17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Uc=14... 采用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68例 ,并设单纯西药治疗 3 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 3 1例 ,好转 3 5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7.1% ;对照组治愈 11例 ,好转 17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Uc=14 .2 94 5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性胃炎 疏性清降汤 疏肝利胆 清热降逆
下载PDF
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7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7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胆汁反流程度、胃黏膜改善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脘灼痛、反酸、嘈杂、恶心呕吐、口苦纳差等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汁反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黏膜炎症改善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疗效显著,对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胆汁反流程度,改善胃黏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疏肝化瘀和胃汤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孙克伟教授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石中 苏晓岚 +2 位作者 涂雨落 彭憬 孙克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927-1931,共5页
介绍孙克伟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因主要源于患者体虚或七情内伤导致气滞、血瘀、脾虚湿阻,“肝郁脾虚”为关键病机贯穿疾病始终。临诊时分肝郁期、黄疸期、肝肾虚损期3期辨证论治:肝郁期... 介绍孙克伟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因主要源于患者体虚或七情内伤导致气滞、血瘀、脾虚湿阻,“肝郁脾虚”为关键病机贯穿疾病始终。临诊时分肝郁期、黄疸期、肝肾虚损期3期辨证论治:肝郁期以疏肝理脾、调畅营卫为主;黄疸期首辨阴阳,注重脾胃功能,依循“阳黄-阴阳黄-阴黄”的辨证模式论治。阳黄主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阴阳黄主于温阳健脾、解毒化瘀、祛湿退黄,阴黄主于温阳化湿;肝肾虚损期以滋补肝肾、活血利水、缓消瘀滞为主,临床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郁脾虚 疏肝理脾 清热凉血 解毒化瘀 滋补肝肾 活血利水 孙克伟
下载PDF
裴瑞霞从肝论治消渴合并郁证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文 裴瑞霞(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8期888-890,共3页
裴瑞霞老师认为消渴和郁证的发病都与肝密切相关:消渴是由肝与其他脏腑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失常而导致,郁证是由其他因素作用于肝或肝本身的虚实病变而导致。消渴与郁证合病后相互影响,互为致病因素,影响各个脏腑。因此,裴老师注... 裴瑞霞老师认为消渴和郁证的发病都与肝密切相关:消渴是由肝与其他脏腑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失常而导致,郁证是由其他因素作用于肝或肝本身的虚实病变而导致。消渴与郁证合病后相互影响,互为致病因素,影响各个脏腑。因此,裴老师注重从肝论治消渴合并郁证,在兼顾消渴阴虚燥热的基础上,辨证应用疏肝、清肝、平肝之法。疏肝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清肝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平肝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郁证 从肝论治 疏肝解郁 清肝泻火 平抑肝阳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基于“虚、郁、热”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 被引量:20
9
作者 蔺晓源 王瑾茜 胡国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21-724,共4页
探析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基于“虚、郁、热”的病机特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口腔溃疡责之心脾积热,治当清心泻脾,方用导赤散合泻黄散、清胃散加减。而复发性口腔溃疡易伤阴耗气,需加用益气养阴之品。在此基础上,王老师... 探析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基于“虚、郁、热”的病机特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口腔溃疡责之心脾积热,治当清心泻脾,方用导赤散合泻黄散、清胃散加减。而复发性口腔溃疡易伤阴耗气,需加用益气养阴之品。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治虽不可执一而论,然其论治终不离肝、肾两脏,治必加用疏肝利胆、滋阴补肾之法,方用丹栀逍遥散、柴芩温胆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清心泻脾 疏肝利胆 滋阴补肾 王行宽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爱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1例(脱落9例)和对照组各131例(脱落10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进行临床疗效评...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1例(脱落9例)和对照组各131例(脱落10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3.47%(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肯定,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半夏泻心汤加减 调整脾胃 疏肝利胆
下载PDF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9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哲剑虹 《河北中医》 2013年第11期1614-1615,1618,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9例予中医疏肝利胆法治疗,对照组9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9例予中医疏肝利胆法治疗,对照组9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9.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口干口苦、灼热、大便不畅或干结方面评分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并发症 疏肝 胃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法对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糖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仇成江 陈伟润 范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运用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法治疗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观察其对胆汁糖蛋白含量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和预防胆管结石复发提出思路和方法。【方法】将60例胆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 【目的】运用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法治疗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观察其对胆汁糖蛋白含量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和预防胆管结石复发提出思路和方法。【方法】将60例胆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法中药干预4周,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管引流量、胆汁糖蛋白含量和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管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4周开始,治疗组的T管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组患者组间及不同时间点胆汁糖蛋白含量和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组间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1或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胆汁糖蛋白含量和比值逐渐升高,治疗组胆汁糖蛋白含量和比值稍升高后逐步降低,于治疗后2、3、4周,治疗组的胆汁糖蛋白含量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法对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胆汁糖蛋白含量及比值具有降低作用,这可能是其减少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汁糖蛋白 疏肝理气 清热利胆
