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军职缺缩减试析雍正朝行政困境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守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雍正朝为解决八旗满洲生计,而采取缩减汉军职缺措施。这背离了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俱视为一体"的政治主张。实行的结果是满官稍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满洲生计问题,却造成汉军、汉人官员仕途壅滞,产生更为严重的吏治恶果... 雍正朝为解决八旗满洲生计,而采取缩减汉军职缺措施。这背离了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俱视为一体"的政治主张。实行的结果是满官稍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满洲生计问题,却造成汉军、汉人官员仕途壅滞,产生更为严重的吏治恶果。这种行政困境主要是因为清朝固守八旗制度而解决满洲就业问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军官员 职缺 汉官 满官 雍正朝
下载PDF
试论汉代中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3-26,共4页
中尉一职起源于刘邦集团中,至迟在吕后二年就已经成为徼循京师的中央官员。直到武帝时期,其权力很大,控制着京师及京畿地区的军事力量。中尉徼循京师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对京师一些较大案件的处理上,所以武帝为保障中央集权,大批酷吏被任... 中尉一职起源于刘邦集团中,至迟在吕后二年就已经成为徼循京师的中央官员。直到武帝时期,其权力很大,控制着京师及京畿地区的军事力量。中尉徼循京师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对京师一些较大案件的处理上,所以武帝为保障中央集权,大批酷吏被任命为中尉。较之其他官员,中尉与皇帝的关系比较密切,由此衍生出处理宗室之狱这一职责。武帝之后,中尉的职能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中尉的军事职能主要体现在非常时期的屯驻和征伐,特别是征伐的职能越来越明显,但中尉对其所属军队没有绝对的控制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中尉 基本职能 军事职能
下载PDF
秦汉政府宫官系统和汉武帝任用中朝官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刚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13-16,共4页
秦汉由于家国不分、宫廷政治,致使中央政府体系中的宫官系统权力不断扩张。皇帝身边的官宦和中朝官以侧近皇帝而得政治任用,在中朝发展出尚书机构,逐渐取代外朝公卿机构的职权,进而形成内廷掌决策,外朝掌行政的管理机制。宫宦参政和中... 秦汉由于家国不分、宫廷政治,致使中央政府体系中的宫官系统权力不断扩张。皇帝身边的官宦和中朝官以侧近皇帝而得政治任用,在中朝发展出尚书机构,逐渐取代外朝公卿机构的职权,进而形成内廷掌决策,外朝掌行政的管理机制。宫宦参政和中朝官用事,突出表现了西汉官僚政府家产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中央政府体系 宫官系统 汉武帝 中朝官 政治任用 管理机制 家产制 官僚政府
下载PDF
汉代宫廷的“小儿官”
4
作者 王子今 《唐都学刊》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题东汉学者卫宏撰《汉旧仪》卷上说到"小儿官"职任。"小儿官"是内廷近侍身份,有"持兵""侍宿"的责任。在特定情況下,可和帝王保持极其亲近的关系。作为能够提供反映当时内廷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生... 题东汉学者卫宏撰《汉旧仪》卷上说到"小儿官"职任。"小儿官"是内廷近侍身份,有"持兵""侍宿"的责任。在特定情況下,可和帝王保持极其亲近的关系。作为能够提供反映当时内廷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生活情状的信息,"小儿官"应当为官制史、宫廷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研究者关注。"少为侍中"史例,值得讨论"小儿官"时重视。有些被史家归于"佞幸"者的事迹,亦符合有关"小儿官"的记述。"小儿官"作为特殊的历史角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情状。而对于汉代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的生活情状和政治责任,也能够得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官 未成年人 汉代 宫廷
下载PDF
韩非论出现政治危机的三种原因
5
作者 刘于雅 唐思敏 周四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7-42,共6页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韩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出现政治危机的原因由里及表分为三个层次。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君主持国无度,君主持国无度的外在表现是奸臣弄权,奸臣弄权是君主不能有效掌握权力的体现。权力是刚性的、让...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韩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出现政治危机的原因由里及表分为三个层次。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君主持国无度,君主持国无度的外在表现是奸臣弄权,奸臣弄权是君主不能有效掌握权力的体现。权力是刚性的、让人生畏的,但掌权者的个人喜好是柔软的、可琢磨的、可亲近的,奸臣弄权无一不是通过掌权者的个人喜好入手,赢得信任后窃取权力。战乱是奸臣弄权达到一定程度的逻辑结果,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指连年征战与举国皆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政治危机 君主持国无度 奸臣弄权 战乱
下载PDF
胡家草场汉简《朝律》所见文帝时期的朝仪与职官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佳晖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8,共9页
与此前见载的汉初朝仪相比,胡家草场《朝律》对朝见时站位的记录表明文帝时期朝见礼仪的警备者由郎中为主变为中郎、武士、少卒,反映出郎官系统的变革;主持者以典客为主,或与文帝时期在将蛮夷纳入管控上取得进展及由诸侯站位变化展现的... 与此前见载的汉初朝仪相比,胡家草场《朝律》对朝见时站位的记录表明文帝时期朝见礼仪的警备者由郎中为主变为中郎、武士、少卒,反映出郎官系统的变革;主持者以典客为主,或与文帝时期在将蛮夷纳入管控上取得进展及由诸侯站位变化展现的诸侯地位提升有关;文官群体中多出了中都官五百至三百石,但较高祖时期未必发生了变化。中二千石在朝见规定中被单独列出,与诸侯国官的站位对比凸显出文帝抑制王国的意图;中郎将、太中大夫和博士的排位证明汉初三者均为比秩,其得以参与朝见显示可能已形成以皇帝为中心、以其亲近为主要成员的议政群体;将军应指大将军、卫将军和车骑将军三位常设将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草场汉简 朝律 汉文帝 朝仪 职官
原文传递
“汉廷老吏”是如何成就的——论诗评家虞集和他的诗学取向
7
作者 武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虞集自比“汉廷老吏”,含蕴着理念意义上更高的诗学批评标准,透露出其作为诗评家所持的评诗姿态及所具的诗学素养、批评态度和思维模式。熟谙诗学是其展开批评的基础,虞集的诗学取径有两个方面:从技法使用探寻学诗的祖法对象;从创作主... 虞集自比“汉廷老吏”,含蕴着理念意义上更高的诗学批评标准,透露出其作为诗评家所持的评诗姿态及所具的诗学素养、批评态度和思维模式。熟谙诗学是其展开批评的基础,虞集的诗学取径有两个方面:从技法使用探寻学诗的祖法对象;从创作主体性情涵养层面寻找学诗的精神典范。对理论问题的辨析是其批评态度、诗学立场的体现,他对“和平之辞难美”的断谳,是为元中期盛世之音寻找理论根据。以折中思维评诗非虞集特色所在,但他以折中之论主持诗坛风会,形成较为独特的诗学话语,则对元代诗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汉廷老吏”之名即成就于他学诗、评诗及主盟诗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汉廷老吏 诗评家 批评标准 诗学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