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Boards Based on Sorghum Husk
1
作者 Hamed Tidjani Tabe Gbian Edem Chabi +2 位作者 Valéry Kouandété Doko Kora Farid Carlos Yarou Emmanuel Olodo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9期2460-2470,共11页
This study tackles curre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by developing innovative and eco-friendly particle boards utilizing sorghum husk, combined with recycled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This dual eco-responsible approa... This study tackles curre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by developing innovative and eco-friendly particle boards utilizing sorghum husk, combined with recycled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This dual eco-responsible approach valorizes sorghum husk, often deemed agricultural waste, and repurposes EPS, a plastic waste, thus contributing to CO2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ffective waste management.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volves dissolving recycled polystyrene within a solvent to create a binder, which is then mixed with sorghum husk and cold-pressed into composite boards. The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wo particle sizes (fine and coarse) and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recycled EPS binder. Resul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boar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displaying a range of Modulus of Rupture (MOR) from 0.84 MPa to 3.85 MPa,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spanning from 658.13 MPa to 1313.25 MPa, influenced by the binder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 size. These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board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including interior decoration, false ceilings, and potentially for furniture and door manufacturing when 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coatings. This study not only exemplifies the valorization of plastic and agricultural wastes but also offers a practical, localized solution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s by 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Material Bio-Sourced Material sorghum husk Particle Board Recycled Expanded Polystyren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下载PDF
染色工艺对植物染发剂染发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宋慧君 陈子玉 +1 位作者 乔国栋 李军玉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为将白头发染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棕色,用五倍子提取物和高粱皮提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植物染发剂对白头发进行染色,研究了膨化剂、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染发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白头发和最佳染色工艺下染色头发的拉伸强力,以及最佳染色工艺下... 为将白头发染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棕色,用五倍子提取物和高粱皮提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植物染发剂对白头发进行染色,研究了膨化剂、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染发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白头发和最佳染色工艺下染色头发的拉伸强力,以及最佳染色工艺下染色头发在洗涤过程中的颜色特征值和色牢度。结果表明:最佳染色工艺为膨化剂D质量分数3%、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60 min,用植物染发剂染发可获得较好的色牢度,且不影响头发的拉伸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提取物 高粱皮提取物 染色
下载PDF
UPLC-Q Exactive Plus-MS分析高粱壳化学成分及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活性筛选
3
作者 张瀚水 龚本义 +4 位作者 南敏伦 赫玉芳 赵昱玮 吴丛梅 殷玉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7-1594,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对高粱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nm×30 nm,3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对高粱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nm×30 nm,3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质谱分析采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利用Xcalibur 4.1软件结合数据库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对刺槐素、葛根素、芹菜素、根皮苷、异鼠李素和3,3’,4’,7-四羟基黄酮6种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发现芹菜素和3,3’,4’,7-四羟基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分别为18.11和34.5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壳 化学成分鉴定 质谱碎裂机理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活性成分
下载PDF
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芳芳 侯秀良 +1 位作者 代雅轩 杨麦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5,82,共7页