下载PDF
刘启泉教授治疗胆系疾病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京尧 卫静静 +4 位作者 赵蓓蓓 李念 郭珊珊 李娅 刘启泉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1299-1301,共3页
胆腑官居中正,具监察之能,具有泄而不藏,藏而不泄的生理特点。刘启泉教授认为胆系疾病病位在胆,主病机为胆腑失和,藏泄失宜。胆系疾病的发生内责之胆,外责之胆与他脏失和,主要责之肝、脾、胃、心。主张以和法治之,通过疏肝利胆以和肝胆... 胆腑官居中正,具监察之能,具有泄而不藏,藏而不泄的生理特点。刘启泉教授认为胆系疾病病位在胆,主病机为胆腑失和,藏泄失宜。胆系疾病的发生内责之胆,外责之胆与他脏失和,主要责之肝、脾、胃、心。主张以和法治之,通过疏肝利胆以和肝胆、降胃通胆以和胆胃、养心宁胆以和胆心、活血通络以和脉络、平调寒热以和药性5个方面治疗,临证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系疾病 和法 疏肝利胆 降胃通胆 养心宁胆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疏肝汤利胆汤对家兔Oddi氏括约肌肌电的影响
14
作者 董桂英 刘承才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9-50,共2页
通过对家兔中药灌胃前后Oddi氏括约肌肌电变化的观察,探讨疏肝汤和利胆汤利胆排石作用的机理。实验证明,疏肝汤使Oddi氏括约肌放电频率增多,紧张性加强,有利于胆汁贮存;利胆汤使Oddi氏括约肌放电频率减少,紧张性降低,有利于胆汁排放。... 通过对家兔中药灌胃前后Oddi氏括约肌肌电变化的观察,探讨疏肝汤和利胆汤利胆排石作用的机理。实验证明,疏肝汤使Oddi氏括约肌放电频率增多,紧张性加强,有利于胆汁贮存;利胆汤使Oddi氏括约肌放电频率减少,紧张性降低,有利于胆汁排放。二方协同作用,可增加胆汁排放的“内冲击力”,为结石排出创造了条件。硫酸阿托品可阻断利胆效应,提示利胆效应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汤 利胆汤 ODDI氏括约肌 肌电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价值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锡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吗叮啉片,10mg/次,3次/日;奥美拉唑胶囊,0.2g/次,2次/日,饭前30分钟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吗叮啉片,10mg/次,3次/日;奥美拉唑胶囊,0.2g/次,2次/日,饭前30分钟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祛湿四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婷婷 陈大威 +1 位作者 毛泉报 李真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0期1494-1496,共3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机为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瘀血、浊毒内蕴而发病,亦正亦邪、亦虚亦实,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而湿邪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故临证时多从湿邪入手,若湿浊之邪上犯目窍,以利湿泻浊兼健脾为基本大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机为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瘀血、浊毒内蕴而发病,亦正亦邪、亦虚亦实,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而湿邪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故临证时多从湿邪入手,若湿浊之邪上犯目窍,以利湿泻浊兼健脾为基本大法,方选参苓白术散、苓桂术甘汤等;痰、瘀相互为病,导致眼底黄斑区反复水肿、渗出、出血,以利湿活血为治疗大法,方选五苓散合桃红四物汤、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眼底黄斑区水肿及黄色或白色渗出者,以清热利湿为法,方选三仁汤、连朴饮、厚朴夏苓汤等;肝郁脾虚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以疏肝解郁、运脾化湿,方选柴胡疏肝散、五苓散、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但临床证候复杂多变,若表现为相兼性证候,亦可合方治之,可收到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利湿泻浊 利湿活血 利湿清热 利湿疏肝
下载PDF
李兰治疗不寐用药规律分析
17
作者 廖前花 李兰(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18-523,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李兰治疗不寐的用药组方规律及辨治经验。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李兰门诊治疗的不寐病案,借助Excel表整理基础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使用数据挖掘软件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李兰治疗不寐的用药组方规律及辨治经验。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李兰门诊治疗的不寐病案,借助Excel表整理基础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使用数据挖掘软件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李兰治疗不寐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通过筛选得出的248首方剂中包含152味药物,李兰治疗不寐用药频次≥30的药物有酸枣仁、郁金、川芎、佛手、珍珠母等。根据复杂网络分析,核心药物组合有5组,体现了重镇安神、健脾祛湿、宽胸化痰、养心安神、疏肝理气辨证特色。结论:李兰主要从心、肝、脾、肾论治不寐,痰热湿瘀内阻为实,气机不畅贯穿其中,不寐往往多脏同病,病机以肝肾阴亏、心脾两虚、肝血不足为主;扶正祛邪,多脏同治,如肝肾、心脾、心肝同治为法,兼以清热化痰、清热利湿、通利三焦祛邪、疏肝活血、宣畅气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李兰 不寐 肝肾阴亏 心脾两虚 痰热湿浊 益肾疏肝健脾 养心安神 清热利湿
下载PDF
疏肝和胃降逆汤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18
作者 陈科 杨叶 +2 位作者 陈华 骆勇 徐娇 《河南中医》 2020年第9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汤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汤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降逆汤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内镜镜像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4.4%,两组内镜镜像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内镜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疏肝和胃降逆汤 针刺 中脘穴 足三里穴
下载PDF
从瘀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草 胡小芳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437-1441,共5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进展而来。虽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总以“瘀”为疾病之根本,瘀血既是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在临床诊疗盆腔...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进展而来。虽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总以“瘀”为疾病之根本,瘀血既是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在临床诊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过程中,应辨证论治,重视活血化瘀之法的应用,并将其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配合清热利湿、疏肝行气、温经散寒、益气健脾、补肾活血等方法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能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盆腔炎性疾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从瘀论治 清热利湿化瘀 疏肝行气化瘀 温经化瘀 益气化瘀 补肾化瘀
下载PDF
王庆国治疗晚期胆管癌医案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华睿妍 朱悦彤 +3 位作者 法涵容 李法威 王雪茜 王庆国(指导)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该病发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不易通过手术根治,且胆管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故疗效不佳。在疏肝理气、清利湿... 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该病发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不易通过手术根治,且胆管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故疗效不佳。在疏肝理气、清利湿热诊疗思路指导下,内治外治相结合治疗胆管癌1例,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积聚病 王庆国 四逆散 龙胆泻肝汤 验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