为研究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的染色机制,给优化染色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应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对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染色温度在80~10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 为研究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的染色机制,给优化染色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应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对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染色温度在80~10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染色速率、半染时间及扩散系数均增大。高粱壳色素上染毛织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朗格缪尔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染色温度在80~100℃范围内,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上染到毛织物上的高粱壳色素量增加,吸附饱和值升高;并且染色热和染色焓变均为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壳色素 毛织物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尚 南晓洁 刘秀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3,共6页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炭土 醋糟 谷糠 高粱壳 采收时间 产量
下载PDF
壳聚糖预处理棉织物的高粱壳色素染色 被引量:4
6
作者 方芳芳 侯秀良 +1 位作者 代雅轩 杨麦萍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8-21,36,共5页
针对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过程中存在不易染深色,且染色牢度差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高粱壳色素对壳聚糖预处理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预处理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及色牢度。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棉织物... 针对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过程中存在不易染深色,且染色牢度差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高粱壳色素对壳聚糖预处理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预处理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及色牢度。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当预处理温度为70℃,时间为30 min,壳聚糖质量浓度为8 g/L,p H值为5时,高粱壳色素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最大为6.8。染色棉织物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比未处理织物提高了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染色 高粱壳色素 棉织物 壳聚糖 预处理
下载PDF
高粱壳栽培白灵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永钢 粱笃 +3 位作者 杨伟 杨婷婷 李拉弟 李莉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6期66-67,共2页
通过高粱壳栽培白灵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壳栽培白灵菇比常规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生长周期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15%,生产成本降低20%,经济效益提高30%,白灵菇的主要营养成分明显提高。该研究为高粱壳的开发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北... 通过高粱壳栽培白灵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壳栽培白灵菇比常规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生长周期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15%,生产成本降低20%,经济效益提高30%,白灵菇的主要营养成分明显提高。该研究为高粱壳的开发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北方栽培白灵菇找到了新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壳 栽培 白灵菇
下载PDF
不同养护环境对秫米水分含量的控制效果研究
8
作者 卫海颖 庄华 +1 位作者 桑楣 钱芳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研究秫米入库后在不同养护环境下的水分含量变化和存放期限,为制定秫米的合理采购和养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秫米不同采购批次入库时监测水分含量,作为存储养护后水分含量的监测对比值;并分别留样不同月份采购的秫米存储于常温... 目的:研究秫米入库后在不同养护环境下的水分含量变化和存放期限,为制定秫米的合理采购和养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秫米不同采购批次入库时监测水分含量,作为存储养护后水分含量的监测对比值;并分别留样不同月份采购的秫米存储于常温库、阴凉库及冰箱冷藏等养护条件下,监测和比较不同时段内(1~12月间)秫米的含水量变化的差异。结果:冰箱冷藏是控制秫米水分的有效养护条件,而在阴凉条件下秫米的含水量增长最快;秫米水分含量在7、8月份变化为最大。结论:冰箱冷藏是秫米优选的存储条件,常温存贮优于阴凉库存贮;在秫米入库时应严格控制其含水量(尤其是7、8月份),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1.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秫米 水分含量 干燥失重测定法 不同养护环境
下载PDF
半夏秫米汤历代方证演变 被引量:21
9
作者 金珏 胥孜杭 陈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6-730,共5页
方证对应是中医临床实用的论治方法,研究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的方证在后世的演变,对于认识中医方证发展历史、掌握方证演变规律,乃至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均有指导意义。半夏秫米汤的源流变化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线路,后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接... 方证对应是中医临床实用的论治方法,研究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的方证在后世的演变,对于认识中医方证发展历史、掌握方证演变规律,乃至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均有指导意义。半夏秫米汤的源流变化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线路,后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接力式地递进发展。该方的药味组成变化由晋代到明代较原方增加,清代又回归原方再创造;其主治范围也随之变化、拓展,由单纯的不寐到多种睡眠障碍再到精神变化,方随证变;其病机认识亦不断丰富,由阳不入阴到胆腑病机、中焦病机变化,体现了中医理论基于方证实用为特征的发展规律,对半夏秫米汤的病机认识也不断丰富,逐渐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半夏秫米汤 方证
原文传递
牙克石地区雏鸭霉高粱中毒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臧家仁 叶远森 +5 位作者 姜玉富 张乃生 李毓义 尹熙俊 车钟玉 唐超然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24-327,共4页
1985年5月,内蒙古牙克石市某个体养鸭户饲养的5010只雏鸭在1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病鸭主要表现食欲减退,增重缓慢,拱背,腹泻,抽搐,卧地不起等.剖检,肝脏呈土黄色,心肌变性,胆囊胀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分离与鉴定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等... 1985年5月,内蒙古牙克石市某个体养鸭户饲养的5010只雏鸭在1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病鸭主要表现食欲减退,增重缓慢,拱背,腹泻,抽搐,卧地不起等.剖检,肝脏呈土黄色,心肌变性,胆囊胀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分离与鉴定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等,确认为霉高粱中毒,其致病真菌是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 Tink)和鲜绿青霉(Peniciliumviridicatum West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高粱 中毒 扩展青霉 鲜绿青